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仙侠情缘 > 诸天之造汉

第四十九章 谈心

  • 作者:演义唐朝
  • 类型:仙侠情缘
  • 更新:12-24 18:18:40
  • 字数:6978

唐朝建立后,均田制在全国推行。

在这种土地制度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持续发展了1多年。

三是招募流民客户充军。

但是,这些措施都失败了。

和均田制配合的就是府兵制。

土地份额不足,府兵的积极性就严重下滑,所以从唐高宗后期开始,唐朝对外战争是败多胜少,甚至还有一些府兵逃了。

唐玄宗上台后,为了维护旧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重申均田法令,严禁流徙;

二是检括客户,听其所在落籍;

在唐朝初期,河东、关中、陇西的军府数量达到了443个,占据全国四分之三。

如此,唐朝大部分军队都驻扎于关中和附近,唐朝的统治可谓安如磐石。

唐朝前期,府兵制的战斗力也相当强悍,他们的脚步遍布整个大漠、西域,消灭了东突厥、西突厥、薛延陀、高丽等一个个强大的政权。

“公子,老朽有一事还要请教,望公子解惑。”

“族叔,有事儿就说,我还年幼,有考虑不稳妥的地方还需要你们多提点呢,咱们商量着来。”

看着邢国举不安的神色,邢承恩赶紧安族叔的心,人家肯和自己说真话这是真的信任自己了。

邢承恩和众人推心置腹谈了一下大家的处境和未来的发展,大家也都对此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的民主生活会应该常开,可以统一一下思想。

可到了唐玄宗时期,唐的人口达到8万,官员枉法兼并土地更加严重,国家掌握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但是人口却不断增加,均田制分配的土地份额已经严重不足。

不过国家还要征收足额的租庸调,百姓的负担加重了。

均田制的推行可以抑制土地兼并,保障下层百姓的利益。

均田制,最早是北魏冯太后推行,主要措施就是国家将土地按照相对平均的数额分发给农民。

土地分配后,土地依然属于国家,农民无法买卖,只能够耕种,和后世的土地制度有点像。

府兵制是北周奠基人宇文泰创立的,主要特点就是兵农合一。

府兵制的推行,可以增加军队的数量,同时减少军费开支,适合一个朝代建立早期推行。

因此,开元年间表面繁荣,但是内部却暗藏危机。

在这几种办法中,前两种都失败了,而募流民客户为兵的办法虽能诱得“通逃者”“争出应募”,暂时解决了社会问题,却使这批人渐渐成为雇佣兵而不可卒去。

于是,由于均田制度的崩溃,导致了唐兵制从府兵的征兵制,向募兵制演化。

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已经没有战斗力。

749年,府兵制直接被废除。

代替府兵制的是募兵制,也就是向全国招募正规军。

早在武则天时代,募兵制就开始推行。

募兵的目的比较明确,那就是对付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武则天时代以来,吐蕃、后突厥强盛。

契丹常常叛乱,唐朝不得不将大量的军队驻扎于北方边疆。

如此,就改变了唐朝的军队布局,形成了“外重内轻”“守外轻内”的局面。

唐朝的主要对手都是游牧民族,他们经常处于流动作战中,常规的战争方法难以应付。

中原王朝对付游牧民族的主要方法,那就是在长城一线屯田、屯军。在北魏时期,开始在漠南设置六镇,此为军镇的开端。

唐朝也继承了军镇制度。唐朝为了适应边防需求,于684年开始在军镇设立节度使,由统领当地军队的都督兼任。

唐朝前期,军镇的军队主要由府兵构成,而将帅则是临时任命。

但是这种制度的机动性较差,在动员、训练的过程就浪费了大量时间,不利于抵抗游牧民族的突然袭击。

从677年开始,武则天开始招募军队驻扎河西走廊,西域,这些军队是长期驻扎,而将领也是长期不变。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对付突厥和吐蕃,所以被继承下来。

邢承恩现在实行土地国有,耕地一人十亩很像均田制,军制采用的是募兵制,和唐朝藩镇很像,所以邢国举才有些疑惑。

而且人家说的也是实话,国家实力强大人口自然会增长,均田制必然会不够分,而且封建王朝很难抑制土地兼并,这个均田制度最终会因为地不够分而走向消亡。

“族叔,您看咱大宋海贸之利比种田如何?”

“当然是海贸之利丰厚,人人都希望参与其中,只是海贸之利虽大但是风险也大,还是田产铺子稳定啊!而且海贸这行当百姓很难参与进来,都是权贵在做。”

“田产的产出有农业合作社统一收购,不得私人买卖,而且粮食收购价格都是统一的,这利益能有多少?”

“公子,如果别的地方粮价高,百姓肯定会去其他地方卖的,咱江浙百姓往金国密州卖米的少吗?”

“这就需要咱们的海军出动打击走私了,而且这是需要海船才能办成的事情,船厂可是在咱们手里,岛上的人去哪里搞船?”

“这只要有利益,人家还是会想办法去做的,最关键的是朝廷海禁啊!”

“所以我要把大家引入海贸里边来啊,咱们有白糖,有钢铁,还有高度酒,这些可以开放大家加入,再有海贸收益,土地的那点收益可就看不上眼了,商业才是财富聚集地啊。”

唐朝不需要海禁,因为唐朝的民间工商业远落后于官营工商业;从宋朝才开始出现海禁政策,但海禁不是禁止海贸,而是禁止民间私自海贸,官府想要垄断海贸利润。

邢承恩想要的是全民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推动大航海。

“公子想的长远就好,可能是老朽跟不上公子的思路了,不过商业确实是暴利啊,可是公子不担心商人做大不利于统治?自古都是重农抑商啊!”

“族叔,这个制度下最大的商人是我们自己啊,船是我们造的,物资是我们生产的,销售是我们在做啊!税收也是我们在缴纳。”

邢承恩现在的模式是不健康的,以后需要分离的,可是现在还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要不然政府财政就是亏损。

“咱们的军制采用募兵制,这是需要商业税收来维持的,商业税收才是我们未来的重心,农业税保证粮食储备安全就可以了,甚至要靠商业税收补贴农业让农业生产只有微利,这样把人从土地解绑出来,成为工厂作坊里的工人,没人耕种土地再多也无用了。”

宋朝经济发达,甚至远超盛唐,宋朝人林勋在《本政书》中指出,宋二税之数,视唐增至七倍。

宋朝疆域比唐朝小得多,岁入却大很多,原因在哪?

就在于商贸发达!

宋朝不光外贸做得出色,内需也很强劲。

不信回头再去找下《清明上河图》,仔细看,运河繁忙,沿街商铺鳞次栉比、甚至已经出现了品牌连锁等市场化概念。

宋朝的经济相对于唐朝,经济增长迅猛得多。

在盛世王朝生产关系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要保证大国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满足四个最基本的条件:自由化的市场、稳健的货币政策、安全的内部环境、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其中,市场是核心内容、货币是循环手段、环境是信心保证、劳动力是根本基础。

后世如果社会没有有效消费能力,衰退是必然的。

而现实却是,企业为了资本积累疯狂从供给端把巨量人类劳动占有并物化,将所谓低端蚝菜死死地榨干,另一方面却发现消费端已经找不到买家有实力消费掉,典型的就是成千上万的商品资本库存堆积了。

因为在供给端打工卖劳动、卖生命,去生产商品的,和最迫切需要这些商品效用的使用价值的,是同一批人,是占人口总数9%以上的体力和脑力无产者。

所以,这种生产关系必然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和相对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用工难和广大灵活就业的矛盾。

后世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房地产企业卖不出去产品没生意负债累累同广大消费者花光半辈子积蓄也买不到房子之间的魔幻现实。

这不正是:那屡见不鲜的富者手上的产品多到几辈子都用不完,而大量精神贫瘠物质窘迫的普通人花大笔血汗钱也买不起这些产品。

老百姓不是没有需求,而且对住得上房、看得起病、买得起车等等的需求非常强烈,然而本该用来实现需求,实现使用价值而要让渡的价值早就在工作中被老板提前抽走了。

把你的价值物化成一个又一个本该属于你的但又你买不起的商品,你不买就借钱让你买,透支你一辈子的劳动时间。

事实上,没有人不明白这种事关人心向背、事关政治合法性的大问题,但古往今来的兴衰史已经充分证明了,只要刀没架到脖子上,既得利益者宁可自家粮仓发霉腐烂也绝不会施舍穷鬼半粒。

于是王朝的覆灭和经济危机的发生都事关于此时此刻的生产关系。

“如此,倒是老朽多想了,且看公子手段吧,现在说这些还有些早了,公子心中有计划就好。”

邢国举倒是希望再看看情况。

均田制和府兵制成为了唐朝统治的两大支柱。

“老朽看公子土地使用的法子像唐时的均田制,可是天下土地终究是有限的,人口多了不够分最后晚唐的悲剧不可不防啊!”

唐朝的繁荣,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

阅读诸天之造汉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