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束秦

第一百三十四章 堵不如疏

  • 作者:罔希夷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12-22 22:46:55
  • 字数:3740

“这小子对长兄还是比较尊敬的,也不像是个野心勃勃之人,可以,我很满意。”

扶苏虽然自忖诸公子中没有人优势大过自己,但少一个敌人总是好的。

扶苏很明白能令嬴政动心的点在哪,对于这个千古未有的始皇帝来说,统一二字是其毕生追寻之物。

无论是器物制度,还是文字典籍,只要是有所差异之事,嬴政都必须统一成规制,文化也不例外。

毕竟嬴政子嗣有二十多个,除非像胡亥一样全部杀光,不然必须好好处理关系。

“尔欲要效仿田齐稷下学宫之旧事,令这些文学游说之士共聚一堂?”

扶苏一听嬴政的话就知道这位始皇帝会错了意,还以为自己想要重现战国时百家争鸣的局面,这误会可大了。

“儿臣并无此意,所谓百家争鸣之局面只是昔日各国并起时顺势而成,如今大秦既然一统,那官学也必应一统!”

“希望扶苏能善待兄弟,朕虽然难享骨肉血亲之情,诸子却不应受此苦楚。”

嬴政登上至尊的道路充满了鲜血和尸骸,可其中不仅有政敌和六国君主贵族,更有着这位始皇帝的至亲血脉。

长安君成蟜便是这条至尊之路上最让嬴政受创的那位,哪怕是生母赵姬和权相吕不韦都难以逾越。

“儿臣拜见父皇。”扶苏进殿后第一件事仍然是例行公事的作揖行礼,

只不过这次扶苏打招呼的对象还多了个公子将闾:“将闾弟许久不见,近来可好?”

说话间却是迅速打量着将闾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试图将其和脑海中的固有印象重叠起来。

“可。”扶苏连忙收摄心神,跟在谒者的身后步入兴乐宫,将闾加不加冠都是小事,太学才是自己此行重点。

“启禀父皇,儿臣此番求见是欲在咸阳兴建一官学,仿故齐国稷下学宫之事,广诏天下士子前来向学。”

扶苏的话语将嬴政从些许失神的回忆中拉回,听着自己长子的话语,嬴政的眉头却是蹙了起来:

将闾一身黑红色的袍服,同样对着扶苏作揖还礼,脸上呈现出几分腼腆的神情来。

扶苏却是不由得又想起了那个不省心的幼弟,果然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有劳皇兄挂念,将闾一切皆好,只是许久不见皇兄有所思念而已。”

“为兄也甚是想念将闾,只是诸事缠身不便赘叙,择日必与将闾共叙旧情。”

扶苏不想多跟将闾纠缠,嬴政还在上面看着呢,兄友弟恭的场景固然美好,却不应该出现在大殿之上。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嬴政会采纳李斯的建议,将六国史书都付之一炬,其实实质上还是为了思想统一,只是手段粗暴了些。

扶苏当然不会令秦朝重蹈历史上的覆辙,粗暴的焚书只会令天下士子对秦朝更加离心离德,

甚至会轻易破坏掉扶苏之前种种努力经营出的局面,毕竟堵不如疏的道理从大禹时便流传下来了。

“儿臣所仿稷下官学只是采其形势而已,办学宗旨却是迥异,唯有百家作辅,法家称尊才是可成之路。”

扶苏在心里默默捏了把汗,有的时候还是直接把目的说出来更好一些,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弥补的机会的。

“姑且详细言之。”嬴政听到此处终于将原本悄然蹙起的眉头放下,示意扶苏继续说下去。

扶苏也不再多废话,径直铺开了自己的设想:“大秦统一规制,自然不能遗漏思想文化。

更何况如今察举之制通行,天下士子所学繁杂,并不能统一应试,取才多有不便。

不若以举国之力成一太学,令博士官尽皆入学授课,各郡则分立郡县之学。

如此既有教化之功,且能培植更多为吾大秦所用之俊才为官为吏,更兼有统一思潮之能。”

嬴政听后不由得心中一动,他又何尝不知秦朝武功远远迈过文治?

只是大秦以法立国,对于民众黔首向来是疲弱之策,不欲使其开智明悟,那样并不利于统治。

可如今随着秦朝地盘的不断扩张,需要巩固的统治地区越来越多,官吏却是捉襟见肘。

不然扶苏先前所提之察举制也不会这么快就被廷议通过推行天下,其中固然有着嬴政大力支持的原因,却也反映了残酷的现实。

“若是能以官学统一思潮,倒也无妨,毕竟吾大秦若想千秋万世,少不了这些文人士子的维护。”

作为一统天下的始皇帝,嬴政又如何会不明白这些读书人的重要性?

只是先前苦于没有一个可以笼络的手段,又不可能舍弃平定天下的功臣将官位爵禄都给这些关东士子。

嬴政在上首看着这兄弟二人的寒暄,心中略有欣慰,却是不免想到了自己那不成器的弟弟。

面前的将闾其人身高七尺有余,圆脸上也是一样红润白皙,只是看来却也不像嬴政,遗传他母妃更多些。

“怪不得嬴政这么宠幸胡亥,除了幼子的buff加成之外,一张颇类于己的好脸才是重点啊。”

阅读束秦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