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血色三国录

第八十一章 领兵制

  • 作者:真红的闪电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4-27 16:06:03
  • 字数:3202

受兄长孙策的影响,孙权在思考问题时也有借助打猎来寻找灵感的习惯,并尤其热衷于射虎。苦思与士族共存的方略而不得的孙权,大清早就骑行至庱亭狩猎,在幽泉涧畔遇一猛虎扑袭而来,齿露寒光,咆哮振地。孙权的扈从所骑的都是劣马,在虎威面前受惊脱控,四散奔逃,只有孙权的宝驹在缰绳收紧之下仅仅小退几步就稳在了原地。孙权雕弓挽起,箭如飞电,直透虎躯。可惜中箭的猛虎未被伤及要害,反作困兽之斗一爪抓伤了孙权的坐骑。孙权弃弓下马,急取双戟搏虎,再次将其刺伤。老虎惨叫一声,披创而逃,孙权奋力投出双戟,其中一支直直插入虎背,老虎又跑出几步后终因失血力竭,倒地不起。脱险后的孙权查看坐骑,发现马已伤重不能骑,只好背起手戟和弓箭,徒步往回走。

山路曲折加上负重而行,孙权走得相当缓慢,可是又担心再遇猛兽所以也不敢把武器丢弃。好在虞翻担忧孙权久久不回,骑马入山寻找,正好遇到因困乏而坐在枯树边休息的孙权。虞翻忙扶孙权上马,自己持长矛在后护卫驱赶野兽。两人一路从山间走回了大道,孙权见虞翻能始终紧随马后,不禁赞叹说:“人道仲翔你能‘日行三百’,不想竟非虚言。”

回府后,虞翻劝谏孙权说:“过去讨逆明府喜好狩猎,我没能及时规劝,使其丧于小人之手,至今悔恨痛心。您统业江东,身份贵重,切不可贪图一时之乐而忘记肩上责任之重。”虞翻心情激动,话语梗咽,说得孙权感动且惭愧。张昭听说了孙权打猎遇险的事后,也赶来进言说:“为人君者,应能驾驭英雄,驱使群贤,哪有驰逐于原野,和猛兽较量骁勇的道理?一旦有个好歹,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孙权被张昭训斥得连连道歉说:“年少虑事不远,实在有愧于您。”不过虽被两名重臣先后指摘了一番,孙权还是借游猎转换了心情,思得一妙策,算是没有辜负。

四世三公的袁家在河北倾覆,对向来高傲的门阀士族们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统业江东的孙权,也正在暗中与士族较着劲。明面上看,陆、顾两家先后出仕,群吏之中也已有不少参用江东人士,似乎正有形成一派祥和的趋势;可实质上,东吴的中坚依然被早年跟随孙策自江北的淮河、泗水流域一带渡江而来的一批旧将所占据,这便让江东大族很难真正与孙权同心同德,大族名士虽不拒绝出仕,却又与孙权保持着某种距离。如何消除与士族之间的分歧,化江东人心为己用,是年轻的孙权近来每日必思的难题。

容贤蓄众,海内望风,初展雄谋的孙权已具坐断东南之姿,却也引起了邻州宿敌的忌惮。

士族所虑,不过是担心被赶下特权阶级的舞台,失去家族昔日的荣光。孙权就决定让领兵之权成为世袭,一旦统兵的将领死后,其子或兄弟、部属等可袭领其生前所辖的军队,并担任军中将领,这便是世袭领兵制。这样在江东就会产生一个世代为将与领兵的特权阶层,将与兵士之间也将逐渐演变出一种类似于主仆的隶属关系,让兵士变成严重依附于各个将领及其家族的部曲。如此一来,族人众多的本地世家大族可借向孙权输送才人来壮大势力和巩固既得利益,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向孙权幕府靠拢的兴致。另一方面,那些并非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将领,只要得到世代为将与领兵的机会,也将迅速地转化成可媲美世族的新贵。可以说,孙权此策算是当下最能平衡江东各方势力的治国之道。

领兵制的推行,意味着要匀出一部分兵权来吸引士族人才出仕为将,于是孙权就想把那些统兵较少又鲜有战功的年轻将领检选出来,把他们的部下调整合并后另行分配。接任已故的姐夫邓当成为别部司马的吕蒙担心自己的部队也被兼并,就四处找人赊借银子和布料,连夜为部下赶制了绛色的服装、绑腿以及大批旗帜,并加紧操演“孙膑十阵”中的玄襄阵。此阵是一种带有迷惑性的假阵,队列间距很大,多数旗帜,让军队数量看上去远比真实情况要庞大。孙权来检阅时,吕蒙的部队陈兵赫然,鲜明的戎装和旌旗被风吹起似野火燎原,在玄襄阵的加持之下更显豪壮不可言。孙权见后大悦,认为吕蒙治军有方,不但没有削减其部,反而增加了他的兵员。

阅读血色三国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