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光绪之中华再起

第三十二章 快速发展

  • 作者:芷文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16 01:09:13
  • 字数:8426

吴鹏还建立了面粉厂,这个时期中国对于面粉的进口很大,同时每到收获季节,吴鹏还提出了粮食“保护价”一词,不管官方还是民间,买粮不能低于保护价。没有保护价是不行的,改革区的粮食价格比同期其它地方低的多,这个价格与朝鲜粮食差不多,不过本质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朝鲜的粮食价格低是由于中国与日本商的联合打压,朝鲜人民只能以这么低的价格卖粮食,但改革区的粮食是因为人民手中粮食足够才卖掉,没有赋税的压力。但在敲定了保护价之后,改革区的粮价高了很多,不过还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鞍山的工业也正稳步快速发展着,产能规模一扩再扩,随着生产的发展,又一批工厂建立起来了,有火柴厂、玻璃厂、发电厂……,还有一些依托钢铁厂发展而来的各种金属制品厂。

其中最为赚钱的两个部门是钢铁与纺织,钢铁厂二期三期相继完工。钢材的品质也有很高的提升。

即使这样,吴鹏把收上来的粮食或加工,或直接卖出去还能赚一笔钱,不仅仅官方,每到收获季节,这也是商人们发财的好机会。

科学院并不建在市区,而是离市区不远处的一所山庄里,吴鹏也经常到这里来,对于科学,不论哪一类,吴鹏都是个半吊子,对于具体的研究吴鹏是从来不参与的,但每项研究他都会过问,以后世的经验可让这些人少走一些弯路。

比如科学院组织研究的内燃机、汽车等,吴鹏都作出前沿性的指导,还有交流电,鞍山电厂建设之初就引进了美国的交流发电机,但发电机并不完善,在直流与交流之间,吴鹏指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放弃直流,专攻交流电。

科学院开设的课题很多,不过都在研究的初步阶段,吴鹏若是自己培养人才起码要等上二三十年,这是他等不起的,所以与刘家照等人商量研究后,决定实行两头发展,一是基础教育,一步一个坑的发展,另外就是精英教育,这部分人不需要太多,但一定要是最高端的配置,精英教育的培养手段就是留学与引进人才。

一纸命令也未必管事,但直接从经济方面入手就管用的多,直接征收“小脚税”,十五岁以下女子发现缠足,家中土地减半.......前者的税收较轻,但后者可是农民们承担不起的,土地减半就等于少了一半收入。一系列政策下来,改革区内缠足的女子都放开了。

随着缠足的解放,女子上学也就提上日程,似乎这已经是顺理成张的事情了,不过效果并不太好,没有办法,只好再一次把女子上学的事情与土地相挂勾,在鞍山市内则与薪水挂勾,效果才明显一些。似乎让女孩子上学比放开缠足还要麻烦,不过头已经开了,以后慢慢地会变好的!

除了女子上学之外,还在改革区内建了多所学校,吴鹏本想学生不收费的!但听刘家照算了一笔账之后,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基础教育只收低微的费用,用作学校的日常维护费以及老师的补贴,速成教育与职业教育收费略高一些,不过几年下来,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基础教育可能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发挥出效果来,但速成教育与职业教育效果明显。

为了更好的安顿移民,吴鹏把改革区又扩大了不少,不过由于董亮的工作做的过于出色,吴鹏紧急的把他调了回来,后来的张氏父子用火车往东北运人,现在董亮用轮船往东北运人,但现在吴鹏的地盘太少,容量有限,而且很多人都是自发地移民过来,所以移民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光绪十六年(1890年),刚刚过完年,吴鹏便应李恩富的要求建立的一所学校,这是一所专门培养干部的学校,名为“人民政校”。吴鹏任校长。

地盘的扩大,但干部的素质却跟不上,人才一直是吴鹏头疼的问题,虽然吴鹏以皇帝的头衔以及投靠过来的一些留洋人员的拉拢已经过来一部分了,但缺口还是很大。

?一场战争过后,吴鹏发现慈禧并没有再派兵前来,只不过又调荣禄开始训练新式军队,慈禧也是有病乱求医了,荣禄之前只做过步军统领,连旧式军队都没有带好更别谈新军了。不过这些吴鹏并不在乎。只要不再来找自己麻烦就好。

吴鹏还派遣了大批的留学生,这批留学生生源不仅仅是改革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全国其它省份的,不过吴鹏知道,等他们回来的时候恐怕多数还是会来到改革区的。

1890“皇家科学院”建立,科学院中的人才都是在外国不得志的研究人员,现在数量还很少,只有十几人而已,都是吴鹏派人在国外笼络来了,吴鹏派遣一批基础知识扎实,外语水平好的年轻人作这些外国人的助手,借以提高自己。

从1890年开始,移民虽然还在不断的涌入,但速度慢了很多,让民政部门也松了口气,来到改革区的移民从来到的第一天就不会挨饿,民政部门为移民提供第一季的种子与农具,甚至耕牛。89、90年,民政还不时的借粮给人民,所谓借粮就是在青黄不接时,政府把粮食借给农民,农民下一季有了收成再还回来,借多少还多少,没有利息。但到了1891年,向政府借粮的情况就很少出现了,中国农民都是朴实且勤劳的,有了土地还不可能再出现挨饿的情况了。

首先做的就是暗杀,改革区内是不允许有民间鸦片贸易的,吴鹏在改革区内建立了几个戒烟馆,戒烟是不收钱的,改革区更不允许有人贩卖鸦片,一经发现就地处绝,但很多外国人就不那么好办了,清政府与英国1858年签署了《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中国以“洋药”的名义进口鸦片,从此鸦片在中国合法化,外国人在中国贩卖鸦片并不算犯法。

不过吴鹏不能明着杀这些人就来暗的,每个来改革区的外国鸦片贩子都被这支秘密警察部队暗杀了,很多人甚至是出了东北地界仍然被暗杀。

民政部门还组织人力修建了一批水利设施,既能防旱又能防涝,值得一提的是,修建了这一批水利设施并没有花多少钱,除了必要的设备之外,人力都是免费的,本着“谁得利,谁出力”的原则,组织农民建设。

同时对于改革区内的旗人与地主,自从吴鹏枪毙了两个出头鸟之后,这些人平静多了,在吴鹏推行了“一千亩地以上工交四两银子的奢侈税”之后,也就是在民间有些牢骚,但却没有人敢再来触吴鹏的霉头了。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纺织厂了,中国在1890年前后对于纺织品的进口已经开始超过鸦片越居第一位,而鞍山纺织品基本上占居了中国的北方市场,吴鹏还开办了一个“美佳”服装厂,专门从事服装的设计与生产。产量虽然小,但利润却相当的可观,客户主要是外国人与清朝的贵族。有时候吴鹏工作之余还亲自设计。

对朝贸易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经过89、90年初步开拓市场之后,1891之后每年的对朝出口都在一百万两银子以上,远远高于日本同期的出口额,如此快的取代日本一方面是吴鹏的重视,各种产品能够根据朝鲜人民的特点改造,另一个方面就是袁世凯的帮忙。

朝鲜并没有多少工业,只有几家轻纺工厂,在中国日本的联合打压下很快就破产了。

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朝鲜小国,市场就这么大,不可能凭借着掠夺朝鲜来强大自己,相对于对朝出口来说,得益最大的还是对朝的进口,如果算上对日本的影响,那相对好处就更多了。

朝鲜作为原料产地和黄金供应地,对日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吴鹏对朝贸易前,朝鲜对外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稻谷、大豆、黄金和畜产品,几乎全部出口日本,朝鲜低价稻米的大量进口,是日本产业的主体部门-棉纺业资本家维持低工资,获取超额利润的保证。

日本人在朝鲜往往不择手段地以不等价的掠夺式的方式在朝鲜内地进行交易。朝鲜农民只能出售谷物与日本商人交易所需要的工业品如壶、锅、农具、棉布、盐及其他产品。

这种情况在吴鹏加入后彻底变了,但对于朝鲜人民来说生活并没有变多少,只不过他们的交易对像变成了吴鹏。

日本在1891年前进口的朝鲜大米一般有几十万石,改革区虽然不不缺粮,但在吴鹏的指示下,还是大量进口朝鲜大米,由此朝鲜大米大量进入中国,而日本人进口的自然就少了很多,加之1890年-1891年日本小麦大歉收,日本国内到处发生抢米事件,不得不高价从国上买入大米,还买了改革区的一批大米。

从对朝贸易中吴鹏切实感觉到了为什么西方国家到处殖民呢!好处太多了,这简直不是贸易,而是掠夺!就拿黄金来说吧!朝鲜是一个产金国,但主要的货币是日元与改革区的银元,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贸易兑换黄金,或者是直接从淘金者手中贸易掠夺而来,从1891年后,每年大约都有几十万两银子左右。

这些完全是掠夺性贸易得来的,朝鲜弹丸小国就有如此利润,那大的殖民地是岂不是更多了,所以印度被称为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就不稀奇了!

武器装备发展也很快,中国人似乎天生就是仿造天才,在兵工厂中很多武器的改进都是工人们在听取了军队代表的建议后,自行改造的,而这些工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不过重大的工程还是由专业人员完成的。

火炮早就装备部队了,吴鹏对于炮火的理解可是基于后世,山炮以营为单位配置,而且还制造出了榴弹枪、手雷……进口了部分配件后设计出了宝林狙击步枪。

1890年旅顺港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终于完成,把吴鹏高兴的不得了,虽然现在自己的势力还达不到旅顺港,但往南发展是他的目标,作为远东第一要塞,旅顺港建成后,港口、码头、船坞、工厂及其附属设施,一应俱全,同时北洋海军还附设旅顺鱼雷营、鱼雷驾驶学堂、管轮学堂和水雷营学堂还有水雷制造厂。

自从旅顺港建成的那一天,吴鹏就一直想着如何能把旅顺拿过来,最次也要与北洋水师共用吧!吴鹏已经在1891年在德国订造了三艘军舰,营口不管是从地理上还是从硬件设施上,都与旅顺差的太多,所以旅顺是志在必得的,不过首先就是要扩大地盘,必须把地盘扩展到旅顺才可以!

到1893年初,改革区的地盘已经扩充到了,太子河以南,辽洒以东的广大地区都被吴鹏划到了改革区以内,最南端已经到达了复州河畔了,吴鹏为了早日来把地盘扩展到旅顺不得不把地盘拉成一个条状。

最瞩目的是吴鹏下达了诏令,禁止妇女缠脚,之前吴鹏一直让民政部门宣传,但效果不好,他也不想这么急,但换个角度想一想,早一天解除这一陋习,就少一些女子受苦。

同时吴鹏又扩充了两千人的队伍,把正规军定为五千人,这已经是极限了,吴鹏想着几年内不扩兵了,现在事业刚刚起步,若不是俄国的那笔贷款,吴鹏连五千人也养不起,不过随着工业的发展,吴鹏相信,那笔贷款用完的时候自己的财政也好转了。

吴鹏在训练狙击手的同时还建立了一支特种部队,特种部队成员都是各军队的兵王。同时吴鹏还在警察部队中成立了一支队伍,归邹良领导,这支队伍不上台面,但却做些警察都不好做的事情。

阅读光绪之中华再起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