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耽美言情 > 天朝丝路

第28章寓教于乐

  • 作者:香烟煨石头
  • 类型:耽美言情
  • 更新:12-30 12:27:51
  • 字数:9118

《百家姓》七百余言,甘延寿建议弘正大师以此为过渡启蒙教材,在秋季之前的两个月时间之内学完;其余可以适当涉猎算学格物和武学入门,小猴子们腹内空空,装啥不是装呢!

这样算下来,每天学习两句十六言,朗读、背诵、默写,一套流程下来,一节课时足矣。

“赵刘吕许,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赵刘吕许,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赵刘吕许,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弘正大师面沉似水平淡如昔:“每日上午三课时,语文、自修、算学与格物,下午武学入门。

算学与格物没合适先生以前由甘延寿暂替,我不在的话语文依进度由甘延寿代劳;武学教习由百夫长甘满堂出任。

下面我们开始授课……”

弘正大师的隶书造诣颇深,转化为板书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写下百家姓开篇十六言,拍拍手上的粉尘缓缓而言:“此乃蒙学佳作《百家姓》,纳有七百余姓;每日教授十六言,计划四十五课时完成。”

大师用戒尺敲敲教案威严的说道:“先朗读、后背诵、再默写,要做到滚瓜烂熟闭目不忘,熟练后还要预习第二天的课程。

每日抽查,读音有误者罚、背诵不畅者罚、默写遗忘者罚,一字一戒尺,任何人别想蒙混过关!”

顺手为之,没想到成全了一段姻缘,后面的故事自有识货大爷和老孙家继续演绎,有米有面,有肉有菜,调料齐全,川婆当然会做出一桌饱含世间百态,风味十足的麻辣宴席,足够干话台上的乡亲们品味小半年。

但说甘延寿和他的小伙伴们最近开课,自然喜欢得紧,如鱼得水,每个小家伙经过家人再三的嘱咐,都想好好表现一番。

三神殿的两位先生,现在只剩下一位,红毛老道四月底就已经动身前往大西北的边陲荒漠,去收集必须盛夏采集的药材。

事了拂袖去,不留功与名。

小猴子们汗毛耸立两股战战,妈呀,来真的呀!

“学无长幼达者为先,青云班指派甘延寿为学长,督导你们学习,但有违规者及时斧正,屡教不改者,加倍惩罚,三次考核不过关者让家长领回!”

从实用便利出发,很快每个家长都给小猴子们制作了一块小黑板,每天上下学都挂在小书箱的后面,形成一道奇特亮眼的风景。

粉笔则是让罗爷爷青铜铸模,甘延寿带领青云班的学童自己动手制作,好在用量不大,够用就行。

这玩意简易实用,对这年代缺少课本刚刚入学的孩童来说最好不过。这两样也算是对传统教学一次影响深远的小革新。

大师的隶书板书就像他的为人一样严谨刻板一丝不苟。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汉朝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随着和尚先生抑扬顿挫引导,三神殿青云班便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三神殿外面,许多家长霎时间热泪盈眶:老天开眼,俺家终于有读书人了!

这年头的读书识字人凤毛麟角极其金贵,户籍过万的郁郅县,读书识字人不过区区数百人,寻常人家的子弟根本别想指染这个高贵的圈子。

这时候的学问主要靠家族私塾传承,其他人不得其门而入;官办的县学选拔优秀学子自然也就没有寒门子弟啥事了。

现在许多人家沾小神童甘延寿的光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还不倍加珍惜才怪,千叮咛万嘱咐让自己的孩子把握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

虽然老和尚偷懒堂而皇之把担子交给了甘延寿,甘延寿却甘之如饴正中下怀,顺便夹带点私货,让西汉的孩子提前接触一下超前的学问和理念他不香吗!

再说老和尚不在的时候,甘延寿可就主动升格为小先生,能用一尺二寸长水光溜滑的戒尺,时不时教训一下顽皮的小猴子,想想就来劲,哈哈!

于是乎,老和尚出门去弘法的时候,小先生粉墨登场,小猴子们的苦难临头了——

“凡事预则立,都要讲规矩,更要有仪式感,尤其是求学,更要心怀虔诚,尊敬师长,友爱同窗。

我们的老祖宗专门就礼仪做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我朝先贤戴德和戴圣叔侄还选编古代圣贤的文章而成《礼记》,将来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礼,发乎于心,现显于行,我们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日积月累,礼附其身。”

甘延寿不苟言笑立于讲台:“从今日起,但凡上课时,要讲究一下规矩——

先生踏入学堂,全体学子,要一律起立,尽量轻轻将板凳后移不要发出声响,待先生走到讲台,在学长的带领下声音洪亮的齐声问候:先生好!待先生回复:同学们好,请坐,方可入座;

先生讲课要坐姿端正听讲,不得交头接耳,更不得大声喧哗;提问或者小解要先举手报告,先生准许方可,不然就要忍耐。

对学生教授的学问要牢记于胸,布置的课业要按时完成,这是对先生的尊敬,更是对父母的感恩。

从现在起我们大家要时刻牢记,我们的先生是有大学问的人,将来我们更是大汉的栋梁之才,所以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管身穿什么衣裳,起码要做到仪容整洁;坚决不讲脏话粗话,讲究文明礼貌用语,年长的要尊称‘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哥哥、姐姐’,年幼的要称呼‘弟弟、妹妹’等;

与任何人打交道都要恭恭敬敬,摆正位置,我们就是一个虚心学习人见人爱的小学生……”

小先生自作主张,临时加重小学生的负担,每天又额外增加认识十二个常用字的任务,更是让小猴子们叫苦不迭,但在一众家长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只有咬牙坚持。

好在所学内容简单,都是‘上下左右’、‘东南西北’、‘春夏秋冬’之类,简单易学,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倒也其乐融融。

甘延寿的算学课更是别出心裁,先给小猴子们学唱儿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打不着,打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

数去又数来,一二三四五

…………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两数加十不用愁。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要从娃娃抓起。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任重道远,甘延寿终于开启了大汉朝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

准备了许久,甘延寿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件他们最喜欢的礼物——来自未来的军体拳。

为此,甘延寿每天早晚在家中后院的演武场,花费了一个多月的光景,在福伯的指导下,总算娴熟的掌握了不用器械的全套动作要领。

因为有傅介子的存在和自身扎实的武学功底,福伯并未感到惊奇,他只是详细拆解了甘延寿所谓‘从军行’军体拳的每个动作要领之后,一一教导甘延寿规范操作,当然这样的‘武学秘籍’传授给自家的后人也是应有之意。

甘延寿把百夫长甘蛮子叫到桃花林的一片空旷草地,神神秘秘的说道:“叔叔,我博采众长自创了一套锻体拳法,非常适合孩子们学习,先给你演练一遍如何?”

“那感情好,快操练起来,让叔叔看看!”

甘蛮子喜上眉梢兴致勃勃,他对甘延寿的妖孽行径早已见怪不怪了,况且习武之人,对新颖的拳法自然青眼有加,开阔眼界提升自我,那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一趟军体拳打得简洁明快虎虎生威,七岁的男孩,正是上天入地的年龄,加之甘延寿天赋异禀,又经常坚持红毛老道的药浴,与普通的孩子相比,根本就不在一条起跑线。

但见草坪上甘延寿闪展腾挪开合有度,一招一式行云流水,似乳虎出林狼奔豕突,如幼蛟戏水浊浪滔天;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奔如疾风势如雷电……

第一套军体拳主要特点是由格斗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而成的套路练习,它动作精练,含技击精要,颇为实用。

军体拳套路长短适中,动作精练,节奏分明,易学易懂,既能单人打又能集体表演,同时,又不需要任何器材,对场地要求不高,一块平地即可练习。

对青云班的童子们来说,打军体拳活动量很大,对增强力量、耐力、速度都有积极作用,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作用;因为军体拳是由踢、打、摔、拿、拧等格斗的基本要素所组成,因此。军体拳一招一式,皆能防身自卫,克敌制胜,保护自己。

甘蛮子自幼习武,眼光犀利,自然看出了军体拳所蕴含非同寻常的意义之所在。

平常人家,都把武学秘籍视若珍宝密不外传,更何况令人耳目一新别具一格,又能强身健体的锻体之术,寻常人家更是敝帚自珍那肯轻易示人。

眼花缭乱间,甘延寿一趟军体拳已经演示完毕,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立于百夫长面前气定神闲。

“好!”

百夫长一声喝彩发自肺腑,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延寿,你的段体术师承何人?如果是家传之术,向外传播,需经过老太爷同意才行啊!”

“叔叔,此乃机缘巧合,从几本武学典籍中收受到启发,博采众长,经渭爷不少指点合成此术。我以为此术不应敝帚自珍,益在我大汉军中推广,定有健身强军之奇效。”

“此术冠何名号?”

“从军行!”

“好一个从军行!甘延寿,那你就不要枉费了侯爷的一片苦心,快给叔详细讲解讲解。”

“叔,从军行共三路六十四式,但眼下只能演练第一路十六式。”

“有何讲究?”

“叔,此中牵扯甚广,我回头慢慢给你细说。”

“那来那么多弯弯绕,那你就再把第一路仔细演示一遍,不得敷衍了事!”

“从军行第一路共十六式,长短适中,动作精练,节奏分明,易学易懂,既能单人打又能集体对打演练。

十六个动作分别名曰——

1:弓步冲拳,2:穿喉弹踢,3:马步横挡,4.内搏下勾,

5.交叉侧踹,6.外搏横勾,7.反击勾踢,8.转身别臂,

9.虚步砍肋,10.弹踢顶肘,11.反弹侧击,12.弓步考掌,

13.上步砸肘,14.腹部撩裆,15.挡击拌腿,16.击腰唢喉。

整套动作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亦可因势利导随机拆分,灵活机动变幻无穷。”

甘延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一边说一边演示。

甘蛮子不免技痒,上前一招一式对拆起来,甘延寿无形中又担当起了小先生的角色。

…………

甘蛮子是熟练掌握‘从军行’的第二人,作为青云班的武学教习,教授给这些熊孩子们当然是再合适不过啦。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几乎都是最具血性面对面你死我活的搏杀,杀人一千自损八百就是最残酷最真实的写照。

能多一样自我防身保命的技能,就多一分生存的机会;如果这项技能在整个汉军推广开来,就会质变产生量变,在重创敌方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自身的伤亡,给千千万万家庭带来欢笑和希望。

质变的种子已经在北地郡龙首山下的青云班生根发芽,只是这些懵懂的孩子还不知自身肩负的使命而已。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有现成的教材,抽空教几个学前班的顽童,大和尚还是蛮像回事,为了更好地展示高大上的师道尊严,前一阵子还特意和红毛老道练了一段时间板书,谁说世外高人洒脱不羁不在乎自己的形象!都特么扯蛋,这类人更在乎自己的一言一行,从细微处追求完美。

黑板是小木匠制作的手动可升降黑板,以便小猴子们上台书写时弥补身高不足;

阅读天朝丝路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