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光绪之中华再起

第三十四章 分析报告

  • 作者:芷文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16 01:09:14
  • 字数:11662

“生丝(桑蚕茧缫丝)也是日本的一大产业,目前改革区还没有此项工业,不过日本丝产量仍远低***。日本虽然资源较少,但煤的产量却多于除改革区以外的中华,约为大清十倍,并部分出口到我国。钢铁工业日本多为小规模的钢铁作坊,并没有如鞍山钢铁厂如此的规模,产量极低,数据不详,但绝不会超过我国,更比不过鞍山钢铁厂,在这里还要说一下,张之洞的汉阳钢铁厂马上就要投产了,若投产,将是东亚第二大钢铁厂,当然第一是鞍山。”董亮顿了顿接着说道,“以上均为主要的经济工业指标,下面说一下财政方面”

“财政收入部分,近几年来,日本为了备战,税收又加大了力度,日本今年预计收入为八千多万日元,换算为银子约为五千余万两,我国财政收入超过日本决算数1000余万两。

“我们需要扩军呀!”

最后董亮分析的结果竟然是扩军!这一下把黄立三乐坏了。同时也提醒了吴鹏,慈禧会不会让自己与日本拼个两败俱伤呢!如此简单的事情他之前竟然没有考虑。

“目前日本有四大骨干军工企业,即东京炮兵工厂、大阪炮兵工厂、横须贺海军工厂、筑地海军造兵厂。我国不算改革区在内,除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局四大骨干企业外,规模较大的湖北枪炮厂,另外还有山东机器局等十六个军工企业。总之中国军事工业的规模、生产能力应大于日本。不过我国的军事工业仍如军队一样,缺乏统筹规划,生产的武器规格也不统一。这是最大的不足之处。”

“皇上,这其实是参谋部的事情,我们不敢越俎代庖,但既然皇上问了起来,我就把分析人员的分析简单的介绍一下。”董亮不好意思地笑笑道。

“日本在单兵作战能力上要优于清国士兵,但是日本军队也有弱点,那就是兵员有限,这不仅是因为日本人口较少,更重要的是由于当时它财力有限,养不起更多的军队。这场战争必会让日本把几乎所有军队派往国外参战,国内非常空虚。如果中国军队胜,那就不用说了,我们判断两军最先开战的战场是朝鲜或海上,如果两军在朝鲜战场胶着,日本必不能持久,日本经济发展还很有限,它的经济力以至国力还远远小于我国。因此,不管在朝鲜战场胜负如何,我国只要抵抗下去,日本必败。或者说日本在陆地上必败。这场战争对于日本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我们判断,日本必然倾全国之兵来战,迫使我国进行先请和,然后再谈判。”

“所以皇上,我们经过多次推演,认为如果日本在海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朝廷会很有可能求和赔款,并且在东北有皇上在的情况下,朝廷不一定会派多少兵入朝作战,因此,在朝鲜及东北可能将由我们改革区一方加上不多的朝廷兵来抵挡日军!”

“在装备方面日本略优于清国军队,不过这不是主要比较因素,大清国陆军武器装备的最大弱点是武器的种类、规格过于混杂,这会给后勤供应和实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海军方面清国海军目前占绝对优势,但战争不是现在爆发,以目前日本对于海军的疯狂投入看,他的海军成长很快,海军前景无法预料”

“另外还要在此说一下的是,光绪十六年,日本的军费开支约占预算总额的百分之十左右。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日本政府预算总额为八千四百万日元,而军费开支竟超过了三千四百五十万日元。占预算总额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要知道日本的军队人数远比清国军队少,它不是如清国这样将大部分的钱花到了军饷上,而是花在了装备上,而且其中大部分给了海军”

吴鹏的情报机构不仅仅有搜集情报的能力,而且在鞍山还有一部分人专门分析情报,这与后世的国际关系研究人员有些相似。

“既然你们都已经来了,我们就开一个小型的会议,日本对我们情报作的很细,我们在这一方面做的并不比日本差。”吴鹏先对李恩富等人解释道。

“董亮,把你们最新分析出来的情报给各位负责人通报一下。”吴鹏对进来的董亮说道。

不大一会儿,董亮走了进来,董亮招收移民的工作做的非常之好,不过由于年龄已经过了参军的年龄,加之他对于军队也并不是太热心,吴鹏就把自己的情报部门分离出来交给他负责,另外一些外国科学家有一部分也是他弄过来的。

“所以……”董亮说到这里看着在场的众人拉长声音说道,“日本如此的疯狂备战,如果不发动战争并且在战争中取胜的话,一定会对其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分析,中日之战不可避免,时间就在三年之内!”

董亮说完,房间城有了短暂的沉寂,随后吴鹏道,“你们既然已经把双方的利弊分析的这么透彻了,就没有研究研究这一仗怎么打吗?”

“日本在二十几年的对内殖民之后,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开办了一批工业,目前规模最大的就是棉纺业,就两国比较而言,如果不算改革区在内的话,日本今年有40家纱厂,纱锭38万多枚,我大清机器纱厂4家,纱锭13万多枚,可见日本多为小工业作坊式的工厂。不过若把鞍山纺织厂计算在内的话,我们要比日本多出20万枚左右。”

“好!那几位可要听好了,时间可能会长一些!”董亮早有准备,把随身拿的文件打了开来。

“日本的明治维新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不过真正的改革也就在这十年内完成的,首先日本是一个很穷的国家,他比我们中华要穷的多,维新要进行经济改革,日本国内并不富庶,而且没有殖民地,没有改革所必须的经济基础,更没有西方国家的资本积累,所以在明治政权雷厉风行的推进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首先对日本广大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全国税收在明治元年(1868年)的三百多万日元,增加到光绪元年的七千六百多万日元,七年间增长了二十四倍多,这个税收也是日本的极限了,这个数字多年来都没有显著变化,只不过从光绪十六年(1890年)开始才明显的增长,我们的分析人员管这种对内掠夺式的资本积累称之为‘国内殖民地’!”董亮说到这里笑道。

“分析完战场外因素我们再看看战争的主要因素,双方的军力。”

“今年,日本陆军有七个师团,将近七万人。加上预备役,可动员二十万人以上。”

“皇上,董哥说的极是!万一朝廷不派兵怎么办,凭着在朝鲜的驻军肯定不是日本的对手,如果我们只有两万正规军,很难做到游刃有余!”

“嗯!”吴鹏点点头,听起来,似乎刚才所说的两万人的规模确实小了点,日本人疯了急眼了可能会真的不顾一切地进攻,两万人不太保险。

“好,同意扩军到五万!并且自今日起,兵工厂日夜赶造军火,枪枝要求生产到八万枝,以备预备役投入战斗!正式文件随后下达!”

第三十五章德国来人

扩军就一句话的事,但吴鹏想的却很多,一旦把军队扩展到五万,每年的军费就要两百多万两银子,这还不算平时的训练费,特别是新兵训练费,不过这五万军队大多从民兵里面挑选,训练成本低了很多。

既然要扩军,修铁路的事情就要先搁置了,毕竟海军是不能不建的,教育与工业投入也不能太少了。

“皇上,当年您与俄国人签署的条约生效的日期快要到了,万一俄国人公布了,可能会对皇上您的威望不利,我们是不是想些什么办法!”李恩富道。

“这倒是个问题,现在还不能同俄国人撕破脸,还不到时候,即便是公布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我想这两年应该不会公布,俄国人还没有打算在东北修铁路的打算,他们自己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才刚刚开工,要修完起码要等十年,等他什么时候想在东北修铁路了,什么时候才会公布。”吴鹏想了一会儿道。

“把日本的《征讨清国策》以及近期一些日本备战情况印成小册子散发出去,重点是京城以及军内部!也该让人们醒醒了!”吴鹏又道。

“皇上,德国代表来了!”阿三进来道。

“德国人来了,不会是为那三条船建成了吧!”吴鹏心想道。

“你们先回去吧!恩富随我去见见德国人!”

吴鹏早在1891年就在德国订造了三艘巡洋舰,这三条船的标准都是吴鹏亲自设定的,为这三条船吴鹏可没少费工夫,他对造船一窍不通,但在了解了目前军舰,特别是中国与日本军舰比较之后选择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由于钱少,只订造了三艘,每艘约八十万两银子,合计二百四十万两,吴鹏已经先期付了一百万两。

“拜尔先生你好!”德国在旅顺设有代表处,而吴鹏与这位拜尔先生之前已经见过几面了。

“见过皇帝陛下!”拜尔不像其它国家的人一样,而是很有礼貌地躬身施礼道,态度非常诚恳。

“拜尔先生客气了,请问这位是……”在拜尔的身边还有一人吴鹏没有见过。

“陛下,这位是我们新任的德国公使海靖先生!”随着拜尔的介绍,海靖走了过来,同样很有礼貌地躬身施礼。

“两位请坐,不知两位到来有什么事情!”吴鹏单刀直入地道。

“陛下是这样的,陛下在我国订造的三艘军舰目前的建造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能按期交付了!”拜尔道。

吴鹏眉头一邹,所谓的遇到困难肯定是假的,这德国佬带公使前来肯定另有要事!

“有什么困难,直说吧!”吴鹏淡淡地道,不过心里却有了准备,前几日他已经得到情报,说德国人向清政府租借胶州湾被拒,这让吴鹏很是纳闷,历史上德国人租借胶州湾似乎是在甲午之后呀!想必又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让历史略有改变。

“皇帝陛下,请恕我冒昧,我想问一下,陛下买这三艘船的想法,是否将这三艘船加入大清海军序列!”海靖用生硬的汉语道,而且说的还结巴。

“公使阁下如此问可是有干涉别国内政的嫌疑,不过阁下既然已经问了,出于礼貌我也是要回答的,想必你们也都清楚,朕还没有亲政,还在盛京试政,所以这三艘军舰暂时不会加入大清国的军舰序列,但不排除有战事的情况下共同作战!”吴鹏道。

“另外公使阁下若不方便讲中文,若英语流利也可以讲英语,我听的懂!”吴鹏又道,海靖的中文有待提高,他听的心急。

“多谢陛下!”海靖的英语水平还是不错的,流利多了。

“依我们对贵国的了解,陛下目前与北京权力中心走的并不近,陛下应该大力发展陆军以自保,为何还要买这三艘军舰呢!”海靖又问道。

“当然是为了自保了,而且阁下的判断似乎并不准确,现在我虽然不在京城,但毕竟还是大清国的皇帝,难道阁上以为还有谁会对我不利吗?”吴鹏淡淡地道。

“近年来,日本正在全力备战,不知道陛下如何看!”海靖又转移话题道。

“我认为日本的备战无疑是针对中国的,这一点想必公使阁下也是明白的,只是在这里我还要问阁下一句话,若清日两国发生战争,贵国是什么态度!”吴鹏道,同时心里很是不爽,看来那三般船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开的回来的,德国佬不会临时变卦吧!

“这是你们两国的事情,在战争期间我们两不相帮!”海靖道貌岸然地说道。

吴鹏一笑:“阁下,恕我直言,如果这场战争真的打起来,日本战败的话,对于贵国的好处可能会很大!”

吴鹏才不相信什么中立之说呢!欧美各国在这场战争中确实中立,但都想趁着两国交战之后在中国取得更大的好处而已。

“如果日本战败了,那朝鲜一定会在我大清的手中,贵国在远东还没有武力存在,到时候朕可以在朝鲜划出一块地方供贵国海军停泊之用,想必阁下也知道,现在大清国的华南是法国人的范围,长江流域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北方是俄国人的势力范围,贵国想在大清找一块地方驻足恐怕很难!”吴鹏对于德国人想要什么很清楚,就是要一块地盘而已,英法都在远东有势力存在,德国目前海军还弱小,在远东没有存在感。

“山东!我们考虑很久了,想租借胶州湾!”海靖一句话让吴鹏很无语,他没想到德国现在已经有侵占山东的意思,山东没有列强的存在,不过英国已经开始有这个想法了。

“贵国考虑的很周密,不过贵国即使想租借胶州湾五年内很难办到,自英国“多布”号舰侵入胶州湾后,英舰出入胶州湾如履平地,从未间断。沙俄舰队也有所谓“过冬”、“寄泊”之说。贵国想要租借胶州湾,即使朝廷同意了,恐怕也会很难。而一旦我大清在对日战争中战败,英法俄等国势力很难说不会在我大清膨胀,以贵国在远东的力量能在这场争夺中取得多少好处呢!”吴鹏又道。

“难道陛下有办法!”海靖面无表情地道,话说到这里已经很明确了,双方也不搞什么外交辞令了。

“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如果日本战败,朝鲜必在大清手中,我可以划出一片地方给贵国,贵国在远东的势力用我们的一句中国话叫‘循序渐进’,而且在清日两国的力量对比看,似乎日本战败的机率会更大一些。”

“朝鲜也有俄国人与英国人在争,陛下就这么有把握!”海靖又道,他是外交官,这些他自然是清楚的。

“当然,俄国人现在没有力量在远东发展,它若有这个力量就会阻止清日两国战争了,俄国人是最不希望这场战争爆发的,但他没有力量阻止。贵国只不过是在朝鲜而已,英国人不会干涉,说不定还有利用贵国抗衡俄国人的意思!”

德国人的态度突然模糊起来了,但吴鹏并不担心,即使吴鹏不给德国人承诺他相信那三艘舰依然会开回来的,现在德国人还没有能力干预这场战争,海靖这一次前来也就是认识认识,同时看看能不能得到额外的好处,不过吴鹏许诺给他朝鲜一块地方也是别有用心的。

“对于皇帝陛下承诺我们非常满意,德国将全力支持陛下的事业!”海靖像是对多年没见的老朋友一样热情地道。

“谢谢!不过那三艘军舰如果能按时完工就更好了!”吴鹏笑道。

“陛下放心,我一定催促船厂,力争按时完工的!”海靖信心满满地道,本来这一次来只不过是为了见见中国皇帝,顺便看看有没有好处捞,没想到一下子就捞了这么大的一个好处。这是让他意想不到的。

送走了海靖两人,吴鹏又把董亮喊了过来,“董亮,去打听打听,英国有没有一艘新造的军舰,本来是大清国订购的,但现在应该是日本在订购,排水量应该不大,有四五千砘左右,日本名为吉野号,只是现在不知道叫什么!”吴鹏又想起了吉野号来了,这艘船现在还没有被日本买来。

**********************************************************

(求鲜花,求收藏。谢谢!)

“我国军队名目复杂,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但总数应有一百余万。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有作战能力的只占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一约四十万人。人数大大多于对方,不过若发生战事,能够调动到朝鲜一线的军队最多二十万,参战的一线部队约五六万人。这是没有计算改革区正规军及民兵的前提下计算得出的。”

“皇上,是不是从头开始说起!”董亮又问道。

“嗯!从头说,反正你送来的材料我也只是看了个大概,现在就一起听听吧!”吴鹏笑道。

阅读光绪之中华再起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