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我的人生恒河水

第223号 结局观想

  • 作者:一弯残月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9-29 15:38:19
  • 字数:12360

在一些书籍当中还谈到了周代贵族对儿童的教育,基本上就是由大司乐儿童教授一些歌曲,这些歌曲有对天地的描述,有对祖先的赞颂。由此可见,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孔子,他们对音乐都是非常重视的。至于苏格拉底要教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音乐?我现在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描述,可能是因为我读书不够细致吧!但我有一个大致的感觉。他就是用音乐让儿童保持典雅的状态,而孔子要给蒙童教授的音乐,除了让他们保持典雅,还有传播知识的功能。今人对中国古代读书方式是非常陌生的,其实古人读书的方式更多是以音乐的方式来进行的,这就是为什么古文都有音韵之美的原因。很多人吹嘘白话文是多么厉害,这些文章永远比不上古文来的典雅。

当然之所以有人反对文言,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文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分层,这种说法其实是非常荒唐的。你确定那个叫做白话文的东西,你一定看得懂吗?所谓文言造成社会分层,或者说它加剧社会分层的说法,完全是胡扯。按照某些人的说法,如果白话文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为什么今天人们对唐诗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白话诗呢?按照这些人的说法,文言诗应该被自然的淘汰,事实上它非但没有被淘汰,反而越来越受重视,因为人们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看法。只有懂得文言诗才叫真正懂得中国诗歌,如果你只会几句白话诗。你在诗歌方面的造诣,恐怕就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了。苏格拉底所提倡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精英教育,在很多人的想象当中,儒家所涉及的教育专门针对精英的教育。不是有这样的话吗?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没错的,儒家只有针对精英才有教育,针对一般人只有教化而已。

新丰九年八月十五日

苏格拉底与孔子有一个区别,我记得当时就有人讽刺过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孔子对于农耕对于手工其实是不重视的,而苏格拉底对这些是非常重视的,大概最近几年吧!我特别喜欢看有关于王室的消息。我看到很多王子和公主从小就要学习手工,若在遥远的东方大陆,这些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不过最近几年在一些小学或者幼儿园也能够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手工,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受了域外的影响吧!据有关记载孔子小的时候,他所使用的玩具实际上是一些礼器。这是他的母亲有意为之,也许就是这个人让孔子成了中国历史上捍卫礼制的重要人物。我是这样看的,在一个城邦当中,不管是从事农耕的人还是商旅,或者是工匠。他们的存在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因为没有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们就不会看到一个繁荣的充满希望的城邦。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我们可以讨论很多,其中有一个结局就是,苏格拉底无意中卷入了一场争论,他赢得了这一场争论,也死于这一场争论。由此可见,辩论始终是一项有风险的活动。像我这样一个热衷辩论的人,安全对于我而言始终都是奢侈。最近我迷上了一款刀,对于这款刀的名字,到底是不是方便在这里提起我也不好说。在某平台这款当的售价仅有一元,而在其它地方都是九十或者八十以上。当我要跟一个人讨论伯拉图的时候,对方最好也看过柏拉图,不然的话对方可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当然也有这样一种可能,对方如果真的熟读柏拉图,他会指出我的说法当中存在的各项谬误。最近出现了一种叫做国潮文化,其实我也很愿意支持,但愿这样的文化能够越来越受欢迎。同时我也有一个期待,期待上天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保佑他们,即便是在艰难的环境下,也不要丧失善良的本性。

我知道我的这种说法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愉快,他们觉得既然对方已经那样了,为什么还要我们保持善良呢?他们甚至对我本人说,我要如何如何?对于未来我从来没有太大的信心,我的这种悲观的态度,导致我有很多人发生了争论。我记得有一回线上与某一位人士开始了讨论,他感叹世间变化发展之快,同时又对未来进行了一番预估,觉得多年以后生活将会发生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说法却与此相反,因为我指出了许多现实环境当中存在的隐忧。我坚信未来的人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其实不同的年代会有不同的辛苦,不同的年代又会有不同的无奈。过去的人们坐在阴暗潮湿狭窄的卫生,条件非常不好的胡同里,当人们离开胡同之后,又开始怀念当初邻里之间存在的一丝温情。因为在后来每个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单独的空间里,大家深深的感受着现代人的孤独。

为什么人们会觉得过去邻里之间会存在一些温情呢?那是因为这些事情已经成了过去,如果他们还生活在那样的环境当中,他们会更加为邻里之间所发生的冲突感到苦恼。当一切变成过去,当岁月开始泛黄。曾经的变得遥远,人们会把过去那些温暖的瞬间拼凑在一起,形成了温暖的回忆。而那些令人不愉快的冰冷的瞬间,都被人们在潜意识当中过滤掉了。比如今天很多人特别希望能够穿越到过去,这是因为他们对过去的了解是很不全面的。正所谓眼前的苟且,诗与远方。因为在眼前你只能看到苟且,诗在远方。为什么那么多的文学家和诗人始终都在旅途当中?他们当中不少人就死在了旅途当中?那是因为人在旅行的时候,眼前的东西很快就会成为过去,而不是一遍一遍的在你眼前重走。

亲爱的云女士:

昨天下午的时候,我读完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我原本没有计划要读这本书和我的一位同学买了这本书,所以我就在网上把这本书给读了。若要我发表对这本书的看法,大概需要看很多遍,才能够形成比较成熟的看法。昨天下午我只是很粗略的浏览了一遍,形成的看法自然不会非常的成熟,与其说是对这本书的看法,倒不如说我重新整理了之前有关这方面的思考。罗先生在某网站有很多视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谈论到了柏拉图,谈论到了这本书。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谈论的是关于正义的话题,这个世界上有正义吗?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正义吗?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义,那么相对的正义是值得去追求的吗?我经常听到这样的鬼话,正义会迟到,不会缺席。经常迟到的正义是值得追求的吗?对于很多人来说,迟来的正义也是要争取的,只是这迟来的正义会给人带来多少辛酸啊!

这部书讨论到了很多问题,但最核心的其实就是如何管理城邦。昨天下午我在社群里发表了关于这本书的看法,我说古希腊之所以能够创造影响如此深远之文明。是因为当时有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大家有条件进行思考、研究、辩论,很多人对辩论感到非常的厌恶,甚至感到恐惧。因为在辩论场上要分清是非是非常困难的,但比起这样的困难更应该让人感到恐惧的是人们都停止思考。别人告诉你什么是正义,你就觉得什么是正义,别人告诉你什么是是非,你就觉得什么是是非别人向你描绘出这个世界的样子,你就觉得那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你怎么能指望人们在学术方面会有比较大的突破呢?辩论虽然让人难以分清是非,但它能够促使人进行思考。还有一个问题,当人们处于辩论环境中时,每个人都会本能的去捍卫自己的观点。假如取消了所有的辩论,这样一种情况就会随之消失吗?我的观点是,因为在现实环境当中,每一个人都为本能的捍卫自己的利益。

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

如果你一生生活在一个固定的环境里,如果在你的一生当中固定的面对那么几个人,那么跟你打交道的那几个人就是被不断加深和放大的苟且。当你在旅途当中,你看到的就是远方,如果遇到美好的人,他们就会像诗一样,美到让人无法忘记。如果在旅途当中遇到了那些让你感到不愉快的人,你很快就能够摆脱他,然后他就会距离你越来越远,直到彻底消失。诗歌并不意味着幸福和快乐,并不意味着圆满和富足。但诗歌一定是美的,哪怕是人处于一种萧条的环境当中,也会表现出一种沉痛的哀伤的美。我至今记得有一年考试的间隙,我从一个人的抽屉里翻出了一本《雪国》,然后读了一遍。那短暂的时光对于我来说真的是非常快乐,川端康成先生笔下流出来的文字无一不展现出一种美,但这位先生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健康,我觉得在他这种美当中又表现出了一种病态。

如果本身不是一个特别健康的人,我并不主张这个人强行表示出健康,而且我也不觉得在文字当中流露出一种病态是什么天大的罪过。有人应该对缺陷保持宽容的态度,这是我成年之后的想法,在我所谓的宽容,不是针对所有人。假如文学作品一定要积极的向上的,很多人将没有办法从文学作品当中感受到真实的心声,更不可能从中产生共鸣。当文学作品变得不再真实的时候,他就失去了原本该有的。人生当中有很多次美好的相遇,而庄周这个人就非常珍惜与惠施之间的这样一种缘分。两个人虽然经常发生争论,却老是待在一起。更多的情况是当两个人在言语上发生冲突之后,从此就谁也不理谁了。云,曾经我以为你是我的知己,现在我才感觉到我们之间的缘分是非常有限的,尽管如此过去那么一点点缘分也值得我永远的怀念他。我希望从文字当中流露出那么一点诗意,在诗意当中流露出那么一点温情。

希腊人讨论的话题是如何管理城邦,而我们所讨论的话题是如何治理天下。由此可见,这两种人他的眼界是不同的。假如有那么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了孔子。他们应该会发现彼此看待事物的立足点是不同的,不过夫子之道,既可以用来治一邦,也可以用来治天下。苏格拉底的想法到底能不能用来治天下就不知道了,因为他自己没有谈论过这个问题。我特别注意到苏格拉底对教育的看法,他觉得人们应该先学习音乐再学习体操,然后学习数学、几何、天文学,再去学习辩证法。之后要经过选拔,在经过在实际事务当中进行淬炼,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才真正成为苏格拉底眼中的精英。儒家对教育的设计也是很有意思的,众所周知,孔子提供的教育有礼乐射御书数六个部分,这就是所谓的小六艺,除此之外还有大六艺及《诗》《书》《礼》《易》《乐》《春秋》。

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哲学家,在我看来就是他们构想当中的能够管理城邦的完美人。二十多岁一个阶段,三十多岁一个阶段,到了五十多岁的时候,终于开始接手管理城邦的事务,等到这个人离开人世之后,又会被人们所追思。对于茅坑里发生的事情,我是感到非常厌恶的,每天所要面对的跟茅坑的景区之间发生的争议也是非常令人心烦的。当我看了这部著作之后,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应该生活在柏拉图的设想当中。因为在他的理想里有非常残酷的一面,比如一旦有先天不足的孩子被生产出来时,他们就会被秘密的处理。而那些被认定是优秀的孩子,则会被重点培养。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样做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人与人之间只有冷冰冰的理性和规则,没有保存一点温情。相比之下,传统中国的儒家对管理天下的设计更加的合理。

人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儒生们所要打造的那个社会是一个充满温情的社会,而我们今天生活的一个人情社会,人情社会和儒家所说的温情,其实不是一回事。孔子说:“乡愿,德之賊也!”所谓乡愿所反映的就不是温情而是人情,人情对规则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比如在一个地方大家都是乡亲,轮到大家评论彼此的时候,就开始互相捧场。你看不见我的缺点,我也不点破你的问题。有一种说法叫做法不外乎人情,我觉得根据律法,在财判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体现出温情。但如果有人说情,如果有人试图以私害公,则应该被彻底杜绝。我把孔子当作是真正的圣人,我也特别希望有一天能够向孔子请教一些问题。假如孔子遇到苏格拉底,两个人会谈论一些什么问题呢?之前我曾经表达过这样的遗憾,遗憾自己晚生了两千多年,要不然就可以做孔子的弟子了。

儒家和道家对手工的看法是有所保留的,他们觉得当手工发展的非常精湛,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到了上流社会越来越追求精致,如果他们所使用的物件无一不是艺术品,这就意味着他们所使用的物品造价将会越来越高,因此生活在底层的人将背上越来越沉重的负担。我觉得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们同情底层,所以提倡节俭,因为提倡节俭,所以不崇尚精致,因为放弃了精致,在手工方面不会有太高的要求。相反如果制作工艺变得越来越精湛,反而会引起这些人士的警惕。到底是简约质朴更好一些,还是精致奢侈更好一些呢?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种廉价的精致。比如一些读书人,即便居住在非常简陋的,还是要利用这样一个地方装饰出一种典雅的氛围。

我相信终会有那么一天,我与柏拉图会在天上相见。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与我讨论一些问题,或者说我要向他请教一些问题。过去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注册了一款新的社交软件,然后在里边多次参加社群讨论。这里面我遇到了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强烈的想要表达的冲动。但是这些人大多又说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我觉得参加这样的讨论,应该更多的展现出一些策略性的东西,同时我也觉得这样一种讨论其实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我不知道辩论性这个节目以后的前景怎么样,我希望上天能够保佑,这样的节目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因为我喜欢这样的氛围,当然,如果辩论的双方没有默契。如果辩论到了,不择手段的。比如两个人在一个问题上发生争论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就会开始调查,那个人的论文就没有造假。我不是说这个人的论文不该被调查,不过他的论文真的有问题的话,我是说这个人在此时此刻那么做是别有用心。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好人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关于好人到底应该如何定义,恐怕也是有一些争论的。如果是从前我有意愿成为一个好人,现在我没有这样的兴趣了。我会努力让自己的人格接近圆满,同时我也不得不与环境进行抗争。对于明年的写作任务到底能不能顺利完成,我是感到有些担心的。如果上天保佑我的话,如果我的协作任务真的完成。我会感到非常的欣慰,我会衷心的向上天表达感谢。可能我的这些作品没有办法留下来,不可能被后世的人们所熟悉。尽管如此,我也没有怨言,因为我已经做了我所能够做到的。若上天在那个时候决定让我离开人生的舞台,我能够坦然接受。因为我相信即使上天给我再多的时间,我也干不出什么来了。

利益会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价值观会投射出一系列的观点。所以即便没有辩论,人们还是会捍卫自己的观点,当辩论不被允许的情况下,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切身利益在什么地方,因为他们放弃了思考。我的想法是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环境下,大家都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大家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在什么地方,之所以要大家发出自己的声音,目的就是要凝聚共识。我觉得所谓的正义其实就是人类利益最大公约数,正义从表面上看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之奋斗的。可每个人之所以为了争取正义,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当非正义的东西为他们的利益提供便利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毫不犹豫的背叛正义。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正义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的目标是利益。

守住正义的底线就意味着他们的基本利益不会被冒犯,同时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去破坏正义是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但人们常常在争取更大利益时,失去了基本的利益。这本书讨论的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基本上管理一个城邦,所要涉及的内容它都讨论到了,其实在生活当中这样的讨论也经常发生,比如我与何先生之间的讨论。我把辩论当做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在我的生命当中很多温暖的记忆都跟辩论有关。当我失去辩论时,我就感觉自己失去了一个有意思的人生。当然,如果要辩论,我希望能够与有默契的人进行辩论,而不是与一些不相干的人在那辩论。所以当惠子的死讯传到庄周的耳朵里时,庄周的心情是非常难过的,这个难过的程度超过了他妻子之死。

阅读我的人生恒河水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