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大唐扫把星

第540章 杨德利大放光彩

  • 作者:迪巴拉爵士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6-01 16:29:33
  • 字数:12382

杨德利抱起大丫来抛了几下,得意非常。

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他没埋怨,而是继续等待。

杨德利摇摇头,见丈人家门没关,就想拉上。

墙头,黑白相间的脑袋冒出来。

可老杨家也灭了,就剩他这根独苗,若是没儿子,老杨家就断根了。

“昨晚你们都睡了。”

王大锤无语,进了隔壁,“阿妹!”

“我错了吗?”

门开了,赵贤惠看了他一眼,接着就冲进了杨家,“大娘子!”

王学友也出来看了他一眼,冲进了杨家,“大娘子!”

这是怎么了?杨德利愣住了。

“何事?”

“我有孕了。”

杨德利呆滞了。

“夫君。”

王大锤出来,看了他一眼,“为何早不说?”

呃!

“平安那边才将得了孩子,你就有孕了,可见天不灭杨啊!”

“有孕了。”

产婆查问过后,很笃定的道。

“娘子你好生歇着,不可劳动。”

杨德利下厨做饭,吃了早饭后,又叮嘱大丫乖一些,有事情去隔壁叫人。

“嘤嘤嘤!”

“阿福!”

贾平安出了家门,过来看了一眼,“还敢跑!回家!”

阿福一脸纯良的看着爸爸,然后慢慢的缩了回去。

从孩子出生后,阿福就有些怕,躲着不进后院。

“都不省心。”贾平安头痛,“表兄你怎地还不去?”

“娘子有孕了。”

“咦!好事啊!”

贾平安知晓表兄一心就想生个男娃,所以颇为欢喜。

“嘤嘤嘤!”

阿福出来了,抱着爸爸的大腿不放。

“这是何意?”

贾平安要上衙,可阿福不送手。

“平安,我先走了。”

杨德利不是贾平安,作为户部最勤奋的官员,他从不迟到,更不会和表弟般的早退。

到了户部,杨德利先去上司向长林那里露个面。

向长林在收拾案几,抬头看了他一眼,“最近仓部干的不错。”

“多谢向郎中。”

杨德利笑眯眯的准备回去。

“等等。”

向长林叫住了他,“马上议事。”

“有事?”

杨德利过去帮忙。他从小干惯了活,手脚麻利。

向长林直起腰,反手捶捶后腰,笑道:“你倒是手脚快,好好干,以后说不得能直接上到员外郎去。”

“不能吧?”杨德利心中渴望得到肯定的回答,就故意说得不可能,“员外郎是从六品上呢!下官差了老远。”

“想想先帝时的马周。”

杨德利,“……”

他虽然很好学,但毕竟底子太薄,连马周的履历都不清楚。

向长林笑了笑,“马周才将为官,第二年就做了侍御史。大唐官吏大多按部就班的升职,不过也有例外,你若是能出类拔萃……记得上次高尚书说为你升官说话,可不就是上了奏疏?”

上次高履行说话算话,真的上了奏疏为杨德利唱赞歌,可却有人说杨德利不学无术,岂可让他幸进?

为此高履行还和那些人争执了一番,放了狠话,说是这个功劳谁也不能抹杀,下次一起算。

看来有希望啊!

杨德利不禁暗喜。

晚些众人都来了。

“关门。”

门一关上,值房内就暖和了些,只是有些昏暗。

向长林干咳一声,“开始议事……”

事情一件件的说出来,大家集思广益,最后向长林拍板。

议事结束,高履行那边来了个小吏。

“向郎中,高尚书马上进宫备询,问仓部谁熟知各处粮仓的情况。”

所有人都看着杨德利。

要去见陛下吗?

杨德利一阵激动。

晚些进宫,杨德利跟在高履行身后,亦步亦趋,一步都不敢走偏。

看看那些宫殿,真威严啊!

以往他问过表弟宫中什么样,表弟说也就那样,一群宫殿,外加一群宫人。

宫人美不美?

表弟说没看清。

怎么会没看清呢?

传闻天下的美女都进了皇宫去伺候陛下,里面随便遇到一个女人都如天仙般的。

有女人!

杨德利眼角瞥到了右边有几个宫女。

他先看一眼前面。

高履行步履矫健,引路的内侍走的小心翼翼……

毕竟是长孙无忌的表弟,他得罪不起。

没人注意,机会来了!

杨德利飞快的看了右边一眼。

打头的宫女……

国字脸,脸颊微陷,一双眼睛无神……

这是美女?

杨德利干咳了一声,大失所望。

记得在华州的时候,没事儿他就蹲在家门口,看着村里的女人。那时虽然穷,但穷乐呵啊!

现在我做了官,为何不快乐了呢?

杨德利纠结着。

前方止步时,他停住了一切纠结。

我想这些干啥?

每个月有钱粮,家中有妻儿,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当时老贾家太惨了,他决定不成亲照顾表弟一辈子。

所以……我还纠结啥呢?

杨德利抬头,眉间多了欢喜之色。

这日子,真好啊!

内侍进去禀告,随即出来带他们进去。

杨德利低着头,跟着高履行进了大殿,旋即行礼。

他头都不敢抬,只听到争辩的声音。

“如今吐蕃摆脱了内患,正磨刀赫赫。而高丽那边也在盯着新罗,一心想剪除了后患,阿史那贺鲁此次失败,但下一次呢?下一次他若是能在安西搅风搅雨,如何应对?”

崔敦礼侃侃而谈,“府兵囤积于边塞不可过多,如此当增加各地上番长安的人数,在长安囤积兵力,各方有事,长安派兵。”

长孙无忌皱眉,“可长安缺粮,人口再增加,粮食定然不够吃,老夫以为此事不妥。”

“为何不妥?”

崔敦礼原先是兵部尚书,早就建议过增加长安的军事力量,今日再度提议,就和长孙无忌争执了起来。

“粮食!”

长孙无忌说道:“洛阳那边转运粮食艰难,不可再增加人口了。”

崔敦礼觉得长孙无忌太过迂腐了,“就算是不增兵,长安每年新增人口就不在少数,长孙相公却是有些因噎废食了。”

长孙无忌微怒:“前隋时长安就时有歉收,于是只能去洛阳就食。去岁长安是丰收了,可今年如何,谁能担保?若是粮食不够,难道要让陛下带着群臣和军队再去洛阳吗?”

崔敦礼微微一笑,“此事还得要问户部。”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高履行,“若是要核算此事,少说三五日,如此,暂且搁下。”

李治旁听了半晌,此刻微微点头,“户部先说说。”

高履行说道:“陛下,此事臣大致知晓,长安存粮今年供给不会有问题。”

这是基本数据,不但高履行知晓,宰相们也知晓。这也是崔敦礼这个建言的根源。

李治点点头,“如此朕心中就有底气了。”

长孙无忌问道:“长安存粮能结余多少?”

呃!

这个数据不断在变化中,高履行也不清楚,“此事下官不清楚,不过……”

他指指杨德利,“户部主事杨德利知道。”

杨德利浑身哆嗦,“臣……下官……下官……”

长孙无忌皱眉。“慌什么?”

“下官……没慌!”

李治微微一笑,“好好说。”

“是!”

杨德利开口,“长安……长存存粮……”

他低着头说话,越说越流利。

“……己酉仓存粮三千三百九十石。”

“……丙丁仓存粮五千四百石……”

开始君臣只是平静的听着,渐渐的就有些惊讶了。

李治上次见过杨德利,记得这是个极为较真的臣子。可今日一看,这臣子不但较真,而且本职工作也搞得极好。

这便是干吏!

帝王最喜欢的就是这种臣子!

“……今年看似够了,可这是预估了今年的收成,若是收成有变……”

杨德利低着头,“陛下,收成说不准的呢!记得那年下大雪,村里老农都说明年定然丰收。可第二年却是干旱,歉收……”

君臣默然。

杨德利竟然能把户部的存粮算的一清二楚,这个不算是本事,但算清楚了之后,还记得清楚,甚至哪个仓库存粮多少他都一清二楚,这个是什么?

干吏!

崔敦礼问道:“你如何记得这般清楚?”

长孙无忌笑了笑,“较真罢了。”

贾平安这个表兄他略知,众人都说此人较真。

李治也笑了起来,“上次朕就见识过。不过较真的臣子……朕以为当嘉许。”

群臣一阵轻笑,气氛很是快乐。

杨德利抬头,认真的道:“陛下,臣那些年和表弟相依为命,一直吃不饱。粮食于臣而言……就是上天的赏赐,每一粒粮食都不该被浪费……但凡是钱粮,臣一见就不会忘记。”

李治颔首,“每一粒粮食都不该被浪费,这话说得好。宫中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粮食,可有浪费的?朕以为必然有。各处的官廨可有?定然也有。

农户耕种不易,当年先帝在时也曾带着朕和皇子们去耕种,只是做做样子,朕就觉着太辛苦。朕尚且如此,那些年年日日都在地里劳作的农户该如何?”

他起身走了过来,仔细看着杨德利。

杨德利有些手足无措,脸红的和猴子屁股似的,赶紧低下头。

李治不禁笑了笑,“朕记得你,记得你是个较真的人。今日听你说了这些,朕才知晓你还是个干吏。如此朕问你,若是天下的粮食不够了,该如何?”

高履行看了李治一眼,“陛下,这个题目却大了些。”

崔敦礼也赞同,觉得皇帝这是心血来潮,想考教一下杨德利。但这等题目该是宰相来作答,他一个九品官,哪里有这个眼界?

这个好熟悉啊!

杨德利想起了和表弟酒后探讨大唐根基的事儿。

那时候他们天文地理无所不谈,表弟那渊博的知识让杨德利如获至宝,记下了许多观点。

“陛下,什么都行?”

他还真想回答?

李治确实是一时冲动,此刻已经有些后悔了。

但杨德利看样子是想回答,那就姑且听听吧。

他微微颔首,“只管说。”

杨德利吸吸鼻子,“其实……大唐有许多粮食。”

“在哪?”

崔敦礼饶有兴趣的问道。

杨德利说道:“权贵家中的存粮多的吓人,可从不拿出来……”

宰相们的脸色有些难看。

这就是你的主意?

杨德利继续说道:“最要紧的便是把那些隐户清理出来,还有那些被侵吞的田地……清理出来的话,再加上寺庙那些不纳税的田地,少说每年能多一成多粮食。”

君臣默然。

若是每年能增加一成多粮食,那还担心什么?李治现在就敢大手一挥,直接和高丽开打。吐蕃要是敢出手,那就来吧。

但这个不现实。

动了这些,就动了大唐的根基。

“这些不好动。”

咦!

李治本以为杨德利就是个不知轻重的,没想到竟然知晓。

还不错。

臣子可以较真,但不能不知轻重。

杨德利抬头,“这些目前不能动。可有一样能动。”

“什么?”

“水利。”

杨德利说道:“大唐各地,就说华州吧,有些前隋修建的水渠都堵了,地方官压根就不管。平日里还行,那次遇到了旱情,结果水渠就成了摆设。”

他认真的道:“陛下,臣以为,官员都想升官,朝中也定下了升官的准则,譬如说劝农桑,劝学……可臣以为这些都不如一件事……兴修水利!”

“兴修水利需要钱粮。”

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可这是一本万利之事。”杨德利忘记了畏惧,瞪着眼睛,“今日耗费钱粮去修了水利……可看看前隋修的那些,数十年了,一直在浇灌着那些田地。数十年啊!每年增收一成两成,数十年能增收多少?值不值修建水渠的钱粮?赚大了!”

这个是一目了然的事儿。

可宰相们出身大多不凡,没人意识到这个。以至于后世有人嘀咕,说和前隋相比,大唐更像是游牧民族的风范,不爱弄水利工程。

但杨德利不同!

他来自于底层,亲手种地,和表弟饿的七荤八素的,深知水利工程对于农户和粮食产量的重要性。

他的话就像是一击炸雷,炸的朝堂上的君臣有些愣住了。

“你这话……”

李治登基后的关注点很多,但水利却不在其中。

从大唐立国开始,整个中原就在风调雨顺,年年丰收。这也是大唐能四面出击的底气。

而更关键的是人口。

“陛下,大唐开国时人口凋零,田地太多,田地多产出就多,人口少吃的就少。”

杨德利记的表弟那番话:你莫要把那些庙堂里的重臣们想成是什么无所不能的高人,他们是厉害,但那只是其中的某一面。在许多方面,他们还比不过乡下的老农。

“那时候粮食够吃,官员的考课是开垦土地的数目,户数的增减,丰收歉收,赋税的增减。”杨德利侃侃而谈,分外的自信。

——当初他被表弟一番话说的心悦诚服,此刻说来也是如此。

李治看着杨德利,觉得这个较真的官员有些让人意外。

但这番话说的不错。

他微微点头。

“可大唐数十年都风调雨顺,户数自然会增长,大多是丰收,赋税也多是增加……这些看似天下太平了,可陛下……”

杨德利觉得大唐君臣都有些飘了,“臣原先在华州遇到过旱灾,地方官束手无策,等旱灾一去,官吏们依旧是不管不顾,都说明年定然能风调雨顺……”

“可臣当年顺着那些沟渠去看过,好些都淤塞了!”

杨德利眼睛发红,愤怒不已,“陛下,这只是华州,天下有多少地方如华州一般?若是处处皆是如此,粮食只会越来越少。而人口繁衍只会越来越多,到了数十年后,粮食可够吃吗?”

李治蓦地一惊。

“前隋修建了诸多水利,大唐用了数十年,不能再这般了。”杨德利痛心疾首的道:“水利不修,遇到大水就会成灾,遇到旱情也会成灾。陛下……”

杨德利跪下,“臣请陛下下了诏令,让天下官吏的考课加上水利。”

李治耸然动容,“下面竟然如此吗?来人,去寻了几个官吏来。”

他亲自把杨德利扶起来,“杨卿一番话让朕受益良多!”

杨德利心中欢喜,但接着觉得不对,“陛下,那些官吏不知水利。要工部的才知晓。”

李治摇头,“工部怕是也糊涂了。否则为何不建言?”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大唐丰收数十年,官吏们怕是都疏忽了。”

李治点头。

杨德利说道:“最好的法子就是问那些种过地的官吏。”

呃!

君臣面面相觑。

种过地的官员何其稀少?

杨德利就是大熊猫。

这年头官员要讲出身,门荫出仕,举荐出仕,以及科举出仕。

不管哪一个方式,大抵都和种田的农户没关系。

所以君臣尴尬了。

李治叹道:“朝中竟然没有一个耕种出身的重臣,朕……”

李治觉得这不妥。

这些人不是门阀世家出身,就是官宦子弟出身,压根不知民间疾苦。

这不是个好现象!

李治心中有了计较。

“陛下,那些府兵知道。”

杨德利随口就找到了办法。

李治点头,“去寻几个府兵来。”

府兵忙时种地,闲时操练,对这等问题再清楚不过了。

晚些几个府兵被召来,战战兢兢的。

“地方沟渠水利可还好?”

“陛下,有的都淤塞了。”

长孙无忌等人面色铁青。

若是放任下去,数十年后怕是会出大问题!

不少人脊背都是冷汗。

李治深吸一口气,“地方无人管吗?”

“没人管。”

瞬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杨德利的身上。

一个九品官,竟然揭示了一个重大隐患!

……

晚安!

然后他出门,路过丈人家时喊道:“丈人,娘子有孕了。”

随后他连夜请了产婆来看。

至于郎中,大唐医者的地位不高,郎中的人数也不多,这等事儿最有经验的就是产婆。

阅读大唐扫把星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