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657章 最后的准备

  • 作者:苍笙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7-19 01:30:55
  • 字数:4454

这也算是李承乾作为穿越者,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做的最大一件好事。

【等太极殿之会结束,也是时候该考虑挑选继承人,然后禅位退政了。】

自从召开太极殿之会的诏书颁布天下,满朝文武(主要是文官),就开始为一件事争论不休,那就是——为太极殿之会设计一套礼仪章程。

这在李承乾看来纯属脱裤子放屁,一套礼仪而已,实在没什么了不起的。

李承乾的目光越过太极殿,越过长安城,看着远方冉冉升起的朝阳,在心里暗暗想着。

李承乾点点头,平静道:“走吧,去见见朕的这些肱股大臣。”

“寡人倒要看看,吵了这许久,他们到底议论出了什么道道。”

......

如今,本就强盛的大唐在他的统治下成功做到了宇内无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等等等,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李承乾就像一个勤勤恳恳的泥瓦匠,给种花家这座摩天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剩下的事,自然有后来人负责。

至于他自己,也该是时候为自己活一回了......

李承乾还不知道李治在辽东的连番遭遇。

辰时,皇帝陛下带领一众侍从官穿过层层宫阙,登上大明宫西南角的望楼,眺望远处的太极殿。

看着那气势磅礴、威严肃穆的殿宇,李承乾一如当年看到天下士子云集长安的李二陛下,不无得意地说道:“此间事了,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关中,长安。

畅想了一番“退休”后的美好生活,李承乾收回视线,转头看向黄安问道:“百官都到了吗?”

黄安弓着身子,低眉顺眼道:“回陛下,百官皆已入宫,正在宣政殿候旨。”

否则神州百姓将再也不用经历那段思想僵化,任由上位者愚弄和摆布的历史,华夏民族也不会再有被列强按在地上摩擦的那一天。

这件事如果做成了,等于是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至少在现阶段来说比较先进的游戏规则。

除非李氏的统治被推翻,新的统治者再次改弦更张。

尽管他做了十几年太子,又当了几年皇帝,天下权柄集于一身,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但是从本心来讲,李承乾自始至终都对“九武至尊”、“天下共主”的地位没有丝毫兴趣。

想当年裴寂等人绞尽脑汁,为高祖设计出了一套比前隋更尊贵、更繁琐、更华丽的礼仪,可那又怎么样?

不过短短三十来年,就已经面目全非。

连椅子都被堂而皇之地摆上了宣政殿,还有什么不能改的?

说不定再过两年,连元日大朝都要换个姿势,何况区区一个太极殿之会的礼仪制度。

但在官老爷们眼中看来,给太极殿之会制定礼仪这件事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必不可少,直接关系到世界和平和大道秩序的稳定。

李承乾这边刚刚露出一点想要“一切从简”的打算,那边上至宰相,下至末品小吏,就开始不断上书,向皇帝陈述此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面对汹涌的舆论,李承乾很干脆的“怂”了。

反正也只是个面子工程,跟国家大事、军国大政扯不上半毛钱关系,百官既然想玩,就让他们去玩好了。

正好也能借此机会,体现一下他这个皇帝胸怀宽广,能容人纳谏。

放在当下的舆论界,这叫“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妥妥的政治正确。

只是李承乾始料未及的是,重新制定一整套的礼仪制度,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其中牵扯到的矛盾涉及朝野上下方方面面,尤其是诸子百家的面子和尊严问题,更是避无可避。

为了给自己所在的学派抢个好位置,也为了打压政见不同的学派,文武百官这段时间好几次在宣政殿上上演全武行。

如果不是李承乾实在看不下去,严令要在今天将太极殿之会所用的礼仪公告天下,只怕这些家伙商量到太极殿之会结束也商量不出结果。

......

“陛下临朝,百官恭迎!”

随着黄安一声宣报,李承乾穿着龙袍的身影出现在宣政殿门口。

文武百官同时起身,朝殿门方向躬身而拜:“臣等参见吾皇陛下万岁!”

李承乾目不斜视地从人群中穿过,在一众侍从官的簇拥下登上御座,平静道:“众卿平身,赐座。”

“谢陛下。”百官躬身再拜,坐回自己的位置。

李承乾的目光扫过人群,看着某些人脸上还没消散的淤青,眼角跳了跳,说道:“太极殿之会在即,诸子百家齐聚长安,诸卿拟定的议会章程可有结果了?”

话音未落,尚书左仆射杨师道便起身出列,将一本奏疏捧过头顶:“启奏陛下,经臣与太尉、司空、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诸君商议,拟定议会章程如下,伏请陛下御览。”

不用李承乾吩咐,黄安自觉走上前,接过杨师道手里的奏疏,呈放到他手边。

李承乾接过奏疏,装模作样的看了一通,随手摆到御书案上,说道:“诸卿所拟,甚合朕意,若无人再有异议,便就此公告天下,咸使闻之。”

百官早就知道皇帝会这么说,闻言起身恭敬道:“谨遵陛下之制!”

李承乾微微颔首,拿起腰间的传国玺在奏疏末尾盖了个戳,又将奏疏卷好,交给黄安的同时对百官说道:“将此奏疏张贴于露布之上,使诸子百家皆闻之。”

百官躬身再拜,同声应道:“谨奉诏,如命!”

之所以当这个皇帝,只是出于炎黄子孙的使命感,不想再看到这个伟大的民族像真实历史上那样陨落,被那些茹毛饮血,连礼义廉耻都不知道为何物的蛮夷欺负。

和汉宣帝时期的石渠阁之会不同,这次的太极殿之会,将云集大唐眼下几乎所有主流学派。

这是一次思想的大碰撞,一场多元的文化盛事,而非某些人自娱自乐的独角戏。

阅读回到贞观当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