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清山变

第112节 朝堂激辩(3)

  • 作者:嵩山坳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14 06:14:38
  • 字数:6216

“承主子垂问,奴才很多处所都不懂,好在主子心疼奴才,给奴才派来几个得用的下属,半年有余,总算政通人和,直隶一省的差事,还能拿捏得起来”

“有什么难处?尽管和朕说你是朕身边出去的人,你我君臣情分不合,没必要有什么藏着掖着的”

“是”肃顺赔笑说道,“其实奴才也经常劝他,公事之外,寄情于这种处所,一支蜡烛两头点,其为不支,未卜可知只是他……哎,任奴才怎么劝,都是概况唯唯诺诺,下去之后依旧故我,他也不再是奴才的m客,欠好说太多”

皇帝正要说些什么,六福从m外进来,“万岁爷,许大人、朱大人两位到殿外了”

“难处却是有,不过奴才还不敢以分内之事上烦圣忧只是……奴才还是想能够呆在京中,陪伴主和这个比较起来,不要说一省总督,就是再高的权位,奴才也不稀罕”

“朕知道他年少风流,如今还是那样吗?”

“奴才也偶有所闻,不过较之昔时,已经收敛很多”肃顺笑着说,“依奴才看来,津m风花之地,比江南差之远甚,李慈铭又是自视极高的,轻易人物,也入不得其人青眼了”

皇帝大笑起来“你回去告诉李慈铭,在天津做得好了,日后朕自然会为他选一处善地,也好满足他一己si欲”

“是,奴才糊涂,奴才糊涂”肃顺跪倒碰头,“奴才记下了,待回任以后,一定将直省差事打理清楚,为主子守好一方藩篱”

“还有,朝廷的很多政,都是要在直隶省作为试点这件事,等一会儿朕和兵部及军机处的几个人商议一二,日后会有旨意给你”他说,“你在直隶省能够把政推行得好,是关系到日后在大清二十一个行省间大举施行的根本,你要千万千万的谨慎从事”

“请皇上安心,奴才有万岁爷做主,定要将皇上叫办的差事打点得妥妥铛铛”

第112节朝堂ji辩

皇帝有着特殊的经历,这使他对年幼的时候在上房所读的那些四五经,朱子格言之类的儒家经典,甚至是前朝得失一类的文字都不很上心——平日里只靠着玩耍胡闹过活,如今想起来,真有点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了

他大约知道,明清两代都是行以府兵、边兵、屯兵制,军队的组成很大一部分都是子承父业,把其当作一声的职业来从事,和后世所行的募兵制有着素质的区别,要想改变,所花费的功夫,实在是自己即位以来,最称艰难的一项举动

【≮衍墨轩广告≯.】

皇帝颔首,对肃顺的忠心,他是没有可怀疑的,唯一担忧的就是怕他能力有限,“李慈铭是任天津府?凭空降了几级,可有什么对朝廷不满的话?”

“知人善任者莫过皇上李慈铭名士派头,一如昔时不过他总算是读过几天,肚子中有一些墨水,知道皇上这一次降他几级,却任命在京畿重地,实在是圣心见爱之举,所以不单没有任何大逆不道的言声,反而欢喜不断呢”

“不,你暂时不要走,此事和你有关”他让肃顺重坐下,像是闲话家常似的问,“一省总督的差事,可还料理得妥当吗?”

他给肃顺打断了思路,眼睛转了转,“来人,传许庚身和朱洪章到养心殿见驾”

“主子若是有事,奴才先行告退”肃顺站起来,说道

皇帝笑了,“你啊,就是这样没志气呆在朕身边有什么好?惹得主子生气了,还拿你撒火;直隶总督,起居豪奢,一方豪强,岂不是胜过在朕身边做奴才?”

“奴才是皇上的奴才,也只会当奴才,做不来旁人的上官、主子”肃顺可怜巴巴的说道,“皇上,您让奴才在直督任上呆到几时啊?还是降恩旨,让奴才回来?”

“传他们进来——你到军机处去,传全班”

许庚身和朱洪章弓着身子进到阁中,前进几步,跪倒行礼,“臣许庚身,恭请皇上圣安”

“先起来说话”二人这才起身,向一边呆坐的肃顺展颜一笑,算是打过了招呼

皇帝片刻无语,对一坐二站的三人理也不睬,嘴巴里念念有词,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养心殿中一片恬静又等了片刻,殿外脚步声响起,是奕领班觐见来了

看看人都到了,他这才打起精神,开口说道,“刚才肃顺来,和朕说起了如今天津杨村光武军cào演之中爆发出来的短处,似乎又有重现旧观之势,肃顺,你再和军机处几位大人说一遍”

于是,肃顺要言不烦的又重复了一遍,最后说道,“奴才心里想,这等势头若是成长下去的话,皇上自咸丰四年之后,耗费无数心血打造的绿营精兵,又要成一群疲沓之人,不单护国不成,反而有成一方蛀虫之害奴才以为,该当认真整肃才是”

奕、赵光、阎敬铭还罢了,兵事和他们平日所管的差事无关,而曾国藩、朱洪章和许庚身就觉得有些尴尬,这三个人一个是以大学士分担兵部,是昔时一造成无敌之师的朝中大员;一个是兵部6;郎;还有一个是兵部顾问司主事;军中又重现短处,他们却一无所知,无论如何都是失职同时心中暗恨肃顺,这样的事情全然没有和自己打过招呼,就直接奏报御前,岂不是要故意给自己难看?

曾国藩第一个跪下来,“臣奉旨管部,如今杨村军中有了这样的隐情,臣一无所知,有亏职守,臣自请处罚”

“朕今天传你们这些人过来,不是要追究什么人的责任;若说责任,朕却是第一个”他说,“既然出了问题,就要想一想解决的体例——朕知道你们想说什么,无非是派遣朝中大员,到天津去,乃至到大清各处行省去,整肃军纪但你们想过没有,派一个人下去,能顶的上几年功效?光武军从咸丰十一年对俄国用兵之后,到今天也不过十年光景?就酿成这副模样;其他省份呢,能有十年功效吗?到时候出了事情怎么办,照旧如是,再派一批人下去?重蹈覆辙的事情,朕是不做的今儿个招你们过来,就是要找一个妥善解决的体例”

奕几个无不心中叫苦在御前当值多年,深知他的脾气和习xing,眼见他双目冒光,神情亢奋,和昔时为铁路大工、厘金政、兵制改革等一系列政推行之前,君臣共议国事时候一般无二,可见圣心于此抱着极大的热情不过时光荏苒,这种情绪久矣不见,如今重现旧颜,不知道于国事是福是祸?

曾国藩却另有筹算,他上前半步,躬身说道,“老臣想,就以肃大人所言的陆军学堂为根本,培养我大清精锐之士,学成之后,任职军中,定可一改往日荒唐颜,重现不败之师的威风”

“你以为,朕这一次找军机处过来,又传兵部二员到此听政,留肃顺在场共议国事,只是为要挟尔等赞同肃顺所倡议的陆军学堂吗?”

曾国藩吓了一跳,赶忙跪倒,“皇上,老臣不敢”

“你可真是老臣”皇帝的俊面上没有丝毫脸色,眼睛盯着曾国藩,“朕看你是老糊涂了居然在朕,还有朝中同僚面前耍这样的心思?你以为朕不知道吗?朕免除许乃钊,你身为清流领袖,南派孤峰,心中很害怕了,是不是?言行之间不吝自污以为立身庙堂之本,这就是你曾国藩以道学家自处的本?”

一番诛心言论不单让曾国藩碰头有如捣蒜,奕几个也无不骇然曾国藩是皇帝即位以来最宠任的大臣,到了老来,却落得这样的评语?“昔时事,朕念及你为人父母,为子孙策划,固然昏悖,但也算情有可原,不和你计较,进而让曾纪泽到总署衙m任职,你就不想想为什么?”

“老臣糊涂,老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罪无可逭,老臣甘愿领罪,甘愿领罪”

“跪在一边”皇帝冷酷的一摆手,“朕等一会儿再和你说话”

皇帝不睬他这样的请求,“直隶是大清根本之地,朕是一定要最能安心得下的人镇守一方,才能在京中呆得平稳的,让你到天津去,正是此意你居然如此见事不明?真让朕失望上一次在天津的时候,朕和你说过的话,你都忘记了吗?你个没前程的蠢奴才”

有甚者,自己对这方面了解不多,不大可能像往常那样,以舌争辩的体例说服臣僚——不要说全天下的苍生,能够说服军机处中的曾国藩,就已经是不成能完成的任务了?

肃顺赔笑坐在绣墩上,抬头看着他,只见他脸忽明忽暗,心中不知道在打着什么盘算,“主子?主子?”

阅读清山变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