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刑警日志

第455章 骸骨鉴定

  • 作者:刹车很及时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2-06 17:26:05
  • 字数:2394

哪怕比较长的时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尸体也不会完全白骨化。

但是从已经白骨化的骸骨上提取DNA鉴定信息样本,一直是DNA信息鉴定领域里边的难题。

其中最难的是对骸骨上的DNA样本进行提取,提取成功之后的检测方法也并不是唯一的。

就是说从这一点来看,对方在杀人或者是埋尸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要隐瞒对方的身份。

在刑侦专业里,是有专门的还骸骨鉴定分析门类的。

“还是先采集DNA信息鉴定样本,看看能不能通过DNA信息库比重这些人的身份。”

光是分析鉴定就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确定了方案之后,大家就开始忙碌,刘国栋,老白杨森这边负责打磨骨片切骨片。

采集骸骨的DNA信息鉴定样本远比一般的DNA信息鉴定样本采集要困难的多。

“1号骸骨,男性,年龄在38岁到43岁之间,身高1米8左右,左上颚……有过两颗种植牙。”

其实从法医人类学来讲,骸骨发现之后,第一个要进行辨别的是骨骼种属的确定。

人类的尸体没有皮毛保护,在高温高湿的外部环境下,尸体只要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就会有明显的腐烂。

一般情况下,暴露在野外的尸体经过一个月的左右时间,皮肤肌肉等就会腐烂干净,只剩下筋膜。

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白骨化,人类的白骨在野外暴露的情况下最少可以保持一年以上,但是如果条件适宜,一般在5年以内就会腐败干净,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完全消失。

骸骨的保存时间和周围的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要摸是因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甚至不同职业人的骨骼摸起来的手感是不一样的。

以陆川现在的眼力和手感摸上骨头之后,再观察10来分钟就能够确定骨骼的所有者的一些基本信息。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地下的湿度非常高,水份非常大,尸体有可能不会完全腐烂。

具体腐败时间要根据土壤的湿度和温度来决定。

一般来说,埋在地底下的尸体经过一年到三年左右时间会完全白骨化。

而且出了腿骨和胫骨,髋骨,头骨等一些坚硬、体积较大的谷骨骼之外,其他的一些骨骼已经出现比较脆弱的状态。

陆川这边给七剧骸骨依次编上号,然后对骸骨进行挨个的鉴定分析。

比如王明山的遗体旁就有他的警官证。

这次挖掘骸骨的工作,比昨天发现王明山遗体后时间还要长。

跟发现血迹后的工作一样,首先要确定血迹是不是血迹,如果确定了血迹是血迹,那么血迹到底是人的血迹还是其他动物的血迹?

骨骼一样,确定了发现的东西是骨骼,那就要对骨骼的种属进行鉴定分析是人的骨骼还是其他动物的骨头?

王明山的骸骨已经鉴定分析完毕,身份确认骨骼特征也确认,相应的鉴定分析报告也已经完成。

埋在地底下的尸体腐烂的速度将相较地面要慢一些。

因为地下的氧气比较匮乏,一些喜氧细菌活动不频繁,会导致尸体的腐败相对较慢。

阅读刑警日志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