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七零海岛摆烂日常[重生]

11、昼夜颠倒

  • 作者:努力码字积极退休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03-11 08:06:00
  • 字数:17346

不知不觉间,伴随不远处密林里的晨起鸟鸣声,叶白芷陷入熟睡。

“叩叩叩——”密集又急促的敲门声近在耳边响起。

“有事?”叶白芷还处于低气压中,语气压着火。

任凭谁好不容易睡下,冷不丁被吵醒,怕是都会有起床气吧。

叶白芷烦躁地翻身,重重捶了下床垫,复又睡了过去。

下意识退了两步,顾谨戈拉开两人的距离,打量叶白芷的神色,半晌,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敲门没人开,我就进来了。”

说完,还从兜里掏出把钥匙,示意叶白芷看。

叶白芷自然认得那把还绑着草绳的钥匙,这草绳还是谢秋娴从码头捡回的废旧竹筐上拆下来的,每把钥匙上都寄了个死结。

认命地起身开门,她实在不能理解,有什么事情重要到一定要这时候喊她呢?

难不成还能是外卖?

“吱拉——”房门久未用了,岛上湿润的空气让门板连接处的五金锈了许多。

叶白芷记得,顾谨戈之前介绍过南海岛的四季情况——没有春秋,只有夏冬。

经过了酷暑便是凛冬。

除此之外,一年到头,还有台风、飓风等热带风暴所造成的气象灾害...

红墙绿窗,清晨四点,天光大亮。

叶白芷披散着头发,脸色不是很好,定定看着面前一脸焦急的青年。

顾谨戈没想到叶白芷就穿着睡衣开门,虽然衣服很保守,但总归还是单薄的。

幸好老小区里的每一户房子都配置独卫,不像是某些地方,还需要公用卫生间。

算上今天,这已经是叶白芷在海岛独居生活的第四天,除了第一天招待了顾谨戈一顿晚餐,她整整两天没有出门,就这么窝着。

哦,不对,鲍甜桃来了一次,又送了一些蛏子。

“叶白芷?叶白芷?”低沉的男声似有若无,模糊得很,随着敲门声应着节拍。

才刚睡下不到几个钟头的叶白芷恼怒地坐起身,熬夜缺觉、砰砰直跳的心脏快要从嗓子眼蹦出来,用力按住狂躁的胸腔,叶白芷低骂了声。

顾谨戈感受到叶白芷心情不佳,越发手足无措起来:“不是...今年可能提前入冬,我们进野区也要提前,明天出发,我过来和你说一声。”

昨晚岛上的降温,是个人都能感受到,江旅找了武装团的团长霍文武和建设团的团长伍建设连夜开了会,最终确认今年冬季开放自然保护区的时间提前。

出于各种因素考虑,每年入冬、入夏两个时期,都会开放自然保护区一个月,既保障囤储物资,又避免岛上野生动物泛滥。

顾谨戈也是临时收到通知,又额外得了一天用来个人休整的假期,这才“顺道”来通知叶白芷。

结果,敲门半天没开,幸好他出门前,嫂子特意把叶白芷留给她的备用钥匙交给他,要不连外头的门都进不了。

叶白芷没有说话。

她的大脑还在缓冲中。

顾谨戈见她没开口,以为她不满自己私自进门,面上赧然,再次认真解释道:“我在外头敲了很久门,这才拿钥匙进来的...”

这时,叶白芷终于回过神,浅浅笑了笑,眼瞧着面前的青年耳垂和脖颈红成一片,连忙接过话茬:“不是,我没有怪你。”见顾谨戈急于解释的表情缓和下来,又不太好意思道:“我天亮了才去睡,所以没听到。”

叶白芷在二十一世纪当社畜打工人时,其实睡眠质量很差,易惊醒那种,像是这种敲门敲不醒的情况从未有过。

想到这,叶白芷不得不赞叹最近体会到的“松弛感”,不同于以往社交平台上刻意营造的氛围,全身心就是自由自在,压根不想分享此时的心情状态。

双方互相解释一通,总算进入正题。

随手丢了几片皱巴巴揪成一团的茶叶在热水里,叶白芷握着两个茶缸柄坐到沙发上,将其中一杯轻放在正襟危坐的顾谨戈身前茶几上,叶白芷扯过一张起了球的床单改成的小毯巾盖在膝上,盘腿坐好。

“那我需要带点什么?”对于这种称得上户外徒步的活动,叶白芷属于小白中的小白,是两眼摸瞎的程度。

顾谨戈在知道叶白芷只是因为缺觉而情绪不好之后,又再次认真道歉,现在还处于懊恼之中,听到叶白芷的声音响起,愣了瞬,恢复一贯的沉稳可靠形象:“我们会安排1000人进入野区,每200人一队,总共5队...肯定是要待满一个月的...猎物抬回、意外受伤替换、补给...所以,这一千人不是固定的,而且还会有岛上渔村那边的猎人、家属区的人进入,你可以随时跟随他们撤出野区...会有我们的人全程保护...”

叶白芷听明白了,其实就是军区的人需要大型肉类补给,主要瞄准自然保护区里的野猪群、野牛群这些容易泛滥的生物;

至于猎人可能会狩猎一些少见的物种...现在自然动植物保护法是还没影的事情,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而其他人,要么就是冲着里头的野果、菌菇,要么就是单纯闲得无聊想要进去逛逛,而这些人不属于南海岛的原住民,无法独自在野区生存,便会跟随军人们一块行动,保障安全。

“那我就带水壶、换洗衣物就可以了?”叶白芷看过那些野营徒步的人,一个个都是重装出行,少则也要十几斤、多则都是大几十斤,没有想到这次倒是轻装上阵。

顾谨戈点头:“嗯,药品、帐篷这些我们都会准备,到时候要是下雨或者扎营过夜,挤一挤就好。”

既然决定会带普通民众一起,为了双方都便利,一般情况下,还是军人为主导,尽可能不要耽误时间。

叶白芷若有所思地垂眸,斟酌片刻,好奇开口确认问道:“入冬后就封岛?那差不多是12月左右咯?等到明年6月再重新开?”

没有了电子设备占据生活日常,叶白芷日子过得还算闲适,只是习惯了碎片化信息爆炸的年代,骤然时间变多,偶尔还是感到蛮无聊的。

像是昨晚昼夜颠倒的熬夜,无非就是这两天午睡太多导致的。

顾谨戈饮了口温热的茶水,颔首:“嗯,等我们从野区出来,岛上过冬的物资就差不多都准备齐了,军区除了几场大拉练之外,剩下的时间就是铲雪。”

“铲雪?”叶白芷疑惑。

顾谨戈事无巨细地解释阐明缘由:“受洋流、地势影响,南海岛的冬天会有长达数月的暴雪,为了避免积雪化水入海后带走岛上的土壤植被资源,我们每天都要铲雪,避免积雪成冰,不仅影响出行,隐患也极大。”

叶白芷毕竟是经历过二十一世纪义务教育的人,闻言了然地点头附和:“确实,土壤很重要。”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不仅有自然方面的,就连经济和社会人口角度,都是影响深远。

身为沿海城市长大的叶白芷,仅是一场水灾积水影响,足以记忆深刻。

约定好隔天七点在军区正门口集合,顾谨戈临走前还特意又提了一嘴钥匙的事情,得到叶白芷摆手拒绝,这才放心地离去。

叶白芷新居的钥匙是她亲手交给谢秋娴的,她的想法也挺简单明了,现在交通不便,去哪大多都是靠11路,顾家的人她也相处一段时间了,知道对方一家子都是靠谱的,又说好了随时可以过来做客,为了避免不在家而被锁在门外的情况,叶白芷干脆将钥匙给了一份出去。

每户都有三份钥匙,也够用。

站在阳台目送顾谨戈走远,叶白芷懒散地倚靠在栏杆上,有气无力地扫视周围。

或许是因为与军区仅仅是一墙之隔的缘故,周边很是寂静。

大部分人,除了军属住在家属区、渔民和猎人等原住民习惯居住在渔村那片区域,剩余的几乎都住在新小区连排平房那边。

人多、热闹。

叶白芷转身去了洗手间,用凉水抹了把脸,抬眸望着镜中未始粉黛却唇红齿白的明媚面容,满足地掐了掐风吹日晒后依旧软弹滑嫩的肌肤,又从牙刷杯旁抠了一指头的芦荟,细细涂满脸和脖子。

卧室的窗还是开着,没有纱窗,偶尔有几只鸟雀飞过。

从墙角的木柜里拿出迷彩服,叶白芷随意套上,又从柜上的一个铁皮罐里抠了点驱虫防蚊膏抹在脚踝和手肘。

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都是从新小区那换来的,码头上的往来船商早就走了,之前叶白芷和顾家他们抢购的也大多是家具日用品之类的,像是小件的生活杂物,都是后头换的。

南海岛毕竟这么大,是可以容纳五百万人口的大岛,虽说现常住人口除了军区的人之外堪堪两万不到,但也足够衍生各式各样不同行业的人,加上这几年由军区主导牵线的往来商贸的繁荣兴盛,岛上无论哪方面的物资,都比实际估量中多了不少。

既然明天就要进野区,即便顾谨戈说了不需要叶白芷额外准备物资装备,但出于有备无患的角度考虑,叶白芷还是打算去连排平房那头逛一逛,万一有什么需要的呢?

新小区,某一处的连排平房,热闹非凡。

人来熙往,大家都在为了过冬做准备,出掉手头闲置、宽裕的东西,再购买、换取想要的东西。

叶白芷绕了一圈,没有找到之前和鲍甜桃赶海卖鱼打交道的那个大娘,遗憾啧了声,重头开始按顺序逛起了“小布摊”。

形形色色的人用大小不一的布铺展在地上,沿着四面墙角依次摆放开。

“昨晚刚挖的,小姑娘,要的话算你便宜点。”眉眼温和的妇人端正坐在一张小板凳上,面前摆放了十数根根须还沾着土的药材,仰面朝驻足在前头的叶白芷笑道。

叶白芷只认得里头的人参,其余那些碧绿深翠的植物她看得出应该也是药材,却分辨不清具体用途。

人参,还是上了年头的人参!

这可是好东西啊!

叶白芷面上不显,却已经打定主意,怎么说也得弄来一根。

她盘算着裤兜里的二十来块,是她的全部身家,思索要怎么开口问价比较合适。

结果,还不等她想好怎么杀价,面前的女人见她依旧没离开,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几分,来回瞧了几眼,确认叶白芷是在观察人参,直接拿了其中一株足有三指宽的递过去:“一根两元,小姑娘上手看看?”

叶白芷愕然。

眼神复杂看向塞进手里的大人参,脑海不自觉浮现她那在小县城花了5元买的两套衣服......

可能是叶白芷神情太过复杂,冯红叶以为小姑娘纠结价格太贵,自个儿就降了价:“1元8毛?”

她男人是渔民出身,家里还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这几年在没出海的日子,她男人都是在码头当搬运工,商人大方,日子也过得有声有色。

只可惜,现在船商都走了,没辙,就算军区不封岛,渔船也要冬歇。

为了冬天过得宽裕些,她画了图,让男人去远一点的山里头挖点草药,趁着男人在家带娃休息,她就抽空过来这岛上目前唯一可以“换购”的地方试试水。

冯红叶不是原住民,她也是从外头来的。

家道中落的千金遇上踏实可靠的渔民,也算一段佳话。

叶白芷因着面前女人突然降价,眼神更加复杂,望着手里放在二十一世纪动辄几千上万的野生人生,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冷静下来。

“姐,两元一根是吧?这种的我都要了。”眼瞧着面前女人略带讨好的笑容,还有刚才话里小心翼翼地试探,叶白芷扬起唇角,露出友好的表情。

冯红叶惊喜万分,她自然也是知道野生人参的价值,毕竟曾几何时也是家财万贯人家娇养长大的,见识自然多,可惜...

没有犹豫,冯红叶三两下从身旁的篓筐里掏出几张油纸,这还是从码头原先的早点摊子拿的,那家人卖了好几年早点,眼下的世道即便做不成买卖,也足够一家子什么不干,滋润得生活好些年,至于这些做买卖的油纸、板车,都送给周边的邻居,冯红叶他们家也拿了些油纸。

总共三根人参,大小不一,根须都很完整。

叶白芷干脆付了钱,冯红叶更干脆地搭了白茅根,特意和叶白芷讲明了用途,能够止血,这才眉开眼笑送走了对方。

仔细将钱塞进对襟的上衣内衬口袋里,冯红叶开始盘算着一会儿去换点毛线回去,再买点红糖。

旁边卖蜂蜜的男人看得眼热,他也是渔村的,或者说,这儿大部分小布摊的卖家都是渔村那儿的。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虽说这些年军区的人都会免费发给他们不少补给物资,但毕竟是苦过来的,这才吃饱饭多少年...一家一户这么带着,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和外来这些人做点小交易,哦,不对,是交换。

离得近,卖蜂蜜的男人叫林山海,他比冯红叶小了一轮,刚成家不久,论辈分,得喊冯红叶一声“姨”。

“冯姨,下次乌大叔去山里,能不能带上我啊?”年轻男人挠着头憨笑,他不是专业养蜂蜜的,这蜜还是他前两天意外找到的蜂巢。

冯红叶笑,要是换做以前,心下肯定多多少少还是不悦的,但来到这南海岛,这么多年,她早就知道这岛上民风淳朴,那些个污龊肮脏的膈应人的事从没发生过——渔村里的人世代都是捕鱼为生,海上风浪大,意外迭生,生死靠天意,每家每户的男人出海在外,都是互相扶持互助,压根生不起什么私心。

见邻家的二儿子主动开口,冯红叶又扫了眼他面前摆的十来罐蜂蜜,笑着应允:“好啊,你叔今晚还去,到时候我让他去喊你。”顿了顿,她又压低声音建议:“你媳妇刚进门,这蜜对身体好,接下来天寒地冻的,也放不坏,你自个儿能卖买一些,多留点在家里头自己吃。”

林山海长得人高马大的,但听劝,又遗传了亲爹的老实,认真点头答道:“我知道,我娘也说这好,让我留一半在家里。”而后又是挠头憨笑道谢:“冯姨,谢谢了啊。”

冯红叶笑,连连摆手。

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管是冯红叶家里,还是林山海家里,他们渔村的人都知道军区的人接下来一月都会进入野区那边打猎,但村里也就几个猎人好手会进去那儿,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宁愿过得紧巴点。

野区那边,不止有成群结队的野猪、野牛,就连野狼、黑瞎子都是存在的,加上地形地势复杂,成家立业的人基本不会往那跑。

那边,正达成友好“采药联盟”。这边叶白芷又停住的脚步。

她拎着出门前特意揉塞进膝盖大兜的洞孔细密的网兜充当购物袋,饶有兴致地看一个大爷在示范如何使用一个细竹筒状的东西点火。

“兹拉”橘红的小火苗无风自燃,叶白芷眼睛发亮,不自觉发出“哇哦——”。

这种古代用的东西,称得上文遗了,她过往只在博物馆里头见过。

当然,在直播产业盛行的二十一世纪,自然也有不少传承手艺人也会做这些东西...然并卵,谁看这些啊!也就攻读相关专业的学生或者极少一部分小众圈子的人感兴趣。

主流压根推广复兴不起来...

津津有味地瞧着火苗燃了又灭,卖火折子的大爷脸上皱巴巴的,下巴萎缩,看上去没几颗牙了。

想了想,叶白芷率先成为围观人群中第一个询价的人:“大爷,这卖多少啊?”

蠕动嘴角,赵雷的嘴几乎没动,缺牙的口中含糊说了句什么,右手还比了个食指。

“一元?”叶白芷重复问道。

赵大爷点点头,些许浑浊的眼球燃气希冀的光亮,也不知道是手头的火苗的倒影,还是什么。

叶白芷很豪气,直接要5个火折子。

截至目前,她还没看到打火机普遍使用,照明的电灯倒是已经普及,但生火工具还是主要依靠火柴或者点火器。

这次户外之行,基于上一世野外生存综艺的认知,她优先考虑生火的事情,火苗能烧水烹饪,火光能够在夜间防御照明,是不可或缺。

虽说是集体行动,大概率也不可能落单,但穷家富路,出门在外,还是准备宽裕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盖子...紧...用十...”收了钱,赵大爷脸上的愁苦都清浅许多,絮絮叨叨又说了一遍火折子使用的注意事项。

叶白芷听得云里雾里,她分辨不清这口音。

幸好,使用方法还是很简单的,她仔细接过火折子,又一个接一个用力按了下盖子,好好放到包着人参的油纸上。

叶白芷又是绕逛了一圈,转眼就看到窗外的天空。

寒风卷着阴云呼啸而至,才是下午三点不到,天已经阴了下来。

右手揽抱着怀里一布兜的水果和干货,叶白芷左手拎着网兜往回赶。

路过荣大叔住的屋子时,叶白芷没见到人,顺手将怀里一个开了口的椰子放到窗台内侧的木桌上。

南海岛上,西南处的渔村。

乌家的烟囱疯狂喷吐灰黑色烟气,乌奶奶颤巍地在灶台前忙碌,手上没停,嘴里指挥着两个乖孙加柴火、往锅里添水。

祖孙三人忙活的这户人家正是卖给叶白芷人参的冯红叶的婆家。

乌家的顶梁柱——乌大辉在院子里热火朝天地劈柴,他今早才从山里回来,刚醒来一会儿。

天凉了,山间的动物也在囤积过冬的口粮,万物萧条,中药材愈发难找,他花了不少时间才找到一篓筐的中药材。

可惜,大半筐被媳妇儿挑选出来,说是形似,不过杂草而已...

细长条的木柴很快堆满屋檐底下,乌大辉把斧子放好,又拉了油布好好盖在柴火上防潮,左手成拳,敲打着右肩眺望远处的石头小径。

“大辉!看到红叶没?你要不去接她?这都快开饭了。”乌奶奶小碎步跟在两个端着木盘的孙子身后走着,不放心地朝儿子大声嚷嚷。

乌奶奶做了二十来年的海女,直到儿子能够撑起这个家,娶了媳妇,总算从潮湿的海水里走出,专心带孙。

经年地浸泡海水,她的半月板...全身都有风湿,好在她有个好儿媳,多年来给她配制药浴、热敷膏药...现在就是腿脚稍稍不适,会影响行走,但不会感到疼痛。

乌大辉幼年丧父,早早就懂事了,在海上风吹日晒许多年仅仅是勉强维持生计,好不容易娶上媳妇,也是冯红叶主动的。婚后,他听了媳妇的话,在日益繁荣的码头找了活计,虽然只是个普通的搬运工,但这份工比起危机四伏的海上,已经好了许多,加上媳妇还会去山里头弄些东西换钱,日子越来越好,家里还多了两张小嘴。

“娘,我去看看,应该没什么事。”乌大辉知道媳妇想去卖药材前就特意踩点看了位置,还专门拜托了熟人照看。

要不是冯红叶强硬要求乌大辉去好好睡一觉,不肯他陪着去,今天乌大辉本来就打算和媳妇一块儿去摆摊的。

码头的商贩没了,自然搬运工的活计也停了,他又没赶上上一波出海,最近也是有些焦急,幸好媳妇好,够聪明,这几年也存了不少家底。

退一步说,就算他们家啥都不干,也能撑上三、四年。

当然,身为人父、人母肯定还是闲不下来,要考虑将来的...

母子俩正说着话,没等乌大辉推开栅栏门走出去,冯红叶背着篓筐,步子轻巧地出现在小石径上。

乌大辉急急迎上前,一把拎过篓筐:“累不累?先吃饭还是先洗?我去烧水?”

站在壮硕的寸头男人身旁,冯红叶显得娇小又白皙,顺从地将肩上的篓筐转移,她笑眯眯地看向自己从小到大第一次动心的男人,整个上半身都贴紧男人胳膊,声音里是明晃晃地喜爱与依赖,软声道:“先吃饭吧~我听到娘喊我了~”

木桌上,一家五口。

冯红叶一直等着丈夫询问自己今日的战果,只可惜乌大辉专心埋头给她挑鱼刺,自从她偶然被一根鱼刺卡住喉咙,每每吃饭,只要乌大辉在,无论什么鱼,都是他挑好刺再夹到她碗里。

“咳咳,娘~你猜我今天挣了多少钱?”左右等不到问话,冯红叶等不及自己开口。

乌奶奶没有女儿,最初就是把这个进门的儿媳当女儿对待,听到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的儿媳一脸神秘的样子,也乐呵呵地陪着一块儿耍:“呃,让娘想一想哈...3毛?”

乌奶奶早上好奇问过儿媳那一小篓筐药材的价格,知道里头最低的价格是1毛。

冯红叶笑意更深,大眼睛忽闪忽闪,完全看不出已经快要四十岁的样子,还是当初二十来岁上岛的样子。

“再猜再猜~”

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九岁,半大小子,一眨眼就吞了一海碗米饭,又去添了一大碗冒尖的饭,也加入了长辈们的谈话。

“1元!”这动静是二儿子乌焱焱。

“1元3毛!”变声期的乌骄阳和弟弟杠上了,他觉得自家妈妈是全海岛最厉害的!

没看到那些个婶子、叔伯还会上门求药膏嘛,都是拿好东西来换的哩!

又是几轮地争辩。

冯红叶抑制不住喜悦,开心不已:“6元!我挣了6元!”

海岛上动植物种类复杂,草药生长的地方也是危机四伏,昨天乌大辉去寻觅药材,也是搭伴和同村的猎人们一块。

次数少,加上收获不稳定,前几次出摊的时候,一篓筐怎么背去的,还是怎么背回来的...

再名贵的药材,在海岛上,要么用不到,要么不认识。

叶白芷是第一个这么爽快付钱的。

乌姓四人一下子愣住,好一会儿,乌奶奶大笑,极力夸道:“红叶就是厉害!大辉前几次都没开张呐!”

拉踩着亲儿子,乌奶奶满心满眼都是这个可心的儿媳妇。

乌骄阳和乌焱焱也兴奋地从板凳上跳起来,一左一右抱着亲妈的手臂,眼神亮晶晶的。

半大小子已经快要比亲妈高了,乌大辉忍了又忍,将两个儿子驱赶回位置上,重新占据媳妇最近的位置,附和着自家娘,认真夸赞:“确实厉害!不愧是我媳妇!”

说完,乌大辉不由自主笑起来,眼中满是爱慕。

乌家的笑声顺着没有遮挡的门窗飘向邻里,最近的林家也是有说有笑。

林山海,也就是前些日子搞了一个蜂巢的林家二儿子和家人们说起过两天和乌大叔去山里转转,得到一家人的认同。

这个闹心的小儿子自从成家后,肉眼可见地稳重起来,还会操心起养家,大家伙儿乐见其成。

而渔村最偏僻的位置,天色黑透后,一处木屋才亮起微弱的光线。

两个老人面对面坐着喝粥。

这是卖火折子的赵大爷的家。

他们中年痛失儿女,靠着村里人的接济才度过最难的那段时光,老俩□□到这岁数,也无欲无求了,只是想着再挣些钱给村里头几个孤儿。

赵家三个子女和这些孤儿的父母一样,都是在海浪中没的。

几个孩子靠着村里人,怎么也能好好活到成年,只是老俩口心疼,还是想要多攒些钱,让这些年幼的孩子多点傍身的。

深夜,云雾散去,漫天星光璀璨。

刚醒来的大脑还没进入正常运转的状态,她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www.youxs.org,叶白芷感受着窗外扑进的沁凉海风,往肩头拢了拢厚实的棉被。

毫无睡意。

阅读七零海岛摆烂日常[重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