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关山屹月

651 张述指路

  • 作者:云山缥缈中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3-21 07:41:12
  • 字数:7396

周昕见了他立刻道:“哟!功臣回来了!听他们说,你不是在南方帮忙么?怎么回来的这么突然?啥时候到的?”说着周昕还告诉道:“我下午还约了欧阳和纯仁他们见面,既然你来了,我现在就让人捎个信儿,让他俩一块过来吧,他们早就想见你了!”说着周昕便急匆匆下了楼,找了个帮闲的跑腿去了。

等到周昕回来时,玉堂便就告诉道:“我回来已经一两天了。在北方待久了,南方那气候,突然就不习惯了。”

玉堂指着外面道:“‘传名’、‘流芳’什么的,你去找他们上面的问,别过来问我,我没有兴趣!”

还有人道:“白公子,听说你本来已经进了龙卫,而且还当上营使了。因为一件小事情,在宴席上打了韩琦的歌姬,所以脱衣服不干了,是真的么?”一听见这话儿,旁边人有些不耐烦道:“这种小道的消息,你从哪儿听来的?人家子珩才回来,你别提这些!”

周昕一面帮玉堂倒茶,一面说道:“可不是么?南方那种阴湿的地方,关节不好的没法待!你也不提前说一声,早知道你回来,今天一早,我就去会仙楼定宴席,把人都叫来,给你白大将军接风了!”说着周昕还问一句道:“要不,等一会他们过来了,咱商议商议,明天就去会仙楼?”

就在两个人说话的工夫,纯仁和欧阳那几个,也陆续到了。而且来的人还不只他们俩,还有几个半熟的文人,一听说白玉堂回来了,也跟着一块儿过来了。

众人闹闹哄哄的,一个便道:“我现在正在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平蛮十论》,刚写了一半儿就没了思路,不知道如何下笔了。一听说白子珩回来了,所以来你这取取经。你刚刚平蛮回来的人,你这里肯定有我要的东西!去这一趟有什么感想,你赶紧给我们说说吧。”

玉堂“哼”了一声道:“感想?!我的感想若说出来,我怕你不敢往外面发!”那人继续追问道:“你只管说,我来帮你润润色。等完成之后,就说这文章是你做的,倘若将来能留名千古,让后人传颂,岂不是美事?!”

说着周昕还想起来道:“一听见苏兴没了的消息,我去过他们家一趟。他几个嫂子,哭得半真半假的。还有几门远房的亲戚,为了苏兴的房子和封赏,争着把儿子过继过去,打成了一团,就苏荃和苏珏两家是真哭。”对此玉堂冷笑了一声,也没说什么。

在玉堂看来,家庭之事,其实跟种族之争也差不多:厌烦你的,除了敌对国家的人以外,还有些见不得你好的中国人。喜欢你的,除了几个至亲外,还有那些外面看着你有钱,一心向往你的人。

哪怕你死了,连尸首都没法运回来,他们也会羡慕家里面给你修的好墓,发的大殡,光听一听就馋得口水流,口里面一叠声称赞说:“看看人家,一辈子值了!”

庞籍立刻反对道:“论者都以为,文彦博是因为攻克了贝州,所以才做了宰相,说赏之太厚。岂不知早在平定贝州之前,文彦博本身就是参政。宰相有缺,当然可以由参政补,更何况他还有平定贝州的功劳。

按照本朝的惯例,文人任宰相,更换频繁。而武人为枢密,在没有大过的情况下,极少会机会被罢免。臣之所以不建议陛下任用狄青为枢密,为的是爱惜朝廷的名*器,也为了保全狄青的功名。

本来狄青起身于行伍,平蛮之功,令中外哗然,是本朝从来未有之事。当初狄青南去的时候,议论就不少。若赏之太重,臣怕此举会给狄青招来更多的非议。”

对于庞籍的提议,参政梁适出班来奏道:“庞相此言差矣!当年王则起事的时候,只占据了贝州一座城池。文彦博攻克了贝州后,尚且被陛下提拔为宰相。而这一次,侬智高连续攻陷了南方多路,大军也已被围困了。被狄青讨伐平定下来,按功论赏,任他为枢密使也理所应当!”

玉堂停了一会后,又开口道:“我那天去韩煦的姐夫家,他姐姐把做给韩煦的几件衣服,都给了我。”周昕便问道:“你身上穿这件就是么?怪不得呢!你的身材,和韩煦身材差不多。你穿上这个,从后面看着跟他很像!他姐姐现在怎么样?好些了么?”

玉堂遂就回复道:“你这话问的,一个大活人没有了,能好了么?!只不过当着外人的面儿,人家不好太过表露罢了。我看见了他们,就后悔当初怎么没早去。”周昕便就安慰道:“哎,别这么说,你做的已经够好了。”

帮闲的便道:“对面的楼上,有一个推官的朋友,正在那等着见推官呢!”周昕纳闷这人是谁,上了楼一看,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玉堂,比狄青还早一步来了东京。

周昕脚不沾地的忙了几天,天天到子时才能回家,一回到家倒头就睡。因回家太晚,半个月都见不着老小的面儿,更别提跟他们说话了。

等这一日终于能松懈下来,东京城内的一个帮闲,跑到周昕这递话道:“周推官,今天不忙么?这会儿有没有时间?”周昕便道:“现在不忙,过一会有事儿,我得去见几个人,什么事情你直接说!”

玉堂没有同意道:“聚会么?这个不急,过几天再说。我这两天去了苏兴和郑排岸家。明天和后天,打算去邓禹和杨*斌那几家看看。”对此周昕立刻道:“应该,应该!我们不急,你先去他们家看看吧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人突然询问道:“玉堂,狄帅不是早出发了么,怎么还没有你来的快?!”有知道消息的回复道:“我听说狄帅一路上过来,沿路州县的百姓们,全都拦着他不让走,要磕头呢,能快了么?据说现在才走到蔡州,过来还得一两日!”当日众人闹哄了一通,也不知道是何时散的。

临走之前,欧阳与玉堂说话道:“子珩你记住,‘十三厅’一共是十三个人,你背后还有我们呢,别把文人不当回事!你要是有气,朝着我们发出来不妨,别闷在心里。”纯仁也道:“过几日我要去外地赴任,临走之前,你有什么不快的,都给我说说。我人微言轻,也可以写一道劄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奏。”

暂且不说东京这里。因为狄青一行人脚程慢,这个时候,才到了蔡州。就在蔡州的驿馆里,狄青遇见了一个熟人,此不是别人,正是张述。张述看见他便寒暄道:“狄宣抚,多日不见了!宣抚今番立了大功,这一次回京,就该得官家的升赏了!我听说赵官家对宣抚很是看好,这一次赏赐肯定不薄!”

对此狄青谦虚道:“这一次平蛮,主要是余安抚和孙安抚两个的功劳,末将做的,不过是一些微末之事,让博士见笑了!”

对这个话儿,张述笑着又询问道:“我听说当初邕州城城破之日,侬智高手下的一些部将,曾对着宣抚大喊‘万岁’,被宣抚下令处斩了,有这事么?”对张述狄青没隐瞒,直接点头承认了。

张述便替他着急道:“这件事宣抚做错了!据我所知,朝廷那边,不少人见宣抚手握重兵,对宣抚有些不放心。打邕州之前,上面就派过来不少的耳目。侬军之所以对着宣抚喊‘万岁’,不为了别的,就是为了离间宣抚和赵官家。让那些耳目看见了,回来一说,岂不生事?!”

狄青便问:“倘若当时博士在,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张述便道:“他们喊‘万岁’,宣抚立刻转过身,朝着东京的方向下拜,也跟着一块儿喊‘万岁’,然后把他们捉拿归京,让官家审问,怎么这么就杀了?倒像是你跟蛮人有什么,欲盖弥彰了!

本来宣抚建了这样的大功,就惹人嫉妒。一旦让朝臣们知道了,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宣抚离祸患不远了!”对此狄青也懊悔道:“事情紧急,当时我没想那么多!”

张述又道:“要我说啊,宣抚一心只知道打仗,在处理朝堂的事情上,也太不小心了!官家急召宣抚回京,宣抚就应该快马加鞭赶过来,怎么到现在才走到蔡州?”狄青便道:“一路上各地的百姓都拦着哭,车马根本没办法快!”

张述便道:“又被蛮人喊‘万岁’,又是过分得民心,不是个好事儿,怪不得庞相对官家提拔你的事儿,一个劲拦着,狄宣抚你前程堪忧啊!”对此狄青也急了道:“那博士说一说,现在我应该怎么办?”

张述低下头想了一会儿,便回复道:“前几日,赵官家在朝会上,对于宣抚的封赏,曾认真跟众臣商量过,只是没商量出结果来。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等宣抚一到了东京的驿馆,赵官家就会派出人,来打听情况。

你这么办:宣抚拿出来一笔钱,托人送到内都知王守忠手上,只要把王守忠打点妥当,应该这件事就不大!”对此狄青不明白道:“博士这话我不明白,为什么非得托他呢?”

张述这么告诉道:“宣抚不知道,早在宣抚平蛮出发之前,赵官家本打算用内都知王守忠任监军,跟你同行。只因庞相上谏说,想让平蛮胜利的话,必须要取缔内宦监军,所以王守忠没去成。宣抚你想一想:这么大的功劳没建成,朝廷里站在王守忠那边的人,岂能不恨你?!

官家派内宦去驿馆,明着是犒劳,实际是探问宣抚的情况!若王守忠派人从中作梗,说两句不太好的话儿,让官家一听,宣抚你不就完了么?!比起来朝臣,赵官家最信的就是他们。你出点钱,把最大的拦路虎解决掉,剩下那些人就好说了。”

(本章完)

.

。”

当日众人议论了一通,以庞籍为首的几个人,都建议赵官家不要对封赏太重。以梁适为首的几个人,以狄青有大功为理由,则建议赵官家厚赏狄青。两边争执了一番后,赵官家便就决定说,等狄青本人来到了东京,再去决定这件事。

近一段时间,朝廷的忙事儿实在是不少:又要迎接大军回京,又要准备庞籍卸任。开封府府尹包拯这边,也到该卸任的时候了,下一任府尹欧阳修,过不了几日就要到任。

阅读关山屹月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