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第 250 章 十万钱的买卖

  • 作者:绿豆红汤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4-29 04:23:13
  • 字数:7946

“好好好。”小春红满口答应,“待会儿我悄悄跟我们主子说,也不让她问。”

二郎点了下头,他起身捧着碗走了。

李氏进屋跟她父兄说价,不多一会儿,李爹跟他两个儿子还有齐生,四人抬着蜜罐子出

来,来回四趟,一共搬出三罐半的蜂蜜。

张顺目送他进屋,说:“这小子过来一趟,吃油茶是假,给我们嘱咐事是真吧?”

“成。”隋玉点头,“那我们先来称蜜?宋姐姐,你要吗?”

“还有我的份?”宋娴笑,“算了,多少蜜你都能买下,我就不掺合了,我带人出去转转,看还有没有其他稀罕的东西。”

“行,你多带点人,别迷路了。”隋玉说得含糊,意在让她多带点人,别走远了,防着点。

隋玉没买过蜂蜜,也没见过卖蜜的摊子,她也不清楚怎么报价。

“嫂子,我们虽然才见过两面,你应当能看出来,我们不是那等奸商,我们不压价,你们也别喊虚价,价钱合适,我就全买下,免得你父兄还背蜜下山摆摊叫卖,对老实人来说,这属实是为难人。”隋玉说。

这话可说到李氏的心坎里了,她老爹年年背蜜下山卖,他抹不开脸叫卖,年年去她家,让女婿挑着蜜罐沿村叫卖,为了卖几坛子蜜,她男人要走烂一双鞋。

二郎闻到香味,他避开他爹娘,端着碗走到小春红身边坐下。

“你们的饭好香,我能尝一口吗?”他小声问。

小春红给他舀一勺,说:“这就是炒面粉和猪油混一起搅成的,你没吃过?”

隋玉和宋娴进山的头一顿饭是在李氏娘家吃的,奴仆们则是借了火,在门外的空地上挖坑埋锅烧水,打算搅一锅油茶糊弄糊弄肚子,等晚上再好好吃顿饭。

“我们在山下卖,一碗蜜卖十钱,就是你今天吃饭的黑陶碗,那一碗蜜能装四斤(西汉斤两)。蜜卖给你们,我们省事了,也不用费力,所以便宜一点,一斤蜜卖二钱,如何?”李氏问。

比隋玉想象的便宜,她心里估价是五钱一斤来着,她庆幸没慷慨报价。

“不是,我哥五岁的时候死了,他是大郎,我是二郎。”二郎左右看一眼,见他爹娘没出来,他小声说:“你们别问我爹娘,我爹娘想起我哥就哭。”

二郎点头。

“你叫二郎?我没记错吧?我还以为你上面还有个兄长。”小春红嘀咕,“噢,我明白了,你爹还有个大哥?你有个堂兄?所以叫二郎。”

“那他还挺孝顺,怕爹娘再伤心。”甘大接话。

隋玉和宋娴从屋里出来,见小春红招手,二人走过去,听她嘀咕几声,二人齐齐点头。

“连带罐子一起卖给我,一个罐子一钱,多出的钱是两个大哥下山买陶罐的辛苦钱。”隋玉说。

齐生跟丈人和两个大小舅子用土话复述一遍,三人闻言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李爹又跟女婿说句话。

“我爹说一个罐子有二十斤,买回来装蜜的时候他称过。”齐生跟隋玉说。

隋玉心里有数,她卖过陶罐,看大小就能估摸出大概的重量。

揭开盖子,蜜罐子里甜滋滋的香味散了出来,罐子是黑色的,连带蜂蜜的颜色看着也是深色的。隋玉用筷子搅一坨蜜扯出来,在阳光下,蜂蜜呈现琥珀色,其中还掺合着蜜巢碎片和幼蜂。

“这是蜜蜂的幼虫还没孵化,没有毒,能吃的。”齐生解释,“不是害虫爬进去了。”

隋玉沉思片刻,说:“没事,我知道。”

甘大甘二拿来秤杆和秤砣,二人先用麻绳缠住蜜罐子,之后用秤勾吊起来,二人合力提起秤杆,用铜坨拨斤两。

“一百九十二斤(西汉斤两)。”隋玉报数,“李叔,你来看一下。”

齐生叹口气,说:“我来看。”

隋玉接过小春红递来的木板和烧过的木棍,她在木板上记个数,看甘大甘二称第二罐。

“这罐是一百九十斤。”齐生报斤两。

第三罐也是一百九十二斤,第四罐只有半罐,是一百零六斤。

“一共是六百八十斤,刨除四个罐子的重量是六百斤整,一斤二钱,合计一千二百钱。”隋玉报价。

齐生皱眉思索,他跟丈人反复指着各个罐子嘀咕多少斤,加加减减,琢磨了好一阵才松快地说:“对,是一千二百钱,我爹说了,罐子钱就不要了。”

隋玉哈哈一笑,“赚大钱了就不计较小钱了,行,我占便宜。齐大哥,让你舅兄他们把帛布和麻布都搬出来,还有桑酒,我一起付钱。”

“先结蜂蜜的钱,东西多了,我们就迷糊了。我们脑子笨,装不了多少东西,玉妹子,你别见怪,可不是不相信你。”李氏歉意地说。

“没事没事。”隋玉让青山搬一箱钱过来。

一串铜板有一千个铜子,也就是十钱,隋玉带着小春红和柳芽数出一百二十串铜板,三人各数一遍,李家的人又反复数两遍,还用秤称下重量,没问题了才喜眯眯地把钱搬进屋。

李家隔壁的邻居过来了,见李氏抱出一匹帛布,她走过去问:“小莲,你家帛布卖什么价?”

“四百钱一匹,染色的是四百五十钱一匹。”

“比前年的价贱啊。”邻居有些不满意,她看看隋玉,嘀咕说:“前年也是她上山收帛布吧?那时候可不是这个价。”

“你再等两个多月,到时候其他人手里的帛布卖空了,帛布的价格或许会涨回来。”李氏说。

邻居没吭声,再等两三个月就入秋了,天凉快了,谁还穿帛布,凉丝丝的。

四匹没染色的帛布是

一千六百钱,两匹白麻布是二百二十钱,合计一千八百二十钱。

隋玉带着奴仆再次数铜钱串子,给完帛布和麻布的钱,还有四罐桑酒,一百七十钱一罐,一共六百八十钱。

“不得了啊,你家一年的收入可不少。”隋玉算了算,说:一年三千多钱,城里摆摊的小贩都比不上你们,我看着都眼馋,等我老了,我也搬过来住。”

齐生不信这话,“你可看不上这点东西。”

“你太看得起我了。”隋玉笑,“我最开始就是个摆摊卖包子的,从年头忙到年尾,一年还赚不到两千钱。”

“摆个摊最多两三个人?我丈人一家不带孩子都六个人,这才收了三千多钱,而且还没交桑蚕税。”齐生摇头,说:“像我们家人少,我媳妇一年顶多织两匹帛布,我忙完地里的活给她搭把手,也只能多织半匹布。”

隋玉的兴头消退,感慨道:“只要想赚钱,干什么都不容易。”

“这倒是。”齐生点头,“不说了,我领你去旁处问问?”

“去我家,我家还有帛布和桑酒。”站在一旁的邻居说,“我家也卖了算了,免得看你们收钱我心里痒。”

小春红、柳芽儿、小喜、三草四个奴仆合抬两箱钱过去,其他人都留在原地守着骆驼、钱箱和商货。

邻居家人多,织出五匹帛布和三匹麻布,另外还有七罐桑酒,一共三千五百二十钱。

这两家算是山里的大户人家,另外的十五户人家家里人少,隋玉一共从这十五户人家收购了二十六匹帛布和七匹麻布,其中十匹帛布和三匹麻布用桑果染了色,一共是一万一千七百钱。

这十五户人家酿的桑酒少,不卖,隋玉在山里只收了十一罐桑酒。

这些忙下来用了一天半的时间,之后隋玉留下大半的人在山谷看守驼队和货物,她带着小春红、柳芽、小喜、三草、甘大和甘二,以及宋家的两个家仆,主仆九人骑着骆驼跟齐生和他舅兄一起去另一座山头再买蜂蜜。

山上养蜂人是两户人家,这两家养的蜜蜂多,木屋外放的全是蜂箱。隋玉一行人过去的时候,其中一户人家挑着蜂箱去另一个山头了,幸好她上山的时候带了铜锣,本是防野兽的,这时候用敲锣把另一座山头的养蜂人震了回来。

两家一共凑了二十七罐蜂蜜,一共是九千一百八十钱,同样的,这两家养蜂人都没收她的罐子钱。

“玉妹子,他们问你明年还来吗?”齐生问,“他们还想把蜂蜜都卖给你,不想挑下山零零散散地卖了。”

“明年不来,后年应该会来。”隋玉说,“你跟他们说,若是留得住,后年的秋天我再来收蜂蜜,有多少我买多少。”

齐生代为转达,这两家人没应承给不给她留,但一个劲让她以后再来。

一个大热天还穿着兽皮靴的男人抱出一罐东西塞给柳芽儿,他跟齐生噼里啪啦说一串话,齐生面露尴尬。

隋玉猜出些意思,柳芽儿也明白,她红着脸放下罐子,摆了摆手躲

去甘大身后。

穿兽皮靴的男人面露失望,他又看向小喜和三草,见这两个姑娘也躲,他面露气愤,哼了一声抱着罐子回去了。

回程的路上路过一个不大的湖泊,小春红蹲在湖边洗脸,她左看右看,跑到隋玉身边问:“主子,我长得丑吗?”

隋玉诧异地看她一眼,说:“不丑啊。”

小春红瞥柳芽儿她们一眼,小声嘀咕说:“是不是比她们丑?刚刚那男人怎么偏偏避开了我?我不是说我有那意思,就是觉得奇怪。”

“你太精明了,眼珠子滴溜转,一看就不是安分的人,他降不住你,自然不敢打你的主意。”隋玉说。

“噢。”小春红满意了,“难怪呢。”

天黑后在半山腰过一夜,回到山谷时已经快晌午了,又在山谷里歇一夜,次日,一行人才下山离开。

回到齐家村,隋玉没再插手村里的生意,宋娴出手全部给收了,四十一罐桑酒,七十九匹麻布,其中五十匹都染色了,虽然没买到帛布,收获也不算小。

挥别齐生一家人,隋玉和宋娴带着商队回到官道上,一行人顺着官道往东走,两天后进入城镇,跟城里的人打听过后,又出城往南去,据说这边有几个村种的桑树多。

消息无误,隋玉和宋娴走了七个村,二人一共买下七万三千钱的帛布和麻布,还有桑酒五十坛。

“宋姐姐,我觉得我们明天可以往回赶,回长安把这些东西卖了再来一趟,你想想,那个大司马的丧事就算过了还有头七、二七、三七等等,我们趁机还能再赚一笔。”隋玉突发奇想。

宋娴抚掌一笑,“我也有这个想法。”

“那明天就走,我们赶回去还能给大司马遥遥上一柱香。”!

“玉妹子,蜂蜜你打算出什么价?”李氏走过来问。

二郎摇头。

“回去了让你娘给你做,面粉放陶釜里炒变色装罐子里,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舀一勺用开水烫开就能吃。”张顺有意打听,说:“你家就你一个孩儿?家里条件不差,能供你顿顿吃白面。”

阅读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