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战上海:决胜股市未来30年

第7章 眼界决定世界看大势赚大钱 3

  • 作者:洪榕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7-04 14:27:12
  • 字数:9756

中国人素来低调,财不露眼是传统古训。因此,www.youxs.org。从胡润研究院的调研取样来看,《2009胡润财富报告》调研门槛是拥有1000万元人民币(约合146万美元,110万欧元)以上资产的个人,这些资产还包括自己创办的企业价值、自住房产。虽然,胡润研究院还采用微观和宏观的调研方法进行调研,微观调研上参考高档住宅成交数量、最近三年豪华汽车销量、个人所得税申报人数、企业注册资本和其他高档消费等相关指标;宏观上则参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中国GDP、2007中国GNP数据、基尼系数,然后结合洛伦兹曲线模型进行宏观分析统计,但这也难免让一些低调的富豪们成为统计的“漏网之鱼”。因此,在上海与千万富翁同挤地铁或是在同一餐厅进餐,实在也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胡润的报告数据显示,相对于浙江等地区的商人富豪,北京、上海等地区的千万富豪大多为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高层人士,他们以高额年薪、公司分红等来保证稳定的高收入;同时,炒房者和职业股民也占一定的比例。

在上证所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老八股”唱独角戏,有价无市,于是就想到了市场扩容。当时“兴业房产”新股在江湾体育场发行,发财心切的人们提前两天就去排队,股票最后是发出去了,但面对差点闹出人命的混乱秩序,管理层头疼了。当时,主管市场的中国人民银行想出了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好主意:先发股票认购证,凭认购证摇号认购股票。但问题又来了,如果认购证价格太便宜,老百姓当彩票买,认购还是人山人海;如果价格太高,大家都不买,股票还是发不出去。在这种管理层与老百姓的博弈过程中,管理层根据当时的物价水平以及大众心理,最后确定股票认购证30元一份,并告诉大家认购证在1992年内分4次摇号,共发行十多只股票。决定一出,所有人都懵了,弄不清楚该买还是不该买。

已经掘到第一桶金的刘益谦在这张面值为30元的认购证上又找到了新的机会,成了上海滩第一批专业认购证炒家。当时,大多数参与者希望通过炒作赚取差价,但刘益谦计算后发现,股票认购证的中签率为10%左右,中签后其价格会超出成本很多。于是他以类似期货交易的手法大量高价收购认购证,认购证平均市价随之上升,在摇号后再抛出去。由于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吹起,股份制改造需提速,原定的发行额度大大增加,1992年全年要发行的股票一下增至近50只,于是,认购证成了当时的稀世珍宝。据刘益谦回忆,成本30元一张的股票认购证平均以6000元的价格卖出,大概涨了200倍。

上海,绝对是一个财富梦想开始的地方。

第一节 未来30年最大的机会已经来临(4)

刘益谦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精明,也有着吃苦耐劳的务实与强烈的财富积累意识。据相关介绍,他早在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了创业,而其创业起点是一个生产皮包的家庭作坊,后来还当了两年的出租车司机。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证券市场在上海起步,在一个对股票和股市还缺乏理性认识的年代,人们疯狂的致富与背乎常理的股市淘金观制造了大量的暴富机会,而刘益谦成了幸运者之一。1990年,豫园商城发行股票,当时刘益谦拥有豫园商城城隍庙市场的铺面,他对该公司有信心,于是他以每股100元的价位,买入了100股豫园商城。生命中的第一只股票成了刘益谦财富之路崛起的转折——在豫园商城股票以失去理性的疯狂势头一路狂涨的过程中,他居然能冒着巨大的风险一直持有,直到1991年,刘益谦将这100股股票以每股1万元的天价卖出,净赚了近100万元!

杨百万的第一桶金:倒卖国库券

杨百万原名杨怀定,回忆当年赚大钱的日子,他笑称自己手上的老茧是拎钱拎出来的。1988年以前,杨怀定在国有大厂当工人,并偷偷干第二职业,做“星期六工程师”赚外快。1988年2月,社会巨变悄然来临,杨怀定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他辞职了,从订阅的几十份报纸信息中搜寻致富的机会。4月的一天,《新闻报》上“上海将开放国债交易”的消息引起杨怀定的关注。由于人们购买国债不是很积极,不少银行为了完成销售指标,只好打折卖。100元面值的国债市价只有70元,www.youxs.org,仅折扣和固定利率,就能稳赚40%多。于是,杨怀定就在4月21日开市第一天一早赶到了西康路101号,别人不敢买,他却用攒下的1万元买了三年期国库券。“www.youxs.org,三年期国库券年利率超过15%,为什么不买?”杨怀定就这么简单地想。等到下午,很多人明白过来,纷纷买入时,价格一下就涨到112元,杨怀定抛掉了。就半天时间,他就赚到了以前一年的工资——800元。

很快,杨怀定发现全国8个城市的国债价格差异很大,于是,他开始日夜兼程做起了国库券异地交易。杨怀定当初倒卖国债的套路很简单:带着全部的积蓄前往全国其他省市,在当地银行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国债,然后再带回上海,以较高的价格卖给银行,赚取差价。就这样杨怀定首创了国库券异地交易这种买卖国库券的方式,挖到了投资的第一桶金。

每一次变革都是发财的机会

“法人股大王”刘益谦说过:“我不幻想自己一夜暴富,但我不会放过每一次暴富的机会。”

对于经济领域的革命来说,抢占先机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一定可以积累富可敌国的财富。那么,渴望成功的您,赶快朝目标行进吧!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上海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龙头,这次危机为中国经济转型和上海大开放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相信投资上海将成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首选,届时,也只有投资于上海,才能真正创造属于未来的财富奇缘。

“法人股大王”刘益谦:靠认购证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2008胡润百富榜”上,刘益谦位列第261名,资产为30亿元人民币。

在“十万不算富,百万刚起步”的时代中,尤其是在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成为千万富翁,实现人生的财务自由的财富梦想究竟有没有实现的土壤和可能呢?

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仓廪足而知礼节”,总比“仇富”、“君子固穷”的落后理念要强百倍。只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致富,于国家有益,对社会进步有贡献,都是值得保护和提倡的。

每个人从走向社会开始,会做一些或大或小各种各样的财富梦想,但是最终成功者却占比寥寥。何也?一是财富的积累需要时间,这就要求必须有一套系统的赚钱方法;二是财富的积累除了有投资理念、技巧的门槛外,正确的心态有时候更是制胜的关键。

踏准变革的节拍——上海富豪发家史解析

“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到了上海才知道钱少”,这种带有调侃意味的说法从侧面也透露出一个不争事实:上海的有钱人太多了!但是如果仔细研究上海一些有代表性的富豪发家史,就会惊讶地发现:也许他并不是生下来就口含金钥匙,也许他并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也许他的学历还没有你高,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特定历史时期下的变革和机会有着敏锐的嗅觉,并敢于先人一步,抓住机会,主动出击。

温州陈氏兄弟:靠“开发浦东”坐地收银

1991年10月的上海浦东还未成为投资的热土,很多地方都还是一片田野。杨高路两旁多是一些冷清的单位或市内企业的库房。这一天,有两个土里土气的温州人来到了这里。他们从杨高路的这一头步行到另一头,每人挎了一个脏兮兮的蛇皮袋,叩开了一家又一家单位的大门。陈氏兄弟抛出的“绣球”十分诱人:他们并不租临街的门面,只是相中了各个单位的闲置房子,甚至是空地。据他们讲,租用这些房子和地面,主要用来改造成活动房式店面,以销售温州商品。温州人办事非常干脆实在,立即就从蛇皮口袋里掏出一沓沓的钞票来,愿意马上以现金付定金。转眼到了1991年11月底,陈氏兄弟的65万元投资全部落实。联营协议是:上海方投入地皮,温州方出资将其改造成活动房式店面,由温州方经营管理,收入二八分成,上海分二成,温州分八成,5年不变。

陈氏兄弟果真是以金砖打人吗?其实不然。陈氏兄弟在上海之前,已经认定浦东将是一块投资的热土。通过对杨高路的现场调查,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条路的巨大商机:浦东开发缺少一条贯通南北的干道,杨高路的拓宽改造是势所必然,因此,将来的杨高路上必定繁华无疑。如果能抢在改造之前租下一片店铺,其价值将难以估量。陈氏兄弟对商机的敏锐竟如此神奇!次年春天,邓小平视察浦东,竟也在杨高路上驻足。不出陈氏兄弟所料,当年,耗资8亿多元的杨高路改造工程被列为上海头号工程,杨高路改造竣工的日子,也就是他们的店铺开张的日子。店铺的租金直线攀升,所改造的109间活动店面,以平均8000元一年的租金租出98间,还有11间年租金不断上涨,直逼2万元,当年就将改造店铺的资金65万元收回。保守估计,今后4年他们将净赚300万元。陈氏兄弟的故事之所以至今仍在流传,不仅因为它承载了温州人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商业精神,同时,它也表明了,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上海可谓遍地黄金,只要你有胆有识能吃苦,即便你是个白手起家的普通百姓,也没有理由不在上海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未来的机会只会更多

上述的案例仅仅是20世纪末上海淘金的成功范例及缩影。这样的发财故事每天都在上海上演,每天的主角都在变换。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杨百万,到复星集团的郭广昌,从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再到隐藏在国泰君安江苏路、东方证券陆家浜路、光大证券张杨路等著名游资聚集地的资本大鳄,无不彰显着大变革时代上海独有的财富魅力。

跨入21世纪后,又一千载难逢的财富机会降临上海。当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博成功的消息传来,浦江两岸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灿烂的笑容,挂在每一个人脸上。

近水楼台先得月。浙江、江苏等紧邻上海的建筑企业,率先开始抢吃世博盛宴。资料显示,仅浙江省诸暨市的建筑企业如浙江凯翔建设、宏达建筑、万达建筑等,在世博建设中所分得的蛋糕就达30多亿元。

世博成为上海的一张新名片!受益的不仅是建筑企业,还将带动旅游、商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高速发展,甚至还是上海先进制造业的一次绝佳的发展契机。

2007年5月24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参加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市级机关系统代表团小组审议时指出,上海要实现“四个率先”的目标,必须紧紧抓住眼下所面临的四个重大历史机遇:第一个就是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第二个是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第三个是中央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第四个是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特别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加快发展。

习近平所说的第四个重大历史机遇很快就来临了。2009年3月25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规划中的上海,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这是一百多年后的再出发。百年前的上海,就曾经是东亚的金融中心。当时的上海所具备的各项金融功能和航运能力,即使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毫不逊色。一位美国学者说:“中国的现代化,首先在上海出现,现代中国就在这里诞生。”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兴奋,每一个有志于成功的中国人,都该感到兴奋。由于世博、双中心、迪士尼、大飞机、京沪高铁、国资重组等重大经济事件陆续展开,上海将是21世纪批量诞生千万富翁的摇篮!

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从世界各地涌进上海“淘金”,上海为此被誉为“冒险家的乐园”。他们在上海白手起家,一些人很快成为知名富商,至今说起上海的商界故事,他们都是不可忽略的主角。

上海——财富梦想开始的地方

每年的胡润财富榜总是热门话题,话题的核心无非是中国眼下又增加多少个亿万富豪,富豪的排名发生了哪些变化。对财富的追求以及财富多寡与判断一个人成功之间的直接关联,至少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阅读战上海:决胜股市未来30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