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紫罗兰与自由法国

第三章 金字塔下的风沙(4)

  • 作者:超人日丹诺夫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12-21 04:15:56
  • 字数:3400

“规模呢?”

“看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备战状况,我们自己并不具备开辟坦克生产线的能力,除非英国人会同意将整条生产线卖给我们。”德内尔思索了一下,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在坦克充足的情况下,1943年底,我们能建立一个装甲师。”

无论如何,英国往欧洲大陆大规模发展情报机构的行为完全符合法国的利益,不管最终目标是什么,起码短期内两国的目的完全一致……

“不算多。”戴高乐倒也没表现出特别的失望。

“国内的抵抗运动主要把握两个方向,一是情报,而是发展。英国人称这样的行动为‘向欧洲点火’,我同意这样的看法。国内的抵抗组织不能与德国人硬碰硬,应该在我们的组织和援助下,逐渐组建出一支藏在阴影里的‘秘密军’。”

英国外长艾登认为,武装起来的秘密军最终将壮大到足以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彻底击败德国人,但戴高乐和丘吉尔都不认同这个观点。对于现实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言,秘密军或许能起到很大的牵制作用,但只要德军主力尚在,摁死这些只有轻武器的起义军简直是轻而易举,所谓的“秘密军”根本不可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只是现在英国人还看不到任何有歼灭德军主力的希望,因而才将最终的胜利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秘密军”上。

现在日本人南下占领越南的唯一阻碍,就是美国人的强烈反对了。

至于民族情感?自由法国确实没法把巴黎当做首都,但巴黎就在维希的控制之下了吗?

此类支持最直接地反应在了商船队的建立上,大量在战败时滞留在国外的法国船只选择加入自由法国,让财务秘书长普利文忙得不可开交,以至于戴高乐不得不在抵抗委员会中新设立了一个“商船委员”,目前由支持自由法国的航运大亨宾金担任。

想要训练装甲部队,肯定需要大量的坦克乘员。基于去年本土战败的教训,大家都认同戴高乐的观点,“双人炮塔”和“单车电台”是底线,这两个不能没有。那就是说,每辆坦克最少最少也要三个人开,四个人算凑合,像德国人一样的五人车组最好。

那么折中一下,就照四个人算吧。两个装甲营,6个装甲连,即使采用11车连的小编制,都需要66辆车264个成员。这264个人要会开坦克,要懂得最基础的机械原理以保养装备,要会使用电台,要有较好的战术意识,要学会测距,要懂得看地图……

这还不算装甲部队的指挥、通讯和后勤呢。

装备的缺口非常大,但相比较于人员的缺口来说,装备的问题倒不算什么了。

这些商船相对于自由法国所需要的运力而言也是大大富余的,所以宾金的主要任务,就是登记这些商船,以便皇家海军能更好地利用它们。万一有船被德军击沉也要做好记录,以作为战后向德国索赔的依据。

戴高乐将情报工作放在最后说,他对本土情报工作的观点基本与英国特别情报部完全一致(虽然两方都极其厌恶彼此),那就是在当前情况下,发动大规模的起义和破坏行动完全不现实。

“解决装备和人员的问题大概要等到1942年6月,完成训练还要更晚,估计我们的第一支装甲部队或许会在1943年年初训练初成。”

这就是德内尔对他们的评价,他的解决方案则是在军中展开大规模的扫盲教育,不过见效大概得等明年了。

总而言之,短期内训练一支机械化部队并不现实。

“如果我们能获得更多受过教育的士兵,就能继续扩编。相信以美国和英国的工业水平,到1943年的时候,武器产能就不是问题了。”

军事方面的汇报讨论结束之后,戴高乐又让各部门报告了外事、民政、内务、海军和情报等各方面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自由法国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法国海外领地的支持,缘由有很多。除却英国海外基地的现实威胁之外,海外的法国人也确实厌恶了软弱投降的维希政府,尤其是维希方面默许了日本和暹罗对法属印度支那的扩张之后。

德内尔和陆军委员马格兰·维纳勒一合计,就让戴高乐清楚地认识到当前自由法国军队的素质是多么的低劣。就拿非洲的情况来说,现在自由法国已经在赤道非洲和部分法属西非地区征召了近四万人,但是只有一千一百多名军官和四千三百多名士官,士官中还有大概三分之二是从本地士兵中提拔的。

“士气高昂,但基本只能当翻译用。”

阅读紫罗兰与自由法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