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战国之乱世无双

战国日本三种刀具

  • 作者:太过分了吧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02 03:09:38
  • 字数:2946

太刀,具有较大弯曲度,刀身长2尺(66cm)以上、3尺(约1m)不足的弯刀。其中2尺以下的称为小太刀,3尺以上的称为大太刀(或称野太刀)。

太刀与同属刀剑类的打刀稍有不同,其区别之一在于刀鞘,太刀刀鞘上有两个

太刀

协差是总长73公分的短刀。协差颜色跟打刀一样。

协差

所谓“协差”,也就是手戟的日本发音,或者说是手戟的汉代发音。是渡来人远渡日本,顺便把手戟传入倭国的。后来,随着烹饪术的进步,手戟从中国饭桌上消失,而在日本,则演化为自卫与自杀的工具。

小太刀

(こだち),小太刀特指2尺(66cm)以下的太刀。除大小相异外,其它与太刀基本相同。

毛抜形太刀

雉刀

雉刀

雉刀是日本的古式武器,在日本封建时期十分普遍,类似欧洲的戟,是一支橡木长柄上带有一把约30至60厘米长的弯刀。剃刀的大小视个人喜好及战场条件而定,它的造形虽然简单,但其实很难挥耍,精通更是不易。雉刀术是挥舞雉刀的技法,至今仍然有人研习。

作品相关 战国日本三种刀具

(けぬきがたたち),毛抜形太刀是平安时代中期出现的一种刀柄与刀身一体化的刀剑。别名又称“野剑(のだち)”。其特征是刀柄在设计上有清晰的雕刻,这些雕刻在握手处和刀柄头部位都可见到。刀柄与刀身均成弯曲状,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関东常用的蕨手刀的影响,多适用于马上的斩杀。毛抜形太刀原本是武官佩用的,后来成为只限于作公卿的兵杖使用。

协差

太刀

静留的剃刀与《樱花大战》里神崎堇的长刀如出一辙。神崎家则是由江户初期的神崎万次郎始创了「神崎风尘流」,而改以长刀的名字称之。神崎风尘流更加注重长刀的形态美,因此特别适合神崎堇大小姐使用。

注:雉刀为汉字正译,剃刀只是讲日语中的汉字直接按照汉字发音读出来,在简化的,是不正确的

金属环(称为“足金物”:靠近鞘口的一个称“一足”,另一个称“二足”)用缎带相互穿插编织成型,使之便于携带。缎带与足金物之间又用一小块金属(称为“革先金物”)连接。刀鞘头部由金属包裹(称为“石突金物”)。拔刀时必须要下压刀鞘口的条状金属物(称为“口金物”)。太刀基本为双手持刀,而马上的武士也有单手持太刀的。刀身弯曲的形状使挥下斩击更为有效,这继承了较早出现的毛抜形太刀的那种弯曲形状。这类刀剑的出现,使合战的方式从徒步向骑乘转变。

大太刀

(おおだち),大太刀又称野太刀(のだち),是一种长大的太刀,长3尺以上。镰仓时代武家掌握了实际的政权,武士们以拥有豪迈与腕力为荣,进而可以夸耀威武的武具——具有长大刀身的太刀屡屡出现在战场上。有许多夸张描述的『太平记』一书中,对超过5尺(约150cm)的太刀的记述多处可见。而在文献上记录的最长的太刀刀长为9尺3寸。另外,现今尚存的最长野太刀,全长7尺4寸2分(约225cm),弯曲部份长3寸1分(约),身幅1寸2分。此刀现存于新潟県弥彦神社中,为日本的国宝之一。

雉刀原来是写作长刀,起源可追溯至远久前的平安时代。南北朝时代以七尺、五尺的长刀登场,演变成为以雉刀这两个字来代表。雉刀最早是日本武士的随从或僧兵所使用,它可以在近距离内有效瓦解骑兵部队的战斗力。不过火药类武器问世以后,雉刀的重要性立刻下降,通常在上战场时留置在家。因为它变成日本妇女保卫家园的主要武器,而成为日本妇女的表征。它也是女性武士选用的武器。时至今日,雉刀术仍被视为是一种女性武术,是女性为家庭奉献的象征。研习者女多于男

日本雉刀和尚

阅读战国之乱世无双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