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三国:曹操招赘,我偏硬娶

第2章襄阳荆州

  • 作者:卅丰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4-10 11:49:49
  • 字数:11924

就凭他,真能以一敌百?

关羽眉眼拉得细长,心中一直默默嘀咕着,不知道是蔑视还是嫉妒。

关羽一连串的呵斥,吓得宋忠战战兢兢,宋忠无颜正视刘备,跪在地上,低头说道。

“使君岂知!镇南将军三日前已薨了!”

刘备见关羽冒然明抢周不疑令牌,并没有阻拦,实是默许,毕竟他心里面也相当疑惑。

刘备即使不信我,也不会不信襄阳城通曹的使者。如此生死存亡之际,劝说刘备与我联合夺下襄阳,正是最佳时机!

只见关羽冲着宋忠,咄咄骂道。

“你这变节竖儒,还不赶紧坦白适才所言,即使曹操不杀你,我兄弟还不能杀你么!”

诸公听完皆惊!

“什么?吾等正欲死战,尔曹却不战而降了?”

关羽随即大手一挥,令军士将襄阳通曹的使者押进厅来,刘备赶紧离席,趋步前来,一看这使者,竟然是荆襄大儒宋忠!

张飞甚至还连连拍手,为周不疑叫好,丝毫不把自己当夏侯家的女婿。

他们心里清楚,若是周不疑真的杀了夏侯楙,那他与曹操集团的仇怨就结定了,那周不疑奔来刘备营中献计,也就可以让刘备放心了。

只见关羽拉长双眼,藐视着周不疑,一个大步向前,夺下周不疑手中令牌,把在手中,仔细查验。

惊闻周不疑斩杀了夏侯楙,刘备与两位军师频频进行着眉目交流。

刘备真是没有想到,这宋忠也曾与自己的老师卢植、郑玄等辈齐名,以经义名传州郡,刘表都对他崇敬有嘉,没想到今日却能做出此等变节之事!

周不疑见是宋忠,心中暗喜,这老家伙来的正是时候!

关羽细细端详着面前的年轻人,身高八尺有余,四体修颀,几乎与自己等量身材,并不像是文弱书生。但一副青眉凤目,高堂隆准,却又看上去文质彬彬,自带一股文士风流。

想到夏侯惇贵为伏波将军,留镇邺城,他的儿子在邺城营伍中执百人督令牌,却也算是合理。

只是这少年如何以区区一人而击杀百人督夏侯楙?

如今看到关羽困顿不发的神情,刘备心里大概也猜出七七八八,于是向关羽说道。

“二弟,此事且先搁下,为何你今日巡营这么快就返回了?”

“如今这襄阳城中,已是蔡氏执弄权柄,私立刘琮为主,蔡氏决议降曹,傅巽、蒯越、邓義、韩嵩、刘先,诸公皆附议。于是蔡瑁便派老夫通使曹丞相,为彰示通好,已经将汉水以北的邓县、樊城、章陵的守军全部退回襄阳,。”

“如今……如今这汉水以北,就只有使君您这一只新野孤军还在抗曹了!”

就剩刘备自己了?

刘备听完宋忠所言,勃然大怒,“蔡瑁之流,奸贼误国,竟敢如此!大兵压境,竟然只顾献国邀宠,蝇营狗苟,保全家门之私!而汝等这些文人雅士,各个饱读圣贤经书,临危之时,却一个都没有圣贤气节!先圣之志,春秋大义,全都被你们读进狗肚子里了么!”

说完,止不住大怒,急趋桌案上拔剑,欲斩宋忠!

在场的关羽与张飞更是火爆的脾气,比刘备更甚,战场厮杀之人,自然更加看不起那些在后方临危卖国的迂腐竖儒,更加不会劝止刘备。

徐庶年少游侠,最重义气,即使成年之后折节读书,亦因寒门单户的出身,天生就有一股傲视上层卿贵之志,他之所以改名为“庶”,自认庶族,颇有向当时的上层士族门阀宣战对立之意,此时自然更加看不起这些献国邀宠的蝇营狗苟。

诸葛亮出自文吏世家,结交大量荆州流寓士人,颇知宋忠名望,但在此节骨眼上,也不敢犯主公雷霆之怒,站在刘备身后,不敢多发一言,任凭刘备执剑走向宋忠。

刘备怒火刀锋,正欲泄愤,堂中诸公,皆是刘备麾下,何人敢犯?

唯有周不疑,旁观者清,竟然敢冒着刘备盛怒之下的刀剑,上前拦住刘备!

“叔父!容思!”

“小子安敢如此,汝亦不惜命了吗!别忘了汝舅父刘先亦在降曹之列!”如今的刘备,已经气得红了眼,犹如发疯猛虎,见人皆咬!

周不疑毕竟身份尴尬,也不敢再直接往刘备剑锋上撞,只是不断地用言语规劝。

“此等无用之人,合该万死!但即使杀一万次,也难以改变今日局势!不若暂留其命,可有大用!”

刘备出身行伍,虽能够矫情砥砺,隐忍半生,但始终是快意恩仇之人。

“即是如此,那我斩杀以后,便令手下将士再剁一万刀!方解我恨!”

随即喝令厅外的军士,准备刀具!

周不疑见刘备不听劝,情急之下,口出重磅核弹。

“若杀此人,则叔父难入襄阳矣!”

此话锋利如刀,正好刺入刘备心中。站在刘备身后的诸葛亮,也眼神一亮。

“入襄阳?”

刘备心里一怔,双眼一眨,稀疏的胡须舞蹈起来。

可悬在宋忠头上的剑,却还没有放下来。

这……就尴尬了。

不只自家兄弟在场,还当着关羽麾下这么多的军士,这些士兵各个提刀,还等着再砍一万刀呢!

可刘备怒火刀锋,谁敢靠近?

只见刘备一面擎剑,一面转脸后顾,目视诸葛亮。

煞有介事的再吼了一句。

“汝等莫要拦我!”

君臣鱼水之情,水当然最懂鱼的心思,水也总能容忍鱼的放肆。

诸葛亮本来就有规劝之意,只是正值自家主公盛怒,怒火刀锋,不敢上前。

如今既然得到刘备示意,考验诸葛亮演技的时候到了。

只见诸葛亮终于迈出关键一步,还专门找剑锋所在,双手顺势把住刘备擎剑的手臂,慨然言道。

“主公三思!宋忠大儒,与上流士族交往颇广,门生故友仕遍荆襄,连主公营中也不乏其门徒。如今刘镇南物故,若再杀宋忠,则不能在荆州立足矣!”

“更兼如今局势紧迫,曹操若从宛城轻兵急进,不出一日便可威逼新野,曹操十万大军,铁骑突驰,我新野小县,区区万余兵士,如何能当?不若立即拔营,南渡汉水,保存军士,莫要在此徒费时日!”

周不疑站在一旁,听得心如明镜。诸葛亮这前一段话,明显是说给刘备听的,而后一段话,是说给门外的将士听的,诸葛军师劝上谕下,果然手段高超。

刘备仍然故作愤怒之色,剑擎在手,凛然说道,“哼!无用竖儒,今日断你头也不足以泄愤!吾既是临别之时,也耻于杀汝等士大夫之流!权且将你头寄于项上,待我南渡汉水之后,去襄阳城下再找蔡瑁理论!”

说完之后,便随着诸葛亮的引导,落臂收剑,让军士把宋忠收监,但口中仍是骂骂咧咧。

周不疑看着这一出君怒臣谏,放任他俩将这出君臣戏分演足了。

心里感叹道,刘备能够隐忍一生,而一朝爆发,确实当得起世之枭雄。而正是因为诸葛亮的鞍前马后,刘备才可以成为枭雄,而非枭寇。

而自己刚才一番唇舌如剑,能够让愤怒的刘备瞬间冷静,说明刘备已经开始信任自己,而且证明刘备内心里面是很想直接攻入襄阳的,只是苦于没有内应帮衬罢了!

只要刘备力主抗曹,那就是我这个主战的荆州人应该支持的!

要不然,难道还要灰头土脸的回到襄阳,跟着舅舅刘先再投降一次曹操?

怎么可能!曹操与自己的宿主周不疑有杀身之仇,再被舅舅质回邺城让曹操再砍一回?更何况自己可是把曹操的大女婿夏侯楙杀了,没有回头路了!

鉴于此,周不疑决定趁热打铁,继续鼓动刘备夺取襄阳。

“叔父,此人之命,在我等看来,命如纤芥,随时可折。但对于蔡瑁等人来说,既然会选派此人通使曹操,可见此人深得蔡、蒯、韩、邓这些上流士族的推崇,确实可以好好利用之。”

“嗯,贤侄言之有理,听汝方才所言,说可保襄阳,不知有何良策?”

周不疑心里暗笑,确实如自己所预料,刘备一直惦记着自己刚才的那句“入襄阳”。

刘备对襄阳是有很深的执念的,这一点,对于了解历史的周不疑来说,内心十分确定。

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若手中没有襄阳,又谈何“遣一上将举兵以向宛洛”!

也因此,当年在拿下汉中后,汉中王刘备立即加封关羽,前将军,假节钺,使关羽地位只在自己之下,虽没有明言让关羽出兵襄阳,但众人都知道,“上将关羽”攻拔襄阳,然后“举兵以向宛洛”。在刘备的“光复汉室”的计划中,这是迟早的事。

再遥想当年,刘备穷途末路,率军民南撤,路过襄阳,驻马城下,呼叫刘琮答话,可刘琮惭愧,紧闭襄阳城门,不敢露面。

刘备见势,竟然在城外摆起祭典,率领自己携带的荆州军民,大张旗鼓祭奠刘表,引得跟随刘备而去的荆州士人百姓都为之落泪。

这是很强大的舆论攻势,刘备辞别刘表坟墓,哭泣而去,这是在向荆州军民郑重宣告,刘表在时,他辅助刘表抗曹。今日刘表不在了,他刘备便独自抗曹!

刘备告诉荆州士人,他就是刘表抗曹方针的继承人,应该取代襄阳城中主降派的政治地位,襄阳应该是抗曹派的襄阳!

在荆州一流士族尽皆降曹的情况下,刘备此举确实赢得了众多荆州次等士族和流寓士族的归附,以至于刘备南奔江陵,一路上军民聚到十万之众。

诸葛亮在当时也曾劝说刘备,趁机攻击襄阳,统领荆州军民一同抗曹,可刘备毕竟实力有限,襄阳是荆州第一坚城,刘表在此苦苦经营近二十年,城垣高,驻兵多。

刘表死后,蔡瑁收缩汉北防线,聚兵襄阳内外,不下五六万人。就凭刘备区区万余兵马,若没有可靠之人作为内应,根本不可能攻下。

刘备更怕的是,若一旦夺城不遂,却又落得夺孤骂名,臭了名声,没人收留,那以后想再翻盘就更难了。

于是携民南奔江陵,宁可用战败来换取名声,最后在曹操追击下,失了徐庶母子,自己也损了两个女儿,弃民败走,轻骑直趋汉津口……

如今,既然有人主动请缨在襄阳做内应,那刘备何乐而不为?

周不疑自认为已经摸透了刘备的内心,继续与刘备商议如何夺取襄阳。

“叔父,宋忠此次通使,备受蔡瑁信赖,鉴于此,我愿跟随宋忠通使车队,一齐回到襄阳,劝说我舅父刘先,与叔父里应外合,如此破城不难!”

听到能说服别驾刘先相助,刘备欣喜不已,“汝舅父刘先,亦是宗室,又贵为别驾,夙有人望,若能在城中笼络一番,使城内部分世家大户不至于相助蔡瑁,这便有了不少胜算!”

周不疑继续献策道,“我曾听闻,蔡瑁抽调各郡重兵,充于襄阳,我家乡零陵,亦曾出兵相助,我定会以舅父别驾名义,前往说服零陵兵将子弟,则在襄阳城中,我便也有了一支人马!若趁夜举事,城门上放火为号,还望叔父在城外相准时机,一并相助!”

关羽张飞听得有厮杀之处,一起叫好,“夺门之事,交给我兄弟!若能夺下城门,定要快马奔向蔡瑁府中,全家一并除尽!”

徐庶听完二位莽夫所说,眉间一皱,疑窦丛生,连连嘱咐道。

“错了错了!云长翼德!破门之后,切不可骄矜任性奔杀蔡瑁,而是应该分兵而行,一人直奔武库,断其军资。另一人直奔镇南将军府,俘虏幼主刘琮!一破一保,此乃是定乱制胜之道!”

诸葛亮也急忙上前,附议徐庶之言,并继续补充道。

“二位将军切记,武库乃是军资重地,若能抢占,则强占之。若无法占领,便放火烧之!将军府乃是荆州中枢,幼主刘琮仍然是主降派手中的王牌,定要万分谨慎,切莫杀害!这两处定会还要有一番厮杀恶斗,二位将军切莫手软!”

周不疑暗忖,武侯果然是武侯,劣势局求稳,优势局发狠!

但也忍不住对着关张继续嘱咐道。

“二位将军一旦破门入城,赶往武库与将军府的途中,一定要命令手下将士打出公子刘琦旗号,大张旗鼓的宣扬长公子刘琦已经入襄阳!,这襄阳城中绝非铁板一块,并非全是蔡蒯党羽,我等大肆宣扬,便会涨主战派之志,灭主降派之威,坚定中间派主战之意,一旦城中军心动摇,攻占武库与将军府便会事半功倍!”

关羽张飞被三人轮番训教,自然是不甚耐烦,两位军师便罢了,这刚刚入营门的狂悖小儿竟然也敢随意置喙,不禁哑然一叹,只是唏嘘。

刘备看到关张如此态度,知道周不疑毕竟是外人,根本无法命令关张二人,于是不得不训教自家兄弟一番。

“贤侄所言甚是!汝二人敬听!武库与将军府,这两处必定屯有重兵,尤其是武库,更是城中军队的命脉,打出公子旗号定能减去不少阻力!”

刘备又捻了捻髭须,急忙继续说道。

“不妥!我对汝二人还是不放心!依我看,不如你二人领麾下将士一同去攻占武库,我领赵云陈到去攻取将军府,将军府是襄阳中枢,毕竟有幼主刘琮,我还怕你二人手上不知轻重,酿出大错!就按如此行事吧!”

刘备发话,立竿见影。关张只能唯唯,不敢应答。

周不疑心中暗讽,这刘备确实狡黠,他一旦拿下将军府,重磅筹码在手,即便迎回刘琦,刘琦也不得不给他天大的面子,以后还不是全然依仗于他!

最终,刘备与周不疑为防止内外龃龉,并未直接约定好具体时日,而是决定选择最佳时机,就选在刘备拔营南下驻马襄阳城外,为刘表设祭之日。

而这期间的些许时日,留给刘先周不疑甥舅用来争取城内上层士人与零陵乡党将士,之后便等待刘备驻马城下,趁夜起事,登城门放火,通示城外刘备。

如今大计已经定下,用武力强夺之事全由刘备军队来做。而笼络安抚城内众多名望士族,趁乱举事,这便交给了刘先周不疑甥舅二人,两厢分工,各取所长。

可刘备厮杀半生,一路走来,虽沾过一点士族的光,可也吃了不少士族的亏,心中唯恐此事有虞,便特意对周不疑说。

“贤侄,大事既然商议妥定,便可依计而行。可城中毕竟是投降派的天下,一招失算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叔父怎么能看你孤身犯险?我从自己的近卫营中精选几位强悍勇猛之人,护卫在你身边,与你随宋忠车队一并进城,只为保你无虞!”

未等周不疑作出回应,刘备便唤进赵云,令赵云去挑选勇士了。

周不疑心里一阵膈应,真没想到这刘备还跟自己玩这么一手!

这刘备还没有完全信任自己!

对于这几个勇士,自己并没有选择权,更无法弃权,这便是刘备安排在自己身边的利刀,自己只要依商议的计划行事,这几把利刃就是保护自己的。若一旦被察觉有反迹,这几把利刃就是诛杀自己的。

未久,只见赵云引来四位勇士,各个身材魁梧,手脚健壮有力。

赵云逐个点名,通报籍贯,四人清一色的幽冀人士,皆是刘备的元从士家兵,妥妥的心腹子弟,忠勇死士。

周不疑携着这四位“利刃”,跟随着关羽一同走出大厅,去取宋忠与通使车队,准备返回襄阳。

没想到,周不疑和关羽刚刚走出军邸,关羽便止住步伐,锁着眉头,吹着胡须,忍不住问向周不疑。

“周公子,你究竟是如何在百人之中击杀夏侯楙的?今日务必要告诉我,不然我今夜无眠!”

“兄长,我确实有紧急之事!那襄阳城里通使曹营的使者,刚从北边返回,被我逮个正着,这襄阳城,竟然直接降曹了!”

这令牌是铜铸,正面铸成阳文“百人将印”,虽手掌大小,但重量不轻,应该是司金中郎将才能冶炼出的足分精铜,绝非是民间私铸的掺铜。

令牌一角,有刀刻字,歪歪扭扭地能看出是“夏侯“二字,并且这刀痕陈旧,略显铜锈,应该不是临时新刻。

阅读三国:曹操招赘,我偏硬娶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