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200章 议战吐蕃

  • 作者:苍笙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19 01:28:14
  • 字数:5740

经过两年多的试点,朝廷终于在不久前决定了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税制改革,如果这个时候出现大战,毫无疑问会给改革带来极大阻力。

就在众人讨论不休的时候,李二陛下在一众内侍宫女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温彦博的话顿时引来不少人的附和,就连李二陛下也有些心动。

看到皇帝老爹似乎有意赞同,李承乾连忙出列拜道:“陛下,臣有一议。”

“参见吾皇陛下万岁。”百官连忙躬身行礼。

中书令温彦博出列拜道:“陛下,如今改革正是紧要关头,此时劳师远征,恐会引发朝内动荡。”

“再者说,吐蕃此番只是为求娶我大唐公主而来,并非与我大唐有什么仇怨,大动干戈反而不美。”

“依老臣看来,不如派遣一位大将将吐蕃人赶出去,彰显我大唐天威,然后再令吐蕃遣使言和,陛下嫁一位公主过去,以修两国之好。”

“不错,朕当时因为不愿让公主去蛮荒之地受苦,所以否决了吐蕃的和亲请求。只是这一次,吐蕃国主松赞干布派遣三万大军侵袭松州,占据了七县之地,向朕求娶公主。”李二陛下目光闪烁,言语间带上了几分肃杀。

身为皇帝,只要不是亡国之君,就绝对不可能容忍有人威胁自己,更不要说李二陛下这种杀伐果断的强势君王。

听出李二陛下言语间的杀意,武将们顿时激动起来,刑部尚书侯君集直接出列拜道:“启奏陛下,吐蕃蕞尔小国,竟然胆敢犯我大唐天威,胁迫君上,实乃罪大恶极,臣请领军三万,荡平吐蕃!”

可惜,还没等到车玄英黑火药研制成功的消息,反而先等来了边境动荡的奏报。

就在中秋之后没几天,边关急报直入太极宫。

不过半个时辰,李二陛下就下令百官两仪殿奏事。

自从听了李承乾对黑火药威力的描述,李二陛下就开始在心里幻想起将来的某一天,大唐军队手持黑火药横扫天下的场面。

侯君集说完,又有几位将军站出来鼓噪,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吐蕃既然作死,那么就一定要让他们死。】

李二陛下心里虽然也恨极了吐蕃,不过他也知道大唐现在的情况,没有贸然决定,而是问道:“诸卿可还有别的看法?”

和武将们的兴奋不同,大殿另一边的文官集团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朝廷里但凡能说得上话的文武官员此刻都来了这里,偌大的两仪殿济济一堂。

自从上次一口气同时解决了突厥和吐谷浑,已经好几年没有人再敢当着大唐面尥蹶子了,如今好不容易再次蹦出一个对手,闲散多年的武将们自然是欣喜若狂。

李二陛下摆摆手:“众卿平身。”

等到百官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李二陛下开口问道:“诸卿不知是否还记得吐蕃?”

李二陛下神色稍稍收敛了一些,平静说道:“太子有什么看法就说说吧。”

李承乾应了一声,拜道:“陛下,臣以为中书令的建议很有道理。只是这和亲之举,臣以为万万不可。”

李二陛下有些疑惑:“太子何出此言?”

......

虽然汉唐和亲在后世被很多人批判的一文不值,说什么“把天下安危寄托在妇人的胸脯上,简直丢脸至极”。

可是纵观历史之后就会发现,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王朝中,真正解决了边患的唯有行使和亲政策的汉唐——汉朝灭亡了匈奴,唐朝灭亡了突厥(注1)。

除了这两次外,可曾有哪个朝代能像他们这样,将草原上最强悍的部族剿灭?

没有了。

哪怕是后世“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太祖、成祖两代帝王追亡逐北,最终依旧没能将游牧部族灭亡,反而出现了土木堡之变,大明王朝由盛转衰。

这是为什么呢?

就因为国家的实力不足以实现这个目标。

不可否认,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在面对游牧部族的时候天然占据上风,可是这种优势只是量变,还算不上质变。

中原王朝想要彻底剿灭游牧部族,像明朝那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并不是好办法。

只有暂时收敛锋芒,拖延战争的脚步,同时不断积蓄国力,训练军队,最终毕其功于一役,才是真正可行的办法。

汉朝经历高祖、文帝、景帝三代传承,最终才在汉武帝时期打残了匈奴。

唐朝也是积攒了十多年,示弱了十多年,才在李靖和李承乾的手中灭亡了突厥。

如果历史继续沿着原来的轨迹运转,李承乾也不介意支持和亲,可是他现在有了别的想法,和亲这件事就有些难以接受了。

......

面对皇帝老爹的疑问,李承乾解释道:“陛下,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吐蕃今日敢因求亲之事兴兵犯境,日后未必不会因为其他事再次行此伎俩。”

“为防万一,臣以为当循突厥之例对付吐蕃。使彼国之土成为我大唐屏障,方可保万世太平。”

听李承乾这么说,多数官员只以为他想在未来灭亡吐蕃,然后像设立安北都护府那样设立一个安西都护府之类的衙门,只有岑文本从他的话里听出一丝别样的味道。

想到之前李承乾对自己说过的话,岑文本眼珠一转之后出列拜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我大唐乃天朝上国,岂可因吐蕃一番威逼就低头嫁女。此例一开,其他野心之辈必然相仿,臣恐日后边境再无宁日,望陛下三思。”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李泰更是目瞪口呆。

......

李二陛下没有理会一众大臣的反应,作为另一个知道李承乾未来计划的人,他也和岑文本有着同样的看法。

只是略作沉吟之后,李二陛下就神色平静地说道:“岑卿所言十分有理,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长,诸卿以为如何?”

皇帝老子都已经发话,众人哪里还有不听话的道理,当下就躬身拜道:“陛下圣明。”

.......

既然已经决定要对吐蕃用兵,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要商讨领军的人选。

李承乾起身拜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靖王元吉勇武不凡,当可为吾皇平定边疆之患。”

听到李元吉的名字,李二陛下有些皱眉,不为别的,就因为他这个弟弟最近几年实在太不给他省心。

不是今天纵马踩踏了这家的田地,就是明天驾车撞坏了那家的围墙,甚至还曾经干过强抢民女的事!

短短几年的工夫,门下省和御史台弹劾他的奏疏集中起来能堆满一间宫殿,李二陛下给他擦屁股擦的手都酸了。

能有这么个机会把这个祸害送出去,李二陛下当然是求之不得,当下点头道:“诸卿以为太子的建议如何?”

百官也早就想把这个混世魔王送出去了,闻言都出声表示赞同。

虽然吐蕃国力和大唐完全没得比,不过怎么说也是一方势力,因为担心李元吉玩脱,李二陛下打算给他配置一套豪华阵容。

最后经过百官推选,决定以靖王李元吉为阔水道行营大总管,刑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迎战吐蕃!

......

注1:唐朝没有和突厥和亲,不过隋朝曾经有过,这让边境维持了数十年的安宁,给中原地区生产力的恢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百官对视了两眼,最终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起身拜道:“回禀陛下,吐蕃似乎前两年曾经朝见过陛下,言说想要迎娶一位公主,不过被陛下否决了。”

......

两仪殿。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