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424章炮灰、河阳平定

  • 作者:明月共举杯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2-29 06:09:09
  • 字数:6742

“先等等吧。”</P>

陆渊冷笑一声:“等宁陵、虞城、谷熟三府拿下,大梁屏障尽失,就是这座两国帝都陷落之时。”</P>

两年征战,那些常备军还好一点,人家吃的就是这碗饭,在外常年厮杀,本就是寻常,没什么好抱怨的。</P>

可那些征召来的民夫,则就不同了。</P>

远远望了眼大梁城,他收回了视线,转身返回了大营。</P>

但距离推行的时间,其实也不远了。</P>

他准备趁着这个冬天,有寒潮影响的期间,就尽快着手此事。</P>

楚军北伐,快两年了。</P>

双方隔着营寨城池,就这样远远对望起来。</P>

一场静坐战争,以这种诡异的姿态,出现在了这场引世人瞩目的战场上。</P>

……</P>

梁军既然不愿出战,陆渊也没强求。</P>

他现在率领的主力兵马,确实人少了点,才刚刚一百万而已。</P>

而且这一百万人里面,先天宗师才六个人而已,比城中的梁人先天还少。</P>

第425章炮灰河阳平定</P>

返回了大营后的陆渊,并没有因此闲下来。</P>

关于扩军、裁军的规划,虽然因为各处行营正在进行的战争,还没到推行的时候。</P>

此时对方想拖延时间,自己又何尝不想拖延时间?</P>

可这些,对于陆渊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P>

梁人低估了他,也低估了楚军,想要夺下大梁的决心。</P>

楚军抵达大梁后,初期就这样在平静中,度过去了。</P>

梁军不想打,楚军兵力不足,也不愿打。</P>

他们都是普通百姓,只是因为战争的缘故,临时征集起来而已。</P>

这种征集,几个月,乃至一年,还好一点。</P>

可像现在这种,直接长达两年,乃至可能要更久,这就让人难以接受了。</P>

民夫被征召出来了,他们家中缺少了顶梁柱,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做其他活计,都将受到极大影响。</P>

更重要的,是他们家中少了一个男人,谁知道妻儿老小,会不会受人欺负?</P>

丈夫长期不在家,老婆偷人了怎么办?</P>

这都是必然会出现的事情。</P>

因此,思乡情绪,其实已经在民夫群体中,开始广泛蔓延了。</P>

楚国北伐,确实势如破竹,一战打垮了两个天下强国。</P>

可战争进展再顺利,速战速决的希望,却依旧渺茫。</P>

打了这么久,那些民夫再怎么没见识,这个流言散开,耳濡目染之下,他们也差不多都知晓。</P>

这场战争,没个三五年甚,至更久时间,是不可能完结了。</P>

一想到自己退伍之日,遥遥无期,不少人心中都生出绝望,觉得自己可能要死在战场上,再也没有回家的可能了。</P>

去年,打了一年,成果固然辉煌,但辉煌之下,一千两百万民夫,可是死了将近两百万的。</P>

那一座座被攻克的城池,一片片掌控的疆域,可都是那些民夫和战兵,用血换来的。</P>

只是一年时间,就死了这么多人。</P>

今年北伐,打一个蒙山关,又死了十万人。</P>

现在还要打宁陵、虞城、谷熟三府,估计又要再死个二三十万,甚至更多人。</P>

后面再打大梁,怕不是要死个百万人以上?</P>

以上这些,可不是一个个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啊。</P>

不,应该说,在将军眼中,这只是数字。</P>

但在士兵民夫眼中,这就是自己的性命。</P>

一座座雄城,都是要自己拿命去填的。</P>

眼下北伐大军,有三百万人,可能打完这场大梁之战,最后也不知道,能不能剩下两百万人来。</P>

有了去年的经验,所有民夫心中,对此都有了些预料,知晓自己这次,大概很大几率回不去了。</P>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情绪士气,能不受到影响吗?</P>

陆渊正是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得不做出调整。</P>

进行裁军,不只是为了减少粮食消耗,更是为了让那些长期出征在外的民夫,能够回家和妻儿团圆。</P>

再不放他们走,他真怕大军士气也会崩。</P>

不过就算想放人走,也不是说放就能放的。</P>

去年就北伐的那些老人,是可以放回去的。</P>

这些人巅峰的时候,有一千两百万人,如今只剩下二</P>

一千万人左右。</P>

等今年打完第二次北伐之战,七大行营再消耗一波,估计也就只剩下七八百万人了。</P>

这七八百万人,再招个两百万人从军,最后应该能回去五六百万人。</P>

嗯,来时一千两百万,回去五六百万,能活着回家一半人,这个消耗数目,还算能够接受。</P>

毕竟这种级别的大战,身为炮灰的民夫,只是损耗了一半,而不是全都死绝,已经相当幸运了。</P>

像陆渊刚崛起那会,在洞庭郡内打仗,那时每次征召民夫炮灰,可是每次战一打完,人都没剩下几个的。</P>

当时的炮灰死亡率,基本都是奔八九成以上的。</P>

如今才只是三四成,已经相当不错了。</P>

其他各国这些年打仗,每次征召民夫,死亡率也都是很高。</P>

不然你以为,为什么打了三十年战,国内大半地盘都稳定的梁国,不仅没能增加人口。</P>

总人口反倒从巅峰时的八千余万人,跌到了不足七千万,整整减少了一千多万人。</P>

这每年自然繁衍的人口,怎么没的?</P>

还不是被当成炮灰,消耗到了前线的战场上嘛。</P>

不独梁国,其它赵魏徐三国,近年来的人口减少原因,基本上也是如此。</P>

楚国这次损失个五六百万人,看似挺大的,但与各国比起来,其实也没多多少。</P>

考虑到他现在是一国单挑天下,直接开了七处行营,七个战场,这损失其实就更少了。</P>

平均一下,每个行营损失的兵马,也不到百万人而已。</P>

以楚国如今掌控了中州后,膨胀到了一点四亿的人口,这点损失,还不到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完全能够接受。</P>

所以在放走了去年的民夫后,今年新增招来的,用来填补去年损失的两百万民夫,陆渊就不打算放走了。</P>

毕竟,楚国各处战场打的激烈,现在虽然说准备推行兵马正规常备化了,但战争对于炮灰的需求,还是免不了的。</P>

拿那些辛苦训练出来的精锐,去当炮灰用,实在让人心疼。</P>

有时攻城填坑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些民夫来充当炮灰,用来减少精锐损失的。</P>

而且,虽然说楚军已经渐渐在中州站稳了脚跟,中州后方的一些郡县,甚至开始产出粮草,反哺前线兵马了。</P>

楚军在这里,已经不算万里远征,而是有了些本土作战的意味。</P>

对于后勤运输的压力,大为减少。</P>

慢慢不用那么多民夫,来万里运粮了。</P>

可不用那么多,并不是完全不用。</P>

前线大军的粮草,还是需要苦力来帮忙运输的,这同样需要民夫。</P>

因此,今年新征召的这两百万人,便只能留下来,作为明年五六百万的老民夫放走后,拿来当新的炮灰使用了。</P>

不过根据规划,等今年攻占大梁后,明年跟各国的战争,便不会如现在这般激烈了。</P>

这两百万民夫,即便要充当炮灰,最后应该也能活下一半来。</P>

也不算全然没有半点希望。</P>

陆渊虽然在战场上无情,但也不是完全绝情,还是会给人留下一些活路的。</P>

尤其是自己人。</P>

只是规划是这么规划的,但两百多万的新兵,该怎么招募?</P>

五六百万的民夫该怎么放走?</P>

他们走了,该怎么调整各个行营的实力?</P>

各处行营战线,在手中兵马减少之后,对于各国,要采取攻势,还是守势?</P>

以上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急须处理解决的。</P>

除了深修高垒,广布营寨外,两边就是互相对峙,谁都没有主动出手。</P>

这种情况下,说想要打下大梁城,根本就是痴心妄想。</P>

他也能猜到梁人打的是什么主意,无非是想借着周围各个重镇,用来消耗楚军兵力锐气,拖延时间罢了。</P>

阅读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