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我的契约新娘秦良玉

第168章 何不如开镖局?

  • 作者:汉家炎黄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12-14 07:32:38
  • 字数:3862

参观一圈下来,李弘贞对这片选址非常满意。

交通便利,面积大,就意味着有更多施展空间,以后建作坊,开多几家铺子都行。

早在去年的时候,四海武馆就面临倒闭了。

当时秦良玉还在这里当过一段时间的武教头,因为她武功高强,前来拜师的弟子都喜欢找她指点。

少顷,三人回到主堂。

“可如今武馆日渐萧条,再也无力养活门下这四十七个弟子,张某只得以千两银子贱卖祖业,与他们分道扬镳,各自谋生!”

话到此处,武馆几个弟子情绪绷不住,竟当场哭了。

李家叔侄听罢一脸恍然,遂出言表示安慰。

茶过三巡,寒暄完毕。

双方这才进入主题。

“在下冒昧一问,此间位置极好,张馆主为何舍得割爱?”

“张某恭迎二位大驾光临,来来来,里边请!”

“阿彪,快去给贵客沏茶。”

“张馆长,茶容后再喝也不迟,请先带我叔侄参观一下武馆。”

“哟豁!李员外、李少爷。”

张世裕叹息一声,悠悠说道:“哎!还不是因为这年头天下太平,人们都去读书经商,习武的人越来越少了。”

“前些年北方鞑子屡屡犯边,东南倭寇横行,那时报国志士皆来拜师学艺,武馆尚能维持温饱。”

最关键的是,武馆后院离长江河堤仅有10步之遥,去渡口乘船也才几十步的路程。

占地面积约有10亩,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建筑,大部分都是练武的校场。

这么大的面积,都够跑马了。

张世裕愁容满面的居首座。

李家叔侄居右侧挨在一起窃窃私语。

当然,钱也被秦良玉分走了不少。

张世裕对此耿耿于怀,就在比武招亲的时候搞小动作,刻意不让秦良玉中场休息。

而她因为体力消耗过大,才让李弘贞侥幸赢了比赛。

可以说,没有张世裕的话,李弘贞还未必能娶到秦良玉。

哎!真是命运弄人呀。

这时,二叔突然向张世裕抱拳道:“兹事体大,张馆主且容我叔侄单独商榷一番。”

“这是必然。”

随后二叔把李弘贞带到堂外,说起他的打算。

“三郎啊,这么大一块地方,我觉得单单用来做扎纸铺,建作坊实在太浪费了。”

“二叔莫非另有高见?”

二叔捋着胡须,嘿嘿一笑:“三郎现下常与商贾打交道,或许已知我大明现下与海外诸国商贸往来频繁?”

“侄儿略有所闻!”

“三郎你想想,张世裕刚好有人手做镖师,而你现在又有周杜陈梁四家做靠山,那咱们何不如与他合伙开一家镖局,咱们的镖局,就专门接手整个四川的大宗货物。”

“至于扎纸铺,我看倒不是很重要,就在镖局旁边随便盘下一间铺子就行了。”

闻言,李弘贞对镖局隐隐有了点兴趣。

“侄儿对镖局知之甚少,还请二叔解惑?”

“听着,镖局主要承接六大营口,分别是信镖、票镖、银镖 、粮镖、物镖、人身镖...”

以前很多武侠小说电视剧,随便哪个朝代都有镖局的身影。

那都是瞎鸡儿乱编的。

历史上真正的镖局,其实诞生于明朝中后期。

明朝前中期,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民间货物运输的规模越来越大,自然逐渐成为强盗的目标。不过当时朝廷非常重视驿站的管理,民间的大宗货物运输可以委托朝廷的驿站保护,因此虽然民间贸易越来越发达,但镖局依然没有出现。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因为朝廷的驿站体系逐渐荒废。

同时海外的贸易又做得如火如荼,市场对物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再加上张居正大刀阔斧改革后,平民出行的自由度提高,镖局也就在这种时代的背景下孕育而生。

不过明朝目前的镖局属于刚刚起步,规模并不大。

如果经营得好的话,或许还能抢占一波新行业红利,甚至有可能提前垄断市场。

更重要的是,在明朝开镖局不像清国时期管得那么严,不允许民间持有火器。

明朝的镖师不仅能拿冷兵器,热武器还能让你光明正大的扛出去。

当然,朝廷会不会因为农民起义控枪?那就另当别论了。

开了镖局之后,李弘贞也不用把违禁火器偷偷摸摸藏在养猪场,之前答应秦良玉的“火器研究室”,也可以提前兑现了。

另外,夫妻俩还可以时不时跑来镖局练枪。

哈哈...简直完美!

听二叔介绍完毕,李弘贞摩挲着下巴,笑得很猥琐。

“哈哈哈...二叔不愧是浸淫商场多年的老江湖哇,侄儿甘拜下风!”

二叔也是笑得见钱眼开:“如此一来,你就不用花巨资买下武馆,让张世裕出人手出地盘,咱们出钱。”

“好!那咱们现在就进去跟他谈。”

武馆几十个弟子,昂头挺胸立于两侧站岗。

“啊!对对对,两位贵客到来,张某一时高兴过头,糊涂了!”

四海武馆位于城外的长江河畔,由一圈低矮的石头土墙包围起来。

阅读我的契约新娘秦良玉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