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短篇文学 > 三国志廖化新传

57、战事之后

  • 作者:烽岳键客
  • 类型:短篇文学
  • 更新:08-06 06:02:57
  • 字数:6882

在战场上多次有过良好表现的陈邵,被调到巴东,职位虽然没有变化,却暂时主持巴东工作。

陆逊奖功罚过的行为涉及到很多人,上到地方大员,下到庶民百姓,都收受到了影响。

郭村出事的时候,廖化也曾想过带兵支援,但是,陆逊带了大量军队,做好了阻击廖化军的准备。

廖化没有发现可乘之机,只能作罢。

陆逊还抽出时间,亲自接见了几名平民代表,明明廖化军刚刚打破了巴东城,陆逊却表现的比吕蒙更大意。

村民被陈邵抓走,带回了巴东,为了追缴和廖化军交易获得的财物,不少村民被查的倾家荡产。

财产上的损失只是一部分,村民被迫到军队中服役。

郭村的村长也被关进了巴东大牢,听候处置。

陆逊下达了一条措辞严厉的命令,所有地处熊山山脚的村庄,一律内迁。

让村民们远离祖祖辈辈生存的旧土,当然会引起很大的反抗。

陆逊虽然比较亲民,但在这件事情上,却根本不做任何让步。

为了应对吕蒙军的报复,大军回到熊山,廖化做了充足的准备。

除了在山里山外增派了斥候,廖化还在险要位置部署了应急的伏兵,设置大量陷阱。

陆逊确实对巴东的战事非常重视,根据斥候的报告,城池失而复得的第二天,陆逊就从水路到达巴东,视察城防,检查战争的损失。

巴东战事结束,时间一晃,过去了三天。

吕蒙军第一个拿来开刀的,是郭村。

郭村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事,但是,百姓们毕竟给廖化军提供了方便,对巴东战事造成了很大影响。

同时,陆逊派人向孙权报告,要动用军法严惩陈凤,这件事在荆州引起轰动。

陈凤是巴东太守,对巴东的失守负有直接责任。

陆逊以右都督的名义,解除了陈凤的职务,把对方抓捕下狱。

陆逊不仅没有穿任何甲衣,还对村民们嘘寒问暖,在民间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廖化并不关心陈凤的死活,也不在乎陆逊收买人心的举动。

郭村出事之后,原本群情激愤的村民们,一下子冷静了下来。

依旧有不少人闹事,但是,陆逊或拉拢,或打压,把变数控制在最少。

吕蒙军高调的宣称,如果村民们不能在一周之内迁徙到内地,将会派出士兵协助搬家。

大部分村庄选择按兵不动,等待截止时间的接近。

但是,依旧有不少村民服从陆逊的命令,全村迁徙,只留下空村。

毕竟,等到吕蒙军帮助搬家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丢失’大量财物。

得到斥候的汇报,廖化明白,陆逊已经出招了。

在巴东城的战事中,陆逊吃了个大亏,但是,对方并没有因此方寸大乱,依旧保持着节奏。

如果陆逊为了复仇,大举攻山。

那么,廖化军虽然会承受极大的军事压力,损失一批物资,但处境却不会比眼下更难。

把物资一藏,廖化组织军民躲入熊山深处,利用布下的陷阱和吕蒙军周旋。

这样下去,即使廖化军会受些损失,也不会造成重创,等到吕蒙军退走后,将士们可以重新寻找战机。

现在,陆逊完全不理会廖化军的存在,摆明架势就是要跟廖化拼消耗。

没有山下的村庄,廖化军就没有办法利用山里的资源跟村民交换生活物资。

更没有办法收买村民,打探吕蒙军的情报。

战争的时间拖的越久,山里的物资越匮乏。

然而,得到长江水运的援助,驻扎西荆州的吕蒙军兵员和物资却会越来越多。

战斗双方,从一开始就在进行一场不对等的战斗。

更糟糕的是,明明廖化看清了陆逊的阳谋,却不可能主动下山,和陆逊争取山脚那些村民。

即使不用大义感怀,不使用仇恨动员,仅仅陆逊的命令就会让廖化军得到村民们的支持。

但是,村民的安置是个大问题,后勤补给的难题也不会有丝毫改进,相反,山里的一切都会恶化。

都是带兵打仗的人,廖化闭着眼都能想明白,陆逊打出的,是一套组合拳。

迁徙村民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敌人会采取更多手段,限制廖化军获得物资补给。

而且,这些空旷的村庄,将会被吕蒙军的斥候占领。

按照这个节奏打下去,廖化军不仅失去了缓冲区域,还会遭到吕蒙军的监视。

大军一下山,就会立即被敌兵发现。

大军刚刚上山,将士们需要妥善安置与磨合,廖化也没有办法立即组织部队下山反击。

遗憾的是廖化也很难采用军事以外的手段对付陆逊。

仅仅处置陈凤这件事上,就体现出陆逊的智慧。

巴东被攻克后,廖化不仅救出大批俘虏,还在吕蒙军眼皮子底下运走了粮食。

在西荆州,廖化军的影响力开始提高,吕蒙军的威望受到打击。

为了给将士们甚至平民一个交代,陆逊对陈凤进行严厉处罚。

这一行为,不仅威慑了文布在内的降将,还震慑了其余城池的守将。

但是,陈凤却不能真的处死,不论犯了多大的错误,陈凤始终是西荆州地位最高的降将。

陈凤也是陆逊用来千金市骨,招降纳叛的工具人。

很显然陆逊对陈凤的用途,所以,他向孙权进行请示。

这个行为不仅体现了陆逊对孙权的尊重,也是借孙权的口来赦免陈凤。

陆逊不仅达到了所有目的,还让孙权卖给了陈凤一个人情。

这个行动,本身并不需要付出成本。

廖化心中暗骂了一句,陆逊处事滴水不漏,自己似乎只能从战场上与对方对决。

陆逊做出了廖化最害怕的行动。

虽然短期内廖化军没有任何压力,但是,放任一切进行下去,将士们将陷入绝境。

廖化一直强调要亲民,爱民,禁止将士们扰民,事实上,按照陆逊的计划进行,等到廖化军走投无路的时候,哪怕是想抢粮食,也没有收获。

陆逊有他的计划,廖化同样有自己的想法。

军中的粮食还能坚持一段时间,但是,他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

回山之后的当天,廖化命令苏由挑选青壮,在山里开垦荒地。

只等到春天一到,这些土地就会进行播种,甚至种植果树。

廖化还在全军范围内选拔善射的将士,成立了专门的捕猎组,负责肉品供应。

身边大都是武夫,很多事情,廖化不仅得自己去想,还要自己去做。

正当廖化思索对策的时候,关平进入营帐,“斥候带回了新消息,陆逊颁布了一条军令,所有与咱们进行武器装备和药品食物买卖的人,无论身份地位,不管交易金额,一律抓捕。”

陆逊的后招出现了,但这远没有结束。

廖化鼓励式的提问,“你觉得,咱们应该怎么办?”

关平:“咱们应该立即南下,给陆逊点教训。”

廖化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何尝不想这么做,将士们刚刚打破巴东,部队扩军到了三千以上,那时候,就有人叫嚣着离开熊山,进攻江陵。

廖化驳斥了军中的冒险主义言论,要求将士们把熊山当做根基。

除了将士们,各种家属和不适合战斗的人员,人数也得有上千。

十二月的大山原本就冷,为了搭建临时营帐,做好避寒的措施,将士们费了不少时间。

作战部队虽然获得了补充,新兵和老兵也需要时间去磨合。

关平似乎没有像廖化那样想太多,看到廖化不出声,关平继续开口。

“我在巡山的时候,遇到了巡山哨兵们带回的义民。”

关平口中的义民,大多是被陆逊逼着南迁的百姓,这些人不希望远离旧土,部分人一怒之下上山。

为了避免吕蒙军的斥候混在平民中上山,也为了防止平民误踩陷阱。

在驻地附近的几个山头,廖化军增派了大量哨兵。

每天都会有大批平民被送上山,也给廖化军带来了很大压力。

这些入山的村民大部分并非青壮劳力,而是年迈的老人。

即使留在军中,老人也很难创造价值,廖化反而需要派出士兵对村民们进行照顾。

但是,廖化也不能驱赶这些百姓。

天寒地冻,不少人在上山的时候死了。

如果廖化强制驱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可以活着坚持到山脚。

上山避难的村民越来越多,照这样的节奏进行,大军很难坚持到春种。

看着神神秘秘的关平,廖化很不解,“这些义民跟咱们报复陆逊有什么关系?”

关平的脸色变得很差,“你还不知道吧,义民告诉我,郭村村长将会在巴东城中被明正典刑,吕蒙军贴出公告,行刑时间定在下个月一号。”

“据说,陈邵会在现场监斩,而且,为了教化民众,行刑过程完全公开,任由民众入城。”

关平咬牙切齿,“咱们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进入巴东城,大闹一场呢”

他更在乎的,是另一条情报。

尽管吃了大亏,陆逊却根本没有理会山里的廖化军。

斥候再三强调,陆逊把精力全都用在了荆州的战后重建上。

阅读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