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上辈子,下辈子

第336章 为难的左相;曲海的玩笑

  • 作者:二手废柴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5-10 06:32:33
  • 字数:2720

李非急忙给李季卿写信,让他告诉张守珪一定要积存粮饷,尽快募兵恢复元气。至于上缴屯田获利可暂不奉诏。因为王忠嗣身领四处节度使,和吐蕃一战损耗甚巨,现在肯定拿不出钱,安禄山也不是省油的灯,岭南和安西两处寒暑之地,自足尚且吃力,万不可主动鲜金,而自己在长安也会为他说话,不必担心。

为什么只给张守珪去信,因为现在也只有张守珪手中有些钱粮。

王忠嗣接到圣旨,顿时一筹莫展,又不敢不从,只好借口为了防止吐蕃反扑,正在巩固石城堡城墙,目前正处冬日,高原极寒,不便行军推脱掉了。

杨国忠的一番努力,全然成了泡影。又不能当着玄宗的面再去买卖爵位,李非这里又根本不搭理他的各种要求,一时也没了来钱的路子,怕引起玄宗不悦,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半个月后,

-->>

杨国忠就这样执意离开了政事堂,李非也清楚,玄宗那里对杨国忠的到来肯定也是持欢迎态度,因为杨国忠可以变着法儿的给他提供花销用度,此前便是如此,只要杨国忠在,玄宗那里根本就没有缺钱的时候。

只是有一点李非不太放心,杨国忠一直陪在玄宗身旁,要做什么事情都是圣上口谕,下边根本无人敢持反对意见,杨国忠就相当于整个大唐无所不能的最高皇权专使。但李非之所以还是同意让杨国忠离开,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非想利用它达到让太子监国的目的。

李非也认为,只要太子监国,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玄宗那里,只要保证他奢靡的生活便可,主要是许多国策的推行和变革一定要快,否则错失机会,大唐便有可能再无翻身之日。

上辈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4页)

李非完全没想到杨国忠竟然把手直接伸向了兵营,本来大战刚过,军队急需休整,原本的伤亡抚恤和赏赐还正在筹集之中,尚无着落,特别是王忠嗣所率大军伤亡惨重,根本无力进军高原。现在反而还要反哺朝廷,李非急忙上书劝阻,可根本过不了高力士那一关。

而这一切谋划的根本就是手头的新政,必须要尽快恢复大唐国力,民心一旦尽失,脚下便是万丈深渊。

杨国忠入了华清宫之后,另辟蹊径,除了将南诏的贡银直接绕过国库献给了玄宗之外,又令王忠嗣举兵西进,逼迫吐蕃彻底就犯,要求其称臣纳贡。还鼓动玄宗下旨,说目前各地战事平息,需减少兵力招募,压低军费开支,但目前国库空虚,各项政务难以推行,要求各节度使按时上缴屯田盈利,共克时艰。

张守珪则说因为派出十万兵马,为了确保取胜,这十万兵马带走了所有的粮饷,也无力支付。

安禄山回信则完全不同,他向玄宗进言,说杨国忠此举完全是针对于他,因为自己勇武,轻取契丹北奚,在杨国忠眼里便以为自己耗费不多,借此趁机对其进行打压。其实大军深入漠北腹地,虽然是胜仗,但以损耗计,绝不逊于吐蕃之战。

岭南则干脆恳请玄宗拨付赈灾款项,因为去年多处涝灾,民不聊生。

另外,神明已经告知,安禄山最后反唐之时,是做好了各种准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用胡人兵将替换掉汉人,既然已经是痼疾难除,李非也干脆不去干预,就任由他自行准备,只要王忠嗣和张守珪他们能尽快的恢复元气,提前布置防御,再加上神明相助,李非相信自己不会落败。

也许,只能等到安禄山举旗的那一天,玄宗才会瞬间明白这些年他对安禄山那种执着的信任是多么的可笑。

阅读上辈子,下辈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