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三国志廖化新传

38、分道扬镳

  • 作者:烽岳键客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8-06 06:02:18
  • 字数:6766

徐晃的部队同样停止追击,非但没有接近房陵,反而退回了襄阳城。

廖化很理解孙曹两军的撤军行动。

但是,转述的情报总归不如亲自解释更可靠。

除了讲清战局,关羽还要向刘备请兵,和孙权重新争夺争夺荆州。

不管是吕蒙军还是曹军,都没有持续作战的意愿和能力。

那么,吕蒙和徐晃自然就没有了继续追击的必要。

没有外部压力,入蜀的计划被关羽提上了日程。

早在进入房陵的时候,关羽就已经派人入蜀,向刘备汇报过战情。

敌人有兵力优势,如果集中兵力,不惜一切攻城,确实可以攻克房陵。

但是,攻克房陵之后,他们还得继续攻击上庸。

那时候,关羽军可以西撤到更远处的西城。

两方将领在统帅不在场的情况下,一起吃完了饭。

但是,这场酒宴并没有起到联络感情的作用。

酒宴后,将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反而减少了。

接风晚宴上的不愉快终究还是影响到了上庸兵和关羽军之间的关系。

如果吕蒙军一座城一座城的打下去,不仅战事会持续下去,而且,收益很小,风险很大。

进攻房陵的最大目的是击杀关羽,既然关羽已经逃出生天。

看守房陵的王甫也带回了最新情报,危机解除了,吕蒙军朝着秭归方向撤走。

利用这段时间,廖化麾下的将士不仅恢复了锐气,还补充了兵力。

在闲暇的时候,廖化还会组织将士们进行军事训练。

不论是徐晃救援襄樊,还是吕蒙夺取了荆州,这两支部队都成为了百战疲兵了,战斗力下降的很快。

想要发起新一轮战斗,至少需要休整一两个月。

使者把关羽的意图告诉了廖化,也带来了关羽的口信。

廖化、赵累同时得到召见,一起商谈入蜀的事情。

进入关羽的营房,廖化这才发现,王甫也从房陵城前线回来了。

关羽先让王甫汇报了吕蒙军和曹军的动向。

关羽:“我准备离开上庸,带兵入蜀,得到大哥的支援,再重新杀回来。”

“你们几个人有什么意见和看法?”

王甫当场表态,“我认为,君侯的判断很正确,吕蒙军虽然退出了房陵,但是,孙权往荆州增派了不少部队,根据俘虏提供的消息,孙权很有可能亲自带兵驻扎在公安。”

“孙权的态度很明显,他要把荆州彻底抢走,不仅没有打算还给咱们,还不希望做任何让步,铁了心和咱们打一仗。”

“我军虽然得到了上庸兵的支援,但是,这份援助的力度明显比不过孙权的亲征。”

“请恕我直言,如果不是主公亲自带兵东征,咱们未必能夺回荆州。”

王甫的话说的很客观,而且,他实质上也是表态支持关羽的计划,建议关羽立即行动。

赵累是个武人,他的回复更直接,“君侯希望我去哪,我就去哪,我和我的将士完全服从君侯的命令。”

关羽给了赵累一个赞许的目光,随后,他看向了廖化。

廖化是赞同关羽和王甫的判断的,即使得到了上庸兵的支援,荆州形势已经没有办法更改了。

唯一夺回荆州的办法,只有武力,而且,是刘备亲自统帅倾国之兵东征。

东征之后,不仅要从孙权手中夺回北荆州,还要一口气吃下南荆州,这样才能弥补大意失荆州的损失。

关羽必须回到成都,这也是廖化一开始的计划。

有了关羽的协助,刘备才会在东征过程中少犯错误。

但是,廖化并不想跟关羽一起西撤。

他知道历史走向,知道这一入蜀,至少两年都不会发生大战。

说来也巧,建安二十五年的年初,曹操病死,年底,曹丕称帝,汉禅让给了魏。

面对曹魏的篡汉,刘备不得不硬着头皮称帝,证明大汉还没有灭亡。

吕蒙闰月出兵,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底,等到关羽回到益州,将士们准备东征的时候,正好赶上曹魏篡汉的大事件。

等到刘备处理好称帝琐事,开始东征,那已经是章武元年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在这期间,至少一到两年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了。

孙权偷袭了荆州,和刘备撕破了脸,当然不会什么也不做,傻傻的等着刘备报仇。

这段时间,孙权不仅和曹魏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联合,而且,孙权最终把治所迁到了鄂州。

荆州支持刘备的势力,也会在这两年不断的被消灭。

之所以对这段记忆刻骨铭心,七十多年不忘,那是因为,夷陵惨败是所有蜀汉人心中永远的痛。

廖化希望关羽入蜀,但是,他想留守荆州。

不为自己的个人得失,只是为了尽量保留下荆州的反孙力量,让老百姓明白,刘备没有放弃荆州,皇叔没有抛弃百姓。

而且,廖化也可以尽自己所能,对敌军展开一系列破袭战。

思绪太多,以至于廖化忘记了对关羽进行回应。

关羽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语气有些迟疑,“元俭,你怎么看?”

廖化神情很庄重,“君侯,我想留下,我要让孙权知道,背信弃义需要承担代价。”

不只是关羽,现场的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了廖化。

廖化只能继续解释,“主公刚刚从曹操手中夺下了汉中,蜀地的积累已经消耗殆尽了,我听说,战事的最后时刻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程度,我想,以益州和汉中的物资积累,短时间内不足以支撑起一场大战。”

“等到主公积攒起粮食、兵马、装备,这其中会产生很多变数。”

关羽的眉头皱了起来,“你想让我留在荆州,和吕蒙继续作战?“

廖化摇摇头,“不是这样的,关将军你一定要入蜀,咱们这次小瞧了孙权,关将军必然深有体会,您一定要劝主公打消轻敌的念头。”

“而且,将军您对荆州的形势掌握的一清二楚,有您在主公身边,可以给主公提供更多帮助。”

“我军目前在荆州的兵力没有优势,君侯你又是敌人的重点攻击目标,只要您出现在荆州战场,我相信,不论是孙权还是吕蒙,都会集中兵力对您进行阻击和围剿,那样,反而不利于我军行动。”

关羽有些不解,“你的意思是,你带领我军将士在荆州和吕蒙作战?”

廖化再次摇头,“我需要的兵力不多,只需要本部三百人,就像君侯你当年绝北道时做的那样,我的进攻将会以骚扰为主。”

“如果敌人兵少,我就偷袭,敌人的兵力一旦集中,那我立即逃跑。

“我可以联络上一些忠于咱们的豪强武装和地方酋长,提前为主公夺取荆州,制作声势。”

听完廖化的回答,关羽有些犹豫,“我不是质疑你的能力,你的计划风险太高了。”

“这意味着,你和你的部队,将会在一个敌军环绕,没有后勤补充,没有援军支持的地方持续作战,所有的补给都需要就地补充,或者说,以战养战。”

“即使你赢了无数次,但是,你只要失败了一次,你就将死无葬身之地,你前期的努力也将毁于一旦。”

关羽紧紧的盯着廖化的眼睛,似乎想要看出什么,“这样做,值得吗?”

廖化重重的点头,“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做。”

听完廖化的话,关羽沉默了,过了一会,关羽叹了口气,“这样吧,我让赵累留下帮你,你们两个人多次合作过,有默契,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

廖化摆摆手拒绝,“这种情况下,越少人参与越好,人多了不仅会加重后勤压力,还容易暴露行踪,赵都督做事谨慎,有他照顾君侯,我们前线的将士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杀敌。”

关羽还没说话,关平却突然从他身后现身。

“父亲,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有人做下去,荆州的丢失,虽说是因为吕蒙小儿的背盟偷袭,但是,父亲的大意确实给了贼人可趁之机。”

“父亲得向大伯请求援兵,必须入蜀,儿子却不一样。

“儿子希望能够代替父亲,为收复荆州做些什么。”

看到关平的态度,关羽很欣慰。

关羽重新看向廖化,“元俭,平儿想随你作战,你同意吗?“

廖化拱拱手,“大公子和二公子都是当世才俊,得到坦之相助,属下求之不得。”

关羽开怀大笑,心情似乎很好。

收起笑容后,关羽的神色变得庄重,“这荆州的百姓,大哥的王业,平儿的安危,就全部拜托你了。”

廖化重重的点头,拱手行礼。

关羽同样拱手还礼,“元俭,祝你旗开得胜,一路顺风。”

“我军东征之后,我会在江陵的城主府,亲自为你和立功的将士们摆上一桌酒席庆功。”

尤其是吕蒙军,房陵城外的几次兵败,严重挫伤了敌人的锐气。

酒宴之后两天,关羽和刘封再没有进行过任何公开或者私下的接触。

当然,上庸兵的将领们终究还是识大体的,主帅的矛盾并没有影响到关羽军将士的后勤补给。

阅读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