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我在北大学考古

第154章:这次肯定不是一棵开花的树

  • 作者:莫鞑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10-23 07:57:50
  • 字数:11074

经久不息。

半响,等掌声弱下来了。

苏亦才不上当,“不行,真不行,我真不会写诗,而且,这首诗歌也不是我写的。”

“啊!”

作为主持人的李志虹,才说,“大家说,小师兄,这首诗好不好?”

“想!”

大家很配合。

李志虹这个文学社社长,很会调动现场的氛围,这完全就是主持人管用套路啊。

有人喊道。

这还是北大学子吗?

这么浮夸?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昨天鸽了大家,这几天写的头都秃了,天天先发再写,好败人品,这我知道,但不这样,我就断更了,断了,就不愿意继续写了。人是有惰性的。心气没有了,就不愿意动笔了。这书,写的艰难死了,费力不讨好,成绩不好,写的又艰难,本来写书是娱乐,但现在成为生活的负担了。

不过这首诗歌是真的好。

李志虹笑,“那么大家还想不想小师兄再来一首?”

好热烈。

苏亦念完。

掌声如雷。

“好!”

“好在哪里?”李志虹问。

众人惊讶。

李志虹说,“我不信。”

苏亦很诚恳,“这不是我写的,是我在一本书无意中翻看到的。”

李志虹追问,“那小师兄,可以告诉我是哪本书吗?”

苏亦很光棍,“忘了!”

噗嗤!

台下黎新叶忍俊不禁。

方灵笑,“你猜,这首诗是不是小师兄写的?”

黎新叶摇头,“不知道,不过是也不奇怪。”

李志虹不打算放过苏亦了,“那小师兄怎么记得这首诗啊。”

“因为喜欢抄下来了。”

“那总该知道作者的名字吧?”

苏亦还是摇头,“真不知道,因为没有,只要佚名。”

难不成告诉大家,这是台湾女诗人席慕容写的?

告诉这个没有问题。

问题是这首诗是对方在写的啊。

噗嗤!

众人笑。

李志虹也笑,然后继续说,“那小师兄,还记得其他诗歌吗?要不然,跟我们说说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吧?毕竟我们也是第一次听到,很喜欢,却不太了解。”

这个姑娘学聪明了,不再给苏亦单选题,开始给苏亦多选题。

果然,苏亦没法拒绝,他选择后者。

苏亦问,“李社长听过《石桥禅》吗?”

李志虹摇头,“没有,大家听过吗?”

众人摇头。

听过才见鬼了呢。

因为这世上本来不存在的诗歌,被别人杜撰了就真存在了。

李志虹只能说,“既然大家都不知道,只能等小师兄公布了。”

苏亦点了点头。

这一次,继续拿起粉笔,刷刷的,写了几行字。

瞬间,一首充满佛家典故的小诗歌出现在黑板上。

“阿难对佛祖说:我喜欢上了一女子。

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这女子

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会有多喜欢

可是一见钟情便倾心一世?

可是不问回报而付出等待?

这一切你都明白,仍旧只为那场遇见而甘受造化之苦。

阿难,你究竟有多喜欢那从桥上经过的女子,令你舍身弃道,甘受情劫之苦?”

生怕大家不懂,苏亦还好心提醒道,“阿难尊者是提婆达多的亲弟弟,也是佛陀的堂弟,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瞬间,李志虹双眼明亮,她望向苏亦,“那么这首诗是小师兄写的吗?”

苏亦摇头,“不是,是我从书上抄过来的。”

李志虹笑,“那么作者?”

“佚名!”苏亦再次回答。

噗嗤!

台下一阵哄笑。

李志虹也不再追问了,因为她知道,苏亦肯定不告诉她真相。

不是,苏亦不告诉。

因为这小故事,它其实也没有作者。

这故事差不多跟泰戈尔《飞鸟与鱼》差不多,有这首诗吗?

有,但它是泰戈尔写的吗?

不是。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它是佛家典故,但真有这个故事吗?

其实没有。

因为电影《剑雨》曾经有类似的台词,

“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凤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两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这是一句电影台词,据称源自佛典,是释迦牟尼堂弟兼弟子阿难的一句独白。句子虽是阿难的独白,却映现出佛家弟子难以割舍的人世恋情,其情丝细密,耐人寻味。

但佛典真有这样的故事吗?

其实谁也不知道。

都考证不出来。

也没有谁闲着去考证。

大家猜测,都是杜撰的。

那么佛经有没有类似的故事?

有。

比如《楞严经》。

其实,《楞严经》即是一部释迦专为阿难讲授佛法的著名经典,讲法的缘由就是因为阿难与摩登伽女的私情,讲法的结果却是二人双双皈依佛教。

当然,关于“石桥”的诗情禅意,虽然曾流行一时,终究是电影剧本的杜撰:佛经原文中是找不到这么情意绵绵的句子的。就佛教徒与佛学家们而言,所谓“石桥禅”只是凡夫俗子的情诗首,不但与佛经本身无关,与佛法、佛学更无关联。

因为《楞严经》从一开始,即交代了故事背景,是阿难被摩伽登女的魔法引诱,释迦以佛法神咒解救,之后则大讲佛法如何重要情欲如何虚妄等等。

《楞严经》只有第一卷简明叙述了这则魔女诱僧的故事大概,之后的九卷都是阐论佛法的内容。

不过这些,没法告诉大家。

佚名一出来。

大家哄笑。

不过大家都在台下,狂炒。

因为这些诗歌,不管是苏亦写的,还是佚名,对于大家来说都是新鲜无比。

等他说完,准备下台的时候,李志虹还没有说话,大家就不肯。

“小师兄,别啊,故事还没有讲完呢。”

“对啊,小师兄,继续啊。”

“后面的故事呢!”

噗!

这一次,不是笑。

苏亦要吐血了。

我是给你们分享诗歌,不是讲故事啊。

苏亦黑人问号,“这哪里有什么故事啊?”

“不对,这明明就是一个爱情故事啊。佛家的爱情故事,小师兄你可不能藏着掖着啊,这样的好事,都不跟我们分享。”

这话,不是别人说的。

正是王讯说的。

这货直接叛变了。

这个时候,张新也叛变了,“大家不知道吧,我们小师兄,是研究佛教考古的,对佛经,对佛典里面的爱情故事,可熟悉了,刚才的《一棵开花的树》,可是用来佛家典故,大家知道吧。”

其他人都反应过来了。

黎新叶说,“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

她念完,恍然,“对哦,都是关于佛家的,都是五百年,第一个是化成树,第二次是化成石桥,那么小师兄,总该有第三次吧?”

“对啊,第三次呢?”

“事不过三啊。”

“小师兄,可不能藏着掖着啊。你在考古专业都没跟我们说这故事。”

这帮家伙。

苏亦哭笑不得。

苏亦抬起手压了压,“行了,怕了,你们了,不过今天不是诗歌分享吗?怎么变成讲故事了?这个不合适吧?”

李志虹说,“挺合适的,其实诗歌分享,出了朗读诗歌以外,也要分享创作的历程,还有分享诗歌背后的故事,类似于诗歌鉴赏课程,不然仅仅是诗歌朗读,太枯燥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苏亦也只好硬着头皮说了。

“行,我就给大家说个故事吧,也是一个佛家爱情故事,是从佛典里面演化出来的。”

“这个故事叫《千年等待》!”

“仅仅是从这个名字,就是刚才两首诗的升级版,大家期不期待啊?”

李志虹开始带头起哄。

“期待!”

“嘘!”

于是,苏亦说。

“有个年轻貌美的少女,出身豪门、多才多艺,她家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踩断了,她仍不想出嫁,因为她始终都在盼望如意郎君的出现。”

“有一天,她去庙会散心,在万头攒动的人群中,瞥见一名年轻男子,心中确知就是她苦苦等待的人,然而,场面杂沓拥挤,她无论如何都无法靠近那人,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心上人消失在人群中。”

“一见钟情啊!”

“这人,该不会是小师兄吧?”

有人出来捣乱。

“别闹!讲故事呢!”苏亦脸一黑。

众女转身怒目,不小心说话的两个男生连忙熄声。

“之后,少女四处寻找此人,但这名年轻男子却像是人间蒸发,再也没有出现。落寞的她,只有每日晨昏礼佛祈祷,希望再见那个男人。她的至诚,感动了佛心,于是现身遂其所愿。”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故事要进入整体了。

果然。

苏亦说。

“佛祖问她: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

女子回答:

佛祖问:

女子答:少女为爱执着。

佛祖再问:

女子再答:斩钉截铁。”

五百年终于来了。

再次扣题了。

果然是同一个故事。

“于是女孩变成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九十九年的风吹日晒,女孩都不以为苦,难受的却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才让她面临崩溃。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相中了她,把她凿成一块条石,运进城里,原来城里正在建造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见了那个等了五百年的男人!他行色匆匆,很快地走过石桥,当然,男人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这男人又一次消失了。”

“我的天啊!”

“怎么会这样!”

“对啊,怎么又走了!”

苏亦刚说完,活动室里面的女生就忍不住惊叹。

都是一片惋惜声音。

男生不满意了,“你们怎么能够出声呢。”

“就是,就不能好好听小师兄说完吗?”

“故事还有呢!”

结果,又遭到女生怒目。

“我们乐意,怪得找吗?”

“你们还没有同情心了?”

“就是,人家都走了,女孩空等五百年了。”

这个时候,黎新叶连忙说道,“大家不要着急,千年等待,只过了五年年,还有呢,大家不要着急。刚才只是讲到《石桥禅》的故事,应该有《一棵开花的树》,大家静静等待嘛!”

苏亦是她邀请过来参加活动的,关键时刻,她要站出来维护苏亦。

说着,她念。

“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念完,黎新叶说,“是不是这样啊!”

众人恍然。

又忍不住催促苏亦继续讲。

苏亦笑着。

继续讲。

“佛再出现,对女子说,

女子摇头,

佛说,

女子答,

佛问,

女子鉴定,”

“好!”

又有人忍不住出声。

这个时候,谁也没去责怪了。

因为这个故事本身,有太多了遗憾了。

“这次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观望,但这更难受,因为无数次希望却换来无数次的希望破灭。若非前五百年的修炼,女孩早就崩溃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孩的心逐渐平静了,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

果然,是一棵开花的树。

黎新叶的猜测并没有错。。

第二个故事,讲说的就是一棵开花的树。

她在心中默默念道。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

念完,她怅然若失。

“哪里都好!”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阅读我在北大学考古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