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束秦

第七十九章 可建灵渠

  • 作者:罔希夷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12-22 22:46:12
  • 字数:2814

前方若有不备,暂时休整一二尚可,安能出撤军之言?吾大秦军威何在?陛下,万万不可退兵。”

李斯将王绾提出的建议一一驳回,他知道,自己的话才是最符合嬴政心中所想的内容。

百越之地水系密布,却始终未能为吾大秦所用。

若能开凿一渠以链接水系,前线士卒补给更为便捷不说,黔首征夫的劳役更是骤减。

“退兵之事既损大秦军威,又耗黔首之力,休要再提。但朕要的是切实可行之法,不是泛泛而谈的一句空言。”

“臣虽不通兵家之事,却也晓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如今困扰阻塞吾大秦兵锋者,一为暑气,二为辎重。

暑气乃天时,人力自是无可更改。但这辎重输运,或可重修一渠,以此贯之。

接下来,若是还有何人想要有所发言,都必须慎之又慎,最好有可供实际操作的行事策略。

嬴政眼见殿中再无一人出列奏对,心中也是不由得大失所望:“果真无可行之法乎?”

“儿臣心中有一计策,或可将南征之事推进一二。”一道清朗的声音传来,让嬴政心情峰回路转。

“天下方兴一统,正是与民休息之时。南征百越既有所阻塞,不若就此撤军回朝,静待良机,日后再行攻略不迟。”

不得不说,王绾的话的确是老成谋国之言,确实是解决目前窘境的良方。

但扶苏听后却是在心中叹息:

丞相王绾作为百官之首当仁不让,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没错,正当群臣寂然无声之时,扶苏又站了出来。

出于对嬴政的了解和自身地位的把握,扶苏并没有卖关子,而是径直言道:

况且吾大秦之军乃百战之师,并吞六国尚且不在话下,区区百越之地又能如何?比得过披甲数十万的楚国否?

果然不出扶苏所料,王绾话音刚落,李斯当即便出列辩驳反对:

“丞相此言差矣,南征百越乃劳师之举,只求一战功成,方能体恤民力。若暂且退兵,岂不是更耗民力物力?

出乎意料,嬴政将王绾和李斯二人的发言都有一二贬斥。

这下殿上群臣也都有些噤若寒蝉了,纷纷闭口不言,生怕被嬴政钦点问答。

如此既得与民休息之利,又可不堕军威之势。

日后平定百越之地后,朝廷有此水路之利,对其地掌握定然更为强力,也可促进南北交流。

儿臣以为,可暂缓攻势,在给士卒以休息之机同时兴修一渠。

来日定然会使此战事半而功倍,一战而功成。”

扶苏这话可不是胡言乱语,是有真实历史作为切实依据和底气的。

历史上,秦朝对百越之地总共发起了三次战争,持续了将近十年才最终功成,其中一个关键转折点,就是灵渠的修建。

灵渠修建前的初次战争耗费人力物力无数,却是只成相持之势,连主将屠睢都被越人所杀,得不偿失。

而灵渠修建成功后,有了充足后勤保证的秦军一路摧枯拉朽,迅速占领岭南全境,增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虽然这其中也有着秦帝国之后吸取教训,迁徙大量囚徒赘婿扩大统治基础的原因。

但也足以看出因灵渠成就而给南征之事带来的巨大利好。

因此扶苏在从嬴政口中得知秦军受挫,请求暂缓攻势之时,便立刻想到了灵渠这一惠及千古的水利。

一个百官之首,一个陛下亲信,却都在南征之事上吃了挂落,端是有些让人无法揣测。

“怪不得李斯没两年就取代了这王绾的丞相之位,王绾的话完全不符合嬴政此时的心意。

若只要撤军二字,又何必专门重启朝会讨论?李斯王绾二人,对于始皇帝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阅读束秦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