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

第 11 章

  • 作者:西凉喵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6-19 11:33:19
  • 字数:12000

胤禛道:“上吧。”

“是。”

胤俄心生敬仰,不愧是他九哥。

胤禛垂眸,给自己倒了杯酒:“九弟,你还有什么想法?”

酒菜齐备,胤禟不吃菜,却一个劲儿地喝酒,一壶酒大半进了他的肚子。

胤禟一摔酒杯,颤颤巍巍站起来,小金子跑过来扶着,一把被他推开。

“衍圣公、王国昌这等人,对他们来说,苦一苦百姓算什么,百姓活不下去了,造反也是造大清的反,大清没了,还有下一个皇朝,他们依旧是稳固的世家大族,照样在新朝过得风光无限。”

胤俄仰起头,心头颤动,从小到大几乎和他形影不离的九哥如今对时事居然有如此认识?

“后来我福晋跟我说,当皇帝有什么好,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不如当个太平王爷。福晋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皇帝是谁当不要紧,只要他当的好,心怀天下,百姓日子过得去,不造反,我这个王爷才能过好日子。”

“我越想越觉得我福晋说得对啊,可等我去户部当差后,看到账本上的亏空,贪污,卖官鬻爵,大清浑浊如此,我真能两眼一蒙当我的太平王爷?我怕我还没老死,大清就亡了!”

胤禛低头,端起酒杯仰头干了。

胤俄:“三哥,四哥,晚上咱们兄弟四个吃顿饭?”

胤祉摇摇头:“四弟,十弟,你们劝着九弟一些,我去码头上看看赈灾粮搬的如何了,明儿一早咱们就走。”

胤祉顶着夜色走了,胤禟神色不明,三哥的小心思不比八哥少。

一场闹腾,胤禟心里十分不痛快,看着王国昌的眼神恨不得把他吃了,胤俄强拉着他走。

胤俄喉头滚动,半晌才说出话来:“九哥,原来这些日子你心里这般苦。”

“爷不苦,跟这些受灾百姓比起来,爷过的简直是神仙日子。”

“这……”厨房管事看向主子,赈灾期间,主子下令禁酒的。

伺候的人好似已经习惯主子忙到天黑才归,厨房里准备好了热饭热菜,一进门饭菜就能端上来。

胤禟眉头紧皱:“上壶酒。”

“以前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总羡慕哥哥们早早上朝为皇阿玛办事,如今我自个儿也入朝了,我心里却觉得还不如在上书房读书,至少没这么多烦心事。”

一杯闷酒入肚,胤禟脸红眼热,脑袋发晕,心里却清楚着。

想法?胤禟醉意浓浓,他傻笑:“我福晋说,叫我听她的话,要是大清亡了,她带我跑……”

“跑什么?”胤俄追问。

胤禟大舌头,脚下一软,扑通一声倒地上。

“主子爷!”

小金子大步跑过来,胤俄先一步接住他九哥的脑袋。

“好险,九哥要是把脑子摔坏了可怎么办。”胤俄额头都冒汗了。

胤禛迟了一步没接住,和胤?一起把九弟架起来:“走吧,送去屋里歇着。”

“好,听四哥的。”

胤禛胤俄两人把胤禟架进屋里。

胤禟醉过去了,胤?怕他九哥夜里不舒坦,就留在屋里照顾,小金子都只能在卧房外伺候着。

夜空晦暗不明,南方飘来一片乌云遮住了月光,夜幕之下,屋檐下悬挂着的灯笼散发出昏黄的烛光也显得格外亮。

夜风吹过,灯笼里的烛光晃动着,落在胤禛脸上的烛光闪烁。这时,一个身穿蓝灰色劲装的侍卫不知何时站到了胤禛身边。

“爷,散衙后,城里共有四封书信发出去,三封发往京城,一封去孔家。奴才做主都拦下来了。”

“都说什么了?”

“说九阿哥对皇上不敬,煽动民乱,诅咒大清要亡,还说您威胁朝廷大臣,性情阴晴不定。”

胤禛面无表情:“把信给那几位大人送回去,就说爷说的,再不拿爷的话当回事,后果他们可以试试。”

“还有一件事,三爷从京城带来的人里面有孔家人,这次虽然没跟来州府,奴才担心……”

“担心三哥拿这事儿收买孔家,邀取天下文人之心是吧。”

侍卫低下头,不敢说话。

胤禛侧身站立,一半脸在烛火之下,一半脸隐藏在黑夜中:“文人,最是欺软怕硬,三哥只靠文人成不了事。”

“去办事吧。”

侍卫退下,胤禛直视黑洞洞的夜空,心道:连九弟都看得透彻的事情,皇阿玛是如何想的?就如此放任?

因土地兼并之事被发现,九阿哥发了大火,四贝勒下了死命令,王国昌自觉自己恐性命不保,立刻马不停蹄地把消息往外送,没想到不过半个时辰,四贝勒身边的侍卫就把送信的仆从给送回来,还笑着对他说,以后可别迷路了,不是次次迷路都能走回来的。

王国昌心头一凛,昨晚上四贝勒的话恐怕不是随便说说,这次事情办不好,只怕他王国昌真要不得好死。

知道自己逃不过,王国昌一咬牙,那就办吧。

胤禛领着人在前头救灾,王国昌把昨夜名单上那十位买地大户请到衙门来,半劝半威胁,排名第十,那位不姓孔的富户当场就答应原价把地退回去。

其他九名姓孔的,嘴上对王国昌尊敬,却说:“买地是公平交易,断然没有退回去的道理。再说就算我们想退,百姓也得有银子买回去才行。”

王国昌早就有所准备:“只要你们答应,后续事情衙门会办理妥当。”

四贝勒已经答应,土地先原价从富户手里买回来,再原价卖给失地的百姓,如若有百姓买不起,也可签契约借贷给百姓。

总之,必须先把地给百姓才行。

“据我所知,此次朝廷分三路赈灾,除了粮食之外,四贝勒手里的赈灾银只有三千两,这点银子想买我们手里的土地?就算他是皇子,也不能如此仗势欺人。”

“说原价便是原价,银子不够,自然有人补上。”

“我如若不卖呢?”

王国昌目露冷光:“孔先生这是不愿意为国分忧了?”

王国昌资质普通,他能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不知道使了多少手段,逼急了,他才不管你姓孔还是姓什么。

“这位,您是孔兴德老先生吧,我记得您和上任衍圣公还是同辈兄弟。康熙三十七年,您家儿子强纳一秀才家的长女为小妾,那秀才几番拒绝不成,最后不仅女儿被你儿子强纳,秀才还被您儿子一脚踹墙上撞破头没了命。”

“王大人,说话要讲证据。”孔兴德鼻孔长大,显然他本人并不如他表现得那般淡然。

王国昌继续说:“你儿子打死了老子,强纳秀才之女,秀才族人不满,你儿子把守寡的秀才老婆带回家中奉养,母女俩伺候你儿子一个,当娘的比女儿还先一步怀上你孔家的子嗣,如今这个孩子也到了开蒙的年纪了吧。”

“王国昌!”

孔兴德脸色涨红,目眦欲裂,似要把王国昌给活劈了!

“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你们孔家的衍圣公,到底衍的哪门子圣?”王国昌不屑道。

孔兴德顿感头疼欲裂,脑袋发昏,晕倒在椅子上。

“兴德兄!”

“快醒醒!”

“来人,叫大夫过来。”

屋里乱作一团,王国昌起身:“和孔兴德家的事比起来,你们孔家精彩的事情还多着呢,我给你们半天时间回去好好想想,天黑之前没等到我要的结果,明儿我就帮你们孔家扬名。”

赈灾粮装好了,胤祉和胤俄下午要去其他地方,走之前听说王国昌的手段后,胤俄直夸做得好。

“自诩文人祖宗,可不是最爱名声么。”

胤祉摇头:“王国昌手段下作,也太狠毒了些,等这次事情过去,以后孔家指不定要如何反扑。”

胤俄不屑:“再反扑如何?”

“十弟,你别学九弟那般行事,昨晚上九弟说的话但凡漏出去一句半句,他以后的路就断了。”

“断了就断了吧,听九哥的意思,他本来就没有争的意思。”

“这怎么说?”

胤俄不想跟三哥说这个:“三哥咱们走吧,那边的粮食只能撑一天了,我们要赶在明天太阳下山之前回去。”

王国昌以势压人,又有把柄威胁,不管孔家人如何想,最终还是如了他的愿,孔家答应把买来的地转到官府手里。

第二日,官府贴出告示,通知百姓从明日起,可以原价赎回土地,整个州县都轰动了。

如今皇帝老爷派大官赈灾不说,还让他们原价赎回土地,悲苦的日子一下有了盼头,灾区百姓们的精神头一下就不一样了。

告示一出,王国昌这等贪官,出门都要被老百姓夸一句好官。

胤禛的折子送回京城,他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个清楚,康熙看到这封情真意切的折子不禁叹息,天下之事,归根到底讲的是一个利字,老九一腔赤子之心,只怕要难受了。

“老九在山东只怕要栽个大跟头。”

梁九功低头伺候,康熙丢下折子问他:“你觉得老四、老九这事办的如何?”

“皇子们的事,哪里有奴才插嘴的份。”

“朕让你说。”

梁九功微微抬起头,脸上笑着:“皇上要奴才说,奴才觉得两位阿哥虽说话行事直了些,到底是为大清千秋万代忧心,奴才觉得,两位阿哥心意难得。”

康熙颔首,且看他们后续怎么办吧。

灾区百姓一片欢腾,州府救灾却突遭不顺。

救灾的漕粮出了问题,运不进来了。

“头几批粮食都很顺遂,怎么突然运不进来了?”

“回四贝勒的话,运粮的船坏了。运漕粮的大船一旦坏了修起来都很麻烦,没有十天半个月估计修不好了。”

“借船呢?”

“粮食吃重,需得要大船,就算跟南方各商会借船也要好些日子才能调拨开。”

“好些日子是几日?你去外头跟受灾的百姓说说,看看他们能饿几日肚子?”

负责运粮的大臣脸色为难:“非是臣推脱,这种能运粮的大船一是少,二是船早有安排,临时调用确实需时日才能调回。”

胤禛压着怒火:“你负责赈灾运粮,爷只问你一句,几日你才能把粮食运过来。”

“至少十日!”

屋里所有大臣都看向四贝勒,不敢说话。

这时,九阿哥突然起身出门,过了会儿又回来,叫他们去衙门办事,别在这儿立着。

管粮食那位也跟着出去,胤禟叫住他:“十日后如若见不到粮食……”

“九阿哥放心,臣以项上人头担保,十日内臣一定把赈灾粮食运过来。”

胤禟叫他出去。

“你有什么法子?”胤禛问。

胤禟嘴角翘起:“我还纳闷四哥刚才不阻止我,您怎知我有法子?”

“别说废话,你直说吧。”

“好吧,我没有法子,不过我福晋有。”

刚才胤禟出门去找刘山,刘山说要是急要,第二批粮食三天之后就能调运到山东补充上。

胤禛想起九弟之前问他要人给粮铺站岗,他忙,也没来得及细问,这时候听九弟说起,他连忙追问:“九弟妹手下的粮铺能调来足够赈灾的粮食?”

大话都到嘴边,胤禟又咽回去:“那肯定不能,不过只是应急,找同行凑一凑,应该能凑到吧。”

这话让胤禛刚放下的心又悬起来,再往下追问胤禟就说不知。

胤禟也不在乎面子,直接道:“粮铺是我家福晋的嫁妆,我怎么好打听这些?况且,就算我打听人家也不告诉我。”

胤禛瞪他一眼,照他看,九弟比八弟还不如,哪里像能当家做主的主子爷。

胤禟不靠谱,刘山还是靠谱的,粮食源源不断送进山东,缓解了缺粮的燃眉之急,不过这也只是表面上。

表面上看起来顺利,底下的斗争血腥并不鲜见。

因为人手不够,叶菁菁手下的侍卫头子叶淮南下护送粮食去山东,水路上拦路的水匪杀了不知多少。

四贝勒身边的侍卫跟去帮把手,这些出身八旗的侍卫跟叶淮领着的侍卫比起来简直是少爷公子,头一回见到杀人如麻的场景,有好几人受不了趴船边呕吐。

“兄弟,你们九皇子府的侍卫也太猛了吧,你是哪支旗出来的?兄弟我是正白旗的。”

叶淮都未施舍给他们一个眼神,挎着刀去船尾巡逻。

“伤亡情况如何?”

“咱们准备的周全,没有死亡,只二队有两个兄弟轻伤,三队有一个兄弟重伤。重伤那个刚止住血缝合好伤口,等明儿一早到山东送到张大夫那儿,这条命应该能捡回来。”

“叫他好好养着,要是养不回来,回头我跟主子求个恩典,送他去铺子里当掌柜。”

报告的那人笑道:“咱们福利好,受伤了都可着好药用,指定能养回来。”

叶淮领着的这群杀人如麻的侍卫都是叶菁菁花大价钱培养出来的,不仅请江湖名师教他们杀人技,还请大夫教他们如何处理外伤,还花钱收集现有的药方叫大夫改进给叶淮他们提供最好的伤药,药虽贵,却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率。

不得不说,叶菁菁这一套培养法子很好用。

胤禛的侍卫里有明眼人,叶淮领着的这只护卫有多厉害他们都看在眼里,回去后跟主子汇报,主子也惊了。

胤禛追问:“你说是九福晋的人?”

“没错,奴才跟领头的那个套话,他只说是因为九福晋做南北生意路上常碰到水匪,就养着他们干活。”

说真心话,南来北往做大生意的富商,当官的大臣,哪家都会养几个武艺高强的护卫,但是像九福晋手下这么强这么有纪律的他们还是头一次见。

胤禛再次对这位九弟妹刮目相看,九弟到底知不知道他福晋是什么样的?

还有,董鄂氏齐世都这般培养家里的女儿的?还有彭春的女儿,三福晋也这般厉害?

董鄂氏家如果知道胤禛的追问,肯定立刻跟他解释:不是不是,只有菁菁这个爱折腾的才会这般,他们董鄂氏家族的其他女儿跟其他八旗贵女都一样。

到了山东,叶淮把受伤的侍卫送到张大夫处,刘山也在这里。

“这次动作太大,主子只怕要引人注意了。”明面上不说,暗地里的关注少不了。

叶淮自己找了个地儿坐下:“没事,我带人出京的时候主子就说了,在上面人眼里咱们都一清二楚,藏没必要,该出手就要出手。”

张春秋轻哼:“怕什么,主子做的都是好事,难道皇帝老儿还要找主子麻烦不成?”

“要说养护卫,内城谁家没养?他们养的护卫太烂比不过叶淮那是他们的问题,难道叶淮厉害还是咱们的错?”

叶淮不为这些担心,他相信主子能护住他们。

叶淮领着人押粮进山东,暗中使绊子的人知道大势已去,纷纷罢手龟缩。

他们罢手,胤禛和胤禟却不罢手,即使没有证据抓不住背后的人,明面上那几个大臣一个都跑不了,罢官的罢官,砍头的砍头。

本来顺顺利利地赈灾,最后因为九皇子多管闲事惹出许多事来,赈灾的大臣里也不是没人怨恨。

月底,山东赈灾结束,胤禛等人回京头一天,京城突然流传起九皇子大骂衍圣公后人,抢夺孔家土地之事,一时间写折子攻讦九皇子的大臣,茶楼里大骂九皇子不尊孔圣人的读书人,简直把九皇子当做大奸大恶之徒批判,一句都不提他在山东赈灾取得的功绩。

九皇子府下人忧心忡忡,有些内务府出来的奴才觉得在九皇子府没前途,甚至找关系想换个差事。

叶菁菁也不拦着,跟慧心说:“不管谁走咱们都不拦,给你塞好处的你都收着,就当主子我提前给你发的年终奖。”

晴云插话:“主子,我这儿也有人送好处。”

“都收都收,别客气。”

“哈哈,尊主子令。”

“不怕你们笑话,以前我也觉得,都是皇阿玛的儿子,凭什么二哥能当太子,我却不能,我哪里比二哥差了?凭什么对他卑躬屈膝?”

胤禛看着两个弟弟:“走吧,去用饭。”

胤禛在州府待的时间不短,在衙门后头那条街租了座三进院子,一起来赈灾的官员、师爷、侍卫等人都住在这里,胤禛作为主子,当然住在主院。

阅读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