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江湖风云 > 照花

第十三章 前世今生

  • 作者:武侠仙侠
  • 类型:江湖风云
  • 更新:07-18 20:24:59
  • 字数:7310

入宫以后,浮光便察觉出宫中形势也是暗流涌动。

最初,宠冠后宫的当属千娇百媚又工于心计的陈夫人,而在众皇子当中脱颖而出的当属相貌气性与成帝相似的三皇子。

成帝驾崩前留有遗诏,传位于年仅五岁的十一皇子,称瑄帝。瑄帝年幼,成帝又晋封了那位流落民间十六载归来的瑞王—元琮为辅政大臣。

然而瑄帝在位不过一个月,便被他野心勃勃的三哥元策派人刺杀,取而代之,同年三王爷元策便自立为帝。

然而上英十五年四月,成帝在北巡途中救下一受伤昏迷的女子,那女子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婉转动听的歌喉。

韩起当年死于咎由自取,而兄妹两人却听信谗言,一直把这笔账算到了裴家军及所有裴家人身上。

他们憎恶裴济,同样也憎恶裴浮光。但又为了皇权之争,不得不求娶一位裴家女。

上英二十年,成帝因旧疾复发,长期服食巫医进供的丹药,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于上英二十一年,在慈恩殿驾崩。

上英十五年七月,裴浮光由大伯裴桉做主与周世昭将军的儿子周文清定了亲。结果这位未婚夫她连面都还没见到,便在同年平定叛军的战役中光荣牺牲了。

上英十六年二月,她才行了及笄礼,便被圣上降旨赐婚,嫁与宠妃韩美人的弟弟韩蒙。

而同年,七王妃病故,长姐若薇被册封为七皇子侧妃。

圣上命太子禁足东宫,判了太子身边那几个欺下瞒上的奴才死罪,又罚了东宫一众幕僚半年的俸禄来赔偿给刘家。太子元庆的案子也算尘埃落定了。

上元节前夕,圣上为了与民同乐,发召令在仁德楼下建露台,搭戏棚,君臣百姓共庆佳节。

正月十四晚上,圣上要在宫中宴请群臣,自然而然有封诰在身的夫人与世家小姐们也得了圣上恩典,要到宫中拜见太后与诸位娘娘。

上英十五年,正月十三日,太子纵容手下伤人的案子过了半个月后,朝中局势渐稳。

就在姐妹两人成亲后的第三月—上英十六年五月,太子元庆被废,陈夫人之子三皇子—元策、魏夫人之子七皇子—元瑸、韩美人之子十一皇子—元淮成为呼声最高的储君人选。

裴浮光在嫁入韩家后,备受丈夫的嘲讽、冷落,甚至是下人的欺辱。后来她发现了他们的秘密——原来这位韩美人与韩将军,他们的父亲便是当年在石邬城一战中丧生的韩起。

在镜中那一世,她的父亲中箭身亡后,成帝追封了父亲为安国公。她则因年幼失孤得到成帝的怜悯,被接入宫中养在太后娘娘身边。

前些日子父亲获救,她与玄辰道长之间的师徒缘分也由此展开。本以为从今往后她的人生轨迹便会产生变化,不曾料到该来的还是来了。

……

成帝回宫后自然也将美人带了回来,晋封为韩美人。次年,韩美人为其诞下十一皇子,母子两人一时风光无人能及。

同时作为九公主之母,温太后侄女的温夫人虽无心与他人相争,却因为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支撑,在宫中地位不可动摇。

瑄帝被杀害之后,韩家倒台,韩蒙在死前命人将她锁在琼英殿中,放了一把火,欲将她活活烧死。她永远不会忘记他那双嗜血般猩红的眼睛,对她该是多么的深恶痛绝。

然而就在她绝望万分,以为要葬身火海之时,有人打开了那扇门,将她带了出去。

她在奄奄一息中并没有看清那个人的模样,只记得他的腰间佩着的那块羊脂白玉,不停在她眼前晃呀晃。

被带出宫以后,她随流民一路乞讨,逃到了南方,找到了七王爷元瑸与她的长姐在南方的割据势力。

上英二十二年,元策登基的第二年,改年号为至兴。

她的兄长裴子澄在当年夺位时拒绝与陈夫人母子联合,又在母子二人发动政变时拼死维护幼帝,因而被元策母子记恨。

至兴元年,裴家被诬陷有通敌叛国之罪。元策便以此罪下诏诛杀了裴家上上下下一百多口人。

谁也没有料到满门英烈的裴家竟会落得如此下场。

不久,远在南方边境的裴氏姐妹接到了京中传来的噩耗,两人悲恸万分,誓要为每一个枉死的裴家人报仇。他们连夜召集了裴家军的旧部,联合七王爷的势力北上,在持续了三个月的斗争后终于夺回了永安城。

大军攻破皇城的那一天,玄贞殿前,横尸满地,血流成河。

她目睹着曾经风光无二的宠妃—陈夫人在金碧辉煌的桂未殿中悬梁自尽,而那个从小便被视作天之骄子的三皇子被怒气难平的士兵们逼着跳下了城楼,尸骨无存。

而就在她以为一切尘埃落定之时,却没想到她的长姐,那个最洒脱恣意的裴若薇同样也沦为了皇权之争的牺牲品。

在七皇子娶她做侧妃的头几年里,他的王妃新丧,裴若薇便是他唯一的女人。他对她温柔、体贴;她则对他深信不疑、全心全意,甚至不顾个人安危来助他完成大业。

然而,这一切却在他登上至尊之位那一年都变了。

他为了独揽大权,立权臣之女为皇后,却将一路与他甘苦与共的裴氏女圈禁于春惜宫,生死不复相见。

而那个时候的裴浮光,作为一个无家可归的裴氏孤女,在目睹了这一切恩恩怨怨后,不知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坠入了罔生海中……

原来他们兄妹三人以及整个裴氏家族,谁都没能在这场权力之争中全身而退。

那时的她,心中定有许多遗憾,所以才能带着那些不甘又回到了从前。

……

这便是当日她在镜中看到的一切,虽然这不一定是事情的全貌,却预见了他们每个人的结局。

她一直不敢相信那些事情真的发生过,而今圣上宣他们觐见,这一切荣宠便有可能是一切不幸的开端。

浮光左思右想,觉得既然躲不过那就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十四日晚上,兄妹二人随着父亲入宫。浮光坐在马车中打起帘子向外看去,但见街市上有杂耍卖艺的江湖人,有热气腾腾的夜宵铺子,还有占卜算卦的老相士,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穿过繁华的街市,马车行过一条静谧的御街,行至一处高墙大门外。但见那扇拱形的朱红大门气宇轩昂、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便知是到了宫门口。门前两排带刀侍卫分列左右。

浮光一看,前面停着一辆马车,原来她大伯裴桉早已带着大伯母张氏和长姐若薇在此等候。

原到了宫门可所有人都要停车下马,步行进入。姐妹二人携手走在后面,浮光见她长姐面上披着一件朱红团花披风,里面穿着一件茜色袄裙,衣襟上绣着几朵灼灼的海棠花,衬她整个人看起来甚是娇艳明媚,若三春之桃李。

她笑道:“姐姐今日甚是俏丽,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若薇不动声色地伸手掐了掐她的腰肢,笑道:“我娘说,头一次进宫,不能失了裴家的脸面。”

浮光点了点头:“大伯母说的是。”

一行人过了龙纹石阶,入了朱雀门,便有宫人前来打着灯笼为贵人们引路。裴桉兄弟二人带着裴子澄去建璋宫叩见圣上。裴家大夫人张氏则领着两个女孩儿去仁寿宫拜见温太后。

行至仁寿宫外,由宫人通报后,张氏带着若薇、浮光二人入到宫内给太后磕头问安。

姐妹二人皆垂着头,小心谨慎地候在原地听太后问话。

温太后笑道,“哟,裴家的小女孩儿都这么大了,如今都几岁了?”

张氏答道:“小女若薇今年四月便要行及笄礼了,侄女浮光下个月也要过十四岁生辰了。”

温太后点了点头,看她两人立在殿下,倒也十分娴静端庄,便唤道:“你们两个丫头上前来,我老婆子年龄大咯,眼神不太好。”

姐妹两人便领了命到太后跟前,又对太后拜了拜。

温太后拉了拉两人的手道:“罢了,罢了,在哀家宫中呀,你们也不必如此拘束。”

若薇、浮光点头应是。

正说着话,忽听得门外一阵喧闹之声,“祖母,您可要替清和做主!”

只见三四个侍女簇拥着一个身着鹅黄芙蓉团花纹锦袍,头戴鎏金穿花步摇的女孩儿走进殿中。那女孩儿对着太后和张夫人施了一礼道:“不知祖母这里还有贵客,清和失礼了!”

众人见如此,便知来人便是温太后的心头肉—乳名唤作清和的南宁公主。

众人相互见过礼,清和看了看浮光二人,假意埋怨道:“祖母常说清和的人品才貌是这宫中一等一的,如今我见了裴家两位姐姐才知出了这宫门就不一定了。”

温太后点头笑道:“不错,不错,也叫你这个猴儿知道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张氏忙道:“太后、公主见笑了。我们这没见过世面的小儿女如何比得了公主金枝玉叶的皇家气度。”

浮光见眼前的祖孙二人亲昵相依的画面,不由得眼眶有些发红。

那一世中,成帝为了政治联姻,最终将南宁公主远嫁到了西边的舆陶。温太后在公主远嫁的第二年便去世了,祖孙两人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那时浮光在宫中孤苦无依,好在温太后待她如同祖母一般。清和公主性子爽朗豁达,虽与她截然不同,两人却十分合得来。

几人正说着笑,又听有人通报道:“七皇子到!”浮光心中一怔,只见一个长身玉立、眉眼含笑的少年郎走了进来。

然而,而自始至终都被成帝遗忘的那对魏夫人母子却一直在暗自苦心经营。

日前,裴济入宫朝见圣上之时,成帝便有意问及老裴公的子孙们,隔日便降旨命裴桉、夫人张氏及长女裴若薇,裴济及子女裴子澄、裴浮光正月十四进宫觐见各位贵人。

一大早,浮光的左眼皮便跳个不停,心中泛起些隐隐的不安。

阅读照花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