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太平广记]三清探事组

4. 第 4 章

  • 作者:翌日南华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5-10 17:41:52
  • 字数:5770

张应然看得目不转睛,脑中像是炼丹炉下的柴火,噼里啪啦地爆着火星子。总说仙家道法鬼神莫测,自己下山来以后,先是参与游三清舍身暗访的骗术,又是目睹了杨右真灯下修石块的把戏,张应然逐渐觉得这人世间的弯弯绕绕,比道法还高深。

杨右真手上不停地忙活,嘴上也没闲着:“你们去彩云楼可打探出什么来?杜鹃姑娘和谜题有关系吗?”

“现在找杜鹃花的好地方,自然是三清山里的杜鹃谷。”张应然下意识答道。

“这我们可就不知道了,要不,你带我们去?”游三清眼中燃起了希望。

“嗨,别提了,她现在是悲喜交加,看着那堆成小山的定礼是路也走不动,脾气也见长,我应聘个丫头,差点折在里头。你看,临走还丢了条手巾给我。”游三清从袖子里掏出那条乌漆麻黑的手巾,上边沾着些脂粉颜色。

“彩云楼没什么大事,现在急着找个烧火丫头,我倒是奇了,他们那里什么人没有,一个烧火的还能难住那妈妈不成?”张应然一脸疑惑。

“这你就不懂了,哪怕是彩云楼嫁出去的,那都要带心腹体己的丫头一起上门。姚杜鹃临走找人,定是想看看这烧火丫头够不够忠心,能不能带走做个陪嫁;若是不成,留下彩云楼烧一辈子的火,她也管不着了。”游三清想起以前听过的书段里,大家庭中表面和谐,实际狼烟四起,便知道没有心腹的苦楚。

“既然彩云楼没线索,杜鹃花哪里还有呢?”杨右真此时手中的石块已经慢慢凑成大石被击碎之前的模样。

游三清只觉得好笑。这些有钱的财主们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路有冻死骨不谈,丝缎做的衣裳先紧着给那泥塑的真人像穿。

也是,普通人保佑不了他们财源广进,丝缎穿在正确的人身上,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和效用。

杨右真眼尖,瞧见什么就嚷开:“这手巾还有花呢,你看,就是杜鹃!在角上呢。”

游三清知道,曲艺杂耍行里最大的规矩,就是对把戏手艺本身的敬畏之心。更有讨人嫌的无知路人,最喜欢炫耀自己发现了把戏里的玄机,四处张扬“拆活”,令人恼火。

杨家人心胸还算宽广,怒斥几句,推陈出新,不跟人计较;遇上那些亦正亦邪的草台班子,本身把戏花样不多的,还不得找个野村暗巷,把人胳膊肘子卸几块丢去喂狗。

走到杨家,虽无破落像,但有简朴风。一家三口人,杨父和右真的哥哥左毅合住在一屋,杨右真单独住在一间小屋,离厕间远些,但好在安静,晚上若有人起夜也不至于吵着了她。张应然突然有些羡慕,自己在三清宫跟着师父长大,师徒关系严明,自己从小住在师父卧房外间的睡榻上,师父晚上腿疼口渴了,自己抹抹眼睛就得起身伺候。

《[太平广记]三清探事组》全本免费阅读

游三清仔细一看,果然是一枚小小的杜鹃,在角落里独自绽放。想来这不是寻常的手巾,只怕是哪家特地给姚杜鹃定制的贺礼,拿来讨她欢心的。那杜鹃花柄上,还有小小一个卢字。

原来是卢老爷的手笔;他在隔壁县里名声鼎盛,当年是做讼师出身,发了迹,自从原配夫人去世,在自己县里地界没看上合意的人,偶尔来了趟玉山,彻底迷上了姚杜鹃,就成了彩云楼的常客,偶尔接姚杜鹃去当地小住两天。要不是彩云楼妈妈不放人,非要狠狠地敲他一笔,姚杜鹃只怕是改名换姓抹了脸,也要躲在卢府不回来。

更神奇的是,那些掉落在地上的石块,并没有四散摔得到处都是,反而像抱了团,伺机粘在了一起。杨右真随便捡了几次,就把地上收拾干净,自己找了个脚凳坐下,开始在灯下观察那些石子,再把它们以一种规律分类归结起来。

“好心帮你,还被骂臭道士,她这人嘴还真毒;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张应然对着游三清嘀咕,冷不丁趁杨右真不注意,抽手捉了一把簸箕,却碍于杨右真强硬的臂力,未曾得逞,石头掉了好些块在地上,啪啦作响。

“嗯?这石头怎么……”张应然愣住了。那碎石头好大一堆,却并没有想象中的沉重压人,反而轻飘飘的。张应然估摸着,哪怕是游三清这样没有功夫压身的女子,也能轻而易举地拿起一整块。

“她也够奢侈的,手巾用丝缎。”张应然插了句嘴。

“哟,你一个山上清修的还懂这些,不简单呵。”杨右真表示惊奇。

“成啊,但是我今天走不动了;我到现在一口饭还没吃,大晚上的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张应然开始扒拉自己的手指甲。

“我家住不下人,你今天去过,我爹娘平时和我挤在一个屋,你要去了你只能睡柴垛子里。”游三清立刻表态。

杨右真向窗外看了看,父亲和大哥已经在灶上把晚饭热好,芋头的香气从蒸笼里飘满庭院。

“行,我问问我爹,要不你就跟我爹和我哥凑活一下。我先说好,我们家没什么好吃的,力气人吃长力气的饭,你要吃什么精细的,我们家伺候不起。”杨右真先把丑话说在前头,浇了张应然一头冷水。

张应然不言语,看杨右真去厨房跟杨父和杨左毅商量了几句,便见杨左毅来带张应然去自己和老爹的卧房:“道爷,你住我们家是委屈了,你要不嫌弃,我和老爹打地铺,床给你睡。”

张应然连忙摆手:“可不敢当;大哥和杨老爹愿意收留我这外人,我代替师父谢谢你们的善心了。我平时在观里也是睡惯了硬床,您给我个褥子垫地上,我保准一头睡死过去,雷打都不醒的。”为了在杨家有个住处,张应然决定不提自己晚上睡得浅的事,省得人家杨家觉得自己娇气。

杨左毅似是如释重负:“不瞒道爷,我爹跟我白日里卖力气,晚上睡觉就好打呼噜,我还怕道爷不习惯,耽误道爷白天正事。”

杨右真哧地笑了一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哥你别赔礼,我给他扯两团棉花把耳朵塞住得了。”

杨父走来招呼一行人一起坐下吃饭。那蒸芋头不是简单物,而是杨家喜欢做的本地名吃。当年杨氏杂耍从老家修水搬来玉山,除了带一身的杂耍本事,还带了家传的做菜口味。

芋头泥里包上辣油笋尖,再上屉蒸成丸子,三两个就能下一碗饭,好吃得很。只是从芋头剥皮,加上红薯粉,埋馅料到蒸丸子,好歹要一两个时辰。全家每天出摊子,也只有偶尔黄历忌日得闲的时候,才能做上一些,多做了放在灶间,若没有野猫偷吃,也活生生放馊了。

“爹,大石我给顺好了;我明天跟三清和张道爷去一趟杜鹃谷,出不了摊。”杨右真给杨父知会了一声。

“行,早点回来,别给张真人添乱就行。明天大缸的档口,换你哥耍大旗也行。最近县里戏班武生撂挑子,我们借机蹭个热闹。”杨老爹倒是消息灵通。

次日清晨,杨右真没穿杂耍武行演出的衣服,换上普通民女的行装,为保安全在袖子里揣了一柄小刀。不用后脑勺顶缸顶碗,她也乐得把头发照常顺着梳下来,不再把辫子顶在头上。

游三清已经在院门外等候,作势学了几声鸟叫,引得张应然和杨右真一起出门。杨父和杨左毅早早起来练功

“这有什么;来我们三清宫许愿进香的善人们除了捐钱,也有捐物的。前两年有个财主给真人们的立像捐了好些丝缎,让我们给真人做衣裳呢。”张应然解释道,顺便将手巾展开。

杨父和左毅一起在院中修整箱子里的吃饭家伙什,杨右真单独捧起簸箕里的碎石块,要拿到自己房间里。张应然卷了卷袖子:“我帮你。”

杨右真偏了偏身子,不让张应然碰:“臭道士,你跟三清在一边坐着就好,别瞎动。”

阅读[太平广记]三清探事组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