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丰碑杨门

第0654章 皇帝的意志

  • 作者:圣诞稻草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2-23 01:44:34
  • 字数:9556

今日一战,他们两个也算是看清了城外辽人的虚实。

攻击毫无章法,纯粹在冒死往前冲。

城头上的宋军,在拼死抵御辽人的进攻。

喊杀声、惊叫声、哀嚎声、惨叫声,连成了一片。

完全是一副流民做派。

次日,大战再次掀起。

辽民依旧是那一套一窝蜂式的冲锋。

十几万人,一窝蜂的涌到了城墙上,潮水似的往上涌。

随机一起摇头苦笑。

对战一群辽国平民,打出了一比三的战损,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反而是一件耻辱。

入夜以后,双方罢战。

辽人们撤回了军营。

宋军们瘫倒在了城墙上。

以暴民之身,耗死了一万雄建军,这些辽民也足以自傲。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辽人民风彪悍,辽民也能骁勇善战。

休息了一夜。

唯有连觉而来的呼延赞和高处恭对视了一眼,同时苦笑了一声。

作为监军,就要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帮助皇帝收买人心。

很明显,李沆出现的很是时候,他一句话,顿时引起了城墙上将士们的激烈回应。

“不是辽军……”

“不是辽军!”

今日的战事,远比昨日更加惨烈。

耶律学古也不是蠢人。

他借鉴了昨日作战的经验,今日让一万铁骑混入到了十几万的辽民当中,跟他们一起作战。

大量的攻城器械也开始出现在了战场上。

弩枪在城墙上扎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深坑。

城墙南头,呼延赞指挥着将士们在奋勇的抵御辽人。

城门楼子处的惊呼,引起了他的主意。

他抬眼一瞧,差点儿惊出了一身冷汗。

辽军既然瞅准了城门楼子前这一处空挡,杀上了城墙。

“呼延达,你代替为父主持此处的战斗,其他人跟老夫来。”

呼延赞暴吼了一声,领着一队兵马,就向城门楼子出杀了过去。

登上城门楼子的辽军,明显比辽民更加强壮,更加勇武。

他们登上了城墙不到一炷香时间,城墙上宋军的尸体,就倒了一大片。

眼看着辽军要冲入到城门楼子内,呼延赞及时赶到,挡下了辽军。

高处恭也看到了城门楼子前的问题,也率领着兵马过来驰援。

在他们二人合力绞杀之下,辽军被斩杀在了城墙上。

城门楼子算是守住了。

李沆腿肚子打着哆嗦,出了城门楼子,“多谢两位将军救命之恩。”

他出来以后,就向呼延赞和高处恭道谢。

“不敢!”

“李大人若是害怕,可以先去城内带着,城墙上的战事,就交给老夫和高处恭了。”

呼延赞毫不客气的批评李沆。

李沆脸上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本官……不怕!”

说不怕是假的,他怕的要死,但是他却不能去城内。

他是代替赵光义前来担任监军的,真要离开了城墙,躲在了城内,他自己丢脸不要紧,可是落了赵光义的颜面,他仕途可就完了。

高处恭笑道:“李大人一直守在这城门楼子里,难免闷得慌,不如就跟着我吧。”

李沆一愣,猛然点头,“好!”

高处恭向呼延赞抱拳道:“城门楼子就劳烦呼延将军照应了。”

“好!”

呼延赞爽快的答应了。

此后,一连五天。

辽人都在疯狂的攻击瓦桥关。

有呼延赞和高处恭固守在瓦桥关上,辽人很难存进一步。

李沆也没闲着。

他依照自己向赵光义的保证,两天给赵光义送一份奏报。

此后又过了两天。

在各种旁证的支持下,李沆终于相信了城外那黑压压的辽人,并不是真正的辽军,而是一群辽民。

当即他就写信给赵光义。

赵光义在接到了李沆的信以后,快速的给予了回信。

李沆拿到了赵光义的信以后,振奋的找到了呼延赞和高处恭。

“陛下有令,命令二位将军出城迎击。”

呼延赞和高处恭对视了一眼,一脸振奋。

“早该如此了!”

当即,他们点起了兵马,趁着辽人还没有发动攻击之前,杀出了城外。

城外。

耶律学古正在组织辽民准备新一轮的进攻。

突然有斥候冲到了他的面前,单膝跪地,“将军,宋军杀出来了。”

不用斥候汇报,耶律学古也看到了。

“近五万步人甲……大宋禁军精锐……”

耶律学古一眼就瞅见了禁军的步人甲卒。

他瞳孔一缩,皱眉道:“撤!”

耶律学古几乎毫不犹豫的就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大宋禁军步人甲他是领教过的。

其战斗力远比一般步卒要强横十倍。

耶律学古麾下只有一万铁骑,跟大宋禁军撞在一起,必输无疑。

耶律休哥又没有下令让他死战不退,反而在最初的时候,就给予了他可以撤退的命令。

所以耶律学古没必要和大宋禁军硬拼。

辽人如潮水般涌来,又如潮水般退去。

呼延赞和高处恭率领着兵马杀出来以后,还没撞上辽人,就看到了辽人骑着马,扬长而去。

辽人这没有任何迟疑的撤退,让两个人心里生出了一些不解。

依照他们二人对辽人的了解,以辽人的心性,即便是在撤退之前,也会稍稍的抵抗一下。

可是这种不带任何迟疑的撤退,完全不像是辽人的风格。

“驾!”

李沆骑着一匹枣红马,飞奔而至。

他见到了迟疑在原地的呼延赞和高处恭二人,皱眉质问道:“二位将军为何不追?”

呼延赞直脾气,直接冷哼了一声,懒得搭理他。

高处恭陪着笑脸说道:“李大人,辽人撤的太干脆,我和呼延将军以为这其中肯定有诈。”

“有诈?”

李沆挑眉,问道:“有什么诈?”

高处恭脸上笑意一僵,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既然是诈,自然不那么容易被人发现,如果能被人发现,那就不叫诈了。

李沆看向了呼延赞,“呼延将军以为辽人有什么诈?”

呼延赞没好气道:“老夫要是知道辽人有什么诈,还至于停在这吗?”

李沆板起脸,低声道:“我李沆不懂军务,但却知道一点,那就是服从皇命。”

呼延赞和高处恭心头一凸,不等他们问李沆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见李沆郑重道:“陛下的意思是,让我们乘胜追击,没理由杨延德可以用一万人拿下铜台关,我们十万人就不行。”

呼延赞当即叫嚷道:“情况不同,怎么能一概而论?杨延德打的是措手不及,是奇袭。我们这是光明正大的打过去,途中说不定还要面对耶律休哥十几万大军的包围。

这个险我们冒不得。”

李沆看向呼延赞,说道:“呼延将军,本官知道你不喜欢我,但你也不必说这些话。本官到瓦桥关,就是来当陛下替身的。本官说的所有话,都得到了陛下的授意。

你若是真有怨言,大可以找陛下去理论理论。不过在此之前,希望你遵从陛下的命令。”

“那就追吧!”

高处恭说道。

说完以后,率领他的兵马,齐齐的奔向了辽人。

李沆盯着呼延赞看了许久,策马去追高处恭。

呼延赞愣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半晌,他长叹了一口气,对身后的兵马喊道:“追!”

于是乎,瓦桥关的兵马,一口气追了辽人一天一夜。

一直追到了涿州城下。

一时间,攻守逆转。

“攻城!”

李沆代表着赵光义,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呼延赞和高处恭二人率领着大军,开始攻城。

攻城,大宋禁军的将士们是专业的。

李沆代表着赵光义,决定了大军的走向,但是他却并没有插手真正的作战。

呼延赞和高处恭先后带着禁军的将士们攻城十几次。

每一次攻上了城头,都被耶律学古率领着辽军抵挡了过来。

而从双方的战损看,耶律学古麾下的人马的战损,远比呼延赞和高处恭麾下禁军的战损要高。

一天的攻伐。

禁军将士们死伤,只有三千多人。

可城头上负责防御的辽民,却死了近万人。

入夜以后,双方休战。

耶律学古在涿州城内的行辕内,忧心忡忡的。

撞上了大宋很能打的禁军,他手底下这一万人,未必守得住这涿州城。

耶律休哥虽然给他下达过撤退的命令,可是只是让他撤退到涿州城内,并没有让他继续撤退。

今日大宋禁军的攻城战,对他而言无比的凶险。

从大宋禁军开始第一次攻城,一直到最后,前后十五次攻城,每一次都攀登上了城头。

有一次甚至攻破了半个城头。

若不是他带领着将士们奋勇杀敌,恐怕这涿洲城,就破了。

就在他头疼不已,思量对策的时候。

他的亲卫匆匆进入到了行辕内。

“将军,王爷派人过来了。”

耶律学古闻言一愣,随后惊喜道:“快请。”

前来寻找耶律学古的是耶律休哥府内的一介文官,看起来柔柔弱弱的。

他见到了耶律学古以后,先行施礼。

“下官见过耶律学古将军。”

耶律学古笑道:“不必多礼,快快告诉我,王爷有什么指示?”

那人躬身道:“王爷听说将军从瓦桥关撤退以后,就派遣下官过来给将军传一句话。”

“什么话?”

“退!”

“退?”

那人点点头,道:“王爷说,只要宋军追击,你可以适当的抵抗。但是不能硬拼,一旦觉得打不过,就退!”

耶律学古皱眉道:“一直退?”

那人点头笑道:“一直退。”

“那要是无路可退呢?”

耶律学古质问。

那人笑眯眯道:“王爷自有盘算,你不必多问。”

耶律学古对耶律休哥还是很信服的。

毕竟,耶律休哥可是他叔叔。

没理由害他。

耶律学古学着汉人施礼的方式,向那人施礼,“王爷的意思我明白了。”

那人回礼,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当晚,耶律学古就留下了一队人继续固守涿州,他率领着大军以及大量的民夫,趁夜离开了涿洲城。

次日。

呼延赞和高处恭继续攻击涿洲城。

一鼓而下。

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一座偌大的涿洲城,就这么被他们接管了。

涿州城城头上。

李沆意气风发的背对着涿洲城,向汴京城所在的方向,深深施礼。

“吾皇圣明!”

在他看来,能拿下涿州城,全赖于赵光义圣明的决定。

若不是赵光义执意让他们乘胜追击,恐怕他们拿不下这涿洲城。

呼延赞和高处恭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有点不对劲!”

“太容易了……那耶律学古在辽国也算是薄有威名,昨日还拼死抵抗,结果昨晚就跑了。这么做,完全不符合他的身份。”

呼延赞看向高处恭,问道:“你有什么看法?”

高处恭隐晦的瞥了一眼李沆,小声道:“我们有什么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有什么指示……”

呼延赞无奈的点了点头。

大军在涿州城内驻守了一夜。

次日。

李沆继续代替赵光义下令,命令乘胜追击。

赵光义的命令很简单。

辽人既然不堪一击,那就乘胜追击。

务必要拿下铜台关。

“陛下说了,若是我们能拿下铜台关,守住铜台关。他将会亲自从汴京城赶过来,为尔等庆功。”

这一句话很激励人心。

所有的将士们都被这句话激励。

一个个激动的嗷嗷叫,恨不得一路杀到上京城去,然后让赵光义到上京城内,亲自请他们喝酒。

这就是封建王朝皇帝的作用。

很多时候,赵光义什么都不用做,只是一句话,就能让所有人都心向他。

只要一句话,就能让所有人为他拼命。

似乎一切跟皇帝能沾上关系的事儿,那都是无比荣耀的。

似杨七那种明明有机会向皇帝效忠,却非要跟皇帝对着干的人,是个异类。

有了皇帝的激励,大军再次乘胜追击。

耶律学古被逼的一退再退。

最终,退到了铜台关。

二人同时开口。

李沆在这个时候走出了城门楼子,望着城墙上瘫倒的军卒们,兴奋的喊道:“今日打退了辽人,乃是大胜!本官一定会向陛下,为尔等请功。”

打仗的事情李沆不在行,但是收买人心的本事,李沆还是有的。

阅读丰碑杨门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