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科举之路

第 16 章

  • 作者:阿呆点点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16 12:26:58
  • 字数:7288

除此之外,一些要用的纸张、墨锭和书籍他也会在习文书坊里买,如此下来,掌柜他们高兴还来不及。

就这样,唐林除了在私塾里念书,就会

“谢谢舅舅,我就是去书铺找本书,呆一个时辰,然后就回来。”唐林坐在李阳旁边,向其保证道。

“也不用这么急,到时候舅舅陪你在县城里走一走,我们林子还没去逛过县城呢!”李阳想起唐林打出生以来都没去过县城,想着反正都去了,就带着外甥去县城里逛一逛。

去习文书坊里翻看了一些书,顺便再看看里面有没有关于造纸的内容,在这其中,唐林看的最多的就是历史书了,他本来还想着既然书籍、诗篇都在,那么他就根据这些来推断一下现在的年份,哪知道,朝代变了,有些名人的名字也跟着改变。

唐林最近因为寻书,都把春耕的事情都忘记了,虽然不知道小河村离泽山县多远,但想一想也知道定是比小河村到双山镇的距离要远的,下次休沐日是在10日后,之后就是春耕了,那天一定得到县里去,不然就得等好几个月才可以过去。

想到这,唐林对他小舅舅说:“小舅舅,我在镇子上的书坊里没找到我想要看的书,听胡掌柜说,县里的书铺更齐全些,舅舅,你下次能带我去吗?”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李阳算了一下时间,说:“当然可以,不过从小河村离泽山县比较远,就算驾牛车也要一个时辰,我们只能快去快回。”

唐林听后,将书本放回到书架上,走到了胡掌柜的身边,道谢:“多谢胡掌柜提醒,那我下次就去县里看看,我还没去过县里呢!”

“那唐小书生是得去县里走上一趟,可比我们小镇热闹多了。”胡掌柜看到唐林的眼睛都亮了,这才想起他还是个六岁孩童,怕是还没有去过县城。

之后,唐林在书坊里呆到下午,买了一只稍好些的笔还有一刀纸后,唐林的小舅舅就来接他回家了,李阳把自家侄子抱到牛车上,驾着车往小河村赶,想到侄子最近常去镇上,就对他说:“林子,再过半月就要开春了,舅舅恐怕没时间再带你来镇上,你下次要买什么书得尽快买好,不然只能等春耕后才能再来镇上了!”

在开春的时候,还将要将房屋修葺一下,唐大海本想建几间砖瓦房,但考虑到还有几个孙子要读书,花销大,还是要节省一些比较好。

年后,唐林开始纠结,当初想着造纸,是因为家里没什么银子,可这次因为火炕,家里存下了不少银子,不但大哥和自己读得起书,就算日后森森和阿宝想要读书,也是能勉强供起。

但是,火炕这钱也赚不了多久,只怕明年县上、镇上的瓦匠们就能盘出比这还要好的火炕了,再加上火炕是能长久用的,去年只不过是因为大部分人家都没有火炕,所以才会赚得这些银钱,今年怕是会少上许多,明后年恐怕就赚不到什么钱了,而家里却要有好几个人念书,日后两个姐姐也要出嫁,只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帮别人堆砌火炕,唐家赚了笔银子,过了个好年,家里每个人都增添了一件新衣。

年后,需要盘炕的人家少,会盘炕的人多后,李阳也就不再去帮人盘炕了。自从知道休沐日外甥要去镇上的书坊寻书后,李阳就会在那天驾车到小河村去接人,再在村里载一部分人去镇上,这样来回,每日也能赚几个钱,到了下午最后一趟,顺

带把外甥带回去,可现在马上要春耕了,这牛要派上大用处,自然载不了人。

这也是唐林的小心机,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虽然书坊里允许客人翻书看,可这样一有时间就来这边白看书,还是不大好,最开始唐林是请娘做些吃食带过来,后来爷爷知道后,就给了些银钱让他去买糕点带去送给掌柜,这样就算他在里面耗上许久,掌柜也不会多说什么。

看到唐林又来店铺里搜寻书籍,胡掌柜向他招呼道:“唐小郎来了,今日刚到一批新书,你找找看,有没有你要的。”

“小子多谢胡掌柜。”唐林向胡掌柜行了一礼,把手中的点心盒子放在柜子上。

本来唐林看到熟悉的诗篇,可作诗的人名却不对,还以为有人跟他一样,结果看到很多书籍、文章都有差不多的情况,而且年份相差甚远的时候,唐林才明白过来,历史改变,有些人名、文章内容自然也发生变化,想要通过这来推断年份,他还没这本事,爽快的放弃这想法,只通过史书了解之前朝代发生的事,各朝代的变化等等。

书坊里的胡掌柜看到唐林飞快的翻阅书籍,以为他又在乱翻书,本想制止,不过看他翻的动作小心,手心出汗时会注意用手绢擦拭,也就随他了。但是,他算看出来了,这唐小书生定是个读书不通的,哪有人看书是这样翻一遍就好了的。

听到小舅舅这么说,唐林十分感兴趣,问了小舅舅一路关于县城的事情,打算先去书店一趟,然后直接去热闹的地方瞧瞧。

晚上,唐大海知道了这事后并没有说什么,只说去走走也不错,而老大夫妇则有些不忿,自家儿子明明比唐林大一些,可之前唐林能去镇上,木头却只能待着家里,现在唐林都要去县里了,都是一样的孙子,就因为书读的不够好,有了这么大的区别,唐石就想晚上跟老爷子说一说,让木头也跟着去。

十日过去,李阳一大早就来接外甥了,虽然那天晚上唐石去跟唐大海提了,可唐大海一口就回绝了,李阳是唐林的舅舅,他想带外甥去县里,谁都说不了什么,木头跟去像什么话呀!

到县城后,李阳找人问了妙笔书斋的位置,把唐林送到书斋后,就想到县城的其他地方去看一看,逛一逛,毕竟,他也很少有机会来县城。

进了书斋后,唐林发现县城里的书斋明显和镇上不一样,除了环境更好,书本更多外,还多了几分人气,有很多书生在里面挑选、翻阅书籍,再往里一些的地方似乎还有书生在

里面抄书,因为屏风的遮挡,唐林看得并不清楚。

因时间关系,唐林想要速战速决,看到一个比较清闲的伙计后,就过去问他:“这位小哥,我想问下店里有没有关于匠艺方面的书籍?”

申二看到一个小童来找自己问书,还有几分新奇,可是听到他问的是关于匠艺的书籍,就失了兴趣,带着他走到一堆旧书之中,说:“关于匠艺方面的书本都在这里了,平时都没人来看,小孩儿,你要是真想读书,还是读《三字经》这类的书好,而这些,也就一些工匠会去看,不过工匠们都不识字,几年下来,都没人问。”

说完,申二就走了,唐林看着这些书,心里感慨万分,虽知道古代的工匠地位低,可万万没想到关于匠艺的书籍竟会被这样对待,也难怪几千年后有些匠艺会消失,若是以后有机会,定要多多收集这些书,多印刷几本,这样传下去的几率也能大上一些。

唐林一本本的翻找着,终于在最底下,找到了关于造纸的书,这书是关于文房四宝的,里面有笔谱、墨谱、纸谱、砚谱四类,造纸的方法就在纸谱里面,虽然过程并不是很详细,但对于唐林来说也够了,他以前亲眼看过别人造纸,也听过造纸的流程,可比这书上要详细的多,找这本书,也不过是为了以后他人问起,有个说法而已。

虽然,找到了书,但唐林并不打算买,也不白看,他算过爷爷给他的钱,够买一本好一点的字帖,至于四书,他打算在镇上的习文书坊抄录一套,虽然要给些银钱费些纸墨,抄的时候也要费心,不能错一字,但也比直接买要实惠些,一套四书,全部买下来要3两银子,这开销不用二婶说,唐林自己也有些肉疼。

最重要的是,字好看、端正了,以后可以去习文书坊里抄书赚钱,不算书坊不收,还有妙笔书斋呢,里面是有这个业务的,日后自己肯定会来县城里,这样也有个营生,赚几个钱。所以,唐林下定了决心,趁现在,好好练字。

唐林身上有爷爷给的1两银子,爹爹也给了500文,他挑的认真,虽然都是楷书,但风格各有不同,以前读书时,唐林学的是欧体,他打算继续学下去,等欧体练出

火候,再换另一种字体练习。

唐林看的仔细,他会不自觉的把手里的字帖和以前练的字帖进行对比,终于挑好了,这一本字帖,让他的身上只剩下了300文,他把钱都藏好,在书斋里看书等小舅舅来接他。

另一边,李阳离开了书斋后,就去了县城里的集市,里面摆着各种摊子,突然听到旁边有人说买牛,李阳眼睛一亮,这一年因为帮人盘炕,家里赚了一笔,自家爹正好想要再买一头小牛犊,长大后可以接替现在这头老牛。

南方耕牛难买,真的可谓是一牛难求。

往往他们得到卖牛的消息后赶过来,牛早就被人抢买光了,没想到现在误打误撞听到了消息,李阳立马就去人群里打听,原来是这次卖牲畜的商队跟衙门有些关系,在衙门那儿请人张贴了告示。

一听到这消息,李阳就跑到书斋去找外甥,想带着外甥去县衙门口看一看,是不是真的有卖牲畜的商队过来,看看一头牛要多少钱,也好回家拿钱,尽早来买牛。

想起昨日听到的消息,胡掌柜就对唐林说:“唐小书生,昨日我去县里听说县里的妙笔书斋里有工匠方面的书,要不,你去看看?”

唐林思量了一会儿,打算先把造纸的事情缓一缓,现在家里银钱勉强够用,自己去年弄出了火炕太过显眼,今年的话,先存钱去买本关于工匠类的书,最好有谈到造纸的方法,不用全部,一两句也好,能堵住别人的嘴,不显得突兀。

时间就在唐林一日日读书习字中度过,但只要是休沐日,唐林就会去镇上的习文书坊看书,几月下来就和里面的掌柜和伙计混熟了。

阅读科举之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