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博水园

第116章钦定状元上

  • 作者:作家u4mIz0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04-08 01:32:28
  • 字数:6444

道举制度最初的教育机构和场所是崇玄学。两京及诸州皆置崇玄学,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校教育系统,职责仅为玄学教育。“道举”置科与“崇玄”置学同时进行。另外,崇玄学也是与两京及诸州的“玄元皇帝庙”一起设置的,其教学场所就在玄元皇帝庙内。崇玄学的生员最早是用国子学和州县学中抽调出来的学生来充实的。按照规定,每年国子监学生中出现学业有成者,均由国子监的祭酒、司业亲自主持考试。经过考试选拔,崇玄学学生中的合格者将被举送到礼部,参加道举科试。后来,两京及诸州的崇玄学开始招收一定数量的生员,学习和课试的内容是道教的四子真经,即《老子》(《道德经》)、《庄子》、《文子》、《列子》,不久又加了《庚桑子》,合为五经。他们享受的待遇与国子监的学生相同,即考试及第后,也能取得做官资格。崇玄学的官秩、荫第与国子监并无区别,其考试和举送程式也大体相仿。所谓道举,就是修习道教经典,并且以此开科取士,是大唐科举制度的一个常科。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一模一样,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科的考试评定和命官品秩,也跟明经科基本类似,将考试成绩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其官秩品级依次为从八品下、正九品上、正九品下、从九品上。由此可见,道举科从崇玄学生员的教育、选拔到举送、课试、考评、命秩,都有一套严密的程序,是大唐学校教育体系和科举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道举和崇玄学的设置,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各界研习《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学经典的热潮。自此以后,很多文人士子聚在一起谈玄论道,不亦乐乎;一些高道大德门下经常宾客满座,语笑喧哗。

道举科的举送、课试程式与明经科相同。明经考试主要有三种方式:帖经、问义和答策。帖经即主考官择选考生所习经文某一段,用纸条贴盖其中数字或数句,令被试者背诵或写出来;问义即主考官根据所习经文出题,考生口答该句经文的前人注疏或上下文;答策即主考官就当前“时务”提出策问,举子以书面形式答以对策。

三月来临,在乍暖还寒之际,唐玄宗下诏首次求明《老子》、《庄子》、《文子》、《列子》四子之学者,表明道举科正式开科取士。消息传出,整个长安变得空前热闹,前来应举者达到五百余人。唐玄宗亲临宣政殿策试,问策曰:“朕于听政之暇,尝读《道德经》、《文子》、《列子》、《庄子》,其书文约而意精、词高而旨远,可以理国,可以保身。朕敦崇其教,以左右人也。兹大夫能从事于此,甚用嘉之。夫古今异宜,文质相变,若有宵而不理,外物而不为,行古之化,非御今之道。适时之术,陈其所宜。又,礼乐刑政,所以经邦国;圣智仁义,所以序人伦。使之废绝,未知其旨。《道德经》曰,‘绝学无忧’,则乖进德修业之教。《列子》曰,‘汝奚功于物’,又违惩恶劝善之文。二旨孰非,何优何劣?《文子》曰,‘金积折廉,璧袭无赢’,宜申其义。《庄子》曰,‘恬与和,交相养’,明征其言,使一理混同,二教兼举,成不易之则,副虚伫之怀。”www.tcknh.com 侠客小说网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正月,还在骊山的唐玄宗颁布《令两京诸路各置玄元皇帝庙》诏书:“门下,三皇之时,兆庶淳朴,盖繇其上,以道化人。我烈祖元元皇帝,禀大圣之德,蕴至道之精,著五千文,用矫时弊,可以理国家。超乎象系之表,出彼明言之外。联有处分,令家习此书,庶乎人用向方,政成不宰。虑兹下士,未达微言是以重有发明,俾之开悟。期弱丧而知复,宏善贷于无穷。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每年依道法斋醮。兼置崇玄学,生徒于当州县学生数内,均融量置,令习《道德经》及《庄子》、《文子》、《列子》。待习业成后,每年准明经例举送至省。置助教一人,委所由州长官于诸色人内精加访择补授,仍稍加优奖。”正式确立道举制度。

过了半个时辰,高力士带张巡回到勤政务本楼后,叉手向前,说:“陛下,老奴已将张巡带来了。”唐玄宗仔细看去,张巡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一双浓眉大眼透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心里更添几分喜爱,说:“赐坐!”旁边一个宦官端来一个凳子,放于张巡身后。张巡并未坐下,而是叉手向前,不卑不亢地说:“大唐天子面前,在下焉敢坐下。”唐玄宗笑着说:“朕历来擅长擢贤黜庸,发现有才之人,定会予以厚待。朕已看过你的答卷,觉得非怀珠韫玉之人不能完成。”指着几案上的答卷,又说:“此卷正在这里。朕命高力士将你带来,以便询问一些情况;你也不必顾虑,只管坐下就是。”张巡说:“那在下就却之不恭,腆颜坐下了。”说完,坐了下来。

刚走几步,唐玄宗突然发现一个应举者的答卷上几乎写满了字,均为正楷,点画浑圆淳和,线条刚劲有力,特别爽心悦目;再看此人,身体端坐,腰部挺直,右手五指执笔,悬肘运行,左手平放在书案上,纹丝不动,完全是一副聚精会神答策的状态,连有人走到面前也毫无察觉。看了片刻,唐玄宗心里一动,想着:“这个应举者是谁?思路清晰,字迹工整,一定出自仕宦之家,是一个真正饱读诗书之人。”由于此人一直低头答策,使唐玄宗无法看清他的脸面,本想直接询问姓名,又怕惊扰答策,一时有些手足无措。跟在后面的高力士善于察言观色,已揣摩出唐玄宗的心思,扭头看了看此人所在考试座位的序号,然后上前,将嘴凑到唐玄宗的耳边,轻声地说:“陛下,此人座位是右数横向戊位、纵向申位,老奴这就安排一个宦官,盯住此人座位,一旦此人交卷,立即询问姓名。”唐玄宗大喜,点了点头,没有作声,接着往前巡视。

答策完毕,唐玄宗回到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休息。一个宦官走进来,叉手向前,恭敬地说:“陛下,奴婢刚才询问了陛下关注的那个应举者的姓名,此人姓张名巡,是河东道蒲州河东人。奴婢已将张巡的答卷带来了,恳请陛下览阅。”说完,将手里的一份答卷小心地呈献。高力士走过来,接过答卷,再呈给唐玄宗。唐玄宗将答卷放在高足几案上,轻轻展开,果然是之前看见的那份答卷,细细览阅,发觉观点独特、分析准确、论理透彻,是一份罕见的精彩答卷,禁不住赞道:“好卷,真是一份难得的好卷啊!从卷中可以看出,这个张巡对《道德经》的精通并不亚于朝中的很多大臣,就连户部尚书谢佑聪和他也是在伯仲之间,难分高下。如此人才,若不录用,简直就是大唐不可挽回的损失。力士——”高力士忙叉手向前,说:“老奴在!”唐玄宗指着答卷,说:“力士,即刻通知礼部侍郎庄如幽,将这个张巡录为第一名。”高力士说:“老奴遵命!”正要转身退下,唐玄宗又说:“力士回来时,顺便将张巡本人带到这里,朕要亲自见上一面。”高力士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针对问策中涉及的治国理民的问题,五百余应举者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从各个角度进行不同的答策。看到这番壮观景象,唐玄宗甚感高兴,离开龙椅,慢慢围绕正在答策的众多应举者进行巡视,高力士紧随其后。一些应举者见唐玄宗亲自巡视,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加上答策本身就有较大难度,故而思路不畅、无处落笔,越发愁眉锁眼。还有一些应举者或许之前准备不足,显得较为忙乱,静不下心,使握笔的右手不断颤抖,导致墨汁跟着掉在纸上,出现很多斑斑点点。看了近百人,唐玄宗没有发现能够一气呵成进行答策之人,心里渐生不悦,略沉着脸,继续往前巡视。跟在后面的高力士看出了端倪,也瞟了瞟那些应举者的答卷,确实无法令人满意,心想:“这些举子莫非是因为圣人巡视而难以发挥正常水平吗?真是这样的话,这些举子的心态也太脆弱了,就算侥幸考中,以后也是难成大器之人。”

越往前走,不如意者也是越来越多,唐玄宗脸色更加难看。又看了几个应举者,情况依旧,其中一个应举者在答卷上仅写了两行字后,再无任何进展,只得右手将笔尖上翘,左手托着腮帮,呆呆地凝视前方,一动不动。唐玄宗非常生气,停下脚步,轻声地问:“你为何不再答策啊?”那人清醒过来,赶紧放下左手,低下头,支支吾吾地说:“我、我在想如何、如何答得更好一些。”唐玄宗淡淡地说:“平时只有勤加学习,考时才能思如涌泉;你好好答策吧。”说完,继续巡视。

阅读博水园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