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残唐末路

第四章 板上钉钉(求收藏)

  • 作者:不冬眠的蚊子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08 20:29:50
  • 字数:5822

皇帝在百官中瞥到中书侍郎崔彦昭一眼,即使相距甚远,也能看清他一夜之间增长的白发,心里顿有一丝难过加歉意,但他不能表现出来。

而与之相对的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卢携则是一幅春风得意的表情。

皇帝知道这是卢携私下通过口风了,心里想着:也好,顺便看看你有多少党羽。

有些大臣刚想起身反驳。

太常卿,工部侍郎张祎率先上前,因为他有个好消息要急忙禀告皇帝,他说道:“陛下您可真是鲁班转世,您设计的“夹钢法”成功了。”

吏部尚书李蔚回道:“臣遵旨。”

随后就是百官提提意见,说些有的没的,待良久无人上前,重头戏就要上演了。

太仆卿卢简方突然上前,跪伏说道:“南诏离叛之心昭然若揭,对我大唐不断挑衅蚕食,如今竟公然出兵西川,直指成都,古人言是可忍孰不可忍,臣叩请陛下亲征西川,以彰显大唐宗主之地位。”

皇帝作为前世武侠迷,早已设计出倭刀术大概框架,这种倭刀刀身狭长,配上中华剑柄,在攻守兼备的理念上更具有攻击性。打斗时主要凭力量,速度和反应,对技巧要求不高,招招攻敌要害,极具杀伤力。所以该刀法易于学习和传授,适合军队这种大规模的人群练习和普及。缺点是刀具易损耗,但对于流窜型的非正规武装力量有奇效。

皇帝回道:“爱卿这真是个好消息,不知倭刀术何时大规模生产?”

工部侍郎张祎回道:“回陛下,现已投入生产,请陛下放心。”

一朵云彩缓缓飘走,清晨的第一缕光照进了长安城。

西朝堂栖凤阁与东朝堂翔鸾阁早已云集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官员。

他们大部分人早在天还未亮,鸡未鸣之时便骑着各家壮瘦不一的马赶在路上。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周易

紧接着,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李蔚上前,说道:“陛下,灵武节度使李均来信,称其父对沙陀有恩,愿意为朝廷招抚李国昌、李克用父子。”

皇帝思虑片刻,这对父子按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刺头,必须妥善安排,于是回应:“这事极好,待会由内廷详细安排吧。”

待大臣们到齐时,皇帝也适时进殿,百官行跪拜礼,高呼万岁。皇帝让他们平身后,大臣各回各自的座位,列坐而听,准备接下来的“百官奏事”环节。

并非所有官员都会来上朝,末唐政治逐渐腐朽,其中一点体现在官员对于上朝的散漫,虽说唐朝对这种情况有处罚措施,但最终都无疾而终,形同虚设。

当然,大臣们不是每天都需要上朝,皇帝诞辰及节假日可以休息,唐朝因为政事繁重,由汉代五日休沐改成十日休沐,即每十天休息一天。

皇帝一听,大喜过望,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武器锻造技术的提升,意味着军队的战斗力将大大提升,以应付接下来的战争。

唐朝一般使用百炼钢法,主要特点是制炼过程中要反复加热锻打、千锤百炼,以此法生产的重装兵器质量优良,但其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

只见户部侍郎卢携紧随其后。说道:“当年太宗皇帝德服诸夷、武能安邦,被称为天可汗。这南诏小国不借我大唐威名不知何时才能一统,现如今却恩将仇报,攻州府、掠百姓。朝廷应不惜财孥,灭南诏北上之锋芒,顺带以儆效尤,震慑党项,吐蕃,回鹘之野心。而陛下亲征,圣恩通达四海,更能重铸大唐之荣光。”

中书侍郎崔昭彦、兵部侍郎郑畋被这一幕震惊了,昨日这卢携可不是这样说的,他是如何被这小皇帝说服?而郑畋素日与卢携相互不对付,卢携此举更得皇帝欢心,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不好走。

一些透过气的和想借此次机会巴结的纷纷上前请命,其他大臣只能呆呆的望着他们,不敢说反对的话,他们也期待着一个人主动站出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崔昭彦心里是这么想的,只见他缓缓起身,说道:“南诏乃一区区小国也,何必劳民伤财由陛下亲征,只需派遣干练果敢能臣前去便已足够。那其他异族只顾眼前之小利,不明大礼,难以收服。不如将钱财用于赈济,安抚民贼。”

说完,卢携派的人都不屑一顾地看他,其他官员也在等待新的进展。

而崔昭彦看了眼田令孜,他相信这个太监能给予其帮助,毕竟田令孜起家靠小皇帝,没人比他更关心小皇帝的安全。

可惜,他失算了。

昨日蹴鞠场之时,让田令孜感觉到了危机,他明白自己必须扩大权势。而夜间(田令孜经常与李俨睡同一张床),小皇帝为他说了一个良策。

时间回到昨天夜里。

寝宫。

小皇帝故意凑到田令孜身边,说道:“阿父怎么自下午开始便心事重重的呢?”

田令孜回道:“陛下,奴才哪有什么心事?都是为大唐国事操劳罢了。”

小皇帝心里念到:你可真是不要脸。但还是说道:“那刘行深长得就不像什么好人,一幅笑脸藏刀的模样,我生怕他把我吃了。阿父不瞒您说,朕都想让神策军上前把他劈成两半。”

田令孜咪咪笑道:“这话可不能乱说,刘国公对我们有恩,况且神策军不少是他的亲信,他敢杀陛下您的长兄,生怕会...。”

田令孜故意吓了吓小皇帝,顺带在小皇帝心中埋下对刘行深的恐惧。

皇帝当然知道他什么意思,但还是顺着话题说道:“那就把那些亲信全部咔咔做掉,不就行了吗?”

田令孜说道:“如果真有这么简单,奴才早就为您解除隐患了。”

皇帝知道田令孜正在慢慢上套,继续说道:“朕有一计,让他们作战的时候...”说完他比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田令孜说道:“哪有作战的机会?”说完他眼睛一亮,继续说道:“陛下您不会还惦记着亲征的事情吧。”

皇帝撒娇道:“阿父果然妙算,朕真想亲临战场,扬大唐之国威,您就点个头吧。”

田令孜思虑良久,这真是一次绝妙的好机会,在神策军中剥出韩文约与刘行深的人,此后亲握兵权,就不受制于他们了。他相信高骈的实力,绝对万无一失,自己寸步不离皇上,应该没问题。

看见田令孜表情变化,小皇帝摇头晃脑走到田令孜身前,抬起头直视他的眼睛,说道:“阿父您同意吧,我保证绝不深入危险区域。”

田令孜最终点了点头。

时间再回到宣政殿。

田令孜回看了崔昭彦一眼,转头对着皇帝说道:“奴才必将带领神策军誓死保卫陛下的安全,陛下尽可放心。”

看见大宦官田令孜都明确站队了,卢携松了口气,其他官员也知趣的不说话。

崔昭彦看见如此情景,大呼一声:“佞臣啊,误国!”说完,一口老血吐在大殿上,昏迷过去。

皇帝刚刚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下,看见如此场景,最先反应过来,急忙叫人扶着崔昭彦见御医。此次朝会敲定了皇帝亲征的事情,也在这番意外下落下了帷幕。

早朝结束后,皇上吃起了早膳,可他没有心情,只是机械式的张嘴闭嘴。他在想崔昭彦,这位朝廷中为数不多的忧国忧民的大臣,他小声说着:你要是不这么固执,该有多好。

而夹钢法相对来说,制作难度简单,更有利于打造轻装步兵装备,对于应对之后席卷全国的黄巢起义,这种装备可再合适不过。

正值冬日,路上白雪皑皑,天又昏暗,一些官员带着迷糊糊的脑子不是撞着石柱就是忘记路线。

卯时(大概五点到七点)已到,官员按照御史的引导,按照顺序依次入场,官职越大,排序越前,官职相同则按年龄排序。

阅读残唐末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