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科举之路

第 42 章

  • 作者:阿呆点点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16 12:27:10
  • 字数:10962

唐林从袖袋里拿出一本书,双手奉上。

叶楚山听到后,直起腰来,从唐林地方接过书籍,一顿好说:“臭小子,书是可以这样塞的吗?这可是古书,要是损坏了,打死你都弥补不了。”

就此,王先生算是缠上唐林了,他觉得,唐林的字能有这番风骨,那么他的画也是可以的。

唐林本想用已拜师这一借口推脱,结果无巧不成书,王先生跟叶先生却是熟识,两人常在一起品茶吃酒,对诗赏画,在孤本的引诱下,叶先生就把唐林给卖了。

“老师,我放的时候特别小心,等下我们多抄录几本,好好品读一番,若有不解之处,还请老师教我。”唐林挨着坐在老师身边,笑着说。

刚一进去,王先生就看到书画坊挂着的一副字画,那字是唐林十三岁所写,劲力见长,更显风骨。

王先生细细观摹着上面的字,虽还未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可已有大家风范,正待他往下看时,却看到唐林的工笔画,虽极为形象,但跟那字比起来,却存有几分不协,让他难受极了。

于是他在如意书画坊等了几天,终于见到了画者,也就是唐林。

唐林回道,他知这并非师傅本意,只因再过四月就要乡试了,也不怪师傅如此严格。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本次唐林去王先生那儿,就是去讲这件事的,近期他怕是没有时间再去王先生那边学画了。

这几年,唐林在书画方面的造诣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在永泽府有不小的名声,而且,因其一月只卖一幅书画,使得售价节节拔高,如今,唐林的一幅书画,可卖近百两,让其在金钱上的压力骤减。

离拱门不远处,一名少年正在跟身边的小厮交谈, 发现叶楚山醒来后, 就缓步走来。

其身量中等, 身着莲青色的长衫,一头墨色长发用一根玉簪束起, 因主人不喜用头油, 额上几缕发丝垂落, 却无邋遢之感,还在少年那身书卷气里增添了几分洒脱。

少年渐渐走近, 眉若刀裁目似点漆, 嘴角含笑,似那三月的暖阳、四月的清风, 让人倍感舒适。

叶楚山眯眼躺在葡萄架下的躺椅上, 今日阳光正好,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叶楚山有些昏昏欲睡, 恍惚间, 似是听见那个臭小子的说话声,就半睁着眼睛看向垂拱门那儿。

这些,都要归功于王先生,王先生善书画,住在另一条街市,不过常会到如意书画坊买些书画材料,顺便看看寄卖的书画。

那日王先生和以往一般,踱步走到书画坊,想知道上次他托秦掌柜买的顶烟墨到了没,顺便买几卷净皮单宣。

“王先生从别处得到了书圣亲写的字帖,邀我一观,所以没忍住。不过,我从王先生地方借来了您想看的《春秋注释》,王先生说,抄录一本也是可行的。”

“老师,我哪儿是今儿才想起, 我是每天都想来看你啊!”唐林速度加快了一些,也是奇了,就算如此,也没见他步调紊乱。

“我看,你就是来气我的,你今儿又去王老头那儿了?”叶楚山说起这个就气,明明是他的弟子,结果那姓王的非要来抢,这小子也是,居然还去了。

“每次都来这套,你要记住,书画终是小道,读书方为大道,不可荒废。”叶楚山说道,书画于人是有好处,但是弟子现在正是科举的紧要关头,

决不能懈怠,至于以后,喜好书画也是个极好的嗜好。

虽然是王先生要求唐林跟他学书画的,但唐林依然心怀感激,若是无王先生指点,他的字画绝不会进步如此之快。

为了回报王先生,恩,还有老师,唐林利用他以往所学,从市面上买了一批浊酒,进行蒸馏,变为清酒后,赠送给老师和先生。

还用古法结合后世的一些技巧,酿造了一批纯度稍高的果酒,但这样的酒,多喝无益,小酌即可,所有每次只送上一小瓶,只让他们尝个味道。

为这,两位先生对唐林这个臭

小子的怨念颇为深重啊。

看完书,并请老师解惑,就大半日过去了。

唐林辞别老师,回到自已的小院,这几年他都住在这里,平日里除了管家小厮外,也就他和老师二人,偶有几个师兄会来看望老师。

老师共有五个弟子,除自已外,还有四个弟子,皆在朝中任职。

大弟子方成,字柏林,现是从四品右谏议大夫,不过因上京离永泽府过年,这几年里只见过几面。

二弟子袁言,字华业现是从五品秘书少监,专管朝廷藏书。

三弟子齐朝,字慎之,现是正六品大理寺少卿。

四弟子何顾,字敏行,现是正七品上县知县,任地就在永泽府,这几年,唐林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位师兄了。

也是通过这位师兄,唐林才知道老师以前是正三品敷文阁学士,实职则是礼部左侍郎,可不知何事与一勋贵发生矛盾,导致老师心生退意。

特别是大弟子已经能独当一面,外加有好友照拂,并不会影响其仕途,就以四十九之龄致仕返乡,要知道一般官员六十岁致仕,老师是礼部左侍郎,完全有机会升至从二品尚书,能使老师不顾这些致仕的,也不知是何事?

回乡后,老师不愿声张,独自住在老宅子里,只有几位徒弟和好友知道,连院子名都不愿更改,以老师的地位,完全可以将叶宅变为叶府,以示这是为官之人府邸。

不过这样一来,来拜访的人怕是会络绎不绝,少有清净日子过。

但是,因为唐林的拜师礼,府城里有渠道的都知道了,时不时有人携儿孙拜访。

最后叶老爷子发话,在小弟子考中前,不再收徒,不然,唐林怕是要多出好几个师弟了。

唐林虽然有些好奇当年发生何事,但老师不说,他也不会去主动提及,等到合适的时候,他总会知道的。

刚走到小院,叶管家就过来,将几封信交给唐林,说是家里给他的信。

唐林接过信,神色并不如何欢喜,自从他十五以后,奶奶母亲见天的催婚,一会儿母亲的侄女,一会儿奶奶挑的县里的地主家娘子,要不是因为自已是秀才,她们顾忌几

分,恐怕直接就定下亲事了,等到成亲时才知道。

因为这,唐林月前回家,特意跟爷爷和父亲交谈了一番,没有他们的允许,这婚事也就定不下来。

唐林深吸一口气,打开第一封信,眉毛一挑,这次倒不是自已的婚事,而是二姐的,据说是姑姑家的大儿子想要求取。

之前家里也不允的,可姑姑回来哭诉,爷爷和奶奶态度已经软了,大伯大伯母事不关已,二伯也因为与姑姑感情好有些犹豫,现在二伯母死撑着不同意,所以父亲来信,来询问自已的意见,不过字里行间,唐林看出父亲也不太乐意,话里话外都是姑姑家并不是什么好去处。

之后,又看到第二封,字迹清秀,筋骨不足,但字体端正,唐林一看就知道是二姐。

自他来府城后,二姐也时常会写信过来,一般都是说家里人国律学的如何,最后关切的问一问自已的状况。可这信是和之前那封信一起来的,那说的应是同一件事,也不知道二姐的态度如何。

唐林看完后,眉头紧皱,原来因为这事,唐梅心情甚是烦闷,她并不喜欢那个时时凑过来的表哥,也不喜欢姑姑看她的眼神。

本来看到家里人都不同意,她还松了一口气,可哪知,姑姑回来一哭,爷爷奶奶的态度就软化下来了,自已爹爹也不再言语,大有答应的势头,现在也就娘还坚持着。

可她怕娘拧不过爷爷奶奶,只能写信给二弟,求他写封信,劝劝爷爷,只要爷爷不同意,奶奶也没办法让自已嫁过去。

将这封信放到一边,唐林拆开第三封,是森森、小宝和小华写的,森森和小宝都已经学完四书,大伯二伯就将他们送到县里读书,小华也一起去了,但进度不同,虽是一个学堂,却不是一起的。

不过三人一起上学,比较要好,连给唐林写信也是一起写的。

和之前两封大意相同,不过更直接些,将姑姑大儿子的品行为人写在上面,又把姑姑他们家的境况写上,就差直接说姑姑是冲着姐姐的嫁妆来的,二哥快写信阻止爷爷。

其实,不管有没有这封信,唐林知道后都不会袖手旁观,表兄妹结

婚,剩下畸形儿的概率太大,而现在这个时候,一旦孩子出了问题,有罪的都是女子,虽然也有一部分孩子没事,但唐林赌不起,这可是二姐的终身。

而且,能让父亲二姐弟弟们都写信过来,足以可见这齐家表兄绝非良配,而且家里只有一座土坯院子,连片瓦都没有,更别提聘礼,就这样还想娶他姐,简直做梦。

别说他嫌贫爱富,自家娇养的女儿,谁舍得她吃苦,怎么着也得能让她过得不比现在差才行。

唐林依次回信,又写了一封信给老爷子,除了自已的意见,也把表兄妹成亲的弊端给说了,历朝历代这样的事总是有几件的,只是平时人们不在意,可真要整理,也有一大堆。

本想买些东西送过去,可想到这次说的事,还是不要大张旗鼓,请信客悄悄送到人手里,至于东西,下次再送也不迟。

因这件事,唐林读书的动力就更足了,要是得中举人,就算两家是亲戚,那齐家也不会觉得能娶到举人的姐姐,举人那就表明唐林已有资格为官,这个社会地位可就差远了。

唐林仔细翻阅着五经,他现在虽能过目不忘,但这也只是让他记住里面的内容,其含义还是需要慢慢品味。

至少每看一遍,他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一些,他自恃学识出众,可科举这条路并不好走,有人花了半辈子的时间,都没过第一关,取得秀才功名。

现在他想要得到的是举人功名,就算他天分好,但他现在也才十五岁,满打满算也只读了十年四书五经,别人读书的时日远比他长,保不定比他厉害,决不可掉以轻心。

且不说唐林用功苦读,唐家那边收到唐林的回信,各自反应不一。

这三封信,只有唐明的信是过了明路,另两封都是他们悄悄写了递出去的,不好叫大家知道,不过,他们收到回信,看到二弟(二哥)支持他们的想法,都轻松了一些,毕竟,二哥(二弟)的意见,家里人都忽视不了。

唐大海接到信后,对于唐林对于齐家的描述,有些难受,这是他的女儿,因为生的不是时候,只能嫁给家境

不好的人家,现在他想让孙女嫁进去,让女儿松快一些,却看到孙子如此嫌弃女儿家,心里如何好受得了。

可这是家里最出息的人,他的意思还是要考虑的,而且最后唐林说的那件事,惹得唐大海心神一颤。他虽然不太重视孙女,但也知道,要是此事为真的话,可能就会毁了孙女一辈子,为此,他也不再坚持了,只把大家都叫过来,讲一讲唐林的意见。

王丽娘知道老爷子收到唐林的信了,整个人心急如焚,她是怎么也不会同意女儿嫁给小姑子的儿子的。且不说她与小姑子只是面子情,就算感情深厚,她也绝不会让女儿跳进那个火坑的。

本来几家已经分产了,就算公婆乐意,但只要自家死咬着不松口,他们也没办法,可哪知,那个死鬼居然想同意,就因为和小姑子有感情,感情你妹妹比你女儿还重要,想起这件事,王丽娘就气从心中来。

现在林子的态度至关重要,不管公婆怎么说,但是林子的意见他们是一定要考虑的,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对林子好点。不过想起林子对自家姐妹素来照顾,王丽娘的心放下了一点。

所有人聚在一起,唐大海也不多说,直接把信递给他们,亏唐林要求学国律,大家虽然还不会写字,但大体的字还是认识的。

看过后,王丽娘松了口气,决定以后一定要对唐林好,唐林可比那个死鬼靠得住多。

看所有人都不说话,唐王氏坐不住了,这么多人里,她是最想促成这桩婚事的,唐叶是她唯一的女儿,现在唐家起来了,可女儿还是在过苦日子。虽然有她时不时补贴,但到底不长久,要是二丫嫁了过去,以林子的性格,定是会多照拂几分,以后日子也好过些。

“表兄表妹亲上加亲,怎么可能会生出身形有异者,定是林子被人哄骗了,老二家的,你听我说,叶子的性子你也不是不知道,最是和善不过的,而且齐路也是你看着长大的,对二丫也有情谊,这多好一桩婚事啊,哪能这样就不行了呢?”唐王氏对着王丽娘说道。

“婆婆,我说过了,这事绝不可能,我的女儿也是你

的孙女,你怎么忍心让她去受这份苦,我不求二丫嫁进富贵人家,只要跟大丫的差不多,不行吗?”

王丽娘有些歇斯底里了,她是真的受不了婆婆那个样子,婆婆的女儿是宝,难不成她的就不是了吗?

“老二家的,你怎么说话的?”唐大海看到王丽娘的样子,眉头皱了起来。

“爷爷,我也不同意这件事,二姐从小到大连地都没下过,齐家那样的,真不适合。而且二哥不是那么容易被人糊弄的人。”唐森忍不住了,他不喜欢姑姑家,也不想让姐姐嫁过去。

唐宝唐桦连忙点头,三个兄弟站在了一起。

“你,你们,那可是你们的亲姑姑。”唐王氏看着三个孙子,心里大为哀恸,她真的没想到一向孝顺的孙子们只因为二丫的婚事就这样对自已。

“奶奶,你想补贴姑姑,我们并无意见,姑姑的确苦,可二姐是我们的姐姐,不能这样搭上她的一辈子。”唐森向唐王氏行了一礼,说道。

唐大海看向三个孙子,又看到默不作声的老大他们,就知道此事不成,不然就不是结亲,是结怨了,就对着他们说道:“既然这样,这事就做罢,只是日后对于你们的妹妹要多照看几分。”

唐明松了口气,他就怕老爷子一意孤行,那他也拦不住,老大夫妇本来事不关已,可二丫也是他们看着长大的,怎么也有几分关怀,如今这样也好。

唐竹看着爹娘的样子,有些不忍,可他要是真的松口,丽娘怕是会撕了他,女儿也会怨他,只能沉声道:“爹,你放心,叶子是我们的妹妹,我们总会看顾几分的。”

唐王氏看到连唐竹这样说,就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只能想法子回绝女儿。

事情就此告一段落,唐家没人再提唐梅的婚事,只等着唐林回来再说。

“是,弟子谨遵教诲。”

那正是十五岁的唐林, 或是因为有过一世的原因,唐林的气质舒缓,眉目间总是带着几分笑意, 好一个翩翩少年郎。

“这谁啊,晃眼得很?”叶楚山看到徒弟这个样子就觉得牙疼,又说:“这不是我那才貌非凡的徒弟嘛,今儿怎么想起来看你师傅我?”

阅读科举之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