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年代:激荡1977

第1章:故乡春日

  • 作者:不盈尺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2-18 15:04:47
  • 字数:2546

“苏南是他的故土,而燕京是他的故乡。”

1978年春,燕京的街道上还没有行道树,要等到1987年第六次代表大会,国槐和侧柏才会成为燕京的市树,月季与菊花才会成为燕京的市花。

两人异口同声,相视着大笑起来。

……

但燕园里的树枝从高墙上延伸而出,尽管没有长出丰茂的叶片,但也接住了从苍穹上洒下的阳光。

聂子航感觉这个名字分外耳熟:“我叫聂子航。”

想起来了!是在《百姓日报》上的那篇作文!

“我看过你的作文!”

称谓从同志变成了同学,聂子航却觉得格外悦耳。

“我是西语系英文专业的。”

女同志点了点头:“我是中文系新闻专业的,叫刘学虹,你呢?”

一道清脆的车铃声响过,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紧随其后,半漆成绛红色的斯柯达柯罗莎驶过了西外大街。

车窗上方,嵌着32路,动物园-颐和园的蓝色水牌在太阳下反光。

这辆服役于燕京市人民汽车公司的公交车是从捷克进口的最好车型,轰鸣作响的发电机印证了它充足的马力。

“叮铃~”

新闻?1978年的报刊仍属于国家拨款,从就业发展角度看,报考新闻专业确实是一个好选择,但新闻在当下仍然算是半偏门的专业。

而且1979年,全国报刊业就将进入改革期,自负盈亏。

当然,这句话需要做一点删改,才符合他此刻的心境。

他的心头忽然闪过西方作家说过的一句话:

“美国是我的祖国,而巴黎是我的故乡。”

32路车厢内,坐在聂子航前面一格的女同志穿着朴素,兴奋而痴迷地望着燕大历经风雨的高墙。

过了一会儿,大概是余光瞧见了身后的男同志,赧然于窘状,她不大好意思地问道:

迊新站,燕大校门口,红底横幅上印刷的三个宋体字格外扎眼,但对聂子航来说却再熟悉不过。

迊,做“迎”声,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迎”的简化字,后来停用。

但燕大直到后世,依然在每年开学时期,于校门口悬挂印有“迊新站”的横幅。

聂子航感到血液在涌动,仿佛深埋骨血中的热火被点燃。

那是专属于燕大人一脉相承的热血。

32路公交车在路边熄了火,学子们鱼贯而下。

聂子航看见校门外放着一张长桌,工农兵学子们在校门外迎接新学生,两个老人站在树荫下闲谈。

两人一個小眼睛,头发稀疏斑白,背着手和蔼微笑,不时与身旁的同僚说上几句;

另一个戴着眼镜,头发浓密,双手自然垂落两侧,一身学究气质不掩,于闲谈时微微点头,间或绽开笑意。

这两张脸,聂子航在燕大校史馆的照片墙上看过无数次。

季献临与周佩原。

前者现任燕京大学副校长兼东语系主任;后者任燕大正校长,是杰出的流体力学与物理学家。

“同学,你是哪个系的?”

然而,今天的这班车次却没有照常行驶,它短暂地成为了燕京大学接送学子的专用车辆,始发站变成了燕京丰台站。

途径中观、海定、燕大站,32路没有立即停下,线路环绕燕园半圈,属于燕京大学的厚重石墙与古老校门,随着车厢起伏映入聂子航的眼帘。

阅读年代:激荡1977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