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周易江湖

第45章 虽名言辈出,请不要曲解 1

  • 作者:熊逸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7-05 12:41:00
  • 字数:6022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词出现了——文明。

可能不少人都以为“文明”是个外来语,而且是近代才有的词,没想到吧,两千多年前中文里就有“文明”了。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新一轮的阐释又开始了,《文言》真堪称是不厌其烦、诲人不倦的典范,连番解释完了爻辞,现在还要把《彖》也给阐发一遍。

但这时候的“文明”还不是civilization的意思。“文”字前边讲过,有“彩色花纹”的意思,而“‘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是承接初九爻的“‘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来说的,阳气本来潜藏着没出来,现在春天来了,是“见龙在田”的时候了,阳气出来了,草也绿了,花也红了,春光明媚,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的“文明”。

如果这话真是荀子门徒说的,那他们的意思大概是:你秦始皇现在再怎么牛,最终也会“与时偕极”的,被你破坏了的当年诸侯分治的封建制度才是合乎上天的法则的,合乎宇宙运行规律的。

这可能是目前对这句话最圆融无碍的一个解释,上下文的意思因此而全部贯通。遗憾的是,不管说什么都没有足够的证据。

另外,“天则”这个词有没有觉得眼熟啊?那个一度很有影响的天则研究所应该就是从这里取的名字吧。《周易》真是一个起名的宝库啊。

所以,“与时偕行”说的其实只是顺应季节变化的意思,如果再联系下文,你就知道“与时偕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与时俱进”了。

“与时偕行”在损卦的《彖》里也出现过,叫做“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是说让多的少一些,让少的多一些,跟着“时”一同前进……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这是接着来说九四爻,天道在这时候发生了变化。然后就是最尊贵的九五爻,“‘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是说君子登上了天德的位子,也就是登上君位了。最要命的是下边这句,是解释上九爻的:“‘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什么叫唐僧?《文言》就是最早的唐僧,前边刚把乾卦从第一爻“潜龙勿用”到第六爻“亢龙有悔”仔仔细细阐释了一遍,大力发掘爻辞当中的隐蔽意义,本以为再说个“用九”就结束了,可谁想到,《文言》突然甩下“用九”,却把从“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再到“用九”重新解释了一遍。这还不算完,《文言》一会儿还会再解释第三遍的。

这一轮是说:初九爻“潜龙勿用”是指君子处在卑下的位置,九二爻“见龙在田”是指君子稍稍显露了头角,九三爻“终日乾乾”是指君子做事勤勉,九四爻“或跃在渊”是指君子崭露才能,九五爻“飞龙在天”是指君子在上位治国,上九爻“亢龙有悔”是指君子位置高到极点而出现灾难,最上边的“用九”爻是指天下大治。

这段文字里有个小疑点,就是“‘见龙在田’,时舍也”,这句话里“舍”当什么讲,历代专家有好几种解释,可每种解释都有点儿牵强,我这里暂取一说,看看上下文倒也意思通顺,就这样好了。咱们赶紧进入下面一段,这一段里短短几十个字却出来好几句名言: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看,这里用了一个和“与时偕行”结构完全相同的词,叫“与时偕极”。前边“与时偕行”还是顺应季节变化呢,经过了天道的一次变革(通俗说就是换季了,商场这时候要搞大酬宾了),上升到了顶点(君位),但季节是要轮回的,这时候就该“与时偕极”了,也就是说,好日子到头了。现在明白了吧,“与时偕行”发展下去就是“与时偕极”,跟着春姑娘的脚步欢天喜地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就会走到数九寒冬,这怎么可能会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呢?

这段里的最后一句,“乾元‘用九’,乃见天则”,这是解释“用九”,也就是“群龙无首”那句爻辞,说“群龙无首”的状态才是上天的法则。

如果这样来看,那么,所谓“阳气潜藏”也就是说地球公转到某个位置了,冬天就要结束了,春天就要来临了——要注意哦,这只是对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说的,如果说这话的这位古人生活在赤道附近,不知道他还会不会讲什么阴阳?

这就好像我们平日里说的“上火”,谁都知道“上火”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上了火该怎么办,可这个“火”到底是什么,这恐怕没多少人能答得出来了。

什么是“阳气”?如果往玄了说,我们可以拉来太极图和阴阳鱼,还有河图、洛书等,用几万字构造出一个模糊的影像,让你从里边去“悟”;如果说得实在一点儿,“阳气”其实也很简单,春天来了也就是阳气来了,相应地,冬天来了也就是阴气来了,大文豪柳宗元就说“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看看,即便在古人的眼里,阴阳也未必就是玄而又玄的东西。

下一句里出现的词比“文明”还要重要:“‘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这是在说九三爻。

九三爻可不简单,“与时偕行”,这几个字很眼熟是吧?我听过不止一个人说“与时俱进”就是出自这个“与时偕行”——其实不是,这两个词虽然看似非常相似,实际的意思却截然不同。

先说的是“元亨利贞”,说是天(乾)生养了万物,万物茁壮成长,天(乾)虽然这么好,虽然有这么大的功劳,却一点儿也不居功,这可真是太伟大了啊!

“元亨利贞”我在前边已经讲过很多了,知道这四个字其实不过是“大吉大利”的算命套话而已,现在我们再看《文言》的附会也就不会相信了。可是,《文言》这里却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内容,那就是:万事万物都是天创造的,但天一点儿也不居功。这好像说的是一个非常物质化的“天”,不大像是“老天爷”,更像是说“大自然”。

这是周朝人才有的观点,而且很有些荀子和老子的风格,我们如果再想想上帝创造了世界之后是如何让人类不断地赞美他、显扬他,就更能体会出《文言》的唯物倾向了。

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是唯物立场,还搞什么算卦呢?”

答案是:首先,再提醒大家一回,要把《易经》和《易传》分开来看,然后,算卦如果说是源自甲骨占卜的话,算卦的过程就应该是通过排演蓍草来向老天爷讨主意的过程,可如果站在《文言》的唯物立场,这个过程也许就不再意味着向老天爷讨主意,而是意味着人类在通过《易经》来了解宇宙规律。

“与时偕行”的“时”并不是“时代”的意思,如果说得玄妙一些,它是指“天时”,如果说得朴素一些,它指的就是四季轮回。“时”字在古代常常表示“四时”,也就是“四季”。我们来联系上下文一起看看:前边讲了“阳气潜藏”,紧接着阳气显露,花红草绿,到了“天下文明”的时候,全都是以季节的变化来打比方的,而且,前边也已经讲过古人对乾卦的一种解释,就是把春夏秋冬和仁义礼智什么的都给结合在一起的。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这是说初九爻的“潜龙勿用”表示的是阳气处于潜伏和藏匿的状态。这句话在字面上很好理解,可你如果较较真,问问到底什么才是所谓“阳气”,这可真难回答了。

阅读周易江湖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