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七十年代供销社主任

第 4 章

  • 作者:池疏荷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12-02 12:55:49
  • 字数:7692

姚海芸吩咐道:“这两天你们尽快把南营岛和飞花岛各个生产队要种多少亩小麦统计出来。”

李广平跟姚国旭只能应好。

主任的办公室在靠窗的位置,赵天磊调走后一直空置,姚海芸抽出椅子坐了下来,随手翻了翻桌上留下的文件,打开两个抽屉都没看到钥匙,她转头问一旁的陈兴海,“供销社这几个门的钥匙在哪?”

陈兴海诚实回:“在李采购那。”

姚海芸想起正事,又问道:“近五年供销社的采购记录表有吗?”

官大一级压死人就是这种感受吧,被姚海芸兜头骂两个人一句话都不敢回。

两间办公室离得近,隔音一般,姚海芸说了什么隔壁的梁丽洁和陈兴海都能听到,两人互相看了看对方,大气不敢出,默默祈祷战火别波及到自己,很快他们的祈祷落空了。

要知道供销社的经营情况,会计和出纳各种财务报表是少不了的,这方面工作较为繁琐,姚海芸没强求速度,只要求他们尽快一周内整理好。

姚海芸轻声道:“也尽快整理出来给我,每一笔都不能漏掉,到时我会跟会计核对数据。”

李广平皱眉,“又要去生产队问他们种多少亩,又要整理采购记录,我们只有两个人,忙不过来啊。”

“这本来就是你们应该做却没做到的,供销社的任务是什么?四项基本任务里面,第一条就是做好供销业务,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连基本的农业生产服务都无法做到,让农民买不到粮种,我们还算什么供销社。”

李广平和姚国旭听她这么一分析,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想辩解但想破头都找不出一个理由,被这么一个小辈指责,李广平尤其觉得躁得慌。

供销社采购无论在供销社内部员工还是外人看来都是非常好的工作,几乎可以说掌握着整个供销社货物的输入,往大了说,就是整个南营岛的商品流入。

自家亲戚想要个什么东西,他们也能在主任面前提几句看看能不能买,特有面子。不仅如此,因为需要去外地进货,时间不紧的话,还能公费旅游,可不美哉。

换言之,这些步犁就是再放个三年都卖不掉。

姚海芸虽然自小在南营岛长大,很喜欢这个地方,享受这里的生活,但她不得不承认,渔民的生活太苦了,也就这几年才能勉强吃上饭,绝大多数家庭连粗粮也吃不起。

在其位谋其政,她不能让供销社继续这么下去。

购销指标一翻再翻,被厂里的销售忽悠,买了一堆价格高质量次的商品,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价格太高,渔民都买不起,只能在仓库落灰。

姚国旭是飞花岛生产队提上来的,飞花岛离南营岛近,渔民想买东西都要坐船来南营岛,漳曲县公社干部觉得供销社不能全让南营岛本地人当,那不公平,就把当时在海带生产队当文书的姚国旭调过来了。

两个人一个好面子一个寡言少语,都不经夸,在外面有供销社采购这个身份,被吹嘘讨好多了,脚也从人民群众中飘起来了,你说这个好是吧?买买买!内心是全无市场和需求这种概念的。

姚国旭点头:“有。”

眼下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摆脱供销社当前的负债情况,姚海芸迫切需要知道仓库里到底有多少囤积卖不掉的货物,当然通过这些采购数据,她也能进一步了解到岛上供销社一直以来的进货情况,有利于给他们安排下个月的采购计划。

姚海芸又站了起来去找李广平,从他那要来了钥匙,算是正式接管了供销社,她在想怎么把仓库里过度囤积的货物卖出去。

光靠供销社很显然是卖不出去了,她要找别的办法,不能让这些货物一天又一天在仓库里放着等生锈发霉。

虽然价格高了点,但这些货郑军都会定期维护,基本质量是没啥大问题的,找别的渠道降价促销,说不定能卖出去,回本姚海芸是不指望了。

抽屉里有一张漳曲县的地图,上面绘制了包括南营岛在内的七大岛屿,其中除了飞花岛,另外三大有居民居住的岛屿岛上都有自己的供销社。

姚海芸盯着看了一会儿,决定打开销路,南营岛卖不出去,试试其他岛上的供销社愿不愿意要,再不行,岛上每隔三天有一次码头集市,到时候人流量大,也能摆摊卖点。

供销社没厨房,大家平时吃饭要么回家要么自己在大院里开火自己做,有一个炉子,可以烧火做饭。

姚海芸早上从家带了鱼酱和面条。

一到饭点,大家都涌进了大院,郑军先把炉火升了起来,武镇川架上锅,倒水加海带进去提味。

供销社内等级分明,面对做饭倒垃圾这种小活,一般是交给资历最浅的小辈,像李广平这种老前辈经常是坐着等开饭,姚海芸虽然是新来的,但架不住她是主任,大家也不敢使唤她过来做饭。

梁丽洁改口喊了姚主任,“平时大家都在一起吃,今天准备做凉面。”

“夏天天热,吃点凉快的。”

“我来洗吧。”

姚海芸从她手里接过了水瓢,蹲下来洗生蚝和鱿鱼。

李广平坐在台阶上抽旱烟。

水烧开后,梁丽洁把面条加进去煮,煮熟后捞到凉水里,六个人的面量看上去有一大盆。

面汤水她另外倒到盆里留着给大家喝。

锅烧好后倒了点油,先把岛上特色虾头酱加进去炒,炒香后加上水,把虾、花蛤、鱿鱼和生蚝加进去煮熟。

武镇川把碗拿过来,两个人流水线作业,一人捞面一人把煮好的海鲜盖到面上,郑军指了指凉面,不耐烦指挥:“给我多捞一筷子面呗,饿。”

面是细粮,贵着呢,也就今天姚海芸第一天来,他们才下了细面条,郑军多吃,他们就要少吃,武镇川不情不愿给他多捞了一点面。

岛上不缺海鲜,虽然面少,但料特别足,还香!

干了一上午的活,大家埋头吃了起来,四颗大蒜很快就吃没了,李广平是吃蒜能手,一口面条一瓣蒜,吃的时候还不忘叮嘱姚国旭,“多吃点,咱们下午要一个一个去生产队呢,可不能饿着肚子。”

平时他对姚国旭可没这么好心,经常仗着自己资历深把姚国旭当小辈使唤,这会儿这么说无非是说给姚海芸和饭桌上其他人听的。

这点攻击对姚海芸来说根本不疼不痒,她笑着附和道:“是啊,多吃点,尽量把数据统计准确了。”

李广平微讪,喝了口面汤。

吃完饭,李广平跟姚国旭骑车背着包就出发了。

供销社目前有两辆自行车,还有一辆大推车用来运货,运大件可以借用公社的货车。

下午姚海芸也没闲着,为了早日把囤积的货物卖掉,她拿了个笔记本,打算去仓库把那些大件且囤积时间长的货物记录下来,看看怎么处理。

郑军没想到她下午又来了,一跃从椅子上站起来,“主任,怎么了?”

她走路声音也没这么小啊,怎么吓成这样?

姚昌盛当生产队长时,保管员偷拿仓库粮食,因为是每天都偷拿小半斤不明显,过了六年才被发现,姚海芸不动声色多打量了他几眼,“我来看看。”

郑军忙道:“卫生上午我已经打扫好了!绝对干净。”

“哦好,你忙你的吧,我进去看看。”

姚海芸拿着笔记本直接进去了。

她是主任,整个供销社都归她管,进仓库有理有据,郑军只能看着姚海芸走进去,急得差点跺脚。

有没有偷拿很好判断,等李广平把进货单整理好,再跟社里的出货单一对比,就知道仓库现在有多少东西未出库,姚海芸不急于这一时,不过她没逛几分钟外面姚玲玲就喊她过去,“姚主任,有人找。”

姚海芸诶了声,抬脚走了出去,郑军松了一口气。

姚海芸来到门市部,东沟大队生产队长徐胜利和林业专业队队长汤进才已经在等着了,徐胜利看到她还不敢认,犹豫几秒才问道:“这不是昌盛大哥家的海芸吗?”

姚海芸笑着点头,“徐叔叔,找我有啥事?”

“我找你们主任。”

徐胜利愣了下,随即恍然大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你就是新来的供销社主任啊!”

“是我。”

“哎呦,这可真是年轻有为。”

徐胜利揉了揉鼻子,看着供销社内来来回回都是人,小声说:“能去你办公室谈吗?”

想必是有为难处,姚海芸应下,“可以,跟我来这边。”

两个人跟她来了办公室坐下。

徐胜利这才开口:“去年公社给我们下了任务,让各大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今年给我们的指标是至少三百棵树,但我们那块树林太荒了,这几年根本没长多少树苗,叔叔就想问你这边能不能买到树苗,黑松,泡桐,刺槐都行。”

岛上缺柴火,烧煤炭贵还需要票,岛上渔民多是靠砍树或者捡柴烧火做饭,你砍我也砍,不要钱的不砍白不砍,砍多的木材还能卖钱。

这样下来就导致整个山林树木资源极其匮乏,不仅不利于保护地下水,也破坏了环境,加之南营岛特殊的地形,中高东西低,极容易引起泥石流,历史上就曾经发生过多起泥石流。

眼看山一天天荒下去,省里下决定封闭管理,植树造林,只有秋后开山才勉强允许几天进去砍柴。

姚海芸听完当即道:“我打电话问问看,这两天一定给你结果。”

徐胜利低下头,无措地抓着裤脚,要对小辈讲欠钱他格外没面子,但此时又不得不开口,“还有啊,这个钱能不能等我们今年的海带卖了再付,队里实在没钱了,几百棵树不是小钱,要不然我也不好意思跟你开这个口。”

“你放心,叔绝对不欠你钱。”

她毕竟是新人,虽然道理说得好,但对于岛上的实际情况,还是数据更直观。

有供销社采购这一层身份,哪怕是国营大厂,那些城里的销售看见他们也不敢拿鼻孔看人,见了面就给倒茶,说要请吃饭请喝酒,态度那叫一个热情。

李广平从供销社还是渔联社那会儿就在了,他是海上生产队提拔上来的,那会儿岛上渔民都穷,七八岁的孩子都开始跟着生产队干活为以后捕鱼做准备了,李广平在那个年代能把小学上完就算高学历了,加上他人活络健谈,很得赵天磊喜欢,从1961年就是南营岛供销社的采购了。

阅读七十年代供销社主任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