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八零年代:村花妈咪火辣辣

第365章:牙酸的信用社主任

  • 作者:青阁酱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07-04 13:38:59
  • 字数:4934

然后程雪飞过来,把姜鸿宇的衣服洗了,挂在屋里晾着。

又送来一盘蚊香,点好了放在地上。

程雪飞、姜鸿宇和两个孩子在桌边吃饭时,刘娥就在旁边陪着,问姜鸿宇上学的被褥准备好了没。

姜鸿宇回答说,没有准备新的,仍然用之前在人武部宿舍时睡的那一套。

临走时,叮嘱他们早点睡,不要熬的太晚,明天还有正事。

但因为有姜鸿宇在,刘娥特地起了个大早,把家里仅剩的两斤白面和了,擀了一盖子面条。

看见姜鸿宇从新家那边回来,刘娥也不等那两兄弟和已经去地里看庄稼长势的程发达,先下了一锅面条,让他们一家四口先吃着。

又摘了七八个青椒,炒了个青椒抱鸡蛋。

等第二天早上,程雪飞再过来时,只见三个人枕着扑克蒙头大睡。

程雪飞叹了口气,把姜鸿宇叫起来。

姜鸿宇迷迷糊糊起来把衣服换上,在井台边洗脸刷牙,然后跟着程雪飞走回老家。

“反正家里有地方住,我们陪姜大哥到新家住,你就别管了!”

程雪飞不好再说什么了,点头答应。

两兄弟知道姜鸿宇不走了,都高高兴兴地回家搬铺盖卷。

最后,程春生振振有词地说:

老家那边,刘娥已经切好鲜面条。

他们家之前的早饭很简单,通常是玉米糊糊或者大米粥、疙瘩汤,随便炒个菜,或者不炒菜,从来不会一大清早擀面条。

冲完澡后,姜鸿宇穿上程立夏的背心裤衩。

刘娥又送来一暖壶温水和两个水杯。

等人都走了后,兄弟三个,脱的赤条条的,在井边冲澡。

三个人躺在床上满口答应,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等程雪飞一走,三人立马从床上坐起来,掏出扑克,精神十足地开始打牌。

刘娥听了,就在心里悄悄计议,想着等会儿到隔壁刘家村的贩子那里,买十斤棉花,几块棉布,趁这几天,尽快给女婿赶制一套新被褥。

其实之前刘娥给立夏做新被褥时,就想到了姜鸿宇,但没好意思问出来。

毕竟自己的闺女没有正式跟人家复婚,有些事就不好太热情,显得自己好像故意巴结人家。

现在恰好碰到姜鸿宇到他们家来,就顺便问了。

既然姜鸿宇没有新被褥,就再顺便给他做一套。

吃完面条,程雪飞、姜鸿宇安顿好了孩子,一块儿推车出门。

刘娥收拾完碗筷,领着两个孩子去了新家,把还在酣睡的程立夏叫醒,催他到隔壁刘家村,找村支书的儿子小刘买十斤棉花,再买两丈好看点的棉布。

刘家村村支书的儿子是个贩子,经常赶着驴车到外地收购棉花和棉布,贩到这边来卖。

周围几个村子,谁家要添床单被子,都到他这来买。

程立夏做新被褥用的棉花和棉布,就是从刘贩子手里买的,棉花是近年种的新棉花,比在供销社买的成色都好。

程立夏本来不想起,听说是要给姜鸿宇做被褥,就强撑着眼皮,摸了床头的眼镜,爬起来,带着刘娥去买棉花。

再说程雪飞和姜鸿宇。

两人到了乡里,先去大院找黄博华,跟黄博华一块儿去信用社。

信用社的王主任仍旧是那副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的样子,赤着双脚,仿佛刚从地里收工回来。

一见到姜鸿宇来了,十分热情,又是端茶又是递烟,连忙跑回家,穿上布鞋,回来跟他们一块坐公交去县城。

这时候西埠乡没有一辆公用小轿车,就算干部出门,也只能等公交。

王主任原本昨天还很顾虑,今天一见姜鸿宇都出面了,无论如何也得卖姜鸿宇的面子。

所谓的考察,也只是过过场面,其实根本没必要考察。

这三人,哪个不是在西埠乡有头有脸、举足轻重的?

贷一万块怎么了?

人家敢贷一万,就说明人家有这能力。

就算程雪飞那什么“厅”破产了,还不起钱,还有姜鸿宇跟黄博华顶着,怕什么?

等到了文化馆,亲眼看了那两间录像厅,王主任大大惊讶了一把:

乖乖,小小的屋子里,居然挤了六七十人,一起盯着小小的电视机,眼都不带眨的。

王主任可真是纳闷了,就在这放个电视都能赚钱?

到底是放电视的人疯了,还是看电视的人疯了?

没道理啊!

那岂不是自己家买台电视?也能在家里收钱?

不过转念一想,这样好像不太好吧,左右邻居来看电视,怎么跟人家张口要钱?

不连带着祖宗跟着一块挨骂才怪。

所以还是程雪飞精明,跑到县城来开,谁也不认识,这样就好意思收钱了。

可是县城的人应该见过世面,不至于那么傻呀。

想来想去,王主任仍然搞不懂,觉得自己已经不太了解这个世道了。

王主任还得知,就这两间小小的录像厅,程雪飞居然还雇了三个人管理,其中两个还是刚毕业的高中生。

啧啧,王主任觉得牙都酸了。

说实话,要是别人带他看了这个场面,他肯定不同意贷款一万元。

这个什么“录像厅”,看起来就是个不务正业、没有前途的花架子,怎么可能挣回一万块钱?

别人贷款办砖窑厂,要是倒闭了,至少还有几个制造砖坯的机器,几排砖坯子,还有个烧砖的窑洞吧。

可这录像厅要倒闭了,程雪飞抱着电视跑了,还能见着啥?

毛都见不着!

所以,王主任的内心稍稍挣扎了一下下。

但是,今天来都来了,拒绝的话怎么说的出口?

后来一咬牙、一跺脚:

贷就贷,怕个球!

反正有姜鸿宇和黄博华做担保,就凭“姜鸿宇”三个字,就值一万块了,要是程雪飞的录像厅真的黄了,去找姜鸿宇。

王主任冒着一定的风险,当场拍板,回去后给程雪飞办贷款。

这样,贷款的事,差不多算是解决了。

几个人高高兴兴地回到西埠乡,跟王主任去办了些手续,按了手印,签了字。

还要送到县里审批。

一万块钱毕竟不是小数目,乡里的信用社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要经过县里的同意才能行。

不过,只要提起姜鸿宇的名字,这事应该不会有什么阻拦。

现如今在临河县,姜鸿宇的名字就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在哪都好使。

一直打到下半夜。

他们把凉席、被子、枕头、拖鞋,衣服都拿来,住进了新家。

也就是从这天起,两兄弟就没再搬回去,一直住在这。

阅读八零年代:村花妈咪火辣辣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