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四百六十七章:大明一定会爆发学运!

  • 作者:早餐羊奶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5-06 02:28:14
  • 字数:19204

在这股讨论中。

迁徙成了百姓热议的焦点。

吕本湿淋淋的双手,剧烈哆嗦着,脸无比苍白。

其实,不光吕本。

啪!

吕本怒叱一声,手中端着的茶盏掉落在地。

刹那间,书房寂无声息。

所有人都看着吕本。

“这就是文明高度、文化正统之争失败的后果啊!”

黄子澄激动的连连拍手。

情绪激动时,口不择言道:“恩师,胡相,索性现在朱四郎身边的海军陆战队也不在了,要不然,咱们一不做二不休……”

“啥是献土献民?”

“这都不懂!?就是把国土和百姓献给燕王殿下,从此倭国的国土就是燕国的国土,倭人也就变成燕人了。”

“啊!倭人为啥这么做?俺只听说过两个朝廷打生打死,就从没听说,一个朝廷主动向另一个朝廷献土献民。”

“听说了吗,倭国向燕王献土献民呢!”

“住嘴!”

当啷!

可献土献民之事,却在金陵城尘嚣喧上,倭国的献土献民,很快就演变成一股,对比燕藩和大明的大讨论。

……

小早川仲业走了。

吕府。www.oaksh.cn 热血小说网

吕本书房。

看着吕本的胡惟庸、齐泰,也脸色苍白无比。

就连被呵斥息声的黄子澄,此刻情绪冷静下来,不想丢面子,努力保持冷静镇定。

可任谁都能看出,黄子澄身子剧烈的哆嗦。

安静中。

胡惟庸起身,快步走到门口,确定整个书房所在别院,空无一人,暗暗松了口气。

走回去,重新落座。

端起茶杯。

一手端着茶杯,一手捏着杯盖,撇去浮在上面的茶叶。

杯盖和杯壁摩擦,发出的轻微响动。

仿佛唤醒时间的特殊暗号。

吕本三人齐齐回神。

齐泰下意识往门口看了眼,确定无人,端起温热的茶杯,双手捧着,隐隐哆嗦。

吕本忙拿出手帕,低头擦拭茶杯掉落,泼在衣服上的茶叶。

黄子澄脸色阴晴不定变幻着。

双腿没有一丝力气,努力了好一会儿,才颤颤巍巍坐回原处。

哎!

胡惟庸努力控制着颤抖的双手,把这一幕看在眼里,默默叹了口气。

朱皇帝、朱四郎!

这对父子都活着,给大家带来的恐惧太强烈了。

现在除掉朱四郎,其实并不难。

京营中,就有他们扶持的一位,最善练新军的‘新式将领’。

弄点兵将、火铳出来,除掉朱四郎并不难。

可朱皇帝活着,怎么收场?

黄子澄情绪激动,口无遮拦,可他冷静后,也明显知道,现在杀朱四郎的后果。

以朱皇帝现在对朱四郎的喜爱。

朱四郎若是出事。

就算把天翻了,朱皇帝恐怕也要彻查到底。

他们这些人,九族都得被朱皇帝杀绝。

甚至,因为他们这群人是太子系的缘故,就连太子都可能被牵连。

这可不是他胡思乱想瞎揣测。

即便太子没有参与。

可太子系的人谋害朱四郎。

太子一个御下不严跑不了。

现在不是洪武九年了。

朱四郎在朱皇帝心中的地位、分量重的很,大家一直怀疑,太子如今可能都比不上朱四郎。

到时候,即便太子没参与,皇帝也可能迁怒太子。

肯定倒是不可能虎毒食子。

但太子这个储君,怕是做不成喽!

朱皇帝极有可能,直接舍弃太子,扶持太孙朱雄英克成大统。

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朱皇帝活着时,杀朱四郎。

不但他们要被灭九族,朱皇帝恐怕还会舍弃太子,直接扶持朱雄英。

同时,还可能发疯利用此事,用血腥的手段,株连清洗掉保守派,为太孙朱雄英未来革新,创造局面。

……

吕本擦干净衣服上的茶叶,手哆嗦着,攥着手帕按在桌子上,用这种办法,控制身体不受控制的颤抖,视线落在讷讷出神的黄子澄身上,“这样冒冒失失的话,以后就不要说了,你年纪也不小了,朱皇帝还活着!”

“是是是,恩师,学生知错了。”黄子澄声音颤抖,连连点头,双手撑着椅子扶手想起来,可浑身无力,怎么也起不来。

胡惟庸看了眼吕本,从吕本这番话,他就知道,吕本也把此时杀朱四郎的后果,看的一清二楚了。

这很好。

他就怕,倒燕联盟内部,有太多类似黄子澄这样的糊涂蛋。

现在还不到时机。

得等!

等朱皇帝驾崩!

这父子两活着时,对付任何一个人,都会引来地狱般灾难。

可只要其中一人死了。

另一人就好对付了。

当然,朱皇帝驾崩后,绞杀朱四郎的时间段,也只有太子在位期间。

若是抓不住这个时间空窗。

等朱雄英继位,那就又会形成类似朱皇帝、朱四郎双龙同朝的局面。

朱皇帝原本打算,让太子和朱四郎形成这样的局面。

只是,后来发现,太子和朱四郎,无法形成,类似他和朱四郎双龙同朝的局面。

于是,把所有的厚望,就寄托在朱四郎、朱雄英这对叔侄身上。

事实表明,朱四郎和朱雄英这对叔侄,的确没有让朱皇帝失望。

这就是他们一致认为,太子现在在朱皇帝心中,已经成为新旧大明过渡储君的原因。

只要等到朱皇帝驾崩,倒燕联盟隐藏在太子的羽翼下,促使太子,发动整个大明的力量,绞杀朱四郎及其燕藩。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这群代表保守派的倒燕联盟要壮大。

一旦太子驾崩,就解决掉继承人朱雄英。

到时候,无论是扶持朱允炆,亦或是扶持其他皇孙,都由他们倒燕联盟说了算!

胡惟庸收敛思绪,看向齐泰,“齐泰,你这个礼部右侍郎分工中,有负责国子监这一摊子,国子监是什么反应?”

他特别需要知道,国子监的青年读书人,对献土献民有什么反应。

齐泰放下一直端着,没喝一口的茶杯,“胡相,国子监的情况也不好啊,先有宋濂主动请求去燕藩,这几天,那个戏子杨杰的剧组团队,天天在国子监演新梁祝,这个新梁祝,太蛊惑人心了,我去看了几回,隐约觉得,根本就是披着儿女情长的皮,在批判东晋的门阀集团腐朽肮脏,甚至,我怀疑,这部所谓的新编梁祝舞台剧,就是在借古讽今!”

“比如祝英台刚去书院和先生对答,安排座位的一幕,先生问乘坐几辆车来的?是牛车?马车?驴车?吃饭时吃几个菜,祝英台回答和书院山长家一起吃……”

“加上几个配角的演绎,观看时令人捧腹大笑,可笑过后,我观那些正在看的青年读书人,全都沉默,甚至,隐隐露出感同身受之状……”

……

胡惟庸唇角抽抽,脸各位凝重。

他没去看。

虽然朱皇帝下旨了,朝中官员,无论品级,以及已经不为官的都可以去看。

可他为了争一口气,非但自己不去看,就连家里人,都严禁去看。

虽然这些天,住在朱紫巷的孩子们,都在巷口叽叽喳喳,为了谁扮梁山伯、谁扮祝英台,谁扮大坏蛋马文才吵得叽叽喳喳。

但他对这新编梁祝的内容知道的并不多。

也并未特别重视。

现在听齐泰描绘其中的一个片段,才真正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这个入学分派座位的片段。

恰恰印证了,现在很多青年读书人,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因为出身高低,在课堂中被区别对待。

同样折射出了,大明内部,严重的尊卑贵贱之分!

蛊惑性太强了。

怪不得,方孝孺这个革新余孽,想要把这梁祝舞台剧,照搬回中原。

对许许多多青年读书人的鼓动性太强了。

即便很多士绅人家出身的读书人,在这个尊贵卑贱等级无处不在的环境中。

求学过程中。

也总会遇到,比他们身份更高的同窗。

也受到过这样那样的委屈。

以前大家都习惯了。

所以每个人,都削尖脑袋,争着做人上人,以求地位高一点、再高一点。

可燕藩给出了另一种出路。

所有人都要被制度框架,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没有人的身份特别高。

民间社会的整体风气中,没有那种强烈的尊卑贵贱。

他虽然没去过燕藩。

这些年,也一直关注。

据说,有钱人家雇佣的仆从,都不叫仆从家丁了。

叫雇工!

至于那种常驻雇主家的仆从,大多都是同姓、同村。

在家里面,雇主也不会对这些人非打即骂了。

雇主家的家人,会称这些人吴嫂、王婶之类的带有尊敬的敬称。

因为如果燕藩的富人,学大明这样对仆人非打即骂,大多数人,没人干!

因为人家去工厂能拿身股、做农民,乡土村社百姓地位现在也不差,官员不敢把百姓当牲口对待,并且,搞乡土村社也能富裕。

这么多出路,谁还愿意给别人当仆从。

燕藩特殊政体制度下。

百姓出路多,政经地位的提高。

发展形成了一种,迅速消灭尊卑贵贱,人与人之间,关系较为平等,社会风气平和的特殊人文环境。

一部梁祝舞台剧,唤醒青年读书人求学路上所遇,不公正区别对待的委屈,而燕藩又在削尖脑袋做人上人之外,给出了另一条出路。

一群愣头青,看了这样一部舞台剧。

可想而知,会发生什么!

这就是邪端啊!

妖风邪气,真的要弥漫进入大明了!

恐怕,到时候,很多愣头青青年读书人,哪怕出身士绅,都会造自家的反!

太可怕了!

可现在根本无法阻止,方希直和太子同为宋濂的关门弟子,若是太子不是皇子,还得称呼方希直一声师兄呢!

太子庇护方希直。

而朱皇帝又支持方希直搞。

虽然离开金陵城,到了地方上,地方保守派能给方希直设置障碍。

但终究无法直接将此事扼杀。

此等妖风邪气一旦蔓延开来,必将蛊惑一大批青年读书人。

……

胡惟庸一边思索,一边听着。

“据杨杰团队预告,几天后,大年当天,他们的舞台剧就要来到最高潮,也是整个舞台剧最为精华、精彩的一部分,祝母与梁山伯的矛盾。”

“现在,国子监的读书人都盼着这一天,而且,据传,陛下已经对外宣布,大年这一天,陛下不会在宫里看了,也要去国子监看看,我猜测,陛下也已经察觉,这部舞台剧针砭时弊,借古讽今的内核,也想在这个剧情高潮处,去看看国子监读书人的反应。”

齐泰略微停顿,看了看吕本三人,见三人脸色很不好,还是继续说道:“至于献土献民这件事传出去后,的确在国子监引起很大震动,对于百姓来说,献土献民之事让他们更向往燕藩,很多人生出迁徙燕藩的念头,他们只是想着吃饱吃好,可对于国子监的读书人来说,却十分清楚,这献土献民能在周王朝灭亡之后几千年重现,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国子监的读书人已经明悟了,这场文明高度、文化正统之争,燕藩已经略胜大明一头。”

“同时,也恰是献土献民之事发生后,促使国子监的读书人,更加重视这部新编梁祝,更加喜爱这股妖风邪气。”

哼!

微哼声响起。

众人齐齐看向吕本。

吕本环视众人,冷笑道:“献土献民?咱们都知道,大野五郎叛乱集团,现在只是掌控了倭国三分之一的疆域罢了,本身代表不了倭国,其次,他朱四郎也极有可能,在出兵倭国这件事上,狠狠栽个跟头!”

胡惟庸眉角微挑,忙追问:“吕大人是听到了什么风声吗?”

吕本含笑点头,抚须,得意洋洋道:“这也是我今天召集你们来府的主要目的,前天,也就是送走小早川仲业的第二天,朱四郎造访了东宫,和太子提及,希望由太子,通过王美人联络高丽国,他出兵倭国,需要在高丽借用一个港口,作为后勤补给点……”

“伱们知道为什么,他明明可以直接在鹿儿岛大野五郎叛乱集团的疆域内直接登陆,却要在高丽接一个后勤补给点吗?”

胡惟庸恨极了吕本炫耀式卖关子,可还是耐心等着。

“因为他怕失败!对太子,他没有任何隐瞒,他提及了倭国现在的现状,诸侯集团,把灭倭皇全族的脏水泼在了大野五郎叛乱集团身上,倭皇可和咱们中原的皇帝不同,这个存在千年的万世一系,可是倭国百姓的精神象征……”

……

“朱四郎对太子说,此番兵入倭国,可能面临正面作战,以及倭国百姓四面八方的游击袭扰战,我虽然不懂兵事,可允炆说,当时,朱四郎的神情十分严肃凝重。”

“朱四郎这个人,咱们都了解,这是个阴狠狡诈之徒,现在,这样一个人都十分谨慎,可想而知,此战的困难。”

“咱们就把他,极有可能兵败的消息,以及正面战,后方游击袭扰战传扬出去,定能遏制现在这股献土献民热潮!”

胡惟庸含笑点头。

……

翌日。

一股关于朱棣此番入倭作战,极有可能兵败的消息,就传开了。

“听说了吗,现在金陵城内的意见领袖又在说什么,燕王入倭帮助穷苦一方,打击贪腐倭国联军的作战,极有可能失败。”

“哈哈,这些意见领袖的话你也听?还记不记得,王爷回朝助战北征过程中,这群意见领袖都预判了什么?”

“这回不一样,俺觉得,这回这些人说的有板有眼,什么正面战,后方百姓游击战,一旦燕王入倭作战,就会陷入什么汪洋大海。”

“对对对,俺也觉得有些道理。”

……

会同馆。

临近过年了。

朱棣一家,以及东旭一群孩子,采绿的父母兄弟,全都搬到了大明招待邦国的会同馆内。

书房。

“学生解缙拜见王爷。”

年轻读书人,站在朱棣书案前,郑重作揖。

朱棣含笑看着,这个历史上,被‘他’杀了的家伙。

没想到,对方会主动来找他。

“免了。”朱棣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解缙谢恩后,坐下。

等宫中派出来的侍女,上茶离开后。

朱棣指着解缙脸上的淤青,笑问:“下雪路滑,弄出来的?”

解缙忙讪笑,抬手用宽大衣袖遮挡,羞于启口讪笑道:“被人打了。”

哈哈……

朱棣心中大笑,这家伙‘嘴贱’被打好像也合情合理。

解缙瞧着朱棣难掩的笑意,顿感委屈,放下衣袖,说道:“学生替王爷辩解,被同窗打了。”

朱棣微微错愕,“替我辩解?何事?”

这家伙在他北征时期,倒是的确替他辩解过。

他也是离开大明,回到东番后,才听妙云闲聊提及。

解缙看着朱棣,询问:“王爷,正面作战,后方游击袭扰之说,王爷听说过吗?以王爷的军事能力,有破解之法吗?能打赢吗?学生就是因此事,和金陵城的一些人辩论,辩论中,谁都不服谁,最后就动手了,当然,学生也没吃亏,他们虽然人多,可受伤情况比我严重!”

这家伙还真是好风骨。

朱棣腹语暗笑。

随即摇头道:“军事哪有十成十的把握,只要有五成机会,作为一个领兵将领,就满足发动战争的条件了,我现在最多有五成把握,你不要小看人民战争中,正面作战,配合游击战的威力……”

……

解缙既然找上门了。

虽然不清楚对方有什么目的。

但之前以及这次,都帮他说话,还挨了打,对其讲一讲人民的威力,也没什么不可。

解缙听着,渐渐陷入沉思。

直到朱棣说完许久后。

才回神。

起身,郑重一拜,作揖道:“王爷果然和其他人不一样,学生毛遂自荐,想追随王爷,并且,想跟着王爷入倭征战,不知王爷能否给学生这个机会。”

毛遂自荐?

这就是解缙来会同馆的目的?

解缙等不到朱棣肯定答复。

紧张焦急,悄悄抬头。

其实,上次燕王北征他就想毛遂自荐了。

可没想到,燕王直接从河北走了。

后来,燕藩的各种消息传回来后,他就坐不住了,多次去迁民办事处打听。

老父亲劝说阻止。

前年,家中双亲相继辞世。

这回他没顾虑了。

刚准备迁民燕藩,新麻烦又出现了。

以前的先生、同窗,甚至还有几位,有名望的太子系官员劝说他不要走。

毕竟。

他已经小有才名了。

虽然尚未考举人,那是他不愿过早为官,想多看看四处转转,看看民间百态罢了。

他若想考举人。

状元不敢打包票。

但榜上有名,他从不怀疑。

关心他的人,说他去燕藩屈才了。

太子系的官员则是不想他这样一个有了才名的人,去燕藩,给燕王增加影响力。

这回,他真的打定主意了。

定要去燕藩好好看看。

到底是什么样的燕藩,能让一个倭国割据集团,主动献土献民!

上位者,掌握权力,竟然肯让出来?

数千年了。

这等盛况,又出现了。

不过,没有出现在中原!

朱棣回神,看着解缙,提醒:“我们燕藩和大明不一样,不需要夸夸其谈的人,哪怕是才能出众,这样的人,也没有发展前途,我们更需要实干家。当官也没有机会,吆五喝六,颐指气使,你这个金陵城意见领袖,确定要追随我?”

解缙唇角抽抽。

意见领袖这个叫法,据说还是燕王妃率先提出来。

燕王北征时期,从朱府传出来的。

燕王妃评价意见领袖那番话,也被传出来了。

如今,意见领袖可不是个褒义词。

和乱头养望等同!

解缙郑重一拜,“王爷,学生是反复思考做出的决定,学生这个年龄,做事情,已经绝非依靠冲动了。”

朱棣不可置否点头,“那好,我同意了,记住了,你择贤君,而我也在择贤臣,我给你一年时间,一年之后,你瞧不上我,可以随意自如离开,而我瞧不上你,我也会直接对你说。”

他不想让这家伙,再死在自己手上了。

没必要。

如果不合适,解缙走解缙的阳关道,他走他的独木桥。

“王爷光明磊落,臣折服!”解缙郑重跪倒。

他是真的佩服。

朱棣起身,边往外走,边说道:“我这里,不兴跪拜这一套,首先从这一条开始学起。”

解缙起身,看着朱棣爽朗丢下一句话,大步离开的背影,不由笑了,自言自语道:“如此雄主,若不追随,此生后悔!”

……

当晚。

徐妙云一边用小脚帮朱棣搓脚,一边询问:“正面作战,后方游击战这些,你通过东宫属官,传出去,是故意的对吧?”

朱棣笑笑,抓住徐妙云白嫩的小手,轻轻拍拍,“什么也瞒不了你,对,我就是故意的,这次小早川仲业突然跑来献土献民,完全不在我的设想中,这对提高咱们燕藩的文明、文化影响力当然是好事,可对于大明这边的保守派,却会产生强烈刺激。”

“我把海军、海军陆战队,全都派出去稳定倭国局势,难保,一些考虑不周全的蠢货,趁着咱们身边无人保护,做什么蠢事。”

父皇还活着,大概率,不会有人敢做这种蠢事。

可万一呢?

“现在把入倭真实存在的困难,放出去,能安抚受刺激的保守派,事实,我的判断没有错,突然冒出的这股评价咱们兵入倭国的声浪,应该就是某些保守派放出去的,现在这些人,应该就盼着咱们接下来兵入倭国兵败。”

“这段时间,这些人就不会铤而走险了。”

徐妙云笑笑,“你把这些人耍的团团转。”

“也不算耍他们,这的确是,接下来兵入倭国的实际困难,若非如此,我也不必在高丽借一块后勤补给地。”

徐妙云点点头,继而莞尔道:“听说,王美人特别积极,主动给母国的父兄写了一封信?”

朱棣点头后。

徐妙云笑的更欢乐了,揶揄:“听说,当初高丽国和亲的对象,似乎是你……”

“徐大丫,这种飞天老陈醋,你都要乱吃?”

“谁吃了!我就是觉得有趣,也不知,王美人有没有后悔……啊……我错了,我错了……”

……

大年当天。

中午后。

朱紫巷。

一群穿着华贵新衣服的少爷小姐、女眷,纷纷迫不及待涌出府门。

“娘,快点,要开演了。”

“今天可是祝母和梁山伯的矛盾爆发点,也不知,祝母要如何羞辱梁山伯,这个梁山伯,真是没点自知之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娘,你说什么呢!你怎么一副反派嘴脸!”

“臭小子,老娘就是反派!你要是将来敢给老娘娶个穷人家的野丫头,老娘打断你的腿!”

“那我要是娶个春晓嫂子那样的呢?瞧瞧人家春晓嫂子现在可是燕王燕藩的大医官!就连耿瑄哥,现在都是一名标统了!”

少年的话,不但让其母亲瞬间沉默。

其他叽叽喳喳,热闹议论的大人,也顿时安静,默默坐上马车。

此番回来,耿瑄带着媳妇春晓回过朱紫巷耿家。

虽然耿家没让耿瑄夫妇进门。

可朱紫巷谁家不羡慕呢。

就连耿瑄的几个嫂子,背后都酸溜溜说说什么,耿瑄走狗屎运,捡了个村姑做媳妇儿,没成想,还捡了块宝,凭借裙带关系,年轻轻,就成了燕藩一名标统。

走到了所有同龄孩子的前面。

其实,这几个嫂子,就是酸罢了。

耿瑄此番回来,和朱紫巷的长辈说话。

从穿着一身军服,任何时候,坐如钟,站如松以及得体的谈吐中,大家都知道。

昔日的二世祖。

在朱四郎的教导下,已经成才了。

而且,人家耿瑄也不是凭裙带当上标统的。

据说,那是在平定吕宋的数年战斗中,一刀一枪搏来的。

期间,还传回,耿瑄在丛林和部落反叛势力战斗重伤的消息。

耿母和大家说起此事,还边哭边骂。

……

午后三点。

朱棣一行人出现在国子监外。

朱樉等人已经到了,在门口等着。

朱棣下车后。

朱樉为首一群兄弟迎上来。

朱棣询问:“父皇和大哥到了吗?”

父皇这些天,都是在宫里看杨杰他们演梁祝。

今天却要来国子监。

目的嘛。

他多少也知道一点。

看看青年读书人,看了这部针砭时弊,借古讽今的新编梁祝后,会有什么反应。

朱樉笑道:“还没,宫里人多,行动一下麻烦,还得等会儿,老四,国子监那群读书人可都等着你,要不要先进去?”

朱棣含笑摇头。

他不想再刺激大明的保守派了。

方希直头铁,要照搬梁祝,回大明组建剧组。

他可以预见。

未来的大名,恐怕会发生一场激烈的学运。

也就是读书人运动。

今天看完这一集。

他也有很多话叮嘱雄英,关于这场,未来数年后,可能发生的学运。

大明现在的情况。

若想革新除旧。

其实,一场学运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在青年读书人。

这一点,方希直其实就看的很清楚,所以,要把新编梁祝搬回大明。

朱棡走到朱棣身边,揽住朱棣肩头,用了用力,“好多年,大年团圆夜,缺老四你,今天,父皇母后肯定高兴,我们也很高兴!”

朱樉闻言,抬手默默拍了拍朱棣肩膀。

其他兄弟,也一时沉默。

从洪武九年后。

他们就再也没和老四、四哥一起吃年夜团圆饭了。

整整十六年了!

这十六年,此时回想一下,真是造化弄人,一时间,酸甜苦辣,让人不知该说什么好。

朱棣笑着瞪了眼朱棡,“大过年,你煽什么情。”

朱棡笑笑,扭头看向前方,低声询问:“是不是入倭作战,真的很凶险,有什么兄弟们能帮上忙的,你尽管开口,到时候,我们肯定都要去观战,每个人身边带一个营没问题,这么多兄弟,一人一个营,凑一个镇富足有余。”

一群王八蛋,都盼着老四栽跟头,他到要看,老四有这么多兄弟,怎么栽跟头!

朱棣扭头看着,眼巴巴看着他的兄弟们,笑道:“需要时,我一定会开口的!”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黄子澄猛地拍手,激动起身,嚷嚷道:“看吧,看吧!太子爷就是心慈手软,就是太顾念和朱四郎的兄弟情谊了,看吧,现在好了!外面全都在议论献土献民,更有一群脑后生反骨的愚民,大肆讨论要不要迁徙到燕藩!”

“嗨,这有啥好奇怪的,仰慕燕王、仰慕燕王燕藩的一切事情呗,其实俺也想变成燕王的子民,俺这段时间,就和家里人商量,是不是移民到燕藩内,这一眼望去,看不到一点亮堂的日子,俺是过够了。”

“可不嘛,以前还没觉得,自从看见燕王燕藩治下的百姓,还能过上,这样一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俺也琢磨着,是不是迁徙到燕藩。”

阅读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