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科技进化 > 五代十国演义

第三回 题反诗黄巢落第 反桂州庞勋起兵

  • 作者:怀文书生
  • 类型:科技进化
  • 更新:09-25 15:09:34
  • 字数:4388

像他们这样的,家道中落的士族,称为寒门。寒门家庭想翻身,一般都重视子弟教育,但是遇到这种情况,他们考不上,也是正常。

然而,寒门子弟,虽然无钱无权无势,但是毕竟还是士族子弟,也可以凭家世渊源结交权贵,获得进身渠道。温庭筠就攀上了唐文宗的庄恪太子,一时风头无两。

此人端的是威风凛凛,正是曹州冤句县举子黄巢,字巨天。

“巨天贤弟,文武双全,愚兄看你,今番一定能够高中!”说话的是一位中年大汉,名叫曹全晸,字文宣,汴州开封人,年龄比黄巢大得多。之前,他也考过几次进士科,一直没有及第,与黄巢是难兄难弟。他身边站着两位高大的少年,面白无须,眉宇间露出英气,与曹全晸非常神似。

不过,温庭筠曾经得罪了宰相令狐绹,所以永无出头之日。温庭筠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已经成了老油条了,竟然靠替人代考、作弊为生。他非常善于作弊,能在考官的眼皮底下将答卷抄给买家。他年年都来考,靠作弊赚上一大笔。

全国选拔出的武举子们,齐集兵部考场。

其中一位大汉,身长九尺,高大魁梧,虎背熊腰,一众武举子虽然个个高大威猛,此人仍显得鹤立鸡群。细看此人,只见他面色金黄,浓眉粗短,牛眼圆睁,不怒自威;大鼻子下,两颗虎牙微微突出,络腮胡赛似钢针,恰似金刚再世,又如罗汉重生。

正是:西天降下托塔天王,东海飞来屠龙神将。

主考官再不录取皮日休,就会惹众怒、被人耻笑了!

温庭筠、罗隐、韦庄和黄巢却再次落第,这次不是名落孙山,而是名落皮日休了。再过了很多年,五十九岁时,韦庄才终于进士及第。那时,他胡子、眉毛已经全白了。

罗隐其实原来叫罗横,因为十几次都没考中,发誓不再参加科举,才改名叫罗隐。

前几年,黄巢几次进京赶考,先后结识了几位大才子,著名诗人皮日休、罗隐、温庭筠和韦庄。他们可以说是才高八斗、名满天下了吧,却都和黄巢一样,多次名落孙山。

黄巢原来挺气愤,见这四位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也没考上,心理一下子平衡多了。

为什么皮日休、温庭筠和韦庄这样的才子都不能进士及第呢?《旧唐书》直言:“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

却说黄巢年纪渐长。他一向不屑于家族的私盐生意,一心博取功名,为朝廷效力。不过他几次赴京赶考进士科,竟然一直没有及第。

话说这时天下大乱,大礼入寇,黄巢想,正是朝廷用人之际,不如弃笔投戎,参加兵部主办的武科举。

去年秋天的州县选拔考核,黄巢顺利通过。今年一开春,黄巢便离家赴京赶考。

温庭筠出身太原温氏,也是名门望族。他的先祖温彦博,曾做过唐太宗的宰相,死后甚至获得陪葬昭陵的待遇。但是到温庭筠这一辈时,也早已家道中落了。

主考官自己,一般都是出身士族大户,士族之间又相互通婚,关系盘根错节。阅卷的时候,看到士族子弟,格外亲切,当然格外关照,往往全部录取。即使不是士族大户,官宦人家,事先通个气,送点礼物,给主考官报上考生名字,也容易考中。而寒门才俊,机会就很少了。

韦庄本来出身名门京兆韦氏,他的先祖韦待价曾经担任宰相;曾祖韦应物,曾经担任苏州刺史。不过,到韦庄时,家道中落已久。

你若出身不好,连寒门都算不上,其实也有机会。那时官场腐败,考场更是黑暗,每年都会有人半公开索贿。只要肯花钱,什么都好说。但是罗隐、皮日休、黄巢等人为人正派清高,又自恃有真学问,根本不屑于歪门邪道,结果每一次都名落孙山,怏怏而归。

不过,第二年,皮日休就考上了,虽然仅仅是榜上的最后一名。为什么皮日休能及第呢?这是名气问题。

“文宣兄,怎么你也来考武科举?”黄巢知道,曹全晸文强武弱,他应该坚持考进士科。“这两位是?”

曹全晸朗声道:“巨天贤弟,这是我两个儿子曹翊、曹翔,自幼习武!他们跟我讲,这武举要容易考些!儿子,来,见过黄叔叔!”

旁边,一位青年,一身白衣似雪,看着黄巢,却面露不屑之色。只见此人,身长八尺,身材匀称,如玉树临风。卧蚕眉,丹凤眼,面如冠玉,唇若涂朱,英气逼人。此人乃京兆府万年县人士,出身高贵,乃是金吾大将军、山南西道节度使王宗之子,京城名少王处存。

很多举子纷纷向王处存施礼致敬。王处存向众人一一微笑点头,算是还礼。

又有一位青年,一身绫罗绸缎,浑身上下透出一股贵气,脸上带着傲慢,一看就是富家子。此人正与身边一干马屁精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解兵法。乃是洮州举子李系。

此人名门之后,将门子弟。他的曾祖父,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平王李晟。八十多年前,李晟曾经平定河朔三镇叛乱、泾源之乱。当年朱泚叛乱,叛军占据京城,唐德宗出逃,正是李晟平定叛乱,收复长安。后来吐蕃和南诏联合入侵,也是李晟打败他们。李晟

皮日休去年落榜后,回家就把自己的诗,编辑成书,这次赶考之前,在京城广为散发。皮日休的诗,本来就有很大名气,这下子京城更是人人传诵,搞得一时长安纸贵。

原来,唐朝时非常注重门第。唐朝时的宰相、高官,往往都出自崔、卢、李、郑、王、裴、高、韦、杜等十几个名门士族,真正出身寒门的很少。

唐初,科举考试,试卷封面上要写上考生的名字、籍贯,但是要用另外一张纸盖住,称为“糊名”。考官判定优劣时,并不知道这个考生是谁。女主武则天当政,为了笼络士族,取消了糊名制度。

阅读五代十国演义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