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孝经

第127章 先礼后财 天下息争

  • 作者:钟茂森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7-03 22:25:48
  • 字数:3092

三才章最主要讲教化,就是自己要做好样子,然后才能够教化大众。所以“先之”很重要,“先之以博爱”,才要去说,才有“陈之于德义”,再“导之以礼乐”,然后“示之以好恶”,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国家得到大治。

三才章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有讲的不妥之处,请各位朋友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礼记》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人要“先礼而后财”。这个“财”,如果把它放在第一位,那就会产生竞争,大家都争这个财;争财的过程中,就忘了礼了;忘了礼,就忘了德了,那就叫缺德。我在美国、澳洲的大学教过书,而且都是在商学院任教,每个大学商学院都是最爆棚的,人数最多,学费也最贵,大家都来读商学院,因为都想发财。如果一个大学,要开一个专门教礼的课程,会有几人去读?我们现代的教育,特别是外国,都已经倒过来了,先财而后礼,所以问题越来越多。“先礼而后财,则民作敬让而不争矣”,大家都能够互相尊敬、礼让,就不会竞争。如果先财而后礼,那就倒过来了,民作竞争而不敬让矣。会出现争名逐利、损人利己,社会不公,怨气很多等等各种现象,这些都是缺乏了礼义的教育。

“言君”,“君”是领导人,“身先行敬让,则天下之人自息贪竞也”。要改变社会风气,最有能力的是领导人。作为一个领导人,他自己先做出敬让的好样子,尊敬人、礼让人,那被领导之人,都能够息灭贪心,不求竞争,都讲礼让,这就会有太平盛世出现。

《正义》云:“案《礼记》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中,谓心在其中也;外,谓迹见于外也。由心以出者,宜听乐以正之;自迹以见者,当用礼以检之。检之谓检束也,言心迹不违于礼乐,则人当自和睦也。”

《正义》曰:“案《礼记·乡饮酒义》云:‘先礼而后财,则民作敬让而不争矣。’言君身先行敬让,则天下之人自息贪竞也。”

玄宗皇帝《御注》:“赫赫,明盛貌也。尹氏为太师,周之三公也。义取大臣助君行化,人皆瞻之也。”师尹,是指周朝三公,所谓“太师、太保、太傅”,三公之首叫“太师”,那么“尹”是太师的姓,所以叫“师尹”。三公,是帮助君王推行教化的大臣,是全国人民的榜样,作为三公之一,地位是很显赫的,所以大家都在看着,“人皆瞻之也”。“民具尔瞻”,“民”就是人,“具”就是皆,“尔”是你,“瞻”是看,就是大家都“瞻之”,都看着你、学习你,所以你要做一个好样子。

十一、引用《诗经》重申章旨

本章最后一句,引用《诗经》:【《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这段议论,解释唐玄宗的“礼以检其迹,乐以正其心,则和睦矣”。《礼记》说“乐由中出”,“中”就是心,所以用乐来治心。“礼自外作”,“外”就是指我们身体的造作,造作出来的言行要符合礼,所谓“中,谓心在其中也”。这是讲调心之法,用这些艺术,用这个乐,没有邪思的这些艺术,帮助我们提升心境,提升灵性。“外,谓迹见于外”,这是讲我们的造作可以看到,这个“见”,古音读“现”,“见于外”,这是外在表现,可以让人看到的。“由心以出者,宜听乐以正之”,因为乐是由心出,所谓艺术都是心显发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看一幅艺术作品,就能体会到创作者的心态,因为艺术是由心而出。

真正圣贤人的心,他们做出来的乐一定是最美的。《文王操》这首曲子,孔子听了很久,悟出只有文王的德行,才能写出这样教化人心的音乐。听这种音乐,心当然就正了。“自迹以见者,当用礼以检之”,这是讲到“礼”帮助规范自己的身行。“检之谓检束也”,就是约束。本来“礼”,是我们的本性本善,现在我们放逸久了,就要用“礼”来规范我们的身。规范久了,习惯成自然,跟本性相应了。所以一开始会有约束感,久之就自然了。“言心迹不违于礼乐,则人当自和睦也”,身心都符合礼乐,这个人身心都健康、和睦、和谐。

阅读《孝经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