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152章 由头

  • 作者:苍笙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19 01:27:57
  • 字数:4592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心向东宫的官员都忧心不已,只是他们也没办法。

如果不能抓到幕后黑手,或者证明这些谣言是有人故意栽赃,单单抓捕现在传播谣言的这些人不仅帮不上忙,反而会显得朝廷心虚,让局面更加被动。

唐朝的舆论环境对于皇帝的个人操守和德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任何一点微小的瑕疵都会引来天下人的侧目。

历史上的李二陛下因为一个玄武门之变,给世人留下了不亲兄弟,不孝父母的印象,结果之后大半辈子都在为挽回形象而努力,乃至于不惜为此篡改了自己的起居注。

孙伏伽短短几天内就急白了不少头发,长安令的衙役几乎将整个长安城翻了个个儿,却始终没能追查到谣言的源头。

【哼哼......只要今天能将你的罪名定下来,东宫震荡,百官必然离心离德。到时候本王身负天下之望,又有父皇喜爱,这东宫之位舍我其谁?!】

李泰脸上那对因为肥肉太多而不得不眯缝起来的小眼睛里闪过一道志得意满的光芒。

他会有这种看法倒不完全都是臆想。

今天这次朝会,是李承乾时隔两个月之后第一次在外人面前亮相。

看着那位高坐御陛之下,闭目养神的青年男子,百官的表情各异,有担忧的,有兴奋的,有得意的,也有幸灾乐祸的,不一而足。

李泰坐在李承乾对面属于他的位置上,嘴角的笑意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

今天朝会的气氛有些诡异。

其实也难怪,有人想打太子的主意这件事,在长安官场已经几乎算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百官对此都心照不宣。

前段日子东宫大张旗鼓搞了一次史无前例的采选纳妃,为了什么大家心里也都有数。

太极殿,朔望朝

他最近的心情很不错,长安市面上的情况每天都有人向他禀报,岑文本也一早就将计划全都告诉了他。

眼看着被自己视为眼中钉的李承乾马上就要倒霉,越王殿下的心情前所未有的愉悦,就连身上那些颤颤巍巍的肥肉似乎都轻了许多。

刚开始并没有人相信这些谣言,只是三人成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鼓噪,就连那些原本对李承乾的人品充满信心的百姓心里也有些嘀咕。

又像是什么“太子殿下不顾天家脸面,私下经商,与民争利......”

甚至就连去年李承乾调动禁军帮助赈灾的事,也被翻出来炒了一回冷饭,作为太子目无君父,图谋不轨的证据之一被到处宣扬。

......

和这些官员的急躁不同,身处风暴中心的太子殿下反而淡定的很。

李承乾今天如果真的在百官的攻讦中倒下,甚至都不用给他确定罪名,只要能得出“太子错了”这个结论,李承乾日后继承皇位,登基为帝的道路就要比之前困难数十倍。

就算他日后当了皇帝,也会因为今天的事情做起事来束手束脚,或许还要学他的皇帝老子在历史上做的那样,对自己的起居注下手。

......

就在李泰自鸣得意的时候,黄易那有些佝偻的背影出现在御陛上,手中拂尘一摆,高声道:“陛下临朝,百官恭迎!”

正在交流的百官立马停下议论,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李二陛下在内侍和女官的簇拥下走上御陛,坐上那张全天下只有他一个人能坐的御座。

百官恭敬拜道:“臣等参见吾皇陛下万岁。”

“众卿平身。”

“谢陛下。”

百官应了一声之后陆续起身,抬眼朝御陛上方看去,这一看吓了一跳。

今天的李二陛下没有像往常那样穿着常服,反而穿上了全套的玄黑冕服。

天子冠前垂下的十二道旒珠将他的脸遮挡的模糊不清,任谁也看不出这位天下至尊是个什么表情。

刚刚还摩拳擦掌,想要来个御前大战的百官看到这一幕都有些缩卵,前面那些头头脑脑们还好,后面的人则都低下了头,借着芴板的阻挡相互使着眼色,猜测李二陛下到底是几个意思。

对于这些人暗地里的交流,李二陛下并没有阻止,黄易也当做没看见,不过朝堂怎么说也是商议国事的重要场合,不能任由这些家伙无限制的挤眉弄眼。

等了几息之后,黄易清了清嗓子,上前两步高声说道:“百官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这句话等于是在告诉所有人:有什么事就赶快说,再不说就没机会了。

百官也知道这么等下去不是办法,稍作交流之后,一个礼部小官站出来说道:“陛下,臣礼部郎中陆仁甲有本奏。”

李二陛下微微颔首,得到示意的黄易高声宣道:“可”

陆仁甲躬身拜道:“启奏陛下,江南百姓抗税一案事发至今将近四个月,太子殿下奉圣命南下稽查,回京也已两月有余。此一遭,殿下为朝廷追回失缴税赋七万金,制钱十三万万,功莫大焉。”

“我大唐向来有功必赏,臣愚以为殿下虽贵为储君,也不该例外,望陛下早做定夺。”

陆仁甲这话说得漂亮,听上去好像是在为李承乾请功,其实却未必。

要知道大唐固然是有功必赏,可是紧跟着的一句话就是有过必罚。

江南抗税一案在朝堂上根本就没有形成共识,现在说什么封赏功臣,全都是耍嘴炮而已,

陆仁甲之所以说这么一番话,只是为了引个由头,接下来才是真正刺刀见红的厮杀。

果然,就在陆仁甲刚刚坐回自己座位的时候,一个御史站了出来:“陛下,臣有本奏。陆郎中的话臣不敢苟同,江南一案至今尚未定案,江南大小官员尽数在大理寺关押,何以便认定太子殿下有功无过?”

除了刚回京那天和百官照了个面,进宫面圣了一次之外,李承乾这两个月一直待在东宫,既不外出,也不接见臣子,就连长孙无忌和几次三番上门请罪的孙伏伽都被侍卫拦了回去。

随着两位选出来的太子侧妃被抬进东宫,长安市面上开始流传出一些乱七八糟的谣言。

像什么“太子在江南胡作非为,引得官吏不安,民怨沸腾,数万百姓围聚金陵......”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