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五百四十二章:朱棣:我的手,其实很黑!

  • 作者:早餐羊奶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5-06 02:29:34
  • 字数:9860

不出所料,肯定与江浙地区,被士绅地主抛弃,艰难生存的难民有关系。

说实话,于谦就是提请,燕华出面,筹措粮食,养着这群难民,并且不准燕华招募这些难民迁徙燕华。

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哥知道情况后,稳定难民的一种手段。

这些法子结合起来。

都好过,告御状!

赚取报酬。

剩下的时间,难民自己打打零工,或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挖挖野菜之类充饥。

这一做法,表面看是马全这个布政使治理江浙的行为。

若是稍微狭窄一些。

都会把此事,当做对其登基的一种打击。

江浙的事情,大哥知不知道?

第544章朱棣:我的手,其实很黑!

告御状!

朱棣所在的车厢,以及一门相连的车厢内,瞬间陷于安静。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肯定知道!

马全之前对他说,江浙地方官府,只能动用府库,每年搞几个月以工代赈,让这些难民从事劳动。www.oaksh.cn 热血小说网

他没想到,这一身铁胆的家伙,给他出了这么一道难题。

透过车厢,目光担忧看向朱棣。

此刻,朱棣也眉头紧拧。

大哥大权在握,登基称帝之际。

他带着于谦搞这么一出。

难民就饿不死。

甭管对未来生活多么麻木,没有希望。

甭管营养方面,跟不跟得上。

至少,这一系列施政法子,确保了这些难民不会铤而走险。

维持住了局势稳定。

不出意外,大哥是以此来换取时间,会慢慢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至于办法。

他也从,近些年,大明一些施政措施中,看到了。

过去几年。

大哥已经在革新派主政的地方,小范围推动工厂废除身契制。

打破身契绑定工人,工人沦为工厂主的牛马猪狗境遇。

工厂主就无法,对工人,进行类似现在这种,没有底线的残酷压榨。

工作时限,工作量必然会缩小。

那么,工厂想要在竞争中,产出更多物美价廉的货品。

除了技术升级,就是产能扩张。

技术升级,大明暂时不具备这种条件。

只能发展技术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规模庞大的工厂。

如此,就能消化这些难民。

不过,估摸着,按照朝廷现在的进度,以及受到保守派的掣肘,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铁铉神色复杂看着跪在地上的五个读书人,以及皱眉沉思的朱棣。

此刻,他心情十分复杂。

即希望燕王插手,毕竟他很清楚,单靠朝廷的力量,太子的力量,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时间线必然会很长。

‘只能苦一苦百姓,让百姓再苦一苦……’

这类话,在朝堂上,并不新鲜。

几乎听出老茧了。

若是真没办法,为大局出发,苦一苦百姓,那也说得过。

而现在,只要这位王爷,肯插手,或许这个问题能迅速解决。

任何一个有良心的官员,此刻,都希望这位能插手。

可……

可身为忠于太子的朝臣。

他也很清楚,这位插手,会给太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且,这位插手,无疑极有可能,激化太子和这位的矛盾。

这一刻。

有人期盼、有人紧张、有人担忧……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朱棣身上。

“你倒是给我出了个难题。”朱棣苦笑打破沉默,看着以额触地的于谦,“我父皇病重,你让我现在带着你们告御状,将人伦之情置于何地?”

“如此可好。”

“这御状伱们暂且不要告了,待我入京后,以其他名义,从燕华筹措一批粮食,至少确保三四年内,这些难民,有一口果腹的正经粮食,在这三四年时间内,朝廷也能想办法,解决这次危机……”

于谦抬头,眼神无所畏惧,直直看着朱棣,眼底似乎有些失望之色闪烁,直言道:“王爷这是诡辩之术,首先,学生等在这个时候告御状,与陛下、王爷的人伦之情并不相冲。”

“陛下爱民,天下人皆知,此事,王爷助学生等,成功告御状,让朝廷拿出一个彻底解决此事的办法,陛下即便……即便……也能安心!”

啪!

“大胆!”马全骤然拍案而起,怒叱:“狷狂之徒,竟然敢诅咒陛下!”

这小子,虽然最终没说出来。

可话里话外的意思,说的就是陛下也能含笑九泉。

朱棣摆了摆手,制止马全。

其实,他自己也很清楚。

正如这个铁胆小子所说。

他此番话,有诡辩的成分。

以他对父皇的了解,若是临走前,能迫使朝廷上上下下,在这种氛围压力下,定下解决的办法。

正如于谦所说,父皇心中也是高兴的。

父皇不清楚难民事情吗?

清楚!

父皇不插手,那是大哥现在这种拖延着,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

虽说父皇心中未必认同。

但勉强能接受。

在大哥,在革新派主政的地方,小范围搞废除身契制的实验时。

父皇不插手,是给大哥足够的空间施展。

也是给大哥这个未来储君,留颜面。

总不能,父皇自感身体撑不住了,马上要面临皇权交接时,还叱责大哥,让大哥威严扫地吧?

这不利于皇权交替。

只听于谦继续说道:“圣人说过,遇事多求助于内,少求助于外,圣人言论,虽然大而泛化,可这些至理名言,都有着指导意义。”

“这些年,朝廷在工业上,只想着,从王爷燕华搞技术,甚至,不惜用盗取盗用等手段,却丝毫没有想过,求助于内,效仿燕华,自己搞研究,所以,朝廷这些年,工业搞得乱七八糟,若非大十字铁路建设这些年,燕华援建,以及帮忙梳理朝廷控制工业区,恐怕,这工业秩序,只会更加糟糕。”

“自己不奋斗,向外得到再多,永远也不是自己的,也永远不可能,真正把这些资源,完全利用起来!”

……

朱棣微微颔首,唇角浮现一丝笑意。

心中也十分感慨。

人杰到底是人杰。

儒教那套大道理教出来的真正人才,即便是在工业化时期,依旧能用这些道,游刃有余。

说到底,儒教那些大道理,教人人情世故,教人大道。

但大道太模糊朦胧了。

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悟透,并且灵活运用。

而术,才是面对,绝大多数普罗大众的。

历史上,纵观整个清末,那些老派风云人物,说到底,什么李曾张,其实都是些庸才。

比起面前这个铁胆小子,差远了。

求助于外不如求助于内!

一句话,道尽一个人,一个国家发展的精髓。

“现在也一样,学生不认为,王爷帮朝廷,养难民三四年,朝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相反,学生认为,王爷燕华的供养,只会养成朝廷这边的懒惰,将来有一天,当王爷停止供养时,学生可以肯定,不但朝廷会认为王爷不地道,怨恨王爷,就连受王爷供养的难民,都会埋怨王爷。”

“此举,于朝廷没有任何好处。”

“于王爷,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王爷花费了无数钱粮,到头来,却连说句好的人也没有!”

“这便是升米恩斗米仇!”

“故,学生请王爷,带学生前往燕京告御状!”

砰!

话罢,于谦猛地重重叩首。

碰撞产生的声音不高。

可却宛若洪钟大吕,在所有人心头响起。

啪啪啪……

朱棣的抚掌声响起。

“好!本王带你去告御状!”

马全脸色顿时变白,却不敢反对。

朱棣话锋一转,“不过,我也有个要求,促成此事后,你跟我去燕华,燕华更适合你这种铁胆铁脑袋。”

“王……”

铁铉刚开口,就被朱棣凌厉的眼神制止。

朱棣视线转移,重新落在于谦身上。

他是真舍不得,让这小子,在大明死于无尽的阴谋算计和排挤中。

就朝廷现在的官场生态。

于谦留在中原。

恐怕会比历史上陨落的更早。

历史上的他,虽然对这小子也是恨得咬牙切齿。

可是要和唐太宗比高。

太宗能容魏征。

他怎么能容不下这小子。

后来,高炽父子,又是比较仁的君主。

而当时三杨主政的朝局。

有三杨护着这个年轻晚辈。

朝堂上,总体也没人敢明目张胆搞这铁脑壳小子。

君不见,等这些人都走了。

这铁脑壳小子,就只能留下一首千古佳作,慷慨赴死吗?

而现在的朝堂上,可没有这么多人护着他。

相反,现在的保守派,也最讨厌,厌恶他这种年轻人。

学运一起。

稍有不慎,于谦就可能成为第一个洒下满腔热血的人。

学运需要流血。

但于谦这种热血,如果只是洒在学运中,化为春暖花开,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太可惜了。

去燕华。

放到官场磨练几年,身上多点缀一丝圆润。

等雄英继位后,在放他回来。

于谦抬头,看着朱棣,坚定摇头,“燕华少学生一人,少学生这一捧血,无所谓,但中原需要学生这一捧血,王爷这等英雄人物,既然答应学生,再对学生提条件,有损王爷英明。”

哼!

朱棣被气笑了,冷哼道:“记住,我从未承认自己是英雄,我也告诉你,这世间需要英雄,英雄精神指引所有人,在徘徘徊徊中,不断修正错误,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但英雄做不成事情,英雄只能把精神传承给我们,让我们以英雄为标榜,守住本性本心,想要做成事,就别做什么英雄,我做的一些事情,你应该了解,我的手黑的很!我只是比绝大多数人,做对了一件事,守住了本性本心!”

“滚吧!条件免了,你告御状的请求我答应了!马上下车,去劝说其他人离开铁路,你们五人跟随我入京!”

“在学生心中,王爷就是英雄,若将来有机会,学生也希望,能聆听王爷教诲!”于谦高兴说着,郑重叩首谢恩后,起身和其他四名同窗下车传达朱棣的意思。

……

嗒嗒嗒……

片刻后。

列车重新启动。

“在下于谦。”

“杨东旭。”

“春晓。”

“刘民丰。”

“朱祈婳!”

“朱高煦!”

……

办公车厢内。

门关上了。

徐妙云亲自为朱棣烹茶。

听着外面孩子们相互介绍的声音,不由笑笑,“动爱才之心了?”

这少年读书人,的确很不错。

四郎若非动了爱才之心。

不可能想护其周全。

只是……少年人性情单纯,还并未清晰意识到,随着告御状发生后,他将得罪多少人,又将,在今后,留在中原,面临着怎样的风险。

徐妙云话中抬头。

就见朱棣看着窗外出神。

端着一杯砌好的茶,来到朱棣身边,视线看向窗外。

车窗外,随着列车驶过。

向后掠过的杂乱低矮三角窝棚。

窝棚林中,一张张麻木呆滞的面孔。

刺的人眼睛难受。

在江浙。

没有福建那种夹道欢迎。

自从跟着四郎出海后。

她将近二十年,没有看到如此凄惨的景象了。

许久后,朱棣转身,叹了口气,“是我把他们推到这个境地的。”

是的。

他故意的。

大规模向中原输送农机具,他就料到这一天。

就像布局已经很久,尚未发生的学运。

这些难民。

也是他逼迫中原,逼迫大哥进行变革的一颗颗棋子!

大十字铁路计划,需要很多劳动力。

以及,胁迫大哥给燕华三百万人口。

都是为了这一天,稍微缓和这种矛盾。

在达到逼迫大哥变革的同时。

尽可能减少无辜者的牺牲罢了。

其实,当初在乡土村社过程中,忽略这些依附士绅的纯佃户时,他就知道随着工业化进程。

会出现这一幕。

而这也是当时他故意忽略,留下的一个环扣。

当时,他并未想好怎么用罢了。

所以,他才会对于谦说,他从来不是什么英雄。

他的手,真黑!

……

随后的一路。

再也没有发生状况。

两天后。

列车进入直隶境内。

金陵顿时燥热……

隧道爆炸、读书人拦路这些消息,也早已传回金陵朝堂。

暗流在燥热中涌动。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大哥若是胸怀足够宽阔,会把这当成,他这个朱家皇子,对老朱家皇朝稳定的关心。

徐妙云、朱镜静、东旭、祈婳……

均都不由皱眉。

阅读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