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231章 明太祖兴文字狱

  • 作者:向阳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7-03 23:01:49
  • 字数:5018

大臣们听后个个目瞪口呆,惊得说不出话来。朱元璋传出一道命令,将徐一夔斩首示众。

这样的文字狱实在是防不胜防,不少大臣都是因为几个字而相继送命。一个叫许元的人写了一个《万寿贺表》,因为其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两句话而遭到了杀头之祸。因为朱元璋认为“法坤”音同“发髡”,意思是骂他曾经剃发当过和尚;“藻饰”音同“早失”,“早失太平”,这不是在诅咒大明政权吗?可怜那许元,本来想说两句奉承的话,却不料丢了脑袋。还有一个怀庆(今河南省沁阳县)府学训导(教师),因为写了“遥瞻帝扉”四个字而被杀。“扉”和“非”字同音,也被怀疑是在讥刺皇帝。

这一来官员们全都害怕了。字义相同的要杀头,字音相近的也要杀头!后来,掌管礼仪的大臣向朱元璋建议说:“陛下,臣子们都很愚昧无知,不知道什么字应该避讳,您能否制定一个固定的格式,让臣子们都来遵守?”朱元璋采纳了他的意见。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朱元璋命人撰写了贺表的格式,颁布天下。官吏们如遇到庆贺谢恩的事,照贺表的格式抄写一份就行了。

张学正为人耿直,敢说敢干,朱元璋非常讨厌他。有一天,朱元璋终于找了个借口,把他从翰林院贬到了山西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在那里做了一个学官。这一年,春节到了,又该向皇帝进献贺表了。在他的贺表中有这么两句话“天下有道”和“万寿无疆”。朱元璋看后大怒,骂道:“这老东西还在诽谤我。”

他派人把张学正押到京城,当面问罪。朱元璋问他说:“张学正,你骂我是强盗,我要用极刑来处罚你,你还有什么话可说?”张学正面无惧色,说道:“陛下,我有一句话,如果您能让我说出来,我死而无怨。”朱元璋怒气未消,狠狠地说了一个字:“讲!”张学正答道:“依照陛下的规定,表文不许瞎编,一定要出自经典。臣写‘天下有道’,这是先圣孔子的话;‘万寿无疆’是《诗经》上臣子祝福国君的话。这怎么说我在诽谤您呢?”朱元璋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把张学正释放了。

朱元璋的文字狱给明朝政治带来了很坏的影响,这也正是明太祖的最大过失之一。

有一天,武将们对朱元璋说:“陛下,您千万不可过分信任这些文人。您别看这些文人平时都非常循规蹈矩,他们可会讥讽人啦!”

朱元璋不解其意,问到:“何以见得文人就善于讽刺人呢?”

“陛下,”武将们回答道,“您还记得当初与您作对的张士诚吗?他这个名字就是他手下的那些文臣给他起的。”

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十分重视朝中的大臣,依赖他们治理天下。这就引起了许多武将的不满,他们乘机挑拨太祖和文臣之间的关系。

明朝初年有个规矩,每当逢年过节,皇帝过生日、册封皇后和嗣立太子的时候,朝廷内外的官员都要进献《贺表》,表示祝贺。有一天,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替杭州知府写《贺表》,里面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这世作则”的词句。这本来都是颂扬皇帝的好话,不料,朱元璋读后却勃然大怒,大骂到:“这个穷酸的儒生竟敢这样侮辱我!”朱元璋把《贺表》摔给大臣们看,大臣们看后面面相觑,谁也看不出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朱元璋对他们解释说:“‘光’,就是‘秃’,这是在骂我是个秃和尚;‘生’就是‘僧’,这也是在讥讽我当过和尚;‘则’和‘贼’的读音相近,这是在骂我参加过农民起义,当过贼。你们说,这样的小人该不该杀?”

朱元璋一想,说得有道理。他想,自己本来就没有多少知识,说不定文人们也会借机讽刺自己。从此,他对大臣的言谈和奏章非常留意,反复揣摩,如果觉得某些地方是在讽刺咒骂他,他就会毫不留情地大加杀戮,造成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文字狱。

古时候的人们很注重自己的出身。朱元璋虽然当上了皇帝,但他的出身并不好。他小时候给人放过牛,当过和尚,后来又参加过农民起义。他很忌讳人们提起这些事情,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和自己的皇帝身份不相配。因为他当过和尚,而和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光头,所以“光”、“秃”这一类的字对他是犯忌讳的。和尚又称僧,所以僧这个字也觉得刺眼,甚至连与“僧”同音的“生”字也犯忌讳。红巾军被地主阶级骂为“贼”、“寇”,而朱元璋又以红巾军起家,他最恨别人骂他当过“贼”,推而广之,连与“贼”字音相近的“则”字也很讨厌。很多官员由于不知道朱元璋的这些忌讳而糊里糊涂地丢掉了脑袋。

但文字狱并没有从此而停止,不少官员因为写错了字而遭杀害。明朝初年,山东兖州有个名叫卢熊的知州,他给朱元璋上了一道奏书。不知是卢熊大意,还是书吏抄写时粗心,竟把“兖”字误写成“衮”字。朱元璋看后大发雷霆,恶狠狠地骂道:“这奸贼太无法无天了,竟然叫我滚蛋哩!”就这样,一个州官的脑袋又搬了家。

徐达既是朱元璋的老朋友,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他的妻子谢氏和马皇后非常要好,马皇后经常邀请她到宫中欢宴。这一天,谢氏又被邀请到了宫中,她在和马皇后闲谈的时候说到:“你们家的房子又高又大,真漂亮啊!”马皇后听了非常高兴,后来她就把这些话告诉了朱元璋。不料,朱元璋听了不但不高兴,脸色反而沉了下来。他暗地里派人闯入徐达家里,一阵乱棍,把谢氏活活打死了。然后,他派人把徐达叫到面前,对他说:“我给你除了一害,你应该高兴才是啊!”在封建社会里,谁能惹得起皇帝啊?徐达只好忍气吞声地叩头谢恩。马皇后得知这个消息心里非常难过,她怒气冲冲地找到朱元璋,质问他为何下此毒手。朱元璋向她解释说:“谢氏羡慕咱们家的房子,说不定还想取代咱们呢!你可别小看这些妇人的话,很多灾难都是由她们引起的,这谢氏老在徐达耳边煽风,时间一长,难免徐达会动心。到那时候,我们的江山可就保不住了!”朱元璋单凭这一句平常的话就断定别人要造反,将谢氏活活打死了。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官员们一旦被牵连进去,就很难保全性命。在这种文字狱中,只有一个人侥幸地保住了一条活命。他就是翰林院的编修官,名叫张学正。

朱元璋更加迷惑了,“这名字不是很好听吗?”他不解地问道。

武将们更加得意了,故作惊讶地说道:“陛下,张士诚被他所宠信的文人愚弄了!《孟子》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士,诚小人也。’这句话也可破读为‘士诚,小人也。’这是在骂张士诚是个小人呢!”

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