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科举之路

第 92 章

  • 作者:阿呆点点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16 12:27:35
  • 字数:7990

唐林从郑主簿的态度中看出这些大户并不愿同他相争,而且听他话里头

的意思,这些人口、耕地便是他们的诚意。

“另外找几个人去周围的县城里查查各类铺子,特别是布行、成衣铺、绣楼之类的,既然他们在临海县用这样的方法选人,那么极有可能在其他县也一样,定能找到线头。”

说起找线索,唐林就想起了方押录,他的直觉极准,心也细,能在细微处找到不对劲的地方,若是叫他去查,应该能得到线索。

“这是自然,只要唐知县是为临海县好,力所能及之事,那些大户还是会去做的,”郑主簿低声说。

“并无,两人同往常一样,并没有异样,至于东西在不在,属下也不清楚。”说到这里,钟县尉有些惭愧。

唐林承认自己小瞧了对方,竟然这般自大,想要引蛇出洞,结果引子没了,蛇也没找到。

“此计还是粗糙了些,对方准备周全,线索断了实属正常,你先继续盯着那两个人,若真是他们的人,总会露出马脚。”

“言六,去将钟县尉请来。”

“是。”言六应了一声,立马去衙房叫钟县尉过来。

“钟县尉,盯着陈家的人怎么说?可有人去接近那把椅子?”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唐林对比前后的差异,觉得这其中那些富商怕也出了一份力, 之前,临海县人口1821户,耕地12352亩, 这还是因为临海县地处海边, 部分村子打渔为生的缘故。不然,一户六口之家, 想要养活全家,至少要二十亩上等水田才行, 所以, 一般上县的耕地都是三万亩起的。

而今次清查,临海县人口2123户, 耕地15360亩,其中上等水田4366亩, 中等水田4783亩, 下等水田和旱田6211。别看只是多出了300多户, 一户至少3口人, 这可是近千人,一个县里有近千人没有户籍,光是想想唐林就心惊。

“郑主簿, 你说这些隐户,有多少是那些胥吏藏匿?又有多少是富商地主家的?”

后衙内, 唐林翻阅着各房刚整理好的的文书,这次清查, 临海县各个村落都多出了不少地,人口也多出不少。本来临海县只是依靠商税勉强成为上县,可这么一细查,临海县的人口、田地增加了许多,早已是真正的上县。

“回唐知县,这两天有两个人过去碰了椅子,一个弓手、一个小厮,弓手在前,小厮紧随其后,在属下去检查时,东西已经不在了,因为无法确定到底是谁,属下只能派人分别监视。”

“那两人可有跟旁人接触?这东西真的在他们手中吗?”

“如此也好,吾为临海县知县,他们是临海县百姓,日后几年,怕是要打许多交道了!”

唐林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次也算误打误撞,竟然这么快就让这些大户自己将东西吐了出来,不然等到日后去查,怕是得废不少力气。

只是他需要郑主簿表态,郑家是临海县的大户,且有个主簿,不管怎么样,从郑家的态度里面多少能看出些其他大户的态度,而他需要知道这些大户的打算,是合力对付他?还是让出不法收益,双方和谐相处?

他们世代生活在临海县,自然是想让临海县变得更好,只要唐知县像如今这样约束胥吏,那么吐出些隐户隐田来并不打紧,以前送给胥吏的那些孝敬可比这些隐田的出息多得多。

“那最好不过,郑主簿,县衙里的事,你还需要多担待,特别是现在县衙的账簿,让户房尽快做出账来,这次抄出的银子送还给百姓后,还省下不少,这是临海县百姓的银子,总得花在百姓身上不是?”

而且通过这几天的相处,唐林能看出他跟二师兄很像,都对破案感兴趣,只是性格不同,若是两人

能见面的话,应该挺有共同话题。

所以,唐林相信像是略人这种事,他是绝不会去参与的,除了他自身的道德,更重要的是这个远没有破案吸引人。

也不知道方押录他们将女干杀案查的怎么样了?若是差不多了,便可以去查查略人案。几个案子无缝连接,怕是要辛劳一些了,嗯,每月俸禄得多加一点。

“对了,陈三郎他们有招吗?”

“他们不如陈建骨头硬,逼了两句他们便说了,但知道的不多,只是知道那些女子被略后,皆会关到临海县榴西小巷的一个院子里。然后一部分送到陈家,一部分会出县城前往临水县。”

“马上派人去那个小院,就算人走了,也要将院子保存原状,等方押录查完女干杀案后,进行搜寻。”

“唐知县,那对外?”

“对外宣称唐知县想要找出将人略卖给陈家的犯人,查问陈三郎后,他们提供了线索,只要不说知县知道陈家同人勾结略卖百姓便可。”

一个只是单纯的抓县里的人贩子,另一个则是想要通过抓人贩子找出幕后的人,虽然都是抓人贩子,但代表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钟县尉领命离开,唐林又找言七去找牢房里的牢子过来,其实他想要叫的是言五,但是单单叫他一个,定会让人生疑,还不如让牢子们分批过来,直接放在明面上询问才好。

唐林问的也简单,不过是最近牢房中各个犯人的事,着重问了这些犯人的来历,同刑房送来的文书比对。

牢子一个个的问完话,终于轮到言五了,唐林问道:“这几天,陈建有接触什么人吗?”

“回郎君,自从你走后,这个陈建先是坐立不安,但后来便慢慢安静了,只呆呆地坐着,一句话也不说。”

“你再仔细回想下,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异常之处,或者异常的人?”

言五仔细回想,突然想起昨日上午杖责后,陈建神情似乎轻松了几分,明明是被杖责,打了整整二十杖,本该难受才对,怎么会轻松呢?

“郎君,小的想起来了,那个陈建要受100杖责,为了让他多受些罪,保其能活到秋后绞刑那一日,分了五次行刑,

昨日正是第一次,臀部皮开肉绽,应该是极不舒服的,可这陈建却显得轻松,小的和牢子们还以为他疯了!”

“杖责?那日杖责陈建的是那些人?你将这些人报与我,要是不出意外的话,帮忙传消息的人定在里面。”

“小的虽然有些印象,但不知道名字。”言五有些为难。

“也罢,这事归兵房负责,我请庞押录一问便知。”

唐林想起言五也是近日才随自己来了临海县衙,能认全人就不错了,至于旁的也不强求。

等庞押录进来后,唐林知晓那日杖责的共有四个人,赶巧,这四个人都是弓手,看来得到消息和去陈家拿取暗账的极有可能是同一人!

钟县尉现在去了小院,等他回来后,怕是就能知晓了。

之后又找人去叫方押录,只是方童如今正忙着查女干杀案,今天一早就出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所以,唐林暂且放下了这事,打算等他回来后再说。

用了些点心,郑主簿就拿着临海县衙的账簿过来了,如今,整个县衙的文书都规整过了一遍,这账簿也是如此,只是这几日抄家、罚钱,需要将这些加上。

看着账簿上的一大笔银子,唐林不确定地说:“那些罪吏贪的银子,都反还给百姓了?”

“自是还了,一村一户皆走过去了,也按唐知县的意思村长、百姓都按了手印,签了字的。余下的这些,便是县衙日常维护费用。”

见唐林不信,郑主簿继续说:“这些银钱,皆是从百姓的税收中来,特别是商税,县衙能十取其二,而户税地税,县衙只能十取其一,胥吏的俸禄、县衙的维修、临海县的建设等等皆在里面。”

“这几年,县衙账上银子极少,除了胥吏们的俸禄外,大多拨到山海寺、慈幼院去了,偶尔修建一次县衙。”

“也是唐知县来得巧,如今夏税刚过,那时银子还没入账,不然早就被刘知县拨走了。至于其它,则是从那些胥吏地方抄出来的。特别是陈家,银子近万,金银首饰,各类古玩无数,另还有好几个庄子,近千亩田地,其它胥吏加起来也有近万两银子,外加其它的东西,这些合在

一起,自然便有这许多了。”

唐林看着账上的一万八千两银子,外加各类资产,再一次认识到当初直接处置污吏的这一决定是多么的明智。

宁朝对于各地财务并不严苛,只要是本县查抄之物,便可以放到县衙账上供县衙使用,当然,若是知县有心,也会将一部分查抄来的东西同税银一起交给朝廷。当然以上是针对一县之地,要是一府之地,那就不是这样了。

“现在佃户租地是如何分的?”

“这,大多是税后七三分,佃户七,主家三。”郑主簿思考了一下回答说。

如此,倒也合理,唐林点点头。

“那么庄子和田地先不卖,等百姓种完这一轮再议,租费的话便降为税后八二分吧!好歹是县衙,给百姓让点利。”

“账上的一万八供县衙使用,院子、古籍、珠宝之类就便宜两成卖了吧!写上告示,通知百姓三日后可来县衙购买,一人最多买三件,县衙空屋子多,你收拾出一间来,记得收商税。”

“这些卖东西得来的银子,便同秋税一起上交给朝廷。”

“这个月大家都辛苦,胥吏的俸禄翻倍,你和钟县尉也多发10两,虽然你们有朝廷俸禄,但身为临海县衙的官吏,自然也得要有。”

郑主簿边听边记,就怕忘记了其中一项,听到后面笔尖一顿,很少有知县会去注意抄出的庄子田地上的佃户,也不会有知县关心胥吏的生活,这么多年来,这样的知县,他只遇见了一个!

交代完后,唐林又拿出了舆图,账上有银,县衙有人(虽然还得招),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建设了!

临海县的路不好,这是当初唐林的亲身体会;临海县的市集不好,气味赶人;临海县城的总体规划不好,路七扭八扭的;临海县的……

列出了这么多,唐林觉得每一条都是当务之急,但又不能一次性全上,只能一样一样的来,于是,打算明日先去附近看看,挑出一个最迫切的。

郑主簿听后,便知唐林的回答,说道:“下官立马去办!”

“怕是都有,那些地主大户见唐知县如此快速处决陈家和另外几户临海县的大户,自然不敢再多加隐瞒,这些人、这些地也就都出来了!”郑主簿恭敬地说道。

虽然之前他不得刘知县重视,但好歹是临海县主簿,郑家也算是临海县的大户。这次见到新任知县的雷霆手段,郑主簿连忙叫家人将之前的隐田、隐农都吐出来,不然要是日后被查到,难保现在的郑家不会成为如今的陈家,其他几家大户商量后,也是这般考虑的。

阅读科举之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