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紫罗兰与自由法国

第四章 “弗兰茨”少尉逃生之路(3)

  • 作者:超人日丹诺夫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12-21 04:16:41
  • 字数:4294

“让。”前排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回过头,给了德内尔一个鼓励的眼神,“我们想听听你的看法。(英语)”

德内尔利落地起立,向两位美国将军点头致意,然后走到莱希的身边,双手接过教杆,接着毫不犹豫讲指挥棒指向哈尔科夫与基辅之间的地带:“我倾向于认为,德国人更有可能选择突破基辅到哈尔科夫的防御地带,与基辅以南的部队合围基辅,然后吃掉整个西南方面军。(英语)”

“一口气吃掉六十万军队,就这么一下,咱们美国陆军就没了。(英语)”一个满脸横肉的将军在人群中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那正是自诩为德内尔故交好友的乔治·巴顿。

“坦率地说,我不知道。(英语)”德内尔诚实地回答道,“固守基辅,撤退到第聂伯河以东的卢甘斯克和顿涅斯克,或者撤退到哈尔科夫-布良斯克一线,各有各的利弊,而且对当前的苏军来说,似乎都不容易。”

布莱德利听完立刻问了个问题:“固守基辅,在后勤补给断绝的情况下作战,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吗?(英语)”

“如果苏军现在已经失去了野战机动能力的话,撤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是整个方面军在几天之内被歼灭在野外,那还不如在基辅坚持几个星期,至少还能为预备队的组织争取时间。(英语)”

“确实,戴泽南将军。(英语)”布莱德利认同这个观点。

“其次,德军目前的主要目标还是歼灭苏军的有生力量以稳固侧翼,否则无法解释德军为何在中央集团军群突破还算顺利的情况下进行南北分兵。而选择在基辅以南突破并不能实现这个目的。第一,即使能够歼灭克里米亚守军和滨海集团军,基辅的苏军仍然横亘在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路线上;第二,乌克兰南部的苏军部队并不容易被歼灭,此处的局势与敦刻尔克的形势还是有几分相似的,那就是苏军在海上有稳固的制海权,这就为通过海路撤离军队提供了可能,而且他们已经在敖德萨这么做了。(英语)”

“再次,我们有必要从苏德战争全局的角度看待两军在乌克兰的交战。我倾向于认为,希特勒和国防军有关入冬前结束战争的宣称并非空穴来风,他们确实有在1942年以前打垮苏联的计划。既然如此,那么把宝贵的装甲部队从中线调集到南线,只为了歼灭两三个集团军,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英语)”

在面对下院个别极端反共议员关于“俄国入侵芬兰的问题还没解决”的质问时,大英帝国的首相毫不犹豫抛出了另一个千古名句:“如果希特勒入侵了地狱,那么我也要在下议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

情况确实如此,在与苏联结盟之后,英国对芬兰的态度顿时扭转一百八十度,此前还在为苏联入侵芬兰而义愤填膺的议员们,如今则开始重视“卡累利阿地峡与汉科半岛对苏联国防的极端重要性”。

英国驻芬大使在芬兰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之后,便立刻要求芬兰总统赖提不要与德国为伍进攻苏联。在劝说无效,且芬兰军队已经开抵苏芬战争前国界线后,英国大使又联合美国大使一块警告芬军不要再得寸进尺,跟德国人一路走到黑。

苏德战争的局势早已成为了世界的焦点,苏联在盟国民众中的声望因其顽强的战斗意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尽管还有些不识时务的蠢货从中做梗,英国还是立刻行动起来,第一时间就与苏联结成了战时同盟。

“‘只为了歼灭两三个集团军’,我的天……(英语)”“上帝……(英语)”

在“小家子气”的美军将领们发表过各式各样的感慨之后,马歇尔举起钢笔指向地图:“那么,让,你认为苏军现在最佳的应对方案是什么?(英语)”

参谋长莱希将军说完,便看向了会议室内唯一的外国军人——法国准将让·德内尔·戴泽南。

在这样的氛围中,就连普通的美国人都开始关注苏德战争的情况,更何况是本就以德国为主要假想敌的美国陆军。

“由于芬兰的四十万军队极大增强了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力量,列宁格勒一时间岌岌可危,胜负难料。与此同时,战斗在乌克兰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同样前途未卜,在乌曼战役结束后,基辅的南线已经洞开,而北部的苏联第五集团军也在后撤重整,摆在德军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从乌曼向罗斯托夫方向挺进,消灭敖德萨和克里米亚的苏军,二是从基辅以北插向哈尔科夫,消灭整个西南方面军。大家说说,德国人更有可能选择哪个方案?(英语)”

德内尔看到马歇尔无可奈何地笑了,此前认识的艾森豪威尔准将笑得很含蓄,陆航的阿诺德将军则笑得没心没肺,只有莱希将军白了这个活宝一眼。

“那么您是出于何种理由才作出这种判断的呢?(英语)”一个戴树脂眼镜的宽下巴将领将话题拉回正轨。

德内尔看向他——作战部助理部长布莱德利准将——并作出解释:“首先从能力上讲,在1940年德军就能对兵力略微占有的联军作出色当突破,一口气包围英法比三国大军近七十万,没道理今天反而做不到,得到加强的南方集团军群兵力并不比当年的B集团军薄弱。(英语)”

但芬兰却在德国的怂恿下把两位大使一同遣送回国,于是芬兰和苏联在英国的形象几乎完全逆转了。

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在《大西洋宪章》签订之后,美国海军已经同德国潜艇交了几次火。由于德国元首表现出了对美国势力范围的极不尊重,孤立派的势力日渐衰微。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愿意到海外打仗的美国人已经占70%上下了,其中更有26%的人认为,即使美国没有遭遇攻击,他们也愿意去海外打仗。

阅读紫罗兰与自由法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