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贾如的自我救赎

第90章 感觉哦

  • 作者:李天庸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10-13 22:40:13
  • 字数:19830

很容易,傅奕就算出这个天相说的是谁。

在古代,占星家们将天空划为十二个区域,而与此对应,地面也同样被划为十二个区域,地面上的十二个区域以古代的诸侯国命名,并跟天空的十二区域一一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叫分野,占星家依此来将天象跟地面的吉凶联系起来。

法琳大师能言善辩,知识博,而且经历丰富。曾经有一段时间,法琳大师跑到道观里当了一段道士,系统的学习过道家的东西。

学者道士碰上了卧底和尚,其结果是势均力敌,傅奕没将佛将赶出中土,法琳也没有扳倒道教。可傅奕已经看到了不妙的前景。

此时,太白金星出现的区域映射到地面,正是秦国。而长安城内正好有一位秦王。

眼看和尚们就要留长发去种田,守卫佛教的人出现了。

此人是一位和尚,法号法琳。

在人称唐长老的唐三藏出现之前,法琳和尚是唐朝最著名的高僧,而且这位和尚有个外号叫护法沙门,相当于佛教的护法。

在揭示这道密奏上的内容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这位傅奕,只有我们了解了他的背景,才能真正理解他的行为。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傅奕,相州人,此人精通天文历数,博学多才,早年当过道士,本人又是一个儒生,算是一个学者型道士。在唐朝担任太史令,负责夜观天象,日看星盘之外,傅奕还积极参与到唐朝的各项建设当中,可谓成绩相当突出。

除了以上工作,傅奕一生最大的抱负是将佛教逐出中土。在傅奕看来,佛教那些外来的和尚念不好中国的经,他们一不搞劳动生产,二不赡养双亲,对社会有害无益。要使中国繁荣昌盛,只有遵从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孔子的儒家学说。

显然,傅奕是准备观察星象,奇怪的是,此时并不是夜晚,而是大白天。

上来后,傅奕径直望向了正南方,在正南方的午位,他发现了太白星(金星)的身影。

在中国的星象学家看来,星星的运动并不是月亮围着地球围、地球围关太阳转的简单运动,天空的星象是地间万物命运的投影,通过观察星星的运动,可以预测人世间的一切事情。

太史令傅奕登上了观星台,太史令是唐朝太史局的最高领导,其职责是观察天文、修历书。

于是,只要有空,傅奕就写奏章,要求关闭寺院,还俗僧尼,将佛教还给天竺。

傅奕的反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原因除了傅奕比较能说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原因,比如,他是李渊的老朋友,比如,李渊已经把祖宗认到了老子李耳身上,当然要捧道教的场。

总而言之,有人将不臣,天下要换主。

按汉天文志里写: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

西汉经学家刘向在其著作《五纪论》里写得更直白:经天则昼见,其占为兵丧,为不臣,为更王,强国弱,小国强。

想了一下,傅奕决定违背自己的职责,将这个发现隐藏起来。

二天以后,傅奕明白了什么叫天意如此,他惊讶的发现,太白金星再一次在白天出现在正南方的午位。

傅奕有李渊的支持,而法琳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后台是李建成。

李建成是信佛的,他还有一个佛教名字叫毗沙门。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傅奕拥有的是今天,法琳却拥有明天,等李建成登基,只怕被消灭的不是佛教而是道教。

至于我们的二少爷李世民同志,虽然传闻他曾经被少林寺的武术和尚救过,跟佛教颇有渊源,但从晚年,李世民也开始吃金丹来看,他还是信道教的,而种种迹象显示,傅奕跟秦王府关系密切。

傅奕到底是忠于职守,写了那道密奏?还是出自私心,作为玄武门之变的一棋子在行走?

这是一个谜。

李渊已经明白,为了唐朝的明天,他的老大老二只有一个人能站在前台,必须有一个人要在幽禁的生活中度过余生。他已经选定了将要当牺牲品的那个人。之后,他便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借口,一个小小的借口,来帮助自己硬起心肠,将自己曾经最心爱的二儿子幽禁起来,从而结束争夺。

傅奕的密状送到时,李渊终于找到了这个借口。

六月三日,李渊将李世民叫来,将傅奕的密奏扔到李世民的面前,然后冷冷的望着对方。

打开密状,李世民看到了触目心惊的一行字:

“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天下现在是李渊的,归根到底将来是李建成的,秦王要想当有天下,那只有逆谋。

李世民的汗开始流了下来。

也许此时,殿外的待卫早已经准备妥当,只等自己说错一句话,李渊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冲进来将自己擒拿。

自己已经命悬一线,现在必须说点什么。

寻常的解释表白是没用的。对这样的爆炸性指控只能用另一个爆炸性举报来抵消。在经过一阵慌乱之后,李世民终于找到了一个说词。

镇定了一下,李世民抬起头,说出一个让脑子本处在混乱中的李渊更震惊的消息。

“李建成、元吉淫乱后宫!”

据记载,这件事情长安城内很多人都知道。显然,李渊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听到这一句后,李渊彻底愣住了,一下忘了本来是说星星的事情,怎么扯到风月上去了。

李世民一击奏效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还得追溯到前朝上去。

我们知道李渊死活不肯废李建成立李世民,是怕李世民成为第二个杨广,但杨广先生博学多才,德智体全方面不发展,除了弑父夺位之外,还干过一种不道德的事,就是跟父亲的妃子有染。

李建成说李世民窥视太子之位,李世民说李建成淫乱后宫。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杨广二号?

精明的李渊也不禁搞晕了,趁着李渊脑子似浆糊,李世民又抛出一个重棒:

“我没有做任何对不起兄弟的事情,他们今天要杀我,似乎是为了替王世充、窦建德报仇!”

李建成什么时候跟王世充窦建德扯上关系了?这实在有些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事实证明,告黑状不需要有凭有据,最重要的足够震撼。

显然,李渊被震憾住了,他望着李世民有些目瞪口呆。

这一天,李渊接收到了太多的信息,一时半会怎么也理不清楚,于是,他只好告诉李世民:明天再召集你们兄弟对质。

李世民跪拜之后退下,也许是巧合,也许是精心的布局,李世民终于得到了将对手们集于一处,一并解决的机会。

从宫中回来,夜幕降临。

这一夜注定是漫长的一夜,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李世民披上铠甲,拿上大羽箭,推开门,秦府的精英早已经在院里集结。

决定命运的时刻终于到了。

这一天,我们曾经努力避免,可无论如何挣扎,它依然摆在了我们面前。

逃避不了的命运,就只有去实践吧。

打开府门,去玄武门!

东宫的灯火从昨夜一直燃到了现在。

李建成也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陪伴他的是李元吉。

李建成已经提前知道了这一天对质会议的内容。

在李世民在李渊面前反告一状时,有一个曼妙的身影隐藏在黑暗里,将这一场父子的对话听进了耳里。此人正是被李世民指控跟李建成发生并保持不正当关系之后妃中的一位。

李世民刚出大殿,她就向东宫送去了这个关键的情报。李建成马上意识到这是最后摊牌的时刻,于是,他把李元吉叫了过来。

听完李建成的说明,李元吉沉吟了一会。李元吉数次跟随李世民出征,对自己的二哥相当了解,隐约中,他感到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对质。

突厥的进攻、傅奕的密奏、李世民的辩解、李渊的决定,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阴谋!只是我现在还无法把这些事情串联起来。

李元吉仿佛看到前面有一个陷井等着他们去跳,第一个反应自然是避开:“不能去,我们应该集结东宫跟我齐王府的兵马,然后假称有病,看看形势再说。”

李建成看着孤疑的兄弟,露出了胜券在握的笑容。

“不用担心,军队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好了,只管进宫就是。”

李建成绝不愿意错过这一次的家庭会议,他已经知道,这一次,父亲一定会给他一个最终的满意答案,今天过后,他将再不会为二弟的逼迫担扰。

这样的会议,绝对值得冒险,而且要说冒险,危险的应该是李世民。

微笑中,李建成向李元吉提起了一个人的名字。

在平定刘黑闼的战斗中,李建成也收编了不少将领,在这中间,有一个叫常何的,此人原是瓦岗将领,降唐之后,曾经是李世民的部将。

李建成利用征战山东的机会,成功对常何进行了策反,这说明,策反尉迟敬德这样的秦王府铁杆部下不容易,收买一些边缘将领还是可能。更巧的是,这次策反远离长安,进行得十分隐秘,没有人知道常何已经投靠东宫。

而这一天,正好是常何在玄武门值班,负责检查入宫人员。

有这样的卧底把守玄武门,还需要担心什么?

走吧,进宫去参加那场名为对质,实为批斗秦王的大会去。

带领数个亲信,李建成跟李元吉骑马来到玄武门外。门外是大兴宫禁军的驻兵之处,在整个宫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门时,李建成望向了正在值班的常何,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这说明,这一天风平浪静,天下太平。

进了门,李建成等人走向了会议地点:临湖殿。

长期以来,唐初的这一场宫廷政变被称之为玄武门之变,事实上,这是李世民积极干涉史书编写的成果。这场政变最准确的名字应该叫临湖殿之变。

因为秦王府的伏兵不在玄武门,政变的主战场同样不在玄武门,而在临湖殿。

李世民在临湖殿等他的大哥已经好一会了。

来到临湖殿前,李建成如被人当头一棒打在天灵盖上,在浑身一个激灵后,立刻调转马头,夹马就跑。

李世民还是比较有幽默感的,看到大哥来了招呼不打一声就走,就策马上前,边走边招手,呼唤大哥四弟不要走,快回来开会。

开会?开玩笑吧,这个样子是开会吗?

在临湖殿前,不是长袖宽袍的李世民,而是全副武装的李世民,全副武装的李世民也不至于吓得李建民招呼也不打就跑,他们兄弟经常携刀带剑出入宫中。让李建成吓得魂飞魄散的是临湖殿前有百余名全副武装的秦府将士。

李世民领来了包括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张公谨等等在内的所有秦府精兵强将。

这么多秦府兵马出现在临湖殿,意味着很多东西。

第一:李建成被常何背叛了。

这位常何同志是名优秀的双面间谍,他投入东宫正是李世民的刻意安排。今天,这枚潜伏的棋子终于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第二个:玄武门的驻军将领也被李世民收买了,唐朝皇宫城门的守军跟检查出入是分开的,常何只管检查,守卫玄武门的是云麾将军敬君弘。

第三个:最重要的一点,秦王府的兵马操刀持戈站在临湖殿外,那临湖殿内的李渊先生只怕就不会是准备开家长会那么轻松了。

大惊之下,李建成来不及想这么多,因为他依然跑向了玄武门。他也没有机会来想了,刚跑起来,一支四羽大箭破空而至,将他射落马下。

秦王大箭,例无虚发。

跟懦弱的李建成相比,李元吉还是比较勇猛的,一看不妙,马上取下弓箭,可曾经驰骋沙场的齐王也不禁惊慌失措,双手止不住的颤抖,连拉了数次,弓都没拉起来。

在李建成倒地毙命之后,李元吉放弃了拉弓的打算,也转身就跑起来。没过一会,李元吉同样翻下马来,这一次射中他的却不是李世民,而是尉迟敬德率领的伏兵。

在射杀李建成后,尉迟敬德率领的七十名骑兵也加入到战场。史书上用了继至这个词。这是一个奇怪的描述,做为李世民的第一号金牌保镖,他应该寸步不离李世民的身边,怎么现在才继至?在这之前,尉迟敬德干什么去了?

如果心里有这个疑问,那应该再提醒一下,李世民的对手绝不仅仅是两个兄弟。

被射下马后,李元吉从地上爬了起来,撒开脚就跑。看来,不是每个人的箭都有李世民那样一箭毙命的杀伤力。

李元吉跑向了树林,说明小伙子还是比较聪明的,知道在大道上,两条脚是跑不过四条脚的。

跑着跑着,李元吉突然停了下来,然后折了回来,朝地上一个身影扑了过去。

去而复还是因为他发现一个天赐良机,李世民落马了!

李世民打马紧随李元吉冲进树林,不巧被树枝挂住掉了下来,竟然还爬不起来。

李建成慌不择路,李元吉吓得连弓都拉不满,而李世民何尝不是血压骤升,动作失常,毕竟弑兄诛弟这种事,大家都是第一次干。

而箭伤带来的伤痛,喷薄而出的鲜血终于唤醒了李元吉的勇气。

李元吉扑到李世民的身上,一把夺过李世民的大弓,准备用弓弦勒死这位二哥。

李元吉的双眼已经血红,愤怒让他的面孔变得狰狞。

一定要勒死他!

充斥李元吉大脑的只有这么一个简单血腥的念头,直到他听到一声雷鸣般的暴喝。

要是一般人喝住手,是没有效果的,动了杀心的李元吉已经接近于一头猛兽,可这个人不是一般人,他恰恰是李元吉的克星。

李元吉熟悉这个声音,这个声音的主人正是当日三夺他马槊的尉迟敬德。

患有尉迟恐惧症的李元吉仓惶从李世民身上爬将起来,撒开两脚,跑向了武德殿,那是他以前居住的地方。

李元吉没能回到武德殿,他倒在了尉迟敬德的箭下。倒下的那一刻,他大概想。

长安城内,能杀我的果然只有尉迟敬德一个啊。

在李世民的计划里,李建成,李元吉被射杀后,玄武门一路的战斗就该结束了,可事实的发展并非如此。

李世民漏算了东宫将领的忠诚。

擒贼先擒王被列为至理名言是有道理的。群龙无首之下,多是一盘散沙,再努力也无法改变结局。可东宫的翊卫车骑将军冯立料到了东宫的失败,可他依然要追求过程中的问心无愧。

听到李建成死亡的消息,冯立仰天长叹:

“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

就算改变不了结局,我也应该做点什么,只有这样,我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

冯立率领着二千东宫精兵奔向玄武门,事后看来,他向这些精兵隐瞒了太子的死讯。

来到玄武门时,冯立发现已经进不去了,大门被关上了,而且还是刚刚关上的,关闭大门的人是张公谨。史书上关于这一段的记载十分奇怪,这一句是: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

这就不对了,论多力,我们程咬金虽然不一定真耍大斧,但力气绝对不输别人,论拼命,秦叔宝的血都流过一桶多,论声波功,尉迟敬德刚刚连齐王李元吉都收拾住了,论领导力,李世民就是总指挥。怎么就剩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了?

李世民、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们去那里了?总不至于晴天打雷弄出了时空隧道将这些人集体穿越走了。

如果有这个疑惑,那应该再一次提醒一下,李世民的对手并不是只有李建成李元吉。

这些刚还大杀四方的人突然从史书中消失,是因为他们进了史书黑洞,这个黑洞是李世民先生亲自制造的,他制造出这个黑洞,是为了让一些事情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那些事情正是很多年后,李世民坐立不安,非要找房玄龄看史书的原因。

大家或许还记得,当时有人告诉李世民,曾经发生的事实就算史官不记,也总有人会记的。

现在是时候来看看,有人是怎么记的。

这个记录有些乱力怪神,具体来说,这是一个鬼故事。

话说李世民先生一夜突然掉进地府,在阴司里碰到李建成李元吉正在喊冤。阎王就派了一个判官来审案。

按杀人罪,李世民是有可能长往地府。可李世民发现,审自己的这个判官竟然是自己大唐政府的官员。原来,因为天下冤情泛滥,地府积压案件过多,地府公务员明显不够用,阎王于是从阳间招聘了一些人充当判官。审李世民的就是来客窜的,此人叫崔子玉,在阳间是滏阳县尉,也在阎王这里搞了兼职,上夜班当判官审案。

是自己人就好办事了,很快李世民跟这位崔判官达成了一个协议,崔判官将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定性为大义灭亲,送李世民回阳间,而崔县尉也提拔为崔御史。

故事就是这么一个故事,重点是崔县尉升官心切,自己搞了一句问话将李陛下问得胆战心惊,不敢回答。

问话是:“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去武德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於后宫?仰答。”

这个故事叫《唐太宗入冥记》,据考证是武则天时期的人写的,重要的是,这个故事还不是个人的发臆想,而且取材于民间的一个传说。

现在大家知道了,李世民跟他的秦府干将们突然消失于玄武门外,极有可能是办另一件大事去了,那件事就是囚慈父于后宫!

真正玄武门之变的关键不是射杀李建成李元吉,而是控制李渊。

在李世民消失的这段时间,多力的张公谨正在苦苦对抗冯立率领的二千精锐。

这是整个玄武门之变最危险的时刻,一旦让东宫士兵进入到门内,必定影响最后的结局,要知道虽然李建成已经死了,但李渊还在。

关键时刻,总掌宿卫兵的云麾将军敬君弘开始召集玄武门的屯营兵。

玄武门在大大小小的城门里,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里可以说是唐朝宫廷政变的圣地,前后一共发生了四起政变。之所以成为造反热点,这是因为守卫宫廷的主力禁军就驻扎在玄武门外。

史书上没有明记敬君弘是否是李世民布下的棋子,但从其热心参与政变的行动来看,他大概不光是为了凑热闹。

敬君弘断然拒绝了左右劝其围观的善意提醒,也没有等自己的营兵集结完毕,就操起家伙大喊着冲到了最前面。

很快,敬君弘就发现自己太冲动了,苦攻城门不下的东宫士兵正有力无处使,突然发现有个大将冲到了他们中间,嗓门还特别大。于是,他们马上调转刀头冲向了这位半路杀出来的云麾将军。

乱刀之下,敬君弘很快倒地身亡。而东宫的将士也明白过来了,攻城门很难,但要砍翻城门之外的人很容易。

于是,东宫人马上掉转了枪头,大声招呼攻秦王府去。

据记载,现在的秦王府就剩烧火做饭的丫头们。眼见老窝要被端掉,玄武门外突然挑出了两颗人头。

在消失良久之后,尉迟敬德又重新出现在玄武门上,而且一出现就扭转了战局,他拿出了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

谁都知道击败一支军队莫过于击败他们的支柱,而东宫齐府的支柱自然是李建成李元吉,他们的头颅是绝佳的退兵利器,奇怪的是到现在才搬出来,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两位的脑袋被调到另一个地方工作去了。

看来,人虽然死了,头还是很忙的。

两位头颅一出,立刻发挥作用,东宫齐府士兵一哄而散,而冯立告诉他的亲信:

“杀了敬君弘,总算多少报答了太子的恩惠,现在我们可以解兵了。”

离开玄武门,冯立逃向了山野,顺便提一句,冯立后来成为了唐朝名臣,这说明,内心有坚持的人才会有所作为。

玄武门外的劲敌已经瓦解,整个兵变只剩下最后一步,却也是最艰难的一步,艰难的不是需要浴血拼杀,而是面对最后的亲情。

父亲,你我的结局该如何书写?写书的笔握在我的手里,但同样,也握在你的手里。

大家都猜得到,接下来就该让李渊让位了,一般来说,这是嘴皮活,找个能说会道的给李渊摆摆事实就可以了,秦王府有不烂之舌的人很多,比如长孙无忌就是一位。

可李世民却面向了尉迟敬德,用无比冷酷的声音发出了他的指令:

“你去!”

于是,身着铁甲、手握长予的尉迟敬德走向了临湖殿,这位仁兄的身上可能还沾有鲜血。

李渊本来准备今天在临湖殿开家庭会,为了彻底解决这件事情,他还召来了朝中的重臣。可显然,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囚徒,因为手拿兵器的尉迟敬德径直走到了他的面前。

大家应该还记得前两天李世民怎么让尉迟敬德去请房玄龄的,长孙无忌办不到的事,有时候就需要尉迟敬德去办。

看到杀气腾腾的尉迟敬德,李渊马上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很快,他听到李建成李元吉的死讯,他望向了裴寂。

裴寂没有说话。

李渊又望向了其他大臣,他听到了自己唯一的出路。

“现在立秦王为太子,将国家政务交付于他,就没有事情了。”

好,好,你要的全给你。

在殿外的李世民松了一口气,李渊的最终让步终于让他避免背上弑父的名声。

这一天的血已经流得够多,李世民再也不愿意手上再沾上父亲的血。

他步向了殿内,禁不住扑在李渊的身上,号恸大哭起来。

这一天,没有胜利者。

李渊亲笔令李世民处置诸军的敕令传遍长安宫城,玄武门之变终于划上了句号。

零星的战斗结束,一切都将恢复平静,有人开始打扫玄武门前的血迹,用不了多久,这些血迹就会被洗刷一空,但有些东西是扫不掉的。血腥已经渗进唐朝皇室的骨髓。

据我所知,中国历史上,自己人革自己人的命,唐朝皇朝是搞得最多的。

三天以后,李世民终于成为了太子。二个月后的八月九日,李渊退位,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登基。

这就是玄武门的真相。

历史比任何小说都好看。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有这样完事丰富的历史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变数都写在了中国的历史书里,你想看问题更通透,可以去读历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读历史,想搞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去读历史。甚至当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去读历史。

成千上万人的生死荣枯,被你一页翻过,多少王侯将相在你的指间滑过,与你对话的都是帝王将相,你还会被眼前的小问题困惑住吗?

一部《二十四史》,写透了人生百态,写尽了帝王将相,权术谋略。没读过中国历史的,不足以谈人生。

很多人问我看什么书好,我一般首先推荐看历史书。当然,二十四史是文言文,而且不连续,看起来,往往看了前面忘了后面。对于想通盘了解中国历史的,我一般推荐他看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说道:”蔡东藩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对于文献中的歧说和模糊不清之处,他常常博览群书,多方钩稽,力求找出客观真相;一时难以作出结论的,就诸说并存;对他认定的史籍中的错误说法,就直接加以批驳。可以说,他是在用研究历史的精神和方法在写“演义”。“

史学家顾颉刚评价这本书:“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这本书虽然是演义,但是以正史为本,可以说比三国演义更偏重历史一些。

读者评论:蔡东藩正八经的科举出身,这个底蕴就更没法比了。它名为演义,实为正史。除了一些叙述上采用虚构人物对话,其余全都有据可依。即使是虚构或者来自野史的内容,作者自己的批注里也明确标明了出处。综上,没时间和精力读二十四史的非专业人士历史爱好者,读它足够了。

另一位网友说:“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推荐里边写着主席的枕边书去的,而且还说通俗来着。我想应该是又好又易懂的,书籍都到了很多的样子,翻开一看确实有些傻眼,从秦汉直至民国,都是一个人写的,老蔡够能白虎的。虽说文章是民国时候的白话文,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是有点儿“文”,正好慢慢读,细细咀嚼。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自然,作为“演义”,他也有虚构,特别是人物对话。但是,他很谨慎,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不敢任意编造。”

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延安时,主席专门叫人买了两套,进北京后,也把这套书带到了北京,放在床前的书架上,成为了主席的枕边书,时时翻看。

这套书上迄两汉,下至民国,共计651万余字,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部历史小说,蔡东藩因此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大家要想通盘了解中国的历史,这套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史书太沉闷,不容易读,别的演义又虚构太多,蔡先生的这套书是史实重于演义,大事都是遵循正史的。

读了这套书,什么乱编的历史剧,或者朋友乱侃历史,你一听就能判断出来。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理工大学的精装礼盒版,一共六本,为什么推荐精装本呢?因为书实在太厚了,总共六本,加起来七千页,一本就有一千多页,不是精装本的根本不好翻阅。里面还包括了十分珍贵的《慈禧演义》

这个版本的装帧最好,内容是全新修订无删减版本的,还包括了蔡先生创作时的点评。

昨天跟社里老师聊,把套书拿到头条做活动,团购价是165。

想一口气读完中国历史故事的,点下面的横条参团。

看来,天不可欺也,回到太史馆,傅奕慎重写下了一道密奏,并就此天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知道,自己的这道密奏递上之后,必将掀起惊涛巨浪。

傅奕面色凝重,太白星大白天出现在正南方并不是一个好兆头,这个现象在星象学里有个专门术语叫太白经天。

这个太白经天到底预示着什么呢?

阅读贾如的自我救赎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