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405章魏宫论战

  • 作者:明月共举杯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2-29 06:08:48
  • 字数:6248

而魏雍,也因此受益,被立为太子,于五年前登基。</P>

不过他登基之后,过得也不怎么顺心。</P>

于是为了挽回自己的地位,这些年来,魏雍一直在联络楚国,想和这个雄踞南方的邻居一起,去南部草原与雍西打蛮夷,以解决魏国的西部边患。</P>

这个想法的来源也很简单。</P>

首先是五年前,也就是魏雍刚登基的那年,因为年轻气盛,想快速建立起威望,好在朝堂上坐稳位置,站好脚跟。</P>

战败之后,作为一力推动此战的皇帝魏雍,自然是要负主要责任,威望瞬间大减,险些都要禅让出皇位了。</P>

后面靠着他当太子时拉拢的关系,以及背后母族、妻族的死保,才总算没被群臣联合废黜,勉强坐在了皇帝位上。</P>

但就算保住了皇位,魏雍的地位也是及及可危,随时有被人拉下马来的风险。</P>

结果嘛……</P>

前面已经说过了,三国因为人心不齐,彼此保存算计,配合失措,轻敌冒进等等问题。</P>

最终,不仅没人击败梁国,反倒是自己因为主动出击的缘故,让梁国找到了破绽,来了个各个击破,被打的损兵折将,元气大伤。</P>

在收到楚国使者入城的消息之后,当今魏帝魏雍,便立刻召集了群臣商议。</P>

“诸位,楚国派出使者,欲邀我大魏一同出塞,两国于河陇会师,一起扫荡蛮夷部落。”</P>

魏雍说了下楚国使者的目的,然后道:“大家议议吧,我大魏该如何回应?”</P>

长安,魏宫。</P>

一战之后,三国损兵百万,死伤先天七人。</P>

其中出力最大的魏国,损失最为惨重,折兵五十万,陨落先天三人,可谓元气大伤了。</P>

最终经过二十年奋战,在雪原蕃人的帮助下,魏国灭亡了周国,于其故都长安定都,兼并了雍东四郡基业。</P>

于是前代魏帝为了保存国祚,从魏雍出生开始,就不断动员全国,失志南下。</P>

为表决心,甚至将刚出生的小儿子,取名为雍,正是誓取雍州之意,可见其坚定。</P>

于是他不顾群臣劝阻,执意要联合赵徐,发动一场对梁国的大规模攻势。</P>

恰巧,赵徐两国那边,也因为长年的战争,被耗的难受,渐渐难以支撑,迫切的想要对现今局势作出改变。</P>

一个是近些年来,那些南迁的草原蛮人,和东迁的西域异族,在雍西合流之后,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四千万人,实力确实强大。</P>

这些蛮夷年年都发动上百万人,不断袭扰魏国西境,连长安都不得安宁,严重的威胁到了国家安全。</P>

雍西的蛮夷,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P>

二来则是,我打不过梁人,还打不过你区区蛮夷吗?</P>

好吧,刚打了些败仗的魏雍还有些后怕,所以不是为了稳妥起见,还不断派人去楚国,想拉这个邻居一起出手吗?</P>

只是楚国太过高冷,对于魏国的这个提议,一直爱答不理,始终拒绝。</P>

不过现在不同了。</P>

高冷了许久的女神,终于给出了回应,竟然主动上门来找我了。</P>

她真的,我哭死……</P>

咳,描述有些奇怪,但这正是魏雍心中的写照。</P>

“皇上,此前数年,我大魏一直向楚国提出联合请求,可始终被其拒绝。如今楚国主动派人来联络出兵之事,这正合我意,是大好事啊。臣以为应该应之。”</P>

下方,魏国名将,上将军,兰心侯孟成林站出开口。</P>

嗯,他的姐姐,正是魏国当今太后,也就是魏雍的母亲。</P>

作为舅舅,孟成林当然知道自己侄子的尴尬处境,所以对于联楚出兵这件能涨皇帝威望的大事,自然是一力赞成的。</P>

“陛下,臣以为上将军此言不妥。”</P>

另一边,向来与孟成林不和,宗室出身,代表了国中保守贵族、以及一部分宗室的左丞相,皇叔,汉阳王魏阳,站出反驳道:“楚人一直推拒与我联合出兵,今次却主动上门,前后态度大为反转,只怕其中有诈。”</P>

以魏阳为首的魏国保守势力,向来主动稳健、息战,保全国力。</P>

其核心主旨,就是守好魏国现如今占据的河南、南阳二郡,然后好好过日子,让国家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别再去发动什么战争,胡乱损耗国力了。</P>

毕竟,魏国已经取得了中州二郡,靠着这片基业,足以在未来安身立命,没必要去拼了。</P>

就算真要拼,那也不应该是现在。</P>

魏国已经打了三十年战,为此死伤的士卒不下五六百万,死伤的百姓更是以千万计,流的血实在太多了。</P>

而今好不容易有了一片容身之地,结果皇帝不想着休养生息,罢兵休战,恢复已经严重损耗的国力。</P>

反倒还在想着连兴大兵,这是想要魏国步上周国的后尘,被人亡国吗?</P>

难道皇帝就看不到,魏国国中一半消耗的粮食,都是从楚国进口,生存命脉已经被人掌握在手了吗?</P>

难道就看不到,五年前,他们三国联军被梁人惨败,国家危亡就在一时之际。</P>

结果同样被人掌握了粮食命脉的梁国,因为楚国的背刺,切断江南的粮食供应,国中陷入了断粮的窘境后,是有多凄惨吗?</P>

在这种前车之鉴,国家危亡的时候,皇帝要做的是罢兵休战,放军中的男子青壮回家耕种,以恢复地方的正常生产,解决国中粮食受制于人的现状。</P>

这才是君王正道。</P>

其他什么征讨雍西蛮夷,根本就是不知所谓。</P>

那些蛮夷再厉害,难道还能从本朝手中夺走关中不成?</P>

当初的雪原蕃人那般拼命了,不也没能从周人的手中夺走河陇吗?</P>

如今我大魏国势正盛,难道还不如一个已经灭亡的周国,连国都都守不住了吗?</P>

什么西境边患,不过是藓疥之疾,杞人忧天罢了。</P>

皇帝拿这个做借口,也就是想通过战争胜利,来挽回自己那已经及及可危的威望,好坐稳皇帝宝座而已。</P>

魏阳对于自己那位侄子的心思,看的那是透透的,对于这种为了一己私利,而烂兴战事的做法,更是深恶痛绝,厌恶不已。</P>

“左丞相此言差矣!”</P>

魏阳出声反对出兵,旁边立刻就有人站出来反对他,只见右丞相,宣夏侯邱师言,立刻反驳道:“近年来,不仅我大魏饱受雍西蛮夷侵扰之苦,楚人同样深受其害。</P>

臣听说在陇西之地,在十年前,仅有数十万蛮人居住放牧,而到了如今,该郡蛮夷之数却已有了三百余万。</P>

同时楚国在陇西的军塞,十年前有十七座之多,至今却仅余九座。</P>

而汉中之地,十年前从未听闻过蛮夷作乱的消息,但今日却听行商言,其临近陇西的郡内山道,已经有小股的蛮夷游骑出没。</P>

以上种种,皆可说明,楚人对于陇西的控制,在蛮夷大举入侵的现状下,已经被不断削弱压缩,渐渐有些维持不住,开始影响其汉中本土安全了。</P>

在这种情况之下,楚人坐不住,来找我大魏一起出兵,共同扫荡雍西蛮夷,以解决西境边患,又有什么奇怪的?</P>

至于有诈,难道左丞相还担心,楚国放着与之友好的大魏不要,冒着背信弃义的风险,去转而与那些蛮夷,来谋害我三帝苗裔吗?</P>

况且,就算真有诈,我大魏在西境雄师数百万,又有上将军这等名将,楚国即便和蛮夷联手,我还怕了不成?</P>

就这样,魏雍的提议一出,三方立刻一拍即合,决定约好时间,联合起来,对梁国发动一次总攻。</P>

这位魏天子是今年三十三岁,登基已有五年。</P>

从他的岁数就可以看出,魏雍正好是当初北极寒潮才降临时出生,赶上了这么一个糟糕的时代。</P>

阅读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