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三百五十二章:忠贞义士,被我朱棣残忍迫害!

  • 作者:早餐羊奶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5-06 02:25:27
  • 字数:13082

沈仁听着右侧士绅议论声,就明白,快速向他走来的年轻人是闽县孙家少爷孙元楚。

也就是守闽县时,唯一侥幸活下来的士绅少爷。

勉强摆脱平民身份,进入‘士’行列。

仅此而已,连个秀才都不是。

将士们快速控制码头。

所谓录科,就是考取童生后,前往州府开办的学堂学习,要参加的通过性考试。

考过了。

混了个生员。

寂静无声的码头。

一道道惊讶、好奇、审视目光落在身上。

孙元楚一时间,思绪繁复。

这种火铳,明显具备冷兵器作战能力。

高过将士头顶,明晃晃的锥柱形利器,也不知如何与火铳相连。

火铳被将士们挂在肩头,背在背后。

沈仁也仔细打量。

他出身优渥,但也仅此而已。

不是读书的料,院试考都考不过,最终只能考录科。

……

“孙兄,令郎这肩标是什么意思,一颗三角形,是千户了?”

“据说,朝廷肩标一颗星星就是千户。”

孙元楚则快步走到沈仁、叶茂面前。

啪!www.oaksh.cn 热血小说网

说实话,也就比平民百姓身份稍微高点,有一样刑不上士大夫的特殊权力。

除此之外,再无任何政治待遇。

他虽然是家中嫡子,但和王爷一样,不是嫡长子。

家族一切,几乎没他的份儿,充其量就是给他分间铺子,一些田地。

父亲在还好,总能从父母手中拿一份足够挥霍的月钱。

等父母走了,大哥当家做主,家里分的这点东西,也就勉强过点稍微体面的日子。

想要靠大哥秀才的身份,免除田税,还得伏低做小,看大哥脸色过日子。

……

原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所以就趁父母健在,有人疼爱,可劲儿折腾。

打定注意,要在父母活着时,把该尝试的好日子,都尝试一遍。

没想到。

倭寇登陆闽县。

燕王抗倭发生了意外。

肆意妄为惯了。

军事管控期间,不准逛花楼,不准城内纵马疾驰……

总之,燕王守闽县期间,管天管地管空气的行为,让人很不爽。

头脑一热。

就找了一群,相同身份的狐朋狗友,去逛青楼,喝醉后,晚上宵禁还像以往招摇过市。

踢临街百姓家门。

打人家的狗。

自作孽,不可活。

直接撞王爷刀尖上。

然后就被拘捕,简单训练,燕王给他们发了一把刀,就扔到城头守云梯。

闽县守城战之后。

就他比较幸运活下来,其他一起被抓的狐朋狗友全都战死。

他能活下来,可能是母亲在神佛前祈祷的缘故吧。

总之,上城头守闽县拢共也就两天。

两天活着回家后发现,母亲满头头发全白了。

此事,给他的触动很大。

王爷调海防兄弟前往鸡笼屿时,本来,他们这些人是没机会的。

至少,第一批没他们。

他就跑去县衙,跪在王爷面前,请王爷给个机会。

王爷开恩,答应了。

鸡笼屿新军大营,真就是炼狱。

现在的统制谭渊、标统张武、骑兵标统周浪,简直就是三个杀神,王爷没来前,兄弟们人人脱了层皮。

他这种养尊处优,手无缚鸡之力的最惨。

前期身体素质跟不上训练,尤其被重点关照。

……

当然,王爷来了后,兄弟们又有些怀念这三个杀神了。

和王爷的训练科目相比。

三个杀神的训练科目,简直太轻松了。

总之,鸡笼屿一年多,经历太多了。

怀着给母亲争口气,让母亲不再为自己担心的念头,总算是扛下来了。

并且表现出色。

还被王爷提拔为一营管带。

要知道,他们陆军第一镇,两协四标,不算骑兵标,步军四个标,拢共也就十二个营。

第一镇成军过程中,所有人经过层层考核、淘汰,公平竞争各个位置。

他是一路闯过来的。

当然,十二个营管带,各项综合成绩,他也是最垫底的。

其他营管带、标统、协统都出自燕王五百亲兵以及调往鸡笼屿的三百海防兄弟。

虽然是最垫底的管带,但此刻,他可以挺着胸膛,见父老乡亲。

这份自信底气。

以往没有。

以往肆意妄为,全都靠家里,靠孙家少爷这层身份。

王爷对他,有再造之恩!

‘这还是殿下守城期间,闹事的二世祖?’

沈仁打量着孙元楚,颇为惊讶。

军中历练人不假。

但他十分肯定,朝廷的军队,一年时间,不可能让一个纨绔,发生这般天翻地覆,脱胎换骨的改变。

视线微转。

看着站在码头周围,肃然戒备的新军。

东番陆军第一镇第一协第一标第一营。

从这里他也能看出,燕王这支新军,采用了一种完全有别于朝廷的军制。

看到这一小队人。

他恨不得现在飞到鸡笼屿,观摩这支,刚刚露出一角的新军。

沈仁看着朱棣一行人,已经开始下船,这才收敛思绪,点头肃然道:“好,码头护卫事宜,全权交由孙管带!”

孙元楚再次捶胸行礼后,快步离开。

叶茂目视孙元楚离开,收回视线,看向沈仁、徐辉祖,笑道:“我们去迎接王爷吧。”

众人含笑点头,然后跟着叶茂、沈仁迎上去。

……

“拜见王爷!”

双方相遇后,叶茂等人忙行礼。

朱棣笑着摆了摆手,“你们的阵仗弄得有些大了。”

锦衣还乡,他并不抵触。

只是不喜欢,为了迎接他,刻意搞这么大阵仗,或许被喊来迎接的百姓,心里还会骂他。

沈仁、叶茂对视,顿时笑了,忙解释:“殿下,这可不是我们弄得,都是听闻殿下回来,自发来迎接殿下。”

这位殿下,或许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但显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事产生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别的群体不敢说。

至少,福建百姓,现在很担心燕王突然离开福建。

尤其这一年没有回福建。

民间有关这方面担忧十分多。

百姓只是没话语权,又不傻,福建的变化,是燕王来后发生的。

同时也担心,随着燕王离开,这些让大伙儿日子慢慢发生喜人的变化,突然戛然而止。

甚至已有成果都无法保证。

再回到以前。

沈仁暗暗观察朱棣,颇为感慨。

他十分笃定。

福建在这位影响下,再发展几年。

如果有朝一日,中枢容不下这位留下的规矩,福建百姓极有可能打出‘驱逐朝廷,迎接燕王’的旗号。

甚至,部分士绅都会参与。

雇工身股制改造,虽然让渡了部分利益。

可经过两年发展,以前为了和大燕商行做生意,被迫自行改造的士绅、商贾。

现在都开始认真琢磨、反思这个问题。

这就意味着,这个群体,从内心,开始慢慢认同雇工身股制了。

……

朱棣微微愣怔。

实在是来的百姓太多了。

根本不像是闵安镇一镇之民。

在他认知中,百姓即便喜欢凑热闹,但每日要为生计奔波忙碌。

不可能有这么多百姓,为了凑热闹,不顾生计。

最大可能,就是官府动用公权力量,迫使百姓如此。

没想到,并不是!

他得承认,此刻心中十分愉悦高兴。

倒不是因为自身影响力变大。

他都准备离开。

中原百姓就是骂他,他也不在乎。

愉悦是因,百姓对他施政的响应支持。

这证明,他做的没错。

其实,对于利用经济方式,宏观引导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他没信心。

毕竟,两世为人,他最擅长的还是当兵打仗。

文治方面,完全就是个新手。

……

众人在码头寒暄片刻,一起往前面走去。

徐辉祖凑近朱棣身边,迫不及待低语询问:“姐夫,你没有新军军服?”

沈仁、柳升等福建将领,瞬间竖起耳朵。

徐辉祖想看朱棣的军服,以及朱棣穿军服的模样,他们也好奇。

朱棣含笑侧头,“有啊。”

“那为什么没穿?”徐辉祖满脸遗憾嘀咕。

朱棣笑笑。

他回福建,是解决近期,愈演愈烈的问题。

又不是回来招摇。

“等我处理完福建的事情,回鸡笼屿,你跟着我一起去,第一镇新军,除了骑兵标,已经编练成了。”

徐辉祖顿时高兴笑了。

朱棣笑着找了找人,没找到,询问:“膺绪和增寿呢?他们竟然忍住没来?”

这两小子,过完年就被他送回建安,继续搞乡土村社了。

每个人一个村。

任务就是带领蹲点村,精细化发展,向乡土村社更高级发展。

“他们想来,被我制止了,蹲点村都没搞好,凑什么热闹!”

朱棣闻言,看了眼徐辉祖,不由笑了……

“燕王!”

就当朱棣要说话时,一声怒喝响起。

循声看去……

一群老先生,领着一群年轻读书人,气势汹汹从旁侧快步冲来。

“站住!”

孙元楚脸色铁青怒叱。

十几名新军将士,快速挡在前面,双手持火铳,明晃晃铳剑对准吴海等人。

“别怕!我们有功名,我们是读书人,这群丘八不敢把我们怎么样!”

一名年轻人大喊一声,带着同窗,率先冲在前面,直接朝将士们冲来。

孙元楚脸变黑。

夺过身边士卒手中火铳。

“杀!”

喊声响起时。

手中火铳猛地向前刺出。

啊!

疼痛惨叫声响起。

只见,孙元楚手中火铳铳剑,刺入一名士子大腿。

其他将士看到孙元楚的动作,第一时间紧随刺出。

都选大腿这种不致命的位置。

惨叫声接连响起。

随着孙元楚猛地回撤,其他将士跟随。

读书人抱着流血的大腿倒地惨叫,孙元楚十几人,举着火铳,明晃晃铳剑沾染鲜血,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所有人都愣怔了。

看着明晃晃铳剑上的鲜血,听着十几个读书人惨叫。

为首吴海等人脸瞬间变白,盯着孙元楚等人,身子微微颤抖。

孙元楚满脸冷硬,和吴海对视。

作为福建本地人。

还出身士绅家。

他当然知道吴海在福建。

乃至在大明的影响力。

可那又如何。

燕王来福建,对福建,如同对他孙元楚,有再造之恩!

福建上上下下,即便不说全都感激燕王,至少也不应恩将仇报吧?

吴海只帮了几个寒门、农家子弟。

燕王在福建所做之事,却能让无数想读书的穷苦人,都能有书可读!

他出手,是作为燕王护卫的本职。

也是作为福建人,应有的感激。

“娘的,这小子是个当兵料!”柳升小声嘀咕,突然很喜欢孙元楚。

其他人闻声回神,依旧震惊。

‘这就是燕王的新军?’

怀着震惊,看向朱棣。

朱棣神色平静,在众人注视中,往倒地惨叫的读书人方向走去。

吴海看到朱棣时,顿时怒而质问:“燕王,这就是伱的兵!他们竟然敢对读书人动手!其中还有秀才!”

这些丘八粗鄙,只懂效忠朱四郎。

可朱四郎,怎么说都是大明皇子。

还是货真价实的状元郎。

全歼倭寇后,连福建豪强都放过,肯定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少爷,此人就是吴海。”毛老六跟过来,凑到身边低声提醒。

朱棣审视吴海,平静道:“无论他们是什么人,冲击我,我的兵,就有足够理由动手,没有杀他们,只是小惩大诫扎一剑,他们已经足够仁慈,他们的行为,也让我很不满!”

话中,朱棣转身,冷冷道:“这些人满脸怨恨冲击我,就证明他们仇视我,身为我的兵,你就应该直接杀了,回去后,自己去领军法!”

“是!”孙元楚高兴领命,唇角抽抽,好不容易才控制住笑意。

王爷这是维护兄弟们。

王爷对兄弟们要求很高,训练很严。

但对兄弟们真没的说。

从不会让兄弟们当替罪羊。

“你!你!”

吴海气的结巴,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朱棣再次转向吴海,“你就是一文先生吧?”

一文先生!

吴海听到这个称呼,顿时仰头,“不错,正是老夫!”

福建读书人、士绅送他的这个称呼,就是他的护身法宝!

就算朱皇帝,不照样不敢动他吗?

“燕王,老朽劝你及时收手不要在蛊惑人心,你怎敢将自身小小之术,妄图与三纲五常并驾齐驱!”

……

朱棣耐心听着。

对此老厌恶却越来越盛。

他掀起一场对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全民共识认同舆论。

是要达到,类似三纲五常在人心中的地位。

他也承认,这种方式的确不好。

但不是什么蛊惑人心。

在天下百姓,还没有自主判断好与坏,没有具有前瞻性、远见性分辨前。

这样一场共识认同舆论。

绝不可少!

只要这场共识认同成功了,雇工身股制被保留下去的可能性才会增加。

此老以冠冕堂皇口吻,把他的行为抨击为邪道。

也是不安好心。

推行乡土村社时,此老没有跳出来。

用利益,迫使士绅商贾改造为雇工身股制时,此老也没跳出来。

为何,在他发起这场共识舆论时。

对方跳出来了?

因吴海很清楚,没有这场共识舆论,只要他走了,他们还可以把他建立的一切推到。

这是个聪明人。

看到了共识认同的可怕。

所以,想尽办法,想要破坏。

可惜,到底只是个老学究,手段还是欠缺了点。

若是换成胡惟庸。

恐怕不会明着反对,反而会参与到这场共识认同的舆论中。

在其中增加自己的作料。

曲解他的本意。

他曾见过类似的事情。

“听说吴老先生一直怀念元朝?”朱棣冷笑开口,“为此还劝说福建名士王翰,在洪武九年,为元朝守节尽忠?”

吴海脸色微变。

却梗着脖子,和朱棣对视。

这些朱皇帝也知道。

朱四郎之父,都不能因此把他怎么样!

“名士王翰死后,吴先生继承了王翰的家业,以及娇妻,还有人家襁褓中幼子,吴先生不愧是王翰先生的忘年好友!”

噗!

有人憋不住笑出声。

这事福建上层其实都知道。

内幕嘛,大家也知道。

可第一次,有人把此等龌龊事,掰扯出来。

吴海脸渐渐变白。

随即,气急败坏咆哮:“燕王你污蔑老朽!老朽要写折子,问一问陛下,到底是如何教导皇子的,堂堂大明皇子,竟然污蔑老朽一个读书人……”

哼!

朱棣冷哼,脸瞬间冷硬,“本人只是陈述一个事实,王翰家业、娇妻、幼子,难道不是吴老先生接手吗?”

“本王只是想说,吴老先生劝说好友为元朝守节,自己为何不为元朝守节?”

话中,朱棣转身指着孙元楚:“本王训练的新军,在不久将来,会回朝助战灭北元,本王现在给吴老先生一个为元朝守节的机会!”

摆手刹那。

两名将士冲出去,一左一右把吴海控制住。

“把这位吴老先生杀了,然后厚葬,墓碑上书,忠贞义士,为元守节,为朱棣残忍迫害!!”

吴海瞬间吓傻了。

怎么和想象中不一样?

朱四郎连福建豪强都放过。

为何对他如此残暴不仁?

砰!

两名将士,直接把吴海按着跪下。

“我来!”

孙元楚喊了一声,跨步走出去,来到吴海面前,冷冷道:“燕王来福建,给福建带来什么变化,吴老先生这等大儒,难道不知?”

“王爷对福建有再造之恩!”

“老先生恩将仇报,丢尽了福建人的脸,孙元楚代表不了所有福建人,但代表我自己,送吴老先生上路!”

锵!

话音落下时。

拔刀声骤然响起,孙元楚举刀斩下……

王爷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但他不能让百姓,因此事,误会王爷。

福建人出一个吴海就足够了。

他这番话,就是说给在场的福建父老乡亲。

“且慢!”

孙元楚闻声,眼神余光瞥视说话的白发道人,手中刀却毫不停顿斩下!

张三丰脸色微变,闪身而来。

朱棣微微皱眉,同时闪身迎上……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脚后跟合并,捶胸敬礼,大声道:“燕王麾下,东番陆军第一镇第一协第一标第一营管带孙元楚,见过叶布政使、沈都司,卑职奉王爷命,接管码头护卫……”

目视可知,这种新式火铳比大明军中,现在装备的火铳长不少,大约有一人身高三分之二。

“孙兄,恭喜啊,令郎可真是脱胎换骨了。”

阅读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