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贾如的自我救赎

第182章 hhv

  • 作者:李天庸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10-13 22:40:45
  • 字数:2930

这是诏书第二句。

纷争中的中国人,高手向来不说敌人说矛盾,不说罪责说痛苦。

可以这么说,这是一句可以引发众多可能的隐语,虽然溥仪让出了统治权,但他还是个皇帝,这等于他给今后统治者的仅仅是治统,而不包括道统。

按理说,退位了就不应该再是皇帝,而事实上,溥仪一直是皇帝,一个不清不楚,不知道心理边界在哪里的皇帝,而这也为后来的复辟提供了一块死灰般的基石。

大家伙看这话说的,国家乱成这样,问题不是因为有顽固不化的敌人,

倾向共和前的那个“多”字,据说是袁世凯特意加上去的,与其说这是为了说法更准确,不如说这反应了袁世凯的真实心理,所谓共和,多数支持不代表全部支持,多数不一定就代表真理。

如果说,这一个“多”字还不够说明博弈之汹涌的话,那“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一句就很有深意了,这话说白了,今后的国家统治权是溥仪主动让给的,而不是你们夺取去的,

一个“公诸”承认今后统治者的合法性在其次,重要的是它承认了清廷皇室今后存在的合理性。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这是诏书中间部分。

化解了尴尬窘迫,极具渲染效果的粉饰随即开始了,倾听、认同、大义、高尚——总之,清廷皇室把自己打扮成了有理想、有道德的天下圣君。

这是诏书开篇第一句。

中国人说话向来讲究事出有因,很多时候这个因还会大书特书,极尽渲染之能事,但到这里大家伙发现没,这个因不仅说得很干瘪,而且很阴阳。

很显然,上来这第一句是说给反对派和民众听的,民军起事,各省相应,话说得毫无色彩就是另一种心理色彩,而九夏先沸腾,生灵后涂炭,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

即便败亡,也要假装英明,中国人的面子不仅需要他人来给,关键时候更要厚着脸皮自给。

而在这看似大义凌然的粉饰之词下,清廷皇室与袁世凯却悄悄地埋下了伏笔。

“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

这叫什么?顺理成章下的先声夺人。

02

而是因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这种话术下,清廷皇室这个朽败罪人俨然成了忧国忧民的痛苦之人,在这样的话术操控下,清廷尴尬窘迫的处境瞬间就被化解了。

没有具体敌人,只有共同的忧患,这种偷换概念的话术是不是常常见到!

那袁世凯何以能融通认可呢?

还是那句话,乱世枭雄在占据道德制高点上始终被动,可以说这是他复杂内心下的一种妥协。

从这句隐语就能看出来,袁世凯是不愿意皇帝这个概念从此消失的,只是他在当时无法理清这所谓的皇帝究竟该如何安放才是最好。

04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

03

这就是典型的阴阳话术了,先褒后贬,面上是承认,隐藏的却是不苟同,中国人意味深长地表态,这阴阳话术就是个典型。

不阴不阳干瘪地说完因,袁世凯就迫不及待地亮相了,这是在告诉各种角色,他袁世凯才是这场大局的主角。

阅读贾如的自我救赎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